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氣腫痛方:
上用蒺藜子一升,熬黃為末,以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無蒺藜以赤小豆為末,和雞子如前敷,干即易,妙。
藜蘆膏 治赤色腫,有尖頭者方。
藜蘆(二分) 黃連 礬石 雄黃 松脂 黃芩(各八分)
上六味為末,以豬脂三升煎令熔,調(diào)和敷上 癬頭瘡極效。又治淺瘡,經(jīng)年抓搔癢處成孔者。
瞿麥散 治癰排膿止痛,利小便方。
瞿麥(一兩) 芍藥 桂心 赤小豆(酒浸熬) 麥門冬 川芎 黃 當(dāng)歸 白蘞(各二兩)
上九味為末,先食,酒下方寸匕,日三。
(《翼方》有細(xì)辛、苡仁、白芷,不用桂心、麥門冬、白蘞,治諸癰潰及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而不可忍者)。
薏苡仁散 治癰腫令自潰,長肉方。
薏苡仁 桂心 白蘞 當(dāng)歸 蓯蓉 干姜(各二兩)
上六味治下篩,先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
黃茯苓湯 治癰疽潰后膿太多,虛熱方。
黃 麥門冬(各三兩) 生姜(四兩) 五味子(四合) 川芎 茯苓 桂心(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四升,分六服。(《翼方》有遠(yuǎn)志、人參、當(dāng)歸各二兩,甘草六兩)。
內(nèi)消散 治凡是癰疽,皆宜服之方。
赤小豆(醋浸一升,熬) 人參 甘草 瞿麥 當(dāng)歸 豬苓 黃芩(各二兩) 白蘞 薏仁 黃(各三兩) 防風(fēng)(一兩) 升麻(四兩)
皮散 治癰疽膿血內(nèi)漏,諸漏敗壞,男發(fā)背女乳房及五痔,皆宜服之方。
皮 蜂房(各一具) 地榆 附子 桂心 當(dāng)歸 續(xù)斷(各五分) 干姜 蜀椒 本(各四分) 濃樸(六分)
上十一味治下篩,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取瘥。加斑蝥七枚,益良。
凡患腫,皆因宿熱所致,須服冷藥,瘥后有患冷利不止者方: 人參 龍骨 赤石脂 甘草 干姜(各二兩) 附子(一枚)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梔子湯 治表里俱熱,三焦不實(shí),身體生瘡及發(fā)癰癤。大小便不利方。
梔子仁(二七枚) 芒硝(二兩) 黃芩 甘草 知母(各三兩) 大黃(四兩)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取一升八合,去滓,納芒硝,分三服。
五利湯 治年四十已還強(qiáng)壯,常大患熱,發(fā)癰疽無定處,大小便不通方(劉涓子名大黃 ?
