周正國
摘要 形神理論是《黃帝內經(jīng)》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言論宏遠,文義精深,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堅持整體恒動觀系統(tǒng)思維的原則。它運用直覺思維模式,經(jīng)過意象思維的程序,辨證論治指導臨床選方用藥,使主觀認識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辯證過程。對后世中醫(yī)臨證,養(yǎng)生等諸多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形神理論 整體恒動觀 養(yǎng)生
形神理論是《內經(jīng)》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醫(yī)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哲學中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理論在中醫(yī)學中的重要體現(xiàn)。然《內經(jīng)》成書于秦漢之時,其淵源久遠,文義艱深。如明?吳昆所注:“萬世宗法謂之經(jīng)”。今妄仿前賢“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之志,綜及歷代名醫(yī)大家之言而淺析其義, 擇其形神理論茲述于下,以供商榷。誠愿理明辭晰,言簡意賅;誠愿“究其微賾”,而“代無夭橫”。
一.《內經(jīng)》中的形神理論強調形體是精神的基礎。
形,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形是指形象、征象、跡象的總稱,即物質及其表象?!端貑?/span>?六節(jié)臟象論》:“氣合而有形”?!端貑?/span>?陰陽應象大論》:“陽化氣,陰成形。”形囊括了天地間萬事萬物,是古人認識世界的基礎。
狹義的形是指人體有形之軀,包括皮、脈、筋、骨、肉等?!端貑?/span>?八正神明論》:“然夫子數(shù)言形與神,何謂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與經(jīng),惠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痹凇端貑?/span>?寶命全形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痹凇鹅`樞?天年》“血氣已和,營衛(wèi)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本腿吮旧矶裕耸且粋€有機的、復雜的、不斷生生化化的生命整體。《靈樞?經(jīng)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薄峨y經(jīng)?四十二難》:“人腸胃長短,受水谷多少,各幾何?”當現(xiàn)代醫(yī)學從生理,病理,解剖角度去研究人體。希望運用高精尖科技手段,將形體之形充分展露之時。《靈樞?腸胃》早已準確的測量食管與腸的比例為:1.6:55.8=1:34.87。與現(xiàn)代斯巴德何辭《人體解剖圖譜》中食管與腸的比例為;25:885=34.64:1相差無幾。又《靈樞?經(jīng)脈》“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fā)長”。
形體是人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對此觀點后世醫(yī)家體悟頗深。明?張景岳《景岳全書?傳忠祿?治形論》:“吾所以有大樂者,為吾有形.使吾無形,吾有何樂? 是可見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賴者唯形耳,無形則無吾矣,謂非人身之首務哉!” 在《靈樞?本臟》中:“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是強調形體是精神既生命活動的載體。形體既是有限的個體存在,又是無限的類的延續(xù);既是感性存在物,又是理性存在物;既是受動的生命,又是創(chuàng)造的生命。是一個在“形而下”的世界中,卻要創(chuàng)造“形而上”境界的物質載體。
二. 《內經(jīng)》及歷代醫(yī)家對神的闡釋
神,含概極其廣泛,但總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其一.指自然界物質變化功能,即對人體之外天地之間一些難以把握的事物變化,是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故稱之為“神”?!端貑?/span>?天元紀大論》:“陰陽不測謂之神” ?!端貑?/span>?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端貑?/span>?八正神明論》:“何謂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兑讉?/span>?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荀子?天論》:“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謂之神” 。以上皆有奇妙,變化,難以揣測之意。
其二.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或人體生命活動外在表現(xiàn)的總稱。即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鹅`樞?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唐?王冰注:“《庚桑楚》曰:神全之人,不慮而通,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若天地然?!笔钦f至人神通廣大,能神游宇宙,視聽于無限之遠。如《素問?上古天真大論》“積精全神,***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span> 現(xiàn)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 Piaget )則從機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意義上,提出行為是機體是為了改變外部世界的條件,或改變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有關的處境而指向外部世界的一切活動。神亦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否則,神去則氣化停止,生命活動也就完結。
其三.特指人的精神意識。精神意識活動的高級形式是人的思維活動。《靈樞?五色》“積神于心,以知往今” 。晉?陸機有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倍端貑?/span>?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古人多認為神出自于心。同時,心也是人體思維意識活動的中心。心主神明,心主血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即賴心所養(yǎng),又都統(tǒng)屬于心,如《靈樞?本神》“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永樂大典?文子?守清篇》“神者,智之淵也?!庇尚亩?,意及志,思,慮而成智。言簡意賅地敘述了人思維意識活動的一個過程。使后人“用功于雞聲燈影時,亦可以稍有準則于其胸中也?!必M不樂哉。
三. 《內經(jīng)》中的強調形體與精神的關系,堅持形神并重的思想.
