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愛好收藏的君臣皆有,“千古詞帝”李煜好收藏前代法書名畫;宋徽宗廣收歷代文物、書畫、青銅器等,并編錄成書。歷代帝王之中,首富藏家應屬“乾隆”,他的藏品約有10000件以上,書畫占了近半,海外奇珍更是不在話下。1782年,閩浙總督陳輝祖被革職抄家,幾乎清代所有的流行品都能在他家中找見,可見乾隆愛好收藏之風至盛。
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古代官紳們的藏品自是不愿分享的,收集來的寶貝或是用來進獻以加官進爵,或是把玩觀賞滿足個人趣味。他們的偏好,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當時物質文化的前沿水平。
歡迎關注公眾號:古玩大江湖
現(xiàn)今,中國一些現(xiàn)當代大私人收藏家同樣會舉辦藝術展來展示陳列自己的藏品,如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2015年創(chuàng)辦的龍美術館,涵蓋中國古代一直到當代的藝術作品,其中以紫檀龍椅、宋徽宗花鳥冊頁等尤為著名;青年收藏家林涵、晚晚、黃勖夫的木木美術館,關注收藏15-18世紀歐洲繪畫大師作品和19-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藝術作品。諸如此類的私人收藏藝術館,都具有較為強烈的個人特色與風格。
收藏不是“豪擲千金”
藝術收藏的形式經(jīng)歷了不同時期的演變,有了更多作品向公共領域流入的趨勢。受眾認可公立博物館系統(tǒng)化收購管理機制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不能否認私人藏家對藝術的發(fā)展同樣也有推動作用,亦為藝術品的存世與保留做出了貢獻。但從資本市場的規(guī)律來看,現(xiàn)當代私人收藏更傾向于成為一種投資手段,大多數(shù)人的出發(fā)點都是投資保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