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經合組織(OECD)發(fā)布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本次PISA測試強化了“科學”內容,而由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參加測試的中國學生排名大幅下降。而在2009年、2012年的PISA測試中,上海中學生連續(xù)兩次以明顯優(yōu)勢位居榜首,引起世界矚目。相比之下,不能不引發(fā)教育人的反思。
教育的本質是讓每一個孩子得到主動、健康地成長,讓其先天具有的潛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滯后,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家長把教育質量簡單地等同于考試分數(shù),把提高教育質量等同于加班加點和題海戰(zhàn)術,導致出現(xiàn)“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怪圈。在這樣的教育質量觀和成才觀下,學生負擔過重、厭學怕考、影響身心健康等問題也就在所難免。鑒于此,適應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時代要求,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改革成為必然。
處于教育改革前沿的上海,近年來,把深化課程改革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率先在全國實施了素質教育“綠色評價”,積極推進融“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為一體的課程改革,實現(xiàn)了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促進了學生健康而主動地成長。
近期,筆者觀摩了上海普陀區(qū)小學“拓展性課程”教學現(xiàn)場,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深入扎實的研究性學習,異彩紛呈的課改成果,讓我們大開眼界、深受啟發(fā)。會后,同行的校長議論說,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中能夠連續(xù)兩次位居榜首,與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質量評價是分不開的。
評價是標桿,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也就有什么樣的人才。前幾年,某地一名教育局領導到一所中學檢查工作,看到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中有“教學成績”一項,大光其火,質問校長:“你們怎么還用教學成績評價教師?”——在國家教育法規(guī)中,又有哪一條說“不得以教學成績評價教師”呢?然而,推行素質教育以來,“教學成績”成為諱莫如深的話題,導致素質教育改革陷入新的誤區(qū)。
考試無罪,關鍵在于考什么和怎樣考。如果以減輕負擔為名簡單地取消考試評價,還有什么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評價教育質量?本次PISA測試結果再次表明,建立體現(xiàn)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質量標準,開展中小學教育質量監(jiān)測已經刻不容緩。
近期,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以核心素養(yǎng)為統(tǒng)領,將具體教學目標進行水平劃分,研制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業(yè)質量標準。下一步,義務教育新課標也將會制定相應的學業(yè)質量標準。新課標的實施,必將改變學業(yè)質量的認識誤區(qū),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促進學生健康而主動成長,中國學生的PISA測試成績定會大有改觀。
作者:許興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