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受寵二十余年的武惠妃死了。在即將步入老年之際喪偶,加之之前一日之內(nèi)處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這一系列家事變故,對于52歲的李隆基當然會造成不小的打擊,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健康方面。
自從25歲參加工作,連續(xù)發(fā)動了幾次政變,拿下江山恢復李家雄風,再到開元親政之后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算是兢兢業(yè)業(yè),投入了大把的精力,算起來到現(xiàn)在也有近三十個年頭了,整個大唐帝國在自己的治理之下,不但重振貞觀之氣,社會發(fā)展也達到了一個據(jù)說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無疑唐玄宗對于自己的政績是相當滿意的,是驕傲的。
但是,這些年來圍繞著武惠妃和太子之間的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確也讓玄宗感到了搞權力斗爭的殘酷和無趣,在這些激烈的算計之中,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留下的是他這個高高在上的老人,在世間繼續(xù)掙扎于無休止的內(nèi)耗之中。
如果做皇帝也能有退休制度,想必玄宗是有心在自己達到人生頂峰之際,退下去安享晚年生活的,畢竟李隆基不是一個只知道沉迷于玩弄權力的市儈之徒,他的生活里還有音樂還有藝術,可惜,這是一個只有進入無法退出的游戲程序。
太子李瑛死了以后,宰相李林甫一個勁兒地鼓噪要玄宗趕緊立壽王李瑁為新任太子,這個時候玄宗倒是冷靜下來,除了李瑁的親娘武惠妃也去世了的原因之外,肯定還有一些其它因素,讓玄宗對于再立太子的問題開始重新思考,也就顯得猶豫不決舉棋不定起來,“常忽忽不樂,寢膳為之減”,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
這一切老奴高力士當然都看在眼里,就詢問緣故,玄宗看著身邊這位跟隨自己三十幾年的伴侶,說“汝,我家老奴,豈不能揣我意?”高力士當然是能知道主人此際的所思所想,干脆就挑開了話題,直接給玄宗建議“但推長而立,誰敢復爭”,就眼下的形勢而言,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按照規(guī)矩辦事,誰年紀大誰就應該做太子,而不是誰有后臺誰做,只有按照規(guī)矩辦事,那么就誰也不能再說三道四什么?!叭暄允且?汝言是也!”困苦多時的玄宗,終于下定了決心,老三忠王李玙(后來改名李亨)就這樣按照順序當上了新的太子。
和李林甫上位受益于武惠妃,又貪圖將來的擁立之功,所以才拼命為李瑁出頭說話不同,高力士和老三李玙之間并沒有什么私人瓜葛,之所以力主老三當太子,其出發(fā)點完全是秉公辦事,因為只有這樣做,對玄宗本人對整個政局來說才是最有利的。
這件事最充分地體現(xiàn)了高力士這位老奴忠誠、謹慎以及從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的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特點。因為自身是個宦官,而且中晚唐以后宦官集團擅政,所以在以往的歷史評論當中,高力士往往被簡單視作是一個老奸巨猾的權宦反面角色,再經(jīng)一系列的民間藝術加工,更成為一個給大詩人李白提鞋的小丑,這顯然偏離了歷史上真實的高力士形象。
高力士比玄宗大一歲,嶺南潘州(今廣東高州)人,原名馮元一,曾祖父是唐初的上柱國、高州總管馮盎,父親馮君衡為潘州刺史,馮家是嶺南土著大勢力之一,“家雄萬石之榮,囊有千金之值”。在10歲那年,父親被人誣告牽連進了一起謀反冤案,高力士的命運軌道也就此拐了一道大彎,被抓拿為奴受閹割之刑。
