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貞操”,說的人多了,竟成了禁錮女性的道德牢籠。
在《歡樂頌2》中,邱瑩瑩被甩,只因她不是處女。
這事兒如果放在舊社會或古代,那估計根本就沒什么可爭論的。
因為那個時代,女子三從四德是基本技能。
貞操,更是立足之本。
可是,我認為,無論古代現(xiàn)代,“處女情結”都是一件非?;闹嚨氖虑?。
首先,這本身就是帶有性別歧視的封建思想。
為什么所有人對一個人是不是“處女”那么的關注,卻沒幾個人關注一個人是不是“處男”?
其思想根源就是中國古代的男女嚴重不平等。
女性弱勢,男性強勢。
女性在某種意義上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甚至是一件“物品”。
封建禮教為了固化“貞潔”陣地、徹底將女性變?yōu)樗疆a,
嚴格限制女性的性行為,其目的不過是為了保證自己血緣的純正。
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們不斷對女性灌輸“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荒唐思想,
而他們自己卻可以隨意逛窯子、養(yǎng)歌姬,三妻四妾,好不快活。
實際上,“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是朱熹引用程頤的兩句話,用來諷刺賣國行徑。
而且就算程頤本人也沒能避免幫助寡婦改嫁。
沒想到,最后卻被偽君子們借題發(fā)揮成了手銬和腳鐐。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話,“貞操”這個東西本身就是人為制造出來的。
我們從原始的雜婚逐步演變?yōu)槿夯?、伙婚、對偶婚和單偶婚?/p>
最終目標只是為了種群血統(tǒng)更優(yōu)良、智商更高、身體更強壯,
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貞操”。
母系社會,女性是社會主導者,那時怎么沒人提出貞操呢?
當然,有人會說,出軌難道不是失去了貞操嗎?
我認為,出軌是一種背信棄義。
因為婚姻是一種契約關系,
出軌等同于違背了自己的承諾,背棄諾言當然可恥,但也犯不上為此就發(fā)明一個叫“貞潔”的東西。
時至今日,“貞操”、“貞潔”、“貞節(jié)”甚至“純潔”,
都成為了女性的專屬詞語,用它們來形容男性會顯得格格不入。
這種形容女性的天經地義,不正表達了某些男人對女人的物化嗎?
處女膜或處女其實只是幌子,
其本質是某些男性的自私與貪婪。
另外,“處女情結”某種意義上源于身體構造。
處女膜,男權主義者的遮羞布,造物主和廣大女性開的一個玩笑。
因為有了處女膜,想分辨一個女人是不是處女變得十分簡單,而想分辨一個男人是不是處男卻非經驗豐富之女性不可。
可惜,根據(jù)醫(yī)學統(tǒng)計,約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女孩,
因為劇烈運動、自慰或重體力勞動,處女膜早已破裂。
還有一部分女孩,生來就沒有處女膜。
但是,現(xiàn)代醫(yī)學這么發(fā)達,處女膜修復易如反掌。
一個已經不是處女的人,只要稍微花點錢,搖身一變,照樣能變成處女。
也就是說你想辨別她們是不是處女,只能去醫(yī)院進行專業(yè)醫(yī)療檢測。
我曾經做過一個假設,假如這個世界上壓根不存在處女膜這個東西,那還會不會有“貞操”呢?
我估計,那些“衛(wèi)道士”們一樣能想方設法把“貞操”這個東西發(fā)明出來,
一樣能將女性牢牢束縛在自己的貪得無厭之下。
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處”,本身就沒什么可討論的。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是不是“處”,與人性、道德、品質沒有任何關系。
它所代表的只能是一段人生經歷,
除此以外,什么也代表不了。
雖然現(xiàn)代人的性觀念逐漸開放,但依舊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人堅守著自己的“處女情結”,
非要把性行為與婚姻綁定在一起。
是誰規(guī)定不結婚就別上床?
只要不發(fā)生性關系,那我就永遠都不會知道你是不是性冷淡、性無能或性變態(tài),
用未知去賭人生,風險太大,也沒有必要。
又是誰非要把性和自愛聯(lián)系在一起?
婚前和別人上了床就是蕩婦淫娃?婚前守身如玉就一定是貞潔烈女?
這還真是我聽過的最荒誕的道德綁架。
我奉勸某些男權主義者,不要再拿古代的思想來衡量現(xiàn)代的人。
那些思想愚昧無知,且根本站不住腳。
請時刻謹記,女人和男人一樣,是獨立的人,
不是物品。
何為高貴?何為低賤?何為純潔?何為骯臟?
具體答案比較復雜,但肯定跟是不是處女毫無關系。
“文藝白話文”原創(chuàng)文章,抄襲必究,轉載請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