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詩詞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唐詩、宋詞更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學(xué)主流。中國古代有很多文人在自己詩詞中闡釋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以為人處事,把握人生等多方面的啟示。閱讀這些詩詞,不僅能夠使我們得到藝術(shù)美的享受,而且還能引發(fā)讀者對人生的多方面思考。
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白居易,不僅在文學(xué)上卓有建樹,而且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經(jīng)常在自己的詩歌中表達佛教哲理和佛教對人生的看法。他的《對酒》詩云:
蝸牛角上爭何串,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白居易的《對酒》詩告訴我們,一個人不管是富貴貧賤,都要一切隨緣,只有你能夠隨緣處事,才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白居易還在詩歌中云:“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痹娙烁嬖V我們,人生苦短,人世間并沒有什么永遠值得人留戀不舍的事情,我們只有過好目前的生活,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白居易還在《卜居》詩中云:
莫嫌地窄園亭小,莫厭家貧活計微。許多高門鎖空屋,主人到老未曾歸。
詩歌告訴我們,不要對世事抱怨太多,要知道,人間有很多的大富之人,雖然有華居可供安住,但不幸的是主人公往往會因各種原因喪身失命,華居也只是顯現(xiàn)出人去樓空的凄涼景象。
蘇東坡是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他的詩詞文都是能夠引領(lǐng)時代潮流的典范之作。蘇東坡不僅是著名文學(xué)家,而且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正是由于他受到佛教思想觀念的熏陶,使他能夠在遭受宦海浮沉?xí)r,能夠運用佛教的思想觀念來對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從而使自己能夠做到寵辱不驚,以平常心來看待世事。更為可貴的是,他還常在詩詞中闡釋佛教的人生觀,倡導(dǎo)人們運用佛教的觀點來指導(dǎo)自己的為人處事。他的述懷之作《行香子》詞就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詞作。詞云: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最難得之。良宵不可輕看。酒斟時、須滿十分。莫辭盞酒十分勸。浮名浮利,休苦勞神。極是虛幻。似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取天真?,F(xiàn)前受用。幸今歸來,做個閑人。若能放下,即時解脫。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蘇東坡的這首詞告訴我們,人生世間,不過幾十年光景。幾十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我們應(yīng)當(dāng)將這短暫的人生過得輕松自然一點,沒有必要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勞心費神。因為你即使終其一生,為自己掙得榮華富貴和萬貫家產(chǎn),待到身死命終之時,一分半文也帶不走,只落得兩手空空地離開人世。與其如此,倒不如“且陶陶、樂取天真?,F(xiàn)前受用,做個閑人。”然后過一種“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般悠閑自在的生活。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在《譴興》詞中也表現(xiàn)了寧愿長醉不愿醒的人生理想,詞人雖有讓人不問世事、長醉夢鄉(xiāng)的用意,但是,詞人讓人不要為自己的人生做過多的謀劃,以及活在當(dāng)下的生活理念,對當(dāng)今那些只知道拼命為名利而忙碌的人來說,無異是一針清醒劑。辛幼安《譴興》詞云: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近來始覺圣賢書,只在心存正處。一言蔽之。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醉鄉(xiāng)廣大,人間少
明代代詞人趙秉文詞也表現(xiàn)出一種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觀念。詞云:
風(fēng)雨替花愁。風(fēng)雨里,花也應(yīng)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乘興兩三甌,在溪山好處尋游。不必問他,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管甚春秋。
這首詞道盡了世事的無常——花開花謝又一年,昔日的年輕人不覺之間已是白發(fā)滿頭。詩人雖然在詞中表現(xiàn)出一種消極頹廢的思想,讓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并且及時享受當(dāng)下的生活,不用考慮什么喜怒哀樂等讓人愁腸百結(jié)的事情,但是詩人也使人從他的詞中得到一種啟示——世事無常,青年不再,我們沒有必要為更多的事情而計較,只有過好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才不會有什么遺憾和痛苦。
明代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號六一居士,不僅信佛,而且還是詩壇怪才。他的《自勉》詩云:
寒暑潛催歲月流,剎江堆里莫尋。終須白骨埋青冢,難把黃金買黑頭。死后空余千古恨,生前誰肯一時休。出門長嘯乾坤老,且弄江云送白鷗。
詩人在詩中告誡世人,歲月流逝無情,老年難變少年時,縱然生前千般計較,萬般思量,最后還是一捧黃土埋白骨,一生追名奪利都是一場空。與其生前費盡心機,還不如過一種青山相伴、白云為友的悠閑生活。
明代詞人楊升庵《古今詞話》詩中也表達了對功業(yè)難就,興廢無常、改朝換代的感嘆。詩云:
野草閑花滿地愁,龍爭虎斗幾春秋。抬頭吳越齊秦楚,轉(zhuǎn)眼梁唐晉漢周。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楊升庵認為,人生百年不過是彈指之間,我們不必要爭論人我是非,更不必不顧自身的健康追求功名業(yè)績。世上有很多東西,今天屬于你的,也許明天就會變成別人的了。也就是說,世上沒有一樣?xùn)|西永久地屬于你。即使是親如父子,近如夫妻,最后也難得終生相守。所以,楊升庵《清平樂》詞中說:“閑行閑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人誰家?!?div style="height:15px;">
晚明的陳眉公格言詩云: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yù)思量。只今只亭只今樂,一枕南窗午夢長。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但經(jīng)常為自己過去所做過的錯事而后悔,而且還常常為自己的將來憂慮。他們恰恰忽視了當(dāng)下的生活。我國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曾說: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意思是說,過去的事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無法挽回;將來的事情還未到來,我們還可以去阻止。陳眉公的這首格言詩歌正是講述的這個道理。
既然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不管事情是對還是錯,也不管是多么令人驕傲或憂傷,我們都無法挽回,也無法去把握。過去只能代表過去,并不能代表現(xiàn)在和將來,我們就應(yīng)該放下,不必記掛在心。如果不能忘懷,反而會使我們過得很累:將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yù)測,更是難以把握,如果我們像杞人憂天那樣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豈不庸人自擾。我們唯一能把握的是當(dāng)下的生活。只有過好當(dāng)下的生活,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還有一首名為《錢塘夢》的詞,真實地說出了時光如水,不舍晝夜:物是人非,山依舊;人生苦短,聚少離多。詞云:
試問水歸十于處?無明徹夜東流。滔滔不管古今愁。浪花如噴雪,新月似銀鉤。暗想當(dāng)年富貴,掛錦帆直至揚州。風(fēng)流人去幾千秋,兩行金棉柳依舊。纜扁舟,青山無數(shù),綠水無數(shù),那更白云無數(shù)。灞陵橋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去時節(jié)春暮,來時節(jié)秋暮,急回頭,又早冬暮。想人生,會少離多。嘆光陰,能有幾度。
從古代文人的詩詞中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很注重對世事和人生的思考。他們的這些人生思考反映在詩詞中表現(xiàn)的是詩人們對世事無常、人生苦短的感嘆,同時,他們也在詩中勸人要淡薄名利,過好當(dāng)下的生活,以使自己能夠過一個平淡自然而又無怨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