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真正把《水滸傳》這部文學(xué)作品拔高一個層次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魯智深,一個就是武松。金圣嘆認(rèn)為武松能排在梁山好漢第一,而魯智深則是那個慧根最深的人。
有網(wǎng)友據(jù)此善意調(diào)侃,魯智深最終修煉成佛了,慧根能不深嗎?很多人認(rèn)定魯智深最終成佛,是源自他坐化圓寂說的那個偈頌,“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p>
問題是,魯智深殺人放火為何能坐化成佛呢?五臺山智真長老對魯智深了解最深刻,剛上山時,其他僧侶都嫌棄魯智深相貌兇惡、睡覺打呼嚕,大家都不愿意梯度他。智真長老卻對眾僧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yīng)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后卻得清凈,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p>
魯智深說自己“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最后卻能實現(xiàn)“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讓人很容易想起了僧侶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鬧五臺山,眾僧厭惡他,可智真長老非但不敢他走,反而認(rèn)為眾僧都不如他,為何?
因為他早已洞察先機(jī),魯智深看起來粗魯,做事粗中有細(xì),是有大智慧的。魯智深第一次拜別師父時,智真長老送給他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倍鄶?shù)人認(rèn)為,這是智真長老已經(jīng)預(yù)測到魯智深接下來的人生軌跡。
“遇林而起”預(yù)示魯智深遇到林沖后,將混跡于江湖;“遇山而富”預(yù)示魯智深將落草為寇二龍山;“遇水而興”預(yù)示魯智深在上了梁山之后,將有一番大作為;“遇江而止”預(yù)示魯智深最終在宋江麾下,也會離開宋江。
梁山好漢接受招安后,魯智深陪同宋江再上五臺山,參禮智真長老。離別之際,智真長老又贈給魯智深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zhí)。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辈浑y看出,前面這八句偈言完美預(yù)測了魯智深的生平。
可以說,智真長老是魯智深修行路上的燈塔?!罢\然佛可以修成,也得有慧根也;菩薩可以修成,也是要有慧根也。師之不開悟慧根,也是難以修成。何況修菩薩必然在民間修之,山上何時見修成菩薩乎?”行走江湖多年,魯智深在擒拿方臘后,終于頓悟。耐心、堅心、恒心、善心是成佛的關(guān)鍵,魯智深做到了。
參考資料:《梁山好漢之魯智深》、《水滸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