《內經(jīng)》中所述形體與精神關系,實際上也是對哲學中物質與意識這一哲學首要的基本問題的闡釋。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有形體才能有生命,有生命才能產(chǎn)生精神意識活動和具有生理功能。范縝在《神滅論》:“形者神之志,神者形之用?!奔仁菍π紊耜P系的一個總結,也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理論在中醫(yī)學中的體現(xiàn)。故《素問?五臟別論》“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斌w現(xiàn)了古代先賢重醫(yī)而廢巫,講求實事求是的科學求實精神。
總得說來,古代醫(yī)家更重視形神并重。認為只有人的形體與精神相協(xié)調,才能健康長壽。故《素問?上古天真論》:“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本蜕鼈€體而言,形為神之宅,神為形之主?!队罉反蟮?/span>?抱樸子?內篇?至理》:“夫有因無有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 。清?喻嘉言《醫(yī)門法律?望色論》:“人之五官百骸,賅而存者,神居之耳” 。清?石芾南《醫(yī)原?望病須察神氣論》:“夫人之神氣,棲于兩目,而歷乎百體。”無形則神無以附,故發(fā)病。正所謂:“形之不存,皮將安復。故“神依氣立,氣合神存,保則營衛(wèi)守固而不離。”神為形之主,無神則形不可活?!鹅`樞?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span> 心神亦是如此,《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因此,形神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離則為死,偕則可生。形為精所成,積精可以全神,神旺則形壯;形壯則神旺。這是《內經(jīng)》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形神。重形而不忘養(yǎng)神,養(yǎng)神而兼顧其形。只有達到形體與精神相協(xié)調,人的健康才有真正的保證?,F(xiàn)代醫(yī)學也認為人體不是單純的器官,組織的總合。生命不能簡單地還原成一堆有機或無機的分子或原子。人是具有復雜心理活動,生活在一定社會環(huán)境中的生物體。必須從生物醫(yī)學模式(biomedical model )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轉變。而這種模式轉變的結果恰恰與中醫(yī)學形神理論相吻合,是從形體到形神轉變模式的完美再現(xiàn)。做為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xié)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響的。這是用系統(tǒng)的認識論去闡釋中醫(yī)的整體觀恒動觀(整體觀念是指人體的統(tǒng)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的相互關系;恒動觀是指物質是永恒運動的物質)。以此臨證,且不可頭病醫(yī)頭,腳病醫(yī)腳。因五臟六腑,四末百骸之病機,即有經(jīng)絡相屬,又有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相互關連,相互影響。牽一毫發(fā)而動全身,豈如兒戲。《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仲景對此有所發(fā)揮?!督饏T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癥》:“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遇見肝病,不能片面地只顧治肝。應該了解相傳的道理,應早做預防,謹守“司內揣外,以近知遠,審證求因?!狈娇伞耙帜局?,扶土之衰,仍資火氣,以導木之去路,培土之來源”?!吧w肝為風木之臟,以剛為性,相火內寄,體陰而用陽,易動而難靜,易升而少降。”所以仲景有云:“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如“起于冬至者,死于春分者,以水楛而不能涵木”。既前賢所謂“緩臨水宮,弦居土位”。死生伏于手掌之間,不可不察也。故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培土則中州得運,水谷可化為精氣,而滋養(yǎng)周身,此治本之法也。今對中焦“虛則補之”,“壅則調之”。以和為順,以平為安,使氣機升降運轉正常,方解實脾之意。
四. 《內經(jīng)》中的形神理論指導著后世的養(yǎng)生原則.
