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婚,私奔,和4個男人糾纏不休,她一語成讖:我的緋聞將永遠流傳
她是中國30年代鼎鼎有名的才女,被譽為“文學洛神”。《生死場》、《呼蘭河傳》等作品流傳至今,魯迅先生甚至稱她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可就是這樣一個才華頗為不凡的女子,卻一生凄苦,掙扎在愛的囚籠中,不得脫身。為了追尋愛與自由,她總是如飛蛾撲火般,在一段段戀情里尋找溫暖。可那溫暖又總是極為短暫,像一顆小小的煤炭,余溫散盡,便只剩下冰冷而堅硬的空殼。在一封寄給友人的信里,蕭紅寫道:“當我死后,或許我的作品無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緋聞將永遠流傳?!?/strong>
她說對了,她一語成讖,她的一生就是從一個緋聞到另一個緋聞:她的漂泊動蕩,她的情愛糾葛,她無與倫比的才華,她猝不及防的消逝。
她就這樣活成一些人茶余飯后的談資,活成另一些人心中永遠的傳奇。1911年6月1日,農歷的端午節(jié),在東北呼蘭河畔的一座呼蘭小城,蕭紅降生了。張家人期待著的是一個男孩,一個可以傳宗接代的男孩,而非“她”。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她似乎就已能讀懂大人們的眼神,那是一種無視與嫌棄。父親張廷舉總是冷漠的,第一胎生了個女孩,讓他覺得沒面子。而這個小女孩居然還那樣不乖巧,不懂得討好人。奶奶范氏,對這個生在端午節(jié),據(jù)說是不吉祥的女孩,也是不喜歡的。而母親,母親的愛亦算不得厚重。那時蕭紅陸續(xù)又有了三個弟弟,能分到她身上的愛與關注,也便愈加稀薄了。直到8歲時,母親也因病去世了,那一份不甚細致的愛也沒有了。▲電影《黃金時代》蕭紅劇照在《呼蘭河傳》里,蕭紅用娓娓動人的筆墨回憶了童年時在祖父后花園玩鬧的時光。“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strong>那一個小小的花園,是蕭紅童年的樂土,也是她心間唯一溫暖的記憶。繼母待她算不得不好,便只是冷漠。后來祖父也去世了,蕭紅覺得偌大的家族里,她再也尋不到半分溫暖了。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strong>在最渴望得到愛與呵護的童年,父母卻沒有給予她足夠的溫暖。缺愛的經(jīng)歷,就這樣影響她的一生,讓她此后如畸零的小鳥般,為了尋到一個溫暖的巢穴,永遠永遠地漂泊流浪著。蕭紅15歲時,父親張廷舉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蕭紅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汪恩甲。對這樁實打實的包辦婚姻,蕭紅由最初的懵懂、茫然,到越來越多的失望。她漸漸意識到,兩人沒有共同的思想,不在同一條路上。她想要讀書,想要去看更多更廣的世界,父親卻強迫著她中斷學業(yè),嫁給一個自己并不愛的人。為了逃離這種命運,她最終和遠房表哥陸振舜一起逃到了北平。陸振舜自己亦有一個包辦婚姻的妻子,因此他很同情蕭紅的境遇。兩人常常一起面對面坐著聊天,訴說各自的內心。蕭紅感到自己越來越依賴身旁這個男人,她第一次有了戀愛的感覺??伤男睦镉智宄靼?,這個已然有了妻子的表哥,并非自己的良人。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跑,在呼蘭小城里掀起了怎樣的風波。一時間“私奔”、“勾引有婦之夫”、“傷風敗俗”成了蕭紅身上所有的標簽。時代總是對女子苛刻,它把重重的束縛壓在女子身上,還不容許她們反抗。因著她們一反抗,便給了所有自詡高尚者謾罵侮辱的機會。事實也確實如此。兩人在北平的生活并沒能維持多久,便因為家中切斷了經(jīng)濟來源,而日漸窘困。蕭紅心目中帶她逃離魔窟的表哥,最終也只是一個懦弱而沒有擔當?shù)哪腥?。他將蕭紅帶了出來,又終于灰溜溜地將她帶了回去。一來一去間,黯淡了的是蕭紅那一顆曾親手捧出的真心。魯迅在《傷逝》中用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揭示了婚姻情感中一個十分深刻的哲理——“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當一切柴米油鹽的瑣屑日常紛涌而來,當生存的窘迫一點點沉重起來,愛情往往開始褪色。說一萬句“我愛你”,不如在一起好好“生活”。畢竟,能夠擁抱庸常的日子,愛情才能持久地不凋不敗。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了,那個曾經(jīng)小小的呼蘭城,也無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時代的大潮中,共擔著國家民族的風雨。十月初,蕭紅從家中逃了出來,獨自流落在寒風陣陣的哈爾濱,衣衫單薄、無處棲身。最終,仍是汪恩甲尋到了此時的蕭紅,將她安頓在了東興順旅館,并給她買來衣服鞋帽。