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人民敬愛的周總理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們在給他整理貼身衣物時,意外發(fā)現(xiàn)其口袋里有一張發(fā)黃的照片,看到照片那一刻,眾人皆是揮淚如雨。
有人說,“這上面都是周總理的救命恩人,那一位,更是替周總理挨了20多刀……”
照片上的那些人究竟是誰?“那一位”替周總理挨刀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心酸往事呢?
這一切,還得從1936年的西安事變說起。
當時,一心想搞獨裁統(tǒng)治的蔣介石,被張學良和楊虎城扣在了西安。
蔣介石逃跑不成,甚至都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好在周總理等人及時趕到西安,進行調(diào)停,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至于蔣介石,也不得不發(fā)了聯(lián)共抗日的通電。
基調(diào)雖已定下,不過具體的合作事宜,還對國共雙方派人深入洽談。
本著負責到底的態(tài)度,周總理接過了這個艱難而危險的任務。
為了能順利促成第2次國共合作,周總理冒著重重危險,多次進入國統(tǒng)區(qū)與蔣介石派出的代表談判。
而在1937年4月的一次談判往返途中,意外發(fā)生了。
當時周總理正和二十來名同志,乘車駛離三十里鋪,靠近嶗山地區(qū),可突然發(fā)現(xiàn)行駛中的車子猛然陷進了坑里。
還不等大家從震動中緩過神來,遠處的叢林中又猛然傳來了一陣吆喝與槍響,眾人這才意識到有敵人埋伏。
好在這次同行的人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負責保衛(wèi)工作的警衛(wèi)班戰(zhàn)士。
戰(zhàn)斗一開始他們就迅速部署,利用車子作為掩護,組織好了防線。
只不過敵人具備人數(shù)和火力上的絕對優(yōu)勢,以至于負責指揮的陳有才只能一邊戰(zhàn)斗,一邊安排幾名警衛(wèi)員帶著周總理撤離。
情況緊急,周總理等人也沒有遲疑,迅速往三十里鋪的紅軍兵站處撤退,想要找到援兵回來支援。
與此同時,現(xiàn)場的情況也被以電報的形式傳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的警衛(wèi)隊親自快馬加鞭趕來,與時間賽跑。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由于我軍警衛(wèi)班戰(zhàn)士們的頑強阻擊,敵人最終沒有追來,周總理等人順利脫險。
可是等到周總理帶著援兵們趕回戰(zhàn)斗現(xiàn)場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戰(zhàn)斗卻早已結(jié)束了,現(xiàn)場也是一片狼藉。
大家連忙跑上前,查看警衛(wèi)班戰(zhàn)士們的情況,結(jié)果悲痛地發(fā)現(xiàn)11名警衛(wèi)班戰(zhàn)士已經(jīng)全部犧牲了。
不僅如此,負責指揮的陳有才更是身中20多刀。
看到這一幕,周總理的眼淚又一次落了下來,悲痛地說道,
“他們都是因我而死的,陳友才更是替我而死的??!”
原來,在出發(fā)之前為了防止意外情況出現(xiàn),陳友才特意穿上了周總理的衣服,胸前更是裝了一張寫有“周恩來”三字的小紙片。
敵人正是將陳友才誤認為是周總理,所以才沒有進行追擊。
而自此之后,周總理也就將眾人出發(fā)前的那張合照,放進了自己貼身內(nèi)襯的兜里,以此來寄托哀思。
這是將近40年來,都鮮為人知的一個秘密,直到周總理去世,這個秘密才被大家偶然揭開,引得大家淚流滿面。
那么公然截殺周總理的那幫人,到底是誰?他們后來又迎來了怎樣的結(jié)局呢?
其實,在當時那種局勢下,能干出這種事兒的無非2種人:日偽特務以及國民黨頑固派。
懷疑日偽特務,是因為他們是破壞國共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眼看著西安事件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逐步形成,日偽分子怎么可能甘心束手就擒?
不過當時的延安畢竟是革命圣地,即使有日偽分子潛伏也不成規(guī)模,很難構(gòu)成這次刺殺行動。
懷疑國民黨頑固派,其實也是懷疑國民黨中的那些投機分子。
蔣介石想著獨裁統(tǒng)治,自然不想這次合作可以成功。
不過這里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蔣介石的心思人盡皆知。
周總理一旦遇刺,很容易把蔣介石和國民政府推到風口浪尖上,他們不見得會做這種蠢事。
既然這些人作案的可能性都很小,那么兇手還能是誰呢?
