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時期,高集楊莊村有個叫楊秉貴的農夫,楊秉貴家里一窮二白,只依靠兩畝良田度日,
楊秉貴十分珍視這兩畝田地,每每種下莊稼,他都會到田里檢查有無雜草,或是查看有沒有綿羊偷吃莊稼。
這天楊秉貴從家里出來,遠遠就看見有兩只綿羊在自家田里吃麥苗,這下可把楊秉貴氣壞了,他隨手從路邊撿了一根粗棍子,快速跑到田里去趕羊。
那兩只羊被楊秉貴打得直叫喚,著急逃走的時候,竟一頭栽進了路對面的深水潭內。
楊秉貴見狀嚇得愣在原地,這下他真是攤上大事了。
那個深水潭深不見底,水色黑綠,那兩只綿羊一頭栽進去,豈不是要活活淹死?
綿羊的價值是非常昂貴的,他哪里有錢賠人家兩只綿羊啊!
楊秉貴站在深水潭前,愁得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正當楊秉貴一籌莫展的時候,沒想到那深水潭突然有了動靜。
那深水潭不斷冒著泡,逐漸形成一個漩渦,楊秉貴看到從里面鉆出來的東西,嚇得腿都軟了。
原來是一條大白龍從深水潭內鉆了出來。
那大白龍停在楊秉貴面前,搖身變成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老者白衣飄飄,看上去頗有一番仙風道骨的韻味。
老者對楊秉貴作揖施了一禮,說道:“我乃深水潭內的龍王,小兒頑皮,破壞了您的莊稼,還請您不要見怪?!?/p>
龍王爺向一個凡人道歉,楊秉貴還真是聞所未聞,可是剛剛明明是綿羊吃的莊稼,為何是龍王爺出來道歉呢?
龍王爺似是看出了楊秉貴的疑惑,他對著深水潭冷喝了一聲:“孽畜,還不出來賠禮!”
只見那深水潭內,剛才掉進去的兩只綿羊慢慢飛了出來,它們搖身變換成了兩條小白龍,然后又變成兩個少年站在了老頭身后。
楊秉貴這才明白,原來吃自家麥苗的綿羊是小白龍變的,龍王爺是在為自己兒子犯的錯道歉呢。
小白龍變換成人形后,也不住地向楊秉貴道歉,楊秉貴這才知道了小白龍變成綿羊的原因。
原來這兩條小白龍因為好奇人間生活,又看深水潭外的麥苗綠油油的,就變換成綿羊在麥田里玩耍,還偷吃了麥苗。
誰知綿羊吃麥苗正好被楊秉貴抓到,他們逃回深水潭時又被老龍王發(fā)現了。老龍王知道自己的兒子在人間做了錯事,便領著兒子來向楊秉貴道歉賠禮。
楊秉貴不是斤斤計較的人,何況人家老龍王如此有誠意,于是楊秉貴擺擺手,表示這件事就算了。
老龍王知道楊秉貴一家全靠這兩畝田地生活,如今小白龍吃了田里的麥苗,肯定會影響收成,他決定幫一幫楊秉貴。
于是到了天氣炎熱地里缺水的時候,老龍王都會讓兩條小白龍用深水潭內最深處的潭水灌溉楊秉貴的兩畝田地。
那深水潭內最深處的潭水,因沾染了龍氣,灌溉麥田更是事半功倍。
當別家的麥田都大旱時,楊秉貴的麥田卻依舊是綠油油的,長勢旺盛。
楊秉貴覺得十分奇怪,便趁著夜晚的時候偷偷來到麥田附近查看。
沒想到楊秉貴卻看到了那兩條小白龍,它們正在自家麥田上方,飛來飛去地吐著水灌溉麥田呢!
楊秉貴知道這肯定是龍王爺的安排,于是他便來到深水潭附近,給龍王爺磕了幾個頭,感謝龍王爺對他的照顧。
那一年,楊秉貴的兩畝麥田收獲頗豐,收獲的糧食比往年多出了一倍不止。
后來在龍王爺的指導下,楊秉貴用賣糧食的錢做了一些小生意,他的日子逐漸有了起色,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
楊秉貴的生活越來越好以后,龍王爺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但楊秉貴并沒有忘記龍王爺的大恩,逢年過節(jié)便會帶著妻兒去深水潭附近給龍王燒香磕頭。
編者的話: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 這句話,意思就是用語言來教導,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就好像教導了千萬遍那般。其實父母教育子女,除了用言語來教育外,自身的行為也還是會影響到子女的。龍王爺就是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教導兒子,給小白龍起了一個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聲明:本故事為虛構民間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怪談、神話、故事、傳奇等,旨在傳承、拓展、發(fā)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切勿與封建迷信掛鉤!
撰稿人:花小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