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泉泉群位于濟南城東章丘市龍泉寺南側(cè)。為濟南五大泉群之一。"百脈沸騰,狀若貫珠,歷落可數(shù)",故名。百脈泉位于明水城東北部的百脈泉公園內(nèi),泉池長26米,寬14.5米,深2米。池岸由青石砌壘,東西向架一虹橋,臥于碧波之上。池岸和橋上裝飾雕刻石欄。池底涌出數(shù)不清的水泡,緩緩浮上水面,似珍珠滾動,紅鯉游弋其間,有"鯉魚戲珠"之趣。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稱:"岱陰諸泉,皆伏地而出,西則趵突泉為魁,東則百脈為冠。"明代戲曲家李開先有"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的詩句。泉周林木扶疏,柳綠花紅,鳥語蟬鳴,景色迷人。泉水冬暖夏涼,常年恒溫17℃左右。沏茶味正色濃,與當(dāng)?shù)厮a(chǎn)明水香稻泉頭米相煮,香及四鄰。泉池北側(cè)為龍泉寺,建于明嘉靖以前,寺門匾額"龍泉古剎"四字,系明代書法家雪蓑所書。以百脈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西麻灣、凈明泉、漱玉泉、龍灣泉、金鏡泉、靈秀泉、荷花泉、眼明泉、大龍眼泉、小龍眼泉、飯湯泉、篩子底泉、魚樂泉、卸甲池、盤泉、白泉等名泉組成,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百脈泉
百脈泉位于濟南市章丘市明水街道的百脈泉公園明水湖西岸龍泉寺院內(nèi),在泉城濟南市的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
東麻灣位于濟南章丘市明水鎮(zhèn)百脈泉公園內(nèi)。清《濟南府志》載:“東麻灣在百脈泉左百余步,泉源涌沸上出,西流匯于百脈泉”。因位于城東,灣內(nèi)遍布密密麻麻的泉眼而得名。
墨泉位于百脈泉公園內(nèi)龍泉寺西南角。墨泉為一鉆孔噴泉,1966年建,孔口直徑0.4米。泉口因鑄鐵管黑色,水清透明,望去泉水黝深,故名“墨泉”。
梅花泉,在章丘市百脈泉公園北側(cè),新建的百脈公園“清照園”內(nèi)。泉水自1979年鉆探留下的5個自流鉆孔中噴涌而出,水花四濺,匯為方塘,然后從溢水口流出,過錦江橋入繡江河。因五個涌泉一齊噴涌,恰似一朵盛開的梅花,故名梅花泉。
西麻灣位于濟南章丘市明水鎮(zhèn)西部?!稘细尽份d:“西麻灣在百脈泉右三里許,水自石壑中涌出,東北流……?!苯駷闆_溝式河灣。
凈明泉又名“明水泉”,位于濟南章丘市明水鎮(zhèn)西麻灣北。因唐王李世民東征至此兵士多患眼疾,以此泉水沖洗,疾除眼明的傳說得名。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園內(nèi),“漱玉”一詞源于《世說新語·排調(diào)》中的“漱石枕流”。明代詩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間瀑飛經(jīng)瓊,靜日如聞漱玉聲”的贊語。
龍灣泉位于章丘百脈公園內(nèi)''匯泉閣''西北處,由一大一小兩個石砌水池組成,龍灣泉的主泉位于小池中,泉涌如同水滿四溢,泉水涌動形成一圈圈漣漪,很象正在綻放的花朵,龍灣泉流量為每秒0.11立方,泉灣呈扁長形,灣岸彎彎曲曲,高低不平,泉水流入石砌曲徑,
眼明泉 位于章丘明水西環(huán)路以東,膠濟鐵路以北,明塘街以西,濟青路以南,是章丘市百脈泉公園之后,建設(shè)的又一處以泉水景觀為特點的園林風(fēng)景區(qū)。此泉一組五孔,盛水期泉流量每秒0.5立方米,附近有宏偉壯觀的眼明泉大橋。 據(jù)民間傳說,此泉水冬溫夏涼,寒冬不結(jié)冰,雪花落之泉即溶稱之為“仙泉”。附近居民用泉洗臉,少年不近視,老者不花眼,故有“眼明泉”之美譽。
篩子泉 位于百脈泉公園匯泉閣西南隅。泉池圓形,以鵝卵石鋪底,因池底泉眼如篩子底密布而得名。泉水汩汩,涌珠浮翠,向北匯入明水湖。 盤 泉
盤 泉 舊名南盤泉,清道光《濟南府志》著錄。在濟南明水城東侯家莊北盤泉寺遺址。平地涌出,四季不竭,西北流入東巴漏河。今池呈方形,深11.5米,水面以上池壁為磚砌,上蓋水泥板,置抽水設(shè)備,供中國章丘大蔥原種場灌溉和職工飲用。
白泉,位于王舍人鎮(zhèn)紙房村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收錄。清乾隆《歷城縣志》載:“白泉處紙坊莊北,方十畝,中有大泉,間數(shù)刻一發(fā),聲如隱雷,多有白沙故名?!敝車塾性S多小泉,群眾稱為“百泉”,是一片濕地,水美土肥,歷有魚米之利。隨著地下水開采量增加,眾泉斷涌,水面縮小。今塘灣狀巨池中,處處涌泉,沿地漫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