武則天圣歷元年,高力士和另一名嶺南閹童被當?shù)毓賳T進獻到了宮里服侍女皇,為討武則天歡心,分別給他們起了兩個佛家名字:力士和金剛。年紀不大的高力士相當聰穎,很快得武則天喜愛,但也因小過被懲罰鞭笞出宮過,太監(jiān)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從此改名高力士。沒多久就又被武則天召回宮里繼續(xù)服侍,女皇“嘉其黠慧,總角修整”。在武則天之后,高力士又輾轉進入了臨淄王藩邸,從此成為了李隆基身邊的一名貼身宦官。
無論是在武則天宮里還是李隆基身邊,高力士職位一路上升,從小太監(jiān)做到最親信的幾位心腹之一,絕不是憑借拍馬溜須阿諛奉承,而是依賴自己的一貫忠誠謹慎以及過人的辦事能力。在李隆基的兩次政變,特別是剿滅太平公主的先天政變,高力士都是積極參與其中率兵充當前鋒,立下大功。
開元二年,唐玄宗在驪山講武,正好看見一對老鷹啄鹿,玄宗命令手下射取,在大家還在猶豫之際,高力士“一發(fā)而中,三軍心服”,可見年輕的高力士的確身手不凡,即使到了晚年,也曾經(jīng)親自率領宮中飛龍禁軍斬殺幾十名闖入皇宮的叛軍,彪悍不減當年。
當然好身手并不是高力士深得信賴的主要因素,天資聰穎的高力士對于政治事務以及如何做好皇帝身邊一名稱職的秘書,有著極為良好的天賦?!靶院椭斏龠^,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高力士為人的情商很高,做事有分寸,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該什么時候說,都拿捏得相當?shù)轿?天子信任士大夫不嫌棄,這在歷代宦官當中可謂少有。盡管高力士性格“小心恭恪”,但又絕對不是“唯諾”之人,該說的話肯定還是要說,不會因為害怕觸犯龍顏就放棄自己的責任,這也就是他能被玄宗常年信賴的重要原因。
有一回,宰相姚崇向玄宗匯報工作,大臣講了半天玄宗竟然一言不發(fā),場面冷場十分尷尬,高力士奏曰“宰臣請事,即當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視,臣恐宰臣必大懼”,堂堂宰相在這跟你講話請示工作,你一言不發(fā)不置可否,讓人家多尷尬,以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怎么能這樣子當皇帝呢?玄宗醒悟過來解釋說自己當時正在開小差想其它問題,沒注意到姚崇說了些什么,很快高力士就把皇帝的解釋傳達給了姚崇,使得君臣之間避免一場誤會。
開元十四年,宰相張說受到政敵宇文融等人攻擊,被下獄服刑,高力士代表玄宗前往獄中探視,回去之后向玄宗進言“說往納忠,與國有功”,張說是對國家有功之臣罪不至死,希望玄宗能網(wǎng)開一面公正處理,這番進言對玄宗影響很大,以至于最終張說保住性命,繼續(xù)受到尊崇。在張九齡和李林甫的政爭當中,高力士也多次站在張九齡一邊,提醒玄宗對于李林甫一系人馬的警惕,雖然這些話并沒有被玄宗聽進去采納意見,但是作為皇帝身邊的貼身秘書,高力士還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并沒有專揀皇帝愛聽的話說不愛聽的就決口不提。
天寶三年,玄宗對高力士說“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天下沒什么事,我也年紀大了,我想把政事都交給李林甫去處理,你看怎么樣?高力士當然是非常反對皇帝這一想法的,很坦誠地向玄宗談了李林甫這種人執(zhí)政的一些弊端,但是此時玄宗怠政之意已經(jīng)十分堅決,根本聽不進高力士的勸說,反而發(fā)怒“卿十年以來不多言事,今所敷奏,未合朕心!”嚇得高力士也只能磕頭求饒“臣狂疾,發(fā)妄言,罪當死!”