古人養(yǎng)生,首重形神?!端貑?/span>?四氣調神大論》:“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薄端貑?/span>?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标U發(fā)了固護真精,保精養(yǎng)神的的道理。即達到“形與神俱”。它是人體防病延年,健康長壽的關鍵?!肚f子.養(yǎng)生主》:“ 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形體與精神相協(xié)調,養(yǎng)形勿忘調神,養(yǎng)神勿忘全形,方可“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而“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更是全形養(yǎng)神的最高境界。對后世養(yǎng)生,食療,甚至用于健身的五禽戲,太極拳的創(chuàng)立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在養(yǎng)生方面,《老老恒言?省心》:“六淫之邪,其來自外,務調攝所以卻之也。至若七情內動,非調攝能卻,其中喜怒二端,猶可解釋,倘事值其變,憂思悲恐驚五者,情更發(fā)于難遏,要使心定則情乃定,定其心之道何如?曰:安命” ?!吧瞎庞姓嫒苏撸彡斓?,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真人之養(yǎng)生,為后世修身養(yǎng)性之楷范。但如果逆其道而行之,譬如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笨梢?,只有洞悉養(yǎng)生之法,使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全形守神而使精氣生化臻于淳和,從而使形體持久強健不衰,才是修生養(yǎng)性所能達到的巔峰極境。
五.《內經(jīng)》中的形神理論奠定了中醫(yī)臨證選方用藥的基礎。
以形神理論為基礎,在臨證選方用藥上權衡輕重,標本兼顧。充分運用整體恒動觀念,真正做到辨證論治。從“形神”的整體觀立論,注重形體與精神這一對矛盾的辯證關系。形者為陰,神者為陽,“陰在內而為陽之守,陽在外而為陰之使?!敝挥小爸敽驓庖耍瑹o失病機?!辈攀墙鉀Q矛盾的依據(jù),而審查病機,無失氣宜是分析矛盾的方法。于是乎“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才使矛盾統(tǒng)一。只有保持形神活動的相對平衡,才不會導致“氣亂于衛(wèi),血逆于經(jīng)”的后果?!氨叵戎紊瘛倍盁o以形先”從而使“形氣相得”,而病易已。這里神與形的先后是指從治療的角度去考慮,強調先考慮“七情”致病,是對“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演繹。僅此寥寥片語,而“概括無窮。世俗不能引伸觸類,徒以鹵莽滅裂為事。可見上古醫(yī)書,非精詳玩味,烏能有得耶”。 《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本苌瘢衲苡?,精足則氣足,氣足則形健,形健則神旺。故《靈樞?平人絕谷》:“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span> 任老的《懸壺漫錄》認為:“腦為髓海,是‘元首之府’,‘諸神之所象’,為神機之源,統(tǒng)攝五神“。且“皮毛之呼吸,腠理開張則汗泄,肌肉之松弛、收縮,皆為腦神使然”。形是生命的本質、載體和居舍所在;神是生命的主宰。故只有“形神相應,以協(xié)調陰陽平衡、營衛(wèi)和諧,以達到安內攘外的作用”。《云笈七簽》:“有因無而生,形者須神而立。故有為無之宮,形乃神之府,莫不全宅以安主,保形以養(yǎng)神?!敝尾”厍笥诒?,必伏其所主,而終其所因。以知其常而達其變,觀其冥冥,審證求因。對癥下藥,切中肯綮。注重精、氣、神三寶,益氣勿忘調精;調精勿忘養(yǎng)神;養(yǎng)神勿忘益氣。以形之精充氣足全神;怡神以調精益氣?!肮誓軌郾痔斓?,無有終時?!?/span>
六.全面把握《內經(jīng)》中的形神理論,宏揚弘揚祖國中醫(yī)藥文化事業(yè)服務
《內經(jīng)》中闡釋的形神理論強調形以神為主,神以形為基。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堅持形神并重的思想。以此養(yǎng)生,可返璞歸真,壽敝天地;以此臨證,可對癥下藥,切中肯綮。然為了洞悉天旨,闡明形神理論之醫(yī)理精醇,歷代醫(yī)家孜孜以求,苦心研習。正如清?林佩琴《類證治裁?自序》“惟博也,故腕妙于應,而生面另開;惟精也,故悟徹于玄,而重關直辟”。 非是如此,不能領悟其形神之奧。所有這些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獨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英?李約瑟(Joseph Needham)曾經(jīng)指出:“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中曾經(jīng)起到過從來沒有被認識的巨大作用”。所以只有從宏觀角度,全面把握形神理論,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求實精神,與時俱進,才能充分發(fā)揮中醫(yī)學的特長,更好地為弘揚祖國中醫(yī)藥文化事業(yè)服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