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標準很脆弱,常常因時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而頻頻嬗變。在我記憶的初期,美女就是
“發(fā)辮至腰間”的那種女孩子。且黑且粗且長的辮子,加之辮梢紅綠毛絨的頭繩,若再配以一件碎花布上衣和一雙洗得泛白的方口布鞋,那才叫美呢! 這樣的打扮現(xiàn)在偶于學齡前小姑娘們的身上還可一見,一些懷舊的明星亮相時,也是這番妝相,不過那辮發(fā)一看便知是假的。
在我母親的眼里,美女應是本份人家的后代,少言,能吃苦,還須敦敦實實,如此,易闖生育關,再者瘦子易出皺紋老得快。這般審美觀與今日中外共同遵循的苗條時尚大相徑庭。相反,今日之高挑、聳肩、紋眉涂唇式的美資,從前可能是丑料。此一時彼一時。
張大千先生有幅著名的設色紙本《摩登仕女圖》,圖中女子著旗袍、穿高跟鞋、細彎眉毛、大波浪式卷發(fā),顯然是二三十年代大上海女郎的冶姿。明清的美女必是纖弱、文靜、多愁善感,一群林妹妹。豐韻是盛唐女子追求的目標,各式發(fā)髻下是熱氣騰騰的臉,小眼睛小鼻子小嘴,眉毛須剃凈后以黛點之,但切不可畫作柳葉,當是蛾蛹狀蝶羽狀的。而裹小腳的崇尚是南唐李后主之后的事了,現(xiàn)今看來是畸形的變態(tài),在近千年的時段里卻一直以為是美之極媚之極嬌之極。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wèi)風·碩人》)、“翩若驚鴻,宛若游絲 ”(曹植《洛神賦》)、“芙蓉開綠水,青松映海棠”(曹勛《美女篇》)、“燕趙多美女,紅蓮映綠荷”(張昱《美女篇》),這些是文學作品對美女宏觀的、抽象的描述。自然也有觀察致細、反復品味的大家,對美女身上的每一細小部位都不放過而不厭其煩地進行特寫的。“滴粉堆成,黃點輕粘,運斤可能”,這是朱彝尊《沁園春》中對粉鼻的描述,“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是蘇軾《鷓鴣天》對玉手的描畫。除此之外,無聊文人從秀發(fā)至肌膚至桃腮至香舌至粉頸至玉背至纖腰都定下了詳細的刻薄的尺寸化了的標準,于此貢獻杰出者,當數(shù)清初江南才子李漁李笠翁了。
與此同時,還形成了一套美女陋習說,把注意力從美貌移至行為約束,這是對美進一步的解釋。宋朝孤山處士道:女子干什么都可,獨挑糞則有傷大雅。“寶奩分得買花錢,象管雕鏤估十千;近日高唐增妾夢,為云為雨復為煙。”由此看來,吸煙對于美人也是極粗俗的一件事。另外列入陋習的還有行酒、娼妓、再嫁等等。
古時美之集大成者不乏其人。西施、文君、昭君、綠珠、玉環(huán)等不一而終。若仔細分析其美之何在,不難發(fā)現(xiàn),在每個人的身后都隱匿著一段屬于內在美的內容。這時,衡量美女的標準已從行為升華到了心靈。
諸美中,綠珠恐怕是一位極典型的“紅顏薄命”者。西晉荊州刺史石崇,以劫掠客商致財產無數(shù)。其曾與王愷斗富,以蠟代薪,作錦步障五十里,愷雖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敵。石崇有位愛妾名綠珠,趙王倫專權時,倫黨孫秀曾指名向崇索取之,為崇所拒。后八王之亂,崇與齊王同結黨,被逮,綠珠墜樓自盡。
金代平陽(今山西臨汾)年畫《四美圖》所繪的四位美人除漢代的趙飛燕、王昭君、班姬外,另一位便選擇了綠珠。昭君、班姬在歷史上功不可沒,飛燕為成帝后,善舞,而綠珠——一民間無名份女子的入畫,其出發(fā)點大概因其為烈女之故罷,這種排列,地地道道也來自民間。
初唐有位不太知名的詩人喬知之,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任左司郎中。他有一寵婢,叫窈娘,能歌善舞,色藝雙全。后窈為武承嗣劫走了。喬一腔悲痛凝成《綠珠篇》一首,題在白色細絹上。他買通關節(jié),秘密傳詩予窈。窈讀至詩之末句“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時,便學著綠珠,將喬詩結在衣帶上,投井自戕了。
綠珠與窈娘的悲凄,為美人概念的厘定罩上了一層兇符。由恐懼到敵視美女的結果,極大地扭曲了人們對她們的理想。從“君子好逑”式的行為,到“紅顏薄命”式的太息,到“女人禍水”式的退避,便是這番扭曲的大致軌跡。 審美的多變畢竟比不上美自身的短暫,生命的急促更使美貌輝煌成一瞬。美女代代出現(xiàn),美女的故事代代傳誦,因美女引發(fā)靈感而產生的偉大作品、偉大藝術家更是代代堂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