芒硝(一兩) 升麻 黃芩(各二兩) 大黃(三兩) 梔子仁(五兩)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干地黃丸 凡壯熱人能長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方。
干地黃(五兩) 芍藥 甘草 桂心 黃 黃芩 遠(yuǎn)志(各二兩) 石斛 當(dāng)歸 大黃(各三 ?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 治虛熱消瘡癤方。
干地黃(四兩) 大黃(六兩) 芍藥 王不留行 茯苓 甘草 遠(yuǎn)志 麥門冬 人參 升麻 黃芩(各三兩) 桂心(六兩)
上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久服令人肥健。
一方有枳實(shí)三兩(《外臺(tái)》無甘草、遠(yuǎn)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
又方 治虛勞客熱,數(shù)發(fā)癰腫瘡癤,經(jīng)年不除方。
干地黃(四兩) 黃 黃芩 大黃 黃連 澤瀉 細(xì)辛(各三兩) 甘草 桂心 芍藥 茯苓 干漆(各二兩) 人參(一兩) 天冬(五兩)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久服延年,終身不發(fā)癰疽。凡方中用大黃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曝干用之,熱多倍大黃。(《要籍喻義》不用澤瀉)。
地黃煎 補(bǔ)虛除熱,散乳石毒癰癤痔疾,悉宜服之方。 生地黃隨多少,三搗三壓,取汁令盡,銅器中,湯上煮,勿蓋覆令泄氣,得減半,出之,布絞去粗滓,再煎令如餳,丸如彈丸許,酒服,日三,勿加,百日癰疽永不發(fā)。
枸杞煎 治虛勞,輕身益氣,令人有力,一切癰疽永不發(fā)方。
枸杞三十斤銼,葉生至未落可用莖,葉落至未生可用根,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淀,將滓更入釜與水根據(jù)前,煮取五斗,并前澄清去淀,釜中煎,取二斗許,更入小銅鍋?zhàn)蛹迦琊h止,或器盛。重湯煮更好。每日旦服一合半,日再,漸加。
治風(fēng)濕體痛,不能飲食,兼癰疽后補(bǔ)虛羸方:
薔薇根 枸杞根(各一百斤) 生地黃 食蜜(各十斤)
上四味 咀,先以水煮二根令味濃,取二斛去淀,次納地黃煮令爛,絞去滓,微火煎令如粥,次納蜜和令相得,每食后服如彈丸許。
拓腫方: 大黃 黃芩 白蘞 芒硝(各三分)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汁,以故帛四重蘸汁中,以拓腫處,干即易之,無度數(shù),晝夜為之。
又方 青木香 犀角 大黃 梔子仁 紫檀香 升麻 黃芩 羚羊角 黃連 甘草芒硝 射干 黃柏 白蘞(各二兩) 地黃汁(五合) 麝香(二分研入)
上十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少冷,以故帛兩重蘸湯中,拓腫處,干即易之,日夜數(shù)百度。
又方 治頸項(xiàng)及胸背有大腫赤發(fā),即封之令不成膿方。
樸硝(五兩) 香豉 生地汁(各半斤)
上三味合搗,煮令地黃爛熟,敷腫處,濃二分,日三四易,至瘥止,此兼
治一切腫。 又方 治癰腫痛煩悶方。
用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帛裹令緩急得所,日二易。止痛兼消腫蝕膿,甚良,勝于他物。
如冬月先收干者,臨用時(shí)以鹽潤之。亦可薄削楸皮用之。
又方 治大人小兒癰腫方。
用生豬腦子敷紙上貼之,干則易之,日三度。
又方 芥子為末,湯調(diào),敷紙上貼之。(《千金翼》以豬膽和涂之)。
又方 白姜石末,蒜和搗,敷上。
又方 搗馬鞭草,敷上即頭出。
灸方 灸兩足大KT 趾歧中立瘥,仍隨病左右。
治癰始覺腫令消方:
大黃 通草 葶藶 莽草(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以水和敷上,干則易之。
又方 以莨菪末,三指撮,水和服之,日三。神良。
治癰方:
以芫花為末,膠和如粥敷之。
治癰疽發(fā)腹背陰匿處,通身有數(shù)十癰者方:
取干牛屎燒灰,治下篩,以雞子白調(diào)涂之,干復(fù)易。
若已結(jié)膿使聚長方:
栝蔞根為末,苦酒和敷,燥復(fù)易,赤小豆亦佳。
治癰有膿令潰方:
用雞羽三七枚燒末,服之即潰。
又方 人乳和面敷上,比曉膿血盡出,不用手近。
治癰腫發(fā)背初作,及經(jīng)十日以上,腫赤 熱毒氣盛,日夜疼痛,百藥不效方:
雞子(一枚) 新出狗屎(如雞子大)
上二味攪和,微火煎令稀稠得所,捻作餅子,于腫頭堅(jiān)處貼之,以紙粘貼,以帛抹之,時(shí)時(shí)看視,覺餅子熱即易,勿令轉(zhuǎn)動(dòng)及歇?dú)猓?jīng)一宿定。如多日患者,三日貼之,一日一易,至瘥止。此方穢惡不可施之貴勝,然其愈疾一切諸方皆不可及,自外諸方還復(fù)備員設(shè)儀注而已。學(xué)人當(dāng)曉此方,以備諸急爾。
烏麻膏 治諸漏惡瘡,一十三般疔腫,五色游腫,癰癤毒熱,狐刺蛇毒,狂犬蟲野狼六畜所傷不可識(shí)者,二十年漏金瘡,中風(fēng),皆以此膏貼之,惡膿盡即瘥。止痛生肌,一貼不換藥,唯一日一度拭去膏上膿再貼之,至瘥止。
生烏麻油(一斤) 黃丹(四兩) 蠟(四分)
上三味,以臘日前一日從午,納油銅器中微火煎至明旦,看油減一分,下黃丹消盡,下蠟令沫消,藥成,至午時(shí)出。惟男子合之。毋令小兒、女子、六畜等見。
治諸腫貼方:
紫葛(十分) 大黃(五分) 青木香(一分) 元參 白蘞 黃芩 黃連 榆白皮 升麻 由跋 ?