后世人經(jīng)常根據(jù)下面這則史料指責高力士專權,“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進御,小事便決之。玄宗常曰‘力士當上,我寢則穩(wěn)’,故常止宮中,稀出外宅”,因為深得玄宗信任,而開元天寶之際玄宗工作熱情驟降,因而作為秘書高力士自然就分擔了許多代替玄宗批閱奏折文書的工作,特別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還有了最終的決定權,勢力當然非同一般。
至于玄宗之所以敢放權于高力士,顯然還是因為他深刻了解高力士這個人的忠心和自律,多少年的觀察讓玄宗知道高力士絕對不是那種會破壞政治規(guī)矩的妄人,所以才可能說出“只有高力士上班,我才能睡個安穩(wěn)覺”這樣的話。而就是享有如此大權的這些年,我們也應該看到高力士仍然可以說是只有辦事的權力,而沒有參與到大政的決策當中,有些后世史家把天寶之禍的責任安到高力士身上顯然是不太公平的。
開元天寶之際是一個轉折的時代,唐玄宗厭政情緒十分嚴重,但是經(jīng)驗豐富的他也絕不會是毫無想法毫無安排地就徹底撒手不管,而是精心做好了自己的一番布置,內(nèi)廷當然首選高力士,只要老高這樣的忠誠家奴出面總管,自己真的是可以安心睡覺的;
對于外朝來說執(zhí)政理念和自己合拍、并且執(zhí)行力很強的李林甫無疑是第一人選,盡管這個人品性不怎么樣,但是李林甫負責總好過事事都要跟你辯論不休的張九齡。最重要的是高力士和李林甫完全沒有達成政治聯(lián)盟的可能,就不會有內(nèi)外勾結的風險。
同時,在另一個可能會危及皇權的角色--太子問題上,玄宗突然改弦更張放棄了李林甫一直力主的壽王李瑁,而是樹立了之前并沒有多少政治資本的老三李玙,這一招之厲害就在于既讓宰臣失去了和太子結黨的可能性,又使得即將掌握大權的李林甫背上了一個難以擺脫的政治污點,權臣和新太子之間不但不可能結成同盟,反而會長時間彼此防范。唐玄宗絕非平庸之輩,只有經(jīng)過這么一番精心安排,自己才終能放心大膽地去干一些睡兒媳婦的無恥之事。
高力士在唐玄宗晚期的政治生活和個人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隨后的講述中還將展開分析。晚年,流放路上的高力士在郎州(今湖南常德)從行人口中聽聞太上皇唐玄宗的死訊,當即號泣叩地、嘔血而亡,年79歲。
唐代宗時期,感念于高力士的忠誠,特下詔遷葬于玄宗的泰陵之旁陪葬,也成為了泰陵唯一的陪葬之墓,這一對相伴走過六十余年的主仆最終還是得以相會于九泉之下。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受寵二十余年的武惠妃死了。在即將步入老年之際喪偶,加之之前一日之內(nèi)處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這一系列家事變故,對于52歲的李隆基當然會造成不小的打擊,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健康方面。
自從25歲參加工作,連續(xù)發(fā)動了幾次政變,拿下江山恢復李家雄風,再到開元親政之后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算是兢兢業(yè)業(yè),投入了大把的精力,算起來到現(xiàn)在也有近三十個年頭了,整個大唐帝國在自己的治理之下,不但重振貞觀之氣,社會發(fā)展也達到了一個據(jù)說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無疑唐玄宗對于自己的政績是相當滿意的,是驕傲的。
但是,這些年來圍繞著武惠妃和太子之間的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確也讓玄宗感到了搞權力斗爭的殘酷和無趣,在這些激烈的算計之中,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留下的是他這個高高在上的老人,在世間繼續(xù)掙扎于無休止的內(nèi)耗之中。
如果做皇帝也能有退休制度,想必玄宗是有心在自己達到人生頂峰之際,退下去安享晚年生活的,畢竟李隆基不是一個只知道沉迷于玩弄權力的市儈之徒,他的生活里還有音樂還有藝術,可惜,這是一個只有進入無法退出的游戲程序。
