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名湖名樓相得益彰,瀕湖而建的岳陽樓自然成為文人墨客登高覽勝的理想去處,而正是歷代文人的生花妙筆,給岳陽樓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岳陽樓成為譽滿天下的江南名勝。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期東吳都督魯肅在洞庭湖操練水軍時建造的閱兵樓。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貶官岳州刺史,在原閱兵樓舊址上建造樓閣,并取名為“岳陽樓”。張說本是文人,此樓建成以后,便常與文人學士登樓覽勝,吟詩作賦。遺憾的是,當時被譽為“大手筆”的張說,并未給岳陽樓留下名篇佳作。20年后,孟浩然來到岳陽樓,寫下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大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中寫出了洞庭湖煙波浩渺的壯闊氣象,但最終歸結為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愿望,境界有失高遠。在浩瀚的洞庭湖陶冶下,岳陽樓自是一派大家風范,自有非凡氣度,當然不會滿足于這樣的詩篇。岳陽樓在等待,等待著真正的大家手筆。
果然,岳陽樓等來了詩圣杜甫。唐代宗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拉家?guī)Э陔x開四川成都沿江東下,飲食起居,俱不離船,真?zhèn)€是漂泊江湖了。其時杜甫已57歲,距離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對于當時的處境,詩人曾用“社稷纏妖氣,干戈送老儒。百年同棄物,萬國盡窮途”(《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來表達。這年暮冬時節(jié),杜甫舟泊岳陽,拖著貧病潦倒的身軀登臨岳陽樓,寫下了氣勢磅礴,感人至深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奔毤毱纷x此詩,首聯(lián)交代詩作緣起;頷聯(lián)寫景,深遠闊大,盡顯洞庭湖壯闊氣象;頸聯(lián)寫情,落寞悲涼,忽發(fā)凄楚之聲,令人感慨萬千;尾聯(lián)從個人身世之感,轉(zhuǎn)入對國家危難的憂慮,憂憤更加深沉,胸襟更加博大。在吟詠岳陽樓的眾多詩篇中,高立云霄,雄視古今之作,大家一致公認,非杜甫一詩莫屬。
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貶官岳州知州。此人確有才略,僅僅一年功夫,岳州地界便“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在這種情況下,他動了重修岳陽樓的念頭。對滕子京來說,主持重修岳陽樓算不上難事,如何使岳陽樓,乃至于讓他們位重修岳陽樓的主事者,揚名天下,名垂千古,倒確實讓他費了一番腦筋。他當然明白,要達到這個目的,還須仰仗文人手中的那管竹筆。在隨后寫給范仲淹的那封《求書記》中,滕子京便發(fā)了這么一通議論:“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huán)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臨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庇纱丝梢姡瑢τ谏酱ㄐ蝿僦貥歉唛w與文化精英名篇佳作之間的密切關系,滕子京早已洞察得一清二楚。然而,要找到這樣一位能為岳陽樓執(zhí)筆為文的“雄才巨卿”并非易事。滕子京也是進士出身,自然熟讀前朝詩文,他不會沒有讀過杜甫的《登岳陽樓》一詩,也不可能掂不出該詩的分量。當然,他也肯定聽李白登黃鶴樓,仰頭讀罷崔顥的《黃鶴樓》一詩,一聲長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竟致廢然擱筆的故事。才華橫溢、豪放不羈如詩仙李白者,尚且在崔顥的《黃鶴樓》面前望詩興嘆,甘拜下風,可見要想超越前人佳作是何等不易。滕子京現(xiàn)在要找的人,必須具有超越杜甫一詩的信心和才力,要不然,不是不敢寫,就是寫了也白寫。
滕子京思之再三,最后把目光鎖定在范仲淹身上。他和范仲淹是同僚好友,對于范仲淹,他實在是太了解了,此君無論人品、文才,都堪稱一流,能與杜詩一爭高下者,非范仲淹莫屬。盡管范仲淹從未到過岳陽,更遑論一登岳陽樓,滕子京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沒到過岳陽好辦,他在向范仲淹求書的同時,附寄了一幅《洞庭晚秋圖》。此時的范仲淹與滕子京一樣,也是貶謫之人。原來,慶歷三年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后,提出了十條改革措施,以圖革除弊政,此舉招致保守派的打擊、排擠。慶歷五年,范仲淹被迫離開京城,以參知政事的身份出任陜西四路沿邊安撫使。一麾出守,盡管威鎮(zhèn)邊關,但人一離開朝廷,更是讒言四起,范仲淹深感不安,只好上書朝廷,自請免官,仁宗皇帝隨即下詔罷免了他的參知政事一職,改官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其后,范仲淹以疾病為由請知鄧州(今河南鄧縣)。就在鄧州知州任上,范仲淹接到了滕子京的求書信。