便是這一點點的溫暖,輕易地讓蕭紅從前所有的冷傲委地。她決心妥協(xié)了,一心一意地委身眼前這個男人。兩人同居在旅館,沒過多久,蕭紅就懷孕了。蕭紅有些焦急起來,她催促汪恩甲,是不是快些成親,不能一直瞞下去拖下去呀。當時兩人居住的旅館,已經(jīng)欠下了六百元的食宿費。汪恩甲對蕭紅說,他回家去要錢,讓蕭紅在這里安心等他,等他回來。那年的深春時節(jié),仍然很冷,天氣的,心靈的。因著還不上錢,蕭紅被旅店老板扣押在了一間狹窄陰暗而潮濕的小房間里。那時她懷著孕的身子已越來越笨拙了,汪恩甲一去便了無音訊。蕭紅看著自己寫下的信件石沉大海,心也一點一點沉到了谷底。一首名為《偶然想起》的小詩便是寫在這時:那時旅館老板已有些不耐煩了,暗中盤算等她生下孩子后,就把她和孩子一起賣掉,蕭紅只得向《國際協(xié)報》報社寄了一封求救信。在日夜焦灼的等待中,她終于等到了自己凄惶生活里的救星,亦是生命里最刻骨銘心的一個男人——蕭軍。這個落拓不羈的男子,給她帶來了兩本書——魯迅的《吶喊》和高爾基的《童年》,也給她帶來了新的生命的希望和愛情的期許。那個秋天,在歐羅巴旅社,蕭紅與蕭軍同居了。兩人都很窮,吃了上頓沒下頓,然而有愛情的滋潤,哪怕只能就著鹽巴、白開水吃著黑面包,心里卻是甜的。在蕭軍的影響下,蕭紅也嘗試著拿起了筆,開始將自己腦海中的人與事,以散文、小說的形式寫下來。這一寫,便不可自拔。中國30年代一顆文壇新星正冉冉升起。然而,生命中的溫暖總是短暫的,像夜空里絢爛的煙火,一瞬的光耀后,便是長久的沉寂。也許她一早便知道的,蕭軍在戀情上落拓不羈的態(tài)度。他總是說自己“愛的哲學”——“愛便愛,不愛便丟開”,而他也是這樣做的。從汪林、瑪麗到陳涓、許粵華,蕭軍的心搖曳在一個又一個風情各異的女子之間,他早已無暇顧及另一個為他痛苦傷懷的女子。蕭紅想哭,卻不敢哭出聲。那一顆心宛如陰沉沉的天空,從里到外,都是痛苦的陰翳。婚姻說到底是一場能量博弈,最好的局面是雙方互相獨立,又能你來我讓,勢均力敵。而不是這方希望那方無限兜底,那方希望這方永遠低眉。在這場愛情的博弈里,蕭紅永遠是仰望的姿態(tài),等待著厭倦了的蕭軍偶一回頭。可是為愛低到塵埃里,也未必能開出花來。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了,很快,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上海也成為了抗日戰(zhàn)場。整個華夏大地,風雨飄搖。蕭紅顧不得再沉溺于一己的兒女情長,她開始以一個戰(zhàn)斗者的姿態(tài),以筆為矛,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中。與端木蕻良的結識,便是在抗戰(zhàn)雜志《七月》的創(chuàng)刊會上。端木蕻良和蕭軍,一個文弱儒雅,一個粗獷豪放,本是完全兩異的男子,卻恰恰在那時稍稍撫平了蕭紅心中的痛楚。他的溫柔體貼,他對蕭紅的尊重與贊美,讓蕭紅再一次感覺到了溫暖,她的心漸漸向端木蕻良傾斜。1938年,在武漢,端木蕻良不顧家里的極力反對,和蕭紅舉辦了婚禮。這也是蕭紅一生中唯一的一場婚禮。蕭紅和蕭軍曾經(jīng)的許多朋友,都對蕭紅的做法不解,蕭紅卻說:“我對他沒有什么過高的希求,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section>可惜的是,她注定是只畸零的小鳥,沒有哪一個巢穴是永久溫暖的,都會變冷。“我總是一個人走路,以前在東北,到了上海后去日本,現(xiàn)在到重慶,都是我自己一個人走路。我好像命定要一個人走路似的......”她常會獨自散步到嘉陵江邊,看著滔滔江水,想到呼蘭河,想到那座遙遠的呼蘭小城,想起母親、祖父、弟弟那些刻骨銘心的舊人。1940年1月,蕭紅隨著端木蕻良飛抵香港。她透過窗戶看著漸漸縮小的山城重慶,怎會想到,這一別,就是永遠。在醫(yī)院里,蕭紅的病每況愈下。此后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局勢混亂,戰(zhàn)火硝煙連綿不斷。人人都誠惶誠恐,不知自己還能不能活著看到明天的太陽。此時的蕭紅是多么期盼愛人會陪在自己身邊,可端木蕻良卻在這時音訊全無,把她托付給了認識不久的駱賓基。生命最后的一段時刻里,始終陪伴在她身邊的,卻不是任何一個她所深愛的男子。半生為了愛情輾轉,最后卻仍是落得個孤家寡人。在駱賓基懷中,她強撐著最后一點力氣,寫下了一生中最后一段話:“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1942年1月22日中午12時,蕭紅帶著對這個世界最后的眷戀與不舍,飲恨而逝。離開時,她只有31歲,一顆心卻有如衰颯老翁,遍布滄桑。這一生,她都在漂泊與流浪,想要牢牢抓住身邊的一點點溫暖。可她越想抓住,就越是抓不住。愛也好,溫暖也好,終究都要先從自己處獲得。如果自己都無法愛自己,如果自己都無法溫暖自己,旁人那一點點易逝的溫情又有什么用呢?若真有來生,但愿她是簇擁著愛意來到世間的,但愿她不再漂泊不再流浪,但愿她的一生都是黃金時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