太子李瑛死了以后,宰相李林甫一個勁兒地鼓噪要玄宗趕緊立壽王李瑁為新任太子,這個時候玄宗倒是冷靜下來,除了李瑁的親娘武惠妃也去世了的原因之外,肯定還有一些其它因素,讓玄宗對于再立太子的問題開始重新思考,也就顯得猶豫不決舉棋不定起來,“常忽忽不樂,寢膳為之減”,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
這一切老奴高力士當然都看在眼里,就詢問緣故,玄宗看著身邊這位跟隨自己三十幾年的伴侶,說“汝,我家老奴,豈不能揣我意?”高力士當然是能知道主人此際的所思所想,干脆就挑開了話題,直接給玄宗建議“但推長而立,誰敢復爭”,就眼下的形勢而言,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按照規(guī)矩辦事,誰年紀大誰就應該做太子,而不是誰有后臺誰做,只有按照規(guī)矩辦事,那么就誰也不能再說三道四什么?!叭暄允且?汝言是也!”困苦多時的玄宗,終于下定了決心,老三忠王李玙(后來改名李亨)就這樣按照順序當上了新的太子。
和李林甫上位受益于武惠妃,又貪圖將來的擁立之功,所以才拼命為李瑁出頭說話不同,高力士和老三李玙之間并沒有什么私人瓜葛,之所以力主老三當太子,其出發(fā)點完全是秉公辦事,因為只有這樣做,對玄宗本人對整個政局來說才是最有利的。
這件事最充分地體現(xiàn)了高力士這位老奴忠誠、謹慎以及從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的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特點。因為自身是個宦官,而且中晚唐以后宦官集團擅政,所以在以往的歷史評論當中,高力士往往被簡單視作是一個老奸巨猾的權宦反面角色,再經(jīng)一系列的民間藝術加工,更成為一個給大詩人李白提鞋的小丑,這顯然偏離了歷史上真實的高力士形象。
高力士比玄宗大一歲,嶺南潘州(今廣東高州)人,原名馮元一,曾祖父是唐初的上柱國、高州總管馮盎,父親馮君衡為潘州刺史,馮家是嶺南土著大勢力之一,“家雄萬石之榮,囊有千金之值”。在10歲那年,父親被人誣告牽連進了一起謀反冤案,高力士的命運軌道也就此拐了一道大彎,被抓拿為奴受閹割之刑。
武則天圣歷元年,高力士和另一名嶺南閹童被當?shù)毓賳T進獻到了宮里服侍女皇,為討武則天歡心,分別給他們起了兩個佛家名字:力士和金剛。年紀不大的高力士相當聰穎,很快得武則天喜愛,但也因小過被懲罰鞭笞出宮過,太監(jiān)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從此改名高力士。沒多久就又被武則天召回宮里繼續(xù)服侍,女皇“嘉其黠慧,總角修整”。在武則天之后,高力士又輾轉進入了臨淄王藩邸,從此成為了李隆基身邊的一名貼身宦官。
無論是在武則天宮里還是李隆基身邊,高力士職位一路上升,從小太監(jiān)做到最親信的幾位心腹之一,絕不是憑借拍馬溜須阿諛奉承,而是依賴自己的一貫忠誠謹慎以及過人的辦事能力。在李隆基的兩次政變,特別是剿滅太平公主的先天政變,高力士都是積極參與其中率兵充當前鋒,立下大功。
開元二年,唐玄宗在驪山講武,正好看見一對老鷹啄鹿,玄宗命令手下射取,在大家還在猶豫之際,高力士“一發(fā)而中,三軍心服”,可見年輕的高力士的確身手不凡,即使到了晚年,也曾經(jīng)親自率領宮中飛龍禁軍斬殺幾十名闖入皇宮的叛軍,彪悍不減當年。
當然好身手并不是高力士深得信賴的主要因素,天資聰穎的高力士對于政治事務以及如何做好皇帝身邊一名稱職的秘書,有著極為良好的天賦。“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高力士為人的情商很高,做事有分寸,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該什么時候說,都拿捏得相當?shù)轿?天子信任士大夫不嫌棄,這在歷代宦官當中可謂少有。盡管高力士性格“小心恭恪”,但又絕對不是“唯諾”之人,該說的話肯定還是要說,不會因為害怕觸犯龍顏就放棄自己的責任,這也就是他能被玄宗常年信賴的重要原因。