范仲淹果然不負重托,在紛繁緊張的政務之余,憑借一幅《洞庭晚秋圖》,揮毫撰寫了雖僅有360字卻字字璣珠的《岳陽樓記》。文章先以凝練的筆觸,描繪了洞庭一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的雄奇景色,抒寫了遷客騷人登人樓覽勝感慨系之的悲喜情懷,接著提綱挈領地托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一曠達胸襟,再趁勢突進直奔主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弊詈髵抖赐ゲ臐L滾氣勢,發(fā)出了黃鐘大呂般的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笔谷司駷橹徽?,心胸為之開闊。杜甫在《登岳陽樓》一詩中遙望中原戰(zhàn)火,憂國傷時關愛眾生之情,畢竟更多的是從個人遭際中引申而出,范仲淹以其在《岳陽樓》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博大胸襟、宏偉抱負和照人肝膽,后來居上,完成了對杜甫一詩的超越。《岳陽樓》一出,人們便爭相傳誦,岳陽樓也隨之名聲大振,成為名滿天下的江南名樓。
也許是滕子京有心,也許是范仲淹有意,一篇《岳陽樓記》使岳陽樓美名遠播,滕子京的大名也隨之千古流傳。當時的多少顯赫人物已經(jīng)從歷史的煙塵中悄然隱去,當年的多少煌煌功業(yè)已經(jīng)被時間的潮水沖涮得無影無蹤,范仲淹大筆一揮,就讓我們記住了重修岳陽樓的滕子京。滕子京的名字之所以讓人過目不忘,關鍵一點,是范仲淹將滕子京的名字放在了文章的開頭,“慶歷四年春”交代時間,“滕子京”點明人物,“謫守”說明事由,“巴陵郡”指出地點,僅僅13個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有了,難怪讓人印象深刻。
滕子京有范仲淹的不朽名文為他揚名千古,真是幸運之至。然而,對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原由,可能是范仲淹在文章中說得過于簡略,卻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滕子京是被人誣陷而遭貶官,也有人說他的確是貪官,范仲淹為他立傳揚名,是受其蒙蔽而上當受騙了。其實,滕子京雖然說不上是宋代名臣,在《宋史》也有其傳記。《宋史?滕宗諒傳》載:“滕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對滕子京貶官一事,《宋史》中說得非常清楚:元昊反,滕子京時為涇州知州,御敵有功,經(jīng)范仲淹舉薦,遂升為天章閣待制。后有御史彈劾滕子京在涇州任上糜費公錢十六萬貫,朝廷派人調(diào)查,原來這筆錢的去向,部分用于循例犒賞羌人,部分用于饋贈游士故人,前者為公,后者就是為私了。事發(fā)之后,滕子京唯恐牽連他人,就將載有受贈者姓名的簿籍一把火燒了。范仲淹時為參知政事,雖經(jīng)他盡力營救,滕子京還是被貶官一級,降為虢州知州,不久改任岳州知州。滕子京有俠肝義膽、敢作敢當?shù)囊幻妫吘故且試义X財慷私人之慨,貶官降職,也是正理,不能說是被人誣陷。當然,滕子京將錢財饋贈他人,并非中飽私囊,也不能說他就是貪官。況且《宋史》對他的評價是:“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余財?!笨v觀古今中外,哪有身后無余財?shù)呢澒伲?/p>
杜甫的《登岳陽樓》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詩一文猶如雙峰對峙,給岳陽樓增光添彩,使岳陽樓飲譽海內(nèi),可以說,正是這兩篇詩文重塑了岳陽樓的形象。今天,游人徜徉在岳陽樓中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你走到哪里,卻總也走不出杜甫的詩篇和范仲淹的雄文。岳陽樓正門楹聯(lián)為:“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上心頭。”大廳正中,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巨幅木雕屏。木屏兩側(cè)是一副竇垿撰文、何紹基書寫的長聯(lián):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上下聯(lián)洋洋灑灑104字,將岳陽樓的風光美景和歷代名人軼事概括無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