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于廣州市水蔭路113號,面積6212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廣州市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陵園是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zhàn)役中陣亡將士,于1933年由華僑捐資建成。
園內(nèi)有凱旋門、先烈紀念碑、英名碑、抗日亭、將士墓、戰(zhàn)士墓、先烈紀念館等七處烈士紀念建筑物。 整座陵園 建筑 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謹,造型莊重典雅 ,主體建筑均用花崗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羅馬建筑風格的陵園。
陵園入口處為花崗石砌筑的 仿羅馬紀功式建筑的凱旋門, 門樓上鐫刻“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墳園”十二個大字,背面門額上刻有“碧血丹心”四字。 陵園中軸線長300米,寬14米,地面用花崗石鋪成,便于群眾瞻仰和祭奠英魂。從南至北建有“抗日亭”、“抗日陣亡將士題名碑”和“紀念碑”。 抗日亭為一花崗石砌筑的四方亭;題名碑為方柱體花崗石碑,碑體四面銘刻著1983位先烈的英名;延中軸線踏階而上是先烈紀念碑,紀念碑聳立在半園柱廊中央,碑高20米,底座鐫刻“十九路軍淞滬抗日先烈紀念”,其上有一尊銅鑄威武的十九路軍戰(zhàn)士塑像,塑像前正面臺階臥伏2對銅獅,8個銅鑄寶鼎排列在拱衛(wèi)紀念碑的石欄基上, 銅像、銅獅、銅鼎寓意著“1.28”淞滬抗日。 紀念碑后環(huán)以羅馬式半園柱廊,由12對石柱和門亭組成。陵園中軸線兩側為墳地, 東側為“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墓”,西側為“淞滬抗日陣亡戰(zhàn)士墓”,象征性的水泥棺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先烈紀念館”又名“墓廬”,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較為詳細地展示了十九路軍淞滬抗日的英勇事跡。
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的建 設, 1981年成立管理處對陵園進行管理;1991年起十年間, 按紀念性公園的要求投入巨資分三期工程對陵園進行整治修復,對綠化進行了全面改造。新建的陵園東大門,高18米,寬18米,全部用花崗石砌筑,裝飾有20根陶立克石柱,整座門樓頗具歐式風格,顯得莊嚴雄偉,氣派恢宏。 東大門北側的十九路軍淞滬抗日紀念館,運用現(xiàn)代化的展示手法增加充實十九路軍淞滬抗日的史跡陳列。
在陵園的東北角,俱樂部、茶室兩座建筑,為進園參觀的游人,提供休憩、娛樂、飲食等各種服務;建在題名碑 西側的長46米、高4.6米的浮雕墻,以雕塑的藝術語言再現(xiàn)了十九路軍當年“一?二八”淞滬抗日的戰(zhàn)斗場面,加上花崗石鋪砌的浮雕廣場 ,頗為壯觀。四座風格相近, 式各異的風雨廊散置在陵園內(nèi),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