有一回,宰相姚崇向玄宗匯報工作,大臣講了半天玄宗竟然一言不發(fā),場面冷場十分尷尬,高力士奏曰“宰臣請事,即當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視,臣恐宰臣必大懼”,堂堂宰相在這跟你講話請示工作,你一言不發(fā)不置可否,讓人家多尷尬,以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怎么能這樣子當皇帝呢?玄宗醒悟過來解釋說自己當時正在開小差想其它問題,沒注意到姚崇說了些什么,很快高力士就把皇帝的解釋傳達給了姚崇,使得君臣之間避免一場誤會。
開元十四年,宰相張說受到政敵宇文融等人攻擊,被下獄服刑,高力士代表玄宗前往獄中探視,回去之后向玄宗進言“說往納忠,與國有功”,張說是對國家有功之臣罪不至死,希望玄宗能網(wǎng)開一面公正處理,這番進言對玄宗影響很大,以至于最終張說保住性命,繼續(xù)受到尊崇。在張九齡和李林甫的政爭當中,高力士也多次站在張九齡一邊,提醒玄宗對于李林甫一系人馬的警惕,雖然這些話并沒有被玄宗聽進去采納意見,但是作為皇帝身邊的貼身秘書,高力士還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并沒有專揀皇帝愛聽的話說不愛聽的就決口不提。
天寶三年,玄宗對高力士說“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天下沒什么事,我也年紀大了,我想把政事都交給李林甫去處理,你看怎么樣?高力士當然是非常反對皇帝這一想法的,很坦誠地向玄宗談了李林甫這種人執(zhí)政的一些弊端,但是此時玄宗怠政之意已經(jīng)十分堅決,根本聽不進高力士的勸說,反而發(fā)怒“卿十年以來不多言事,今所敷奏,未合朕心!”嚇得高力士也只能磕頭求饒“臣狂疾,發(fā)妄言,罪當死!”
后世人經(jīng)常根據(jù)下面這則史料指責高力士專權,“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進御,小事便決之。玄宗常曰‘力士當上,我寢則穩(wěn)’,故常止宮中,稀出外宅”,因為深得玄宗信任,而開元天寶之際玄宗工作熱情驟降,因而作為秘書高力士自然就分擔了許多代替玄宗批閱奏折文書的工作,特別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還有了最終的決定權,勢力當然非同一般。
至于玄宗之所以敢放權于高力士,顯然還是因為他深刻了解高力士這個人的忠心和自律,多少年的觀察讓玄宗知道高力士絕對不是那種會破壞政治規(guī)矩的妄人,所以才可能說出“只有高力士上班,我才能睡個安穩(wěn)覺”這樣的話。而就是享有如此大權的這些年,我們也應該看到高力士仍然可以說是只有辦事的權力,而沒有參與到大政的決策當中,有些后世史家把天寶之禍的責任安到高力士身上顯然是不太公平的。
開元天寶之際是一個轉折的時代,唐玄宗厭政情緒十分嚴重,但是經(jīng)驗豐富的他也絕不會是毫無想法毫無安排地就徹底撒手不管,而是精心做好了自己的一番布置,內(nèi)廷當然首選高力士,只要老高這樣的忠誠家奴出面總管,自己真的是可以安心睡覺的;
對于外朝來說執(zhí)政理念和自己合拍、并且執(zhí)行力很強的李林甫無疑是第一人選,盡管這個人品性不怎么樣,但是李林甫負責總好過事事都要跟你辯論不休的張九齡。最重要的是高力士和李林甫完全沒有達成政治聯(lián)盟的可能,就不會有內(nèi)外勾結的風險。
同時,在另一個可能會危及皇權的角色--太子問題上,玄宗突然改弦更張放棄了李林甫一直力主的壽王李瑁,而是樹立了之前并沒有多少政治資本的老三李玙,這一招之厲害就在于既讓宰臣失去了和太子結黨的可能性,又使得即將掌握大權的李林甫背上了一個難以擺脫的政治污點,權臣和新太子之間不但不可能結成同盟,反而會長時間彼此防范。唐玄宗絕非平庸之輩,只有經(jīng)過這么一番精心安排,自己才終能放心大膽地去干一些睡兒媳婦的無恥之事。
高力士在唐玄宗晚期的政治生活和個人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隨后的講述中還將展開分析。晚年,流放路上的高力士在郎州(今湖南常德)從行人口中聽聞太上皇唐玄宗的死訊,當即號泣叩地、嘔血而亡,年79歲。
唐代宗時期,感念于高力士的忠誠,特下詔遷葬于玄宗的泰陵之旁陪葬,也成為了泰陵唯一的陪葬之墓,這一對相伴走過六十余年的主仆最終還是得以相會于九泉之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