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的傳說世界各國都在廣泛地流傳著,人們總是贊美她那美麗的容貌和動人的歌喉。但是,美人魚到底是一種實實在在存在的動物,還是僅僅只是一個傳說,人們不得而知。對此,科學家們也進行了許多研究和探索。
哥本哈根海港入口處的美人魚銅像,已成為丹麥國家的象征,是為紀念童話天才安徒生而建的。
關于美人魚的記載,早在2300多年前,在巴比倫著名的歷史學家巴羅索斯的著作《古代歷史》一書中就有了。17世紀時,英國倫敦出版的一本名為《赫特生航海日記》的書中,也有關于美人魚的描述。根據(jù)該書的記錄,美人魚的身材與普通人相似。它的上半身露出水面,皮膚潔白,背后拖著長長的黑發(fā),像一位女子。當它潛入水中時,人們發(fā)現(xiàn)它長著一條像海豚一樣的尾巴,上面還有斑點,像鯖魚一樣。
對于美人魚的說法有很多解釋。17世紀時,有人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就是一種叫“儒艮”(俗稱“海牛”)的海洋哺乳動物。在19世紀末,這種解釋曾經得到普遍認可。儒艮通常在熱帶海洋或湖泊中生活,身體長1,5~4米不等,體形像一個大圓桶,皮膚是灰白色的。它們喜歡的棲息地是河口或淺灣處,一般以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為食。雌性儒艮的乳腺位置與人類相似,也是在胸前,所以儒艮哺乳幼崽時,通常用前肢把幼崽摟在胸前,動作與人也很相似:而且,儒艮的背上還有一些稀疏的毛發(fā)。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會把“儒艮”誤認為是“美人魚”的原因了。
然而最近幾年,人們提出了新的看法來挑戰(zhàn)這種傳統(tǒng)的解釋。稍懂物理的人都知道,如果把一根筷子斜插進裝水的玻璃杯中,人很容易產生筷子被水折斷的錯覺。這是因為,光線在穿過密度均勻的物質時,它的傳播方向和速度都是不變的。但是,如果光線傾斜地穿過密度不同的兩種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相接之處,不僅傳播速度會發(fā)生改變,而且傳播方向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光的折射。加拿大的萊恩和施羅德兩位博士經過多年研究提出,美人魚只不過是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發(fā)生變化的結果,并不是實際存在的,世界上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美人魚。具體來說,諸如海象、逆戟鯨等海洋動物都有可以發(fā)生光學畸變而形成“美人魚”的像。
暴風雨來臨之前,冷空氣團和熱空氣團在海面上方劇烈交鋒,空氣層的密度變得非常不均勻,光線和人的視覺都會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如果觀看者恰好在某一適當?shù)母叨?,在一定的距離外,觀看某種顯現(xiàn)于海面的物體,如海象、逆戟鯨等的頭部或部分身軀。由于光在傳播中的變化,就有可能看不到真實的物體,而是得到這些物體的畸變像??梢哉f,畸變像的形成與天氣狀況、觀察者的眼睛距海面的高度及與物體之間的距離都有關系。
1980年5月2日,萊恩和施羅德博士曾經成功地用相機拍攝到了這種畸變像。他們在平靜的天氣里選取了一塊露出湖面的石頭進行拍照,拍攝時使相機鏡頭比湖面高2,5米,與被拍照的石頭距離110米。結果,他們得到的是一張“美人魚”的相片。
不過,至今仍有人認為,美人魚可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物,只是至今仍不為人類所知而已。據(jù)說,在前南斯拉夫海岸,有科學家的確發(fā)現(xiàn)了完整的美人魚化石,這可以作為美人魚在世界上真實存在過的有力證據(jù)。據(jù)考古學家奧千尼博士研究,這只動物的生存時間大約在1,2萬年前,它是在水底因山洪傾瀉而被活埋的。周圍的石灰石使這只雌性動物的尸體得以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歷時多年變成了化石。這為人類研究美人魚提供了重要線索??茖W家們根據(jù)化石了解到,美人魚約100厘米高,腰部以上與人類很像。它的頭部比較發(fā)達,眼睛沒有眼簾。牙齒非常尖利,完全可以捕殺其他動物,因此,有人推測它應該是一種食肉魚類而且比較兇猛。
英國生物學家安利斯丁·愛特博士有一個比較獨到的看法。他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另一變種。既然嬰兒在出生前就是生活在羊水中的,因此他一出生就能夠在水中游泳。那么,存在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也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愛特博士的這種觀點也得到了一些美國同行的支持。也就是說,美人魚是“海洋人”的一支,但目前尚未得到確認。
到目前為止,關于美人魚的說法似乎各有道理。然而科學的真相只有一個,我們期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答案。但是不管怎樣,這并不妨礙我們對美人魚的傳說繼續(xù)聯(lián)想。
童話中的美人魚形象
傳說中的美人魚——儒艮
儒艮頭骨
儒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