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絳州人。為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dāng)時樂工制曲歌唱,與岑參、高適、王昌齡稱為我國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并州遷居至絳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公元722年,兩人結(jié)婚時,王之渙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歲,而李氏年方18??h令的千金嫁給部屬、小小縣尉,頗耐人尋味。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fēng)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
王之渙《涼州詞》被章太炎推為“絕句之最”。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傳說慈禧太后非常喜歡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有一天,她大臣把王之渙的《涼州詞》為其題寫在扇面上。大臣一不小心漏掉了一個'間'字。慈禧拿到寫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負(fù)我沒有讀過王之渙的《涼州詞》,怎么少寫了一個'間'字?'這個大臣當(dāng)時嚇得冷汗直冒。這個大臣突然靈感一閃,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爺,我哪敢漏掉了一個'間'字啊,只是覺得王之渙的這首改成了一首詞,其意境和韻味會大大增加。'于是,他連忙給慈禧太后讀道:
黃河遠(yuǎn)上, 白云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fēng), 不度玉門關(guān)。
慈禧接過扇子反復(fù)誦讀了幾遍,野覺得別有一番風(fēng)味,于是轉(zhuǎn)怒為喜,重重地賞賜了這位大臣。足見王之渙《涼州詞》的藝術(shù)魅力。
?王之渙才高氣盛,不愿為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閑居15年后,經(jīng)好友推薦,補(bǔ)文安郡文安縣尉。他在職官風(fēng)以清白著稱,理民以公平著稱,頗受當(dāng)?shù)匕傩辗Q道。然不久染病不起,以55歲之壯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陽。
李氏嫁給王之渙后,兩人恩愛。王之渙在家賦閑15年,李氏安貧樂素,跟他過著清苦的生活。王之渙再入宦場,生活剛有了轉(zhuǎn)機(jī),卻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歲而守寡。王之渙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渙有前妻,兩人竟不能合葬。
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于家,義聞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可謂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fù)盛名。一首是《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昂揚(yáng)。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無一字生僻,無一句難懂,但給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才子佳作。
王之渙詩作別有韻味:《送別》
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