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她沒有得獎,但在我看來她依舊非常的成功。伊麗莎白女王、柴可夫斯基這類大賽,就如同小提琴界的奧運會,能夠站在賽場上就已是非常了不起。
在我做學生的時候,對我來說,能夠參加這類大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主要是由于自身演奏才能的不足,也和視野、信息通暢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一代人有一代的局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我們走上教學崗位后,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做的更好、飛得更高。
這些年來,看了大量提琴家或者比賽選手的簡歷,發(fā)現(xiàn)一個特殊之處,其他比賽只有獲了獎的經(jīng)歷,才會被寫進簡歷,而伊麗莎白女王比賽進了決賽輪,就會被寫進簡歷。比如說,現(xiàn)在柏林愛樂樂團的年輕首席諾亞,他的簡歷中寫了在2009年的比賽中進入到最后的決賽輪。
本項賽事第一輪70位選手,半決賽24位選手,決賽12位選手。每一輪選手的數(shù)量,幾乎是去年重頭賽事,漢諾威約阿希姆小提琴比賽數(shù)量的一倍。
西爾維婭.黃盡管沒有進入到最終的決賽中,但已是非常的成功,并且還獲得“觀眾最喜愛獎”。
我個人認為,西爾維婭在決賽的12名選手中,不算事技術特別好的,認為技術特別好的幾個人是:第二名Timothy Chooi、第三名Stephen Kim、第四名Shannon Lee、以及沒有得獎的Luke Hsu,個人主觀感受,說錯莫怪。但是西爾維婭在本次比賽中的選曲卻很有意思。
半決賽的規(guī)則,除了規(guī)定曲目外,大概20分鐘的空間,去完成一或兩自選曲目。在這一輪中,她拉了一首巴奇尼的《Calabrese》,這首作品我除了在梅紐因四十年代的錄像中看到過以外,就再也沒見知名小提琴家、或是比賽中演奏過。另外,她還選擇了演奏雅納切克《小提琴奏鳴曲》,這首作品雖說也是知名作品,但是和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比起來,在知名度方面還是差了很多的。
巴奇尼《Calabrese》
題外話,看了她演奏的 《Calabrese》之后,我也找到了這首作品的譜子,從教學上來說,我認為這首作品的學習價值很高,可以訓練左右手在指板上的高速運動,風格近似于《引子與塔蘭泰拉》或《諧謔曲與塔蘭泰拉》,如果你正在準備學習上述兩首作品,不妨嘗試學個新的。
從半決賽的自選曲目來看,他選擇了相對偏門的曲目。類似這種思路的還有第六名Ioana Cristina Goicea半決賽演奏了埃奈斯庫《第三奏鳴曲》;第五名Julia Pusker半決賽中演奏了德沃夏克的《小奏鳴曲》。
當然大部分選手還是會選擇演繹一些知名度更高的作品,比如第二名選擇了格里格《第三奏鳴曲》、第三名選擇了勃拉姆斯《第三奏鳴曲》、進入決賽的Yukiko Uno選擇了貝多芬《第三奏鳴曲》。
所謂的“冷門曲目”其實不僅是對觀眾來說有些生僻,對于評委來說也是一樣的。相信對于大多數(shù)評委來說,對貝多芬、勃拉姆斯的認知,肯定要比對雅納切克、埃奈斯庫深刻的多,打分時也自然要多斟酌一下。個人認為:選擇生僻作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評委打低分的概率,但是也同時降低了評委打高分的概率,畢竟評委也沒那么熟嘛,打分要收著點。
決賽中的西爾維婭,則選擇了德沃夏克《小提琴協(xié)奏曲》,這是一首近年來才開始在比賽中流行的作品。之前這首作品我很少在比賽中看見,2014年何子毓在梅紐因的決賽中演奏了這首作品,以及在2018年上海斯特恩比賽中有幾位選手演奏了這首作品。近年來,這首作品在音樂會舞臺上也慢慢流行起來,包括出現(xiàn)在柏林愛樂樂團的巡演當中。
在比賽中選擇更流行的作品,也非常重要,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舉個例子,在十年前的比賽中,演奏薩拉薩蒂的《卡門幻想曲》和瓦克斯曼的《卡門幻想曲》,處處可見。但是本次比賽中,一個版本都沒有見到,倒是胡拜伊的《卡門幻想曲》見到兩版。這個曲子在十幾年前的比賽中,基本是沒人拉的,后來令人深刻的演繹包括2015年康珠美(第五名)在柴可夫斯基比賽、2016年Na Kyung Kang(第四名)在梅紐因比賽、2018年蔡珂宜(第一名)在梅紐因比賽。
本次比賽的決賽輪選曲,都是偏保守的,除了西爾維婭以外,其余11位選手總共選擇了來自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西貝柳斯、肖斯塔科維奇五首在比賽及音樂會舞臺上非常常見協(xié)奏曲。上屆比賽,選手選曲更為激進,第四名、第五名都選了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
在比賽或考試中的選曲是非常有學問的,除了規(guī)定曲目以外,自選曲目相當于是自我命題,每個人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去給自己選曲,設定曲目。在我的教學工作中,偶爾會有陌生學生來找我,要求我?guī)麉⒓右粋€近期的考試或者這比賽,我都會給他們講一個道理,老師帶學生參加比賽或者考試,相當于帶兵打仗,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yǎng)兵,則不懂兵的特點,不懂自己的兵,必打敗仗。
一旦不小心給學生設定了不合適他的曲目,相當于挖坑,必敗。每個學生都不是完美的,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平時的訓練中,肯定要不斷的彌補缺點,但是在考試或比賽中,要盡量夸張的放大優(yōu)點、遮蓋缺點。
雅納切克《小提琴奏鳴曲》
西爾維婭.黃(Sylvia Huang)1994年生于比利時,目前就讀于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隨Liviu Prunaru學習。
2012年加入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2014年成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演奏員。
她使用的是一把大約制于1750年的Carlo Ferdinando Landolfi小提琴,由RCO基金會出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