上十一味治下篩,以生地黃汁和如泥,敷腫上,干則易。無地黃汁以米醋和之。
松脂膏 治癰腫方。
松脂(一斤半) 豬脂(一合半) 黃芩 黃連 黃 大黃 當(dāng)歸 芍藥 川芎 ?
上八味 咀,合二脂,微火煎,三上三下,綿絞去滓,火炙敷紙上,隨腫大小貼之,日三易,即瘥。
又方 松脂(一斤) 豬脂(半斤) 白蠟(四兩) 大黃(一兩) 黃芩 黃連 黃柏 當(dāng)歸 芍藥 川芎 細(xì)辛 白芷 防風(fēng) 莽草 白蘞(各半兩)
上十五味 咀,先煎二脂、白蠟令烊,次納諸藥,煎三上三下,以綿及布絞,注水中為餅,取少許火炙之,敷油紙上貼瘡處。(《翼方》有黃 一兩)。
青龍五生膏 治癰疽痔漏,惡瘡、膿血出,皆以此方導(dǎo)之。
生梧桐白皮 生桑白皮 生柏白皮 生青竹茹 生龍膽草(各五兩) 蜂房 皮 蛇蛻皮(各一具) 雄黃 雌黃(各一兩) 蜀椒 附子 川芎(各五分)
上十三味 咀,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于炭火上炙干搗,下細(xì)篩,以豬脂二升半,微火煎令相得如飴,以新白瓷器盛著水中,隨病深淺敷之,并以清酒服如棗核大,日一。
治癰疽、痔漏、惡瘡、婦人妒乳、漆瘡方:
野葛 芍藥 薤白 當(dāng)歸 通草(各二分) 附子(一分)
上六味 咀,醋浸半日,先煎豬脂八合,令煙出,納亂發(fā)二分令消盡,下之待冷,又納松脂八分,蠟二分,更著火上和,次納諸藥煎令沸,三上三下,去滓,以故帛敷藥貼腫上,干即 ?
滅瘢膏 治諸色癰腫、惡瘡瘥后有瘢痕方。
安息香(一作女萎) 礬石 野狼毒 羊躑躅 烏頭 附子 野葛 白芷 烏賊骨 皂莢 天雄 芍藥 川芎 赤石脂 大黃 當(dāng)歸 莽草 石膏 干地黃 地榆 白術(shù) 續(xù)斷 鬼臼 蜀 ?
上二十六味搗末,用成煎豬脂四斤,和煎,三上三下,以好鹽一大匙下之,膏成須服者,與服。須摩者,與摩,勿近目處。忌妊娠人。若滅瘢,以布揩令傷敷之。若鼻中息肉,取如大豆納鼻中。如瘀血者,酒服如棗核大。痔漏者,以綿裹如梅子大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