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初夏,躲過了五一高速的擁擠,自駕重游婺源。經(jīng)安徽邊界入境,下午兩時多到達了第一站---篁嶺。雖然早就過了油菜花盛開的熱拍季節(jié),因慕名一睹網(wǎng)上的傳說“探訪屋頂藝術(shù) 香約曬秋人家”的景色,決定還是乘纜車登山探尋篁嶺景色。
篁嶺地處婺源石耳山脈,面積約5平方公里之多。“窗銜篁嶺千葉匾,門聚幽篁萬畝田”,篁嶺村嶺高500米,因“其多篁竹”得名。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鏞的故里。下來纜車,一路走來古木參天 ,篁嶺村水口茂盛地生長著80多株“天然活化石”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有數(shù)棵樹齡已達千年。新建的橫跨山谷的纜索橋掩映在茂林修竹里。
2
篁嶺古村是自然的寵兒,依偎在石耳山的懷抱,被周邊數(shù)萬畝梯田簇擁,層層疊疊的梯田印襯著鱗次櫛比的農(nóng)舍。遍地梯田在依山自流引水澆灌待耕,農(nóng)民收割起干透了的油菜枝干,點燃了它做肥料育田,煙霧隨風飄散,滿眼望去似戰(zhàn)地狼煙,好一派刀耕火種的田園風光。
“地無三尺平”,山崖上的篁嶺村受地形限制,房屋高低排布、錯落搭建,周邊古木參天、梯田密布,被稱為“梯云人家”。篁嶺古村祖輩起,就用竹曬匾晾曬農(nóng)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到收獲季節(jié)房前屋后成了竹曬匾的世界,長長木架托起圓圓的曬匾, 春曬茶葉、夏曬蕨菜;秋曬辣椒、稻谷、黃豆…… 數(shù)十棟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嶺谷錯落排布,村民們用眺窗為畫板,支架為畫筆,曬匾為調(diào)色盤,春曬茶葉、蕨菜;秋曬紅辣椒、稻谷黃豆……就像一幅幅民俗風情畫作,一年四季延綿有序。每到收獲得季節(jié),房屋間成了曬簟的世界,五顏六色的農(nóng)作物與黑色屋頂之間重重疊疊,充滿著農(nóng)家詩情畫意。
由于不是收獲的季節(jié),沒有拍到古村農(nóng)婦曬秋勞作的畫面,留些許遺憾。古村小街、夕陽西下,不知不覺到了篁嶺下山的纜車停運的時間了。一路快走,穿過古村民居,結(jié)束了半天的篁嶺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