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閣體,又稱臺閣體,是一種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體,以明清兩代為盛。在古代科舉考試中,亦要求以這種書體應(yīng)考,故亦有稱其為“干祿體”者。如清洪亮吉《江北詩話》一書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鄙蚶ā秹粝P談》亦云:“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div>
館閣體講究黑、密、方、緊,[3] 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是明、清科舉取士書體僵化的產(chǎn)物。在科舉試場 上,使用這種書體會令作品加分不少,后來由于用此種書體太多遂成必學書體。它強調(diào)楷書的共性,即規(guī)范、美觀、整潔、大方,并不強調(diào)如今所謂的個性。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乾隆中葉后,四庫館開,而其風益盛。然此體唐、寧已有之:段成式《酉陽雜俎.詭習》內(nèi)載有官楷手書。沈括《筆談》云: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矣。竊以為比種楷法在書手則可,士大夫亦從而效之,何耶?”[1] 所謂“臺閣”,本指尚書,引伸為官府之代稱。清周星蓮《臨池管見》:“自帖括之習成,字法送別為一體,土龍木偶,毫無意趣”,故“臺閣體”是書法品評時的一個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