就在延安的調(diào)查人員們苦思難解的時候,一位老漢提供了線索,
“那天我在附近打柴,好像看到了李老大的土匪隊……”
這個李老大全名叫做李青伍,是當?shù)貎H存三只土匪中其中一支的頭目。
原來在延安地區(qū)展開的數(shù)次剿匪行動中,大多數(shù)土匪隊伍都被剿滅了,只剩這幾支在茍延殘喘。
李青伍也很快意識到,他是無力與我軍抗爭的,再留在這里,難逃被剿滅的命運。
恰好當時他的探子傳來消息,周總理要在4月25日前往西安談判。
于是他惡向膽邊生,臨時謀劃了這起埋伏行動。
為的就是截殺周總理,攪黃這次談判,然后借著這份“功勞”投向國民黨。
不得不說,他的想法實在天真。
且不說在當時那個局勢下,國共合作幾乎已成定局,李青伍等人的這次行動毫無意義。
即使是讓他僥幸成功了,國民黨也不可能收留他們,反而是為了平息民憤,大概率會把他們踢出來“背鍋”。
可他們的行為不僅在當?shù)匦纬蓸O其惡劣影響,還讓十數(shù)名紅軍戰(zhàn)士失去了生命。
因此在真相大白后,我黨很快就抽出兵力對李青伍等人展開圍剿。
最終少部分土匪在戰(zhàn)斗中被殲滅,以匪首李青伍為代表的大多數(shù)土匪被俘虜,在當?shù)卣归_公審。
這些土匪本就惡貫滿盈,如今又犯下這番罪孽,不出意料地被判處槍決。
最終這些土匪為他們的累累罪行付出了代價,在延安人民的見證下,他們被當眾處死。
這次能夠如此順利地查出兇手,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延安人民提供的線索。
這也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做“誰與人民站在一起,誰就會取得勝利?!?/strong>
我們之所以能夠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在數(shù)十年革命后取得最終勝利,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我們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真心擁護。
小到這一樁案件的破獲,大到小推車推出來的“淮海戰(zhàn)役”,這都是軍民魚水情的一種見證。
當年,我軍糧食短缺,是無數(shù)支自發(fā)組成的運糧小分隊,推著小推車走過一個個省市,把各種物資送到前線的。
與此同時,他們還會齊心協(xié)力把傷員轉(zhuǎn)移到后方,在我軍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投入到戰(zhàn)斗隊伍中去。
僅是山東地區(qū),就在淮海戰(zhàn)役中出動了88萬輛車,給我軍運了2億多公斤糧食,這是何等的了不起?
“部隊打到哪兒,小推車推到哪,物流網(wǎng)絡建到哪……”
這句話聽起來容易,可實際上卻蘊藏著搭橋修路的種種艱辛,蘊藏著掃雪翻山的種種磨礪。
人民對我黨報以信任,我黨同志們也盡心竭力地以赤誠回饋。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時刻將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軍的戰(zhàn)時原則。
1949年解放上海后,解放軍為了不擾民,直接睡在冰冷的大街上。
天空在下雨,戰(zhàn)士們也僅是整排整排的,靠在屋檐下休息,寧可泥濘潮濕,也不打擾居民。
這種覺悟與意志,遠非紀律松散、沒有原則的國民黨部隊能比的。
不過埋伏者雖然得到了懲處,但是那些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英雄們,終歸是失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一切再無法挽回。
每當想到此處,我們都由衷地對那些反革命者感到憎惡,對那些不利家國者感到鄙夷,對那些犧牲者感到惋惜。
而對于那些在嶗山襲擊中犧牲的同志,我黨專門為他們舉行了一次追悼會,慎重下葬。
追悼會上,毛主席神色肅穆,周總理淚流不止,即使是追悼會結(jié)束后,周總理也一直惦念著這件事。
1973年重回延安的時候,周總理還曾詢問過工作人員,當年那些烈士的墓在哪里,想要親自前去掃祭。
只不過時間實在是太久遠了,工作人員也只能遺憾地表示,陳友才等烈士的墓有些未能保存。
周總理點了點頭,不過臨走前還是囑托道,
“最好把犧牲的同志名字搞清楚,把這些人也送到烈士陵園里,立碑紀念,這也是革命年代的英雄??!”
時光倏忽而過,都三四十年了,周總理卻還仍舊惦念著當年的事情,由此也可見他是多么看重情義。
周總理的情義不僅局限于自己,更是囊括著全中國人民。
從出身來看,周總理也算是出生于書香世家,祖上多是知識分子。
不過他本人卻不滿足于富足的生活,反而是在經(jīng)驗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苦難后,立志要改變這個國家。
于是他說出了那句震動國人幾十年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后來,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人民、為國家工作者,哪怕生病了也不愿停歇。
當時周總理一邊積極接受治療,一邊繼續(xù)手頭上的工作,直到1974年病重,才不得不離開辦公室,住進醫(yī)院。
可即便如此,周總理仍舊沒有放下工作。
1975年底,他強行拖著病體會見了來自朝鮮的領導人,這種與病魔頑強斗爭的意志,屬實令人敬佩。
但因為身體原因,1976年1月8日,周總理最終還是逝去了……
其實,在革命中忍受各種艱苦與危機,卻仍舊砥礪前行的老一輩領導人,還有不少,比如說毛主席。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危機四伏的重慶談判。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蔣介石不愿意和平建國,可是也不愿意背負率先挑起內(nèi)戰(zhàn)的罵名。
于是他給延安連發(fā)三份電報,邀請毛主席前往重慶商談和平建國的事宜。
當時蔣介石以為,毛主席是無論如何都不敢去的,他也好借機發(fā)難。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縱然在延安有眾人勸阻,毛主席最終還是做出了前往重慶的決定。
在臨別之際,毛主席有條不穩(wěn)地列一下一系列部署,還安排了他人接受工作。
當蔣介石得知毛主席要奔赴重慶后,亦是心神大震。
毛主席剛到重慶還好,國共兩黨間的氣氛還算緩和。
可是隨著談判逐漸步入后期,蔣介石竟然公然以保護之名安排人進行監(jiān)視。
隨著閻錫山帶領部隊向上黨地區(qū)的解放區(qū)發(fā)難,國共雙方間的氣氛可以說是緊繃到了極點。
好在毛主席在離開延安前就有安排,
“敵人若妄動,你們就狠狠地打,你們打得越狠,我就越安全?!?/strong>
最終,閻錫山大敗,毛主席等人在談判桌上也順利占到了更多的話語權(quán),雙十協(xié)定應運而生,重慶之行悄然落幕。
對于毛主席的這次“孤身赴險”,我們無比欽佩,其膽魄和決斷都非常人能比。
實際上,老一輩革命者的身上大多是有著這種“孤勇”的,他們?yōu)榱藝遗c人民,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周總理和毛主席如此,那些在嶗山遇刺中犧牲的戰(zhàn)士們又何嘗不是呢?僅以此向他們表達最誠摯的敬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