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溫和專制主義者的哀愁:溫索普和他的藝術收藏
如果溫索甫(Grenville L.Winthrop)地下有知,他會對母校哈佛大學將他捐贈的藝術收藏精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無動于衷嗎?這顯然有悖于他的初衷,而且他的固執(zhí)也是個出了名的。1943年,按照溫索普的遺囑,他畢生收藏的大約4000余件藝術品捐贈給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FoggArtMuseum)。不過,溫索普生前執(zhí)意和哈佛大學校董會簽了一紙不乏警示意味的協(xié)議,溫索普認為自己的收藏應該無償?shù)赜糜诠鸫髮W師生的研習,但是哈佛大學無權外借任何一件他的捐贈品。但凡發(fā)現(xiàn)一例違約,哈佛大學就得償付高額違約金:向紐約市育嬰堂捐贈十萬美元。即使在今天,十萬美元也不算是個小數(shù)目,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當然,對于財大氣粗的哈佛大學校董會而言,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的十萬美元還有些震懾作用的話,隨著年代的推移,貨幣的貶值,它的威力也在慢慢褪色。在恪守承諾六十年之后,哈佛大學終于違約了:2003-2004年,溫索普收藏的精華部分——十九世紀法國、英國和美國繪畫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法國里昂博阿美術館和美國國家美術館等地進行了年余的巡回展出。由于溫索普的堅持,也由于哈佛大學至少在半個多世紀中老老實實地履行了合約,溫索普收藏一直隱匿在公眾視野之外,只有少數(shù)有幸參觀福格美術館的人才有機會一睹這個罕見的藝術收藏的芳容。而溫索普在世時,他的收藏中的絕大部分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家,也罕有觀眾能獲準觀瞻。因此,這次巡展的策展人頗具匠心地擬定了展覽名稱“私慕(aprivatepassion)”。這個名稱無論對于處在溫索普直接掌控之下,還是處于懲戒性協(xié)議約束之下的哈佛大學管理的收藏都是很貼切的。不過,巡展消息一出,有的藝術評論人立即做出了一個尖刻的批評,譏之為名為“私慕”,實為“公叛(apublicbetray)”。哈佛大學是否依約向紐約市育嬰堂賠償尚不得而知,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委屈,當時,福格美術館正在改造時期,庫房空間緊張,借出藏品進行巡展本就是紓解改造壓力的上佳之選,包括大英博物館這樣的頂級博物館在內,大多數(shù)博物館都采用過這種策略,為何輿論偏偏不放過哈佛大學和福格美術館呢?這大概只能說溫索普收藏實在是牽動了太多人的心了。
溫索普收藏實在是個奇跡。單論數(shù)量,總數(shù)在四千之上,在私人收藏中算是不小,但是眾多公立收藏的藏品數(shù)目遠在此數(shù)之上,不過論及質量,大概絕大多數(shù)收藏都無法望其項背。至少在十九世紀歐洲和北美繪畫、中國青銅器和玉器、瑪雅文化雕刻等方面,溫索普收藏遠遠超出很多國家級收藏。溫索普收藏是以《泉》聞名的法國畫家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的畫作在法國之外的數(shù)量最多的一處,而且擁有最大一批英國詩人兼畫家威廉·布雷克(WilliamBlake)的作品。溫索普收藏的中國古玉可以和法國吉美美術館、美國芝加哥田野博物館等收藏相媲美。1943年,溫索普收藏如約過渡到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時,哈佛學人的歡欣之情溢于言表。次年就有人急切地清點出這個收藏的家底。哈佛大學瑞德克里夫學院茱莉亞·菲爾普斯(JuliaPhelps)教授稱,“僅言其精華,溫索普收藏有中國石刻、自商代到公元十世紀的青銅器和玉器、若干早期弗蘭芒繪畫、一組文藝復興時代和巴洛克風格的威尼斯繪畫、數(shù)量龐大的十九世紀藝術品、以及歐洲之外的繪畫作品。而且,眾多其他時代和國家的藝術至少有一定數(shù)量的作品予以代表。他的收藏范疇無疑是全球性的”。2003年全球巡展的策展人直接稱其為“迄今為止美國形成的最重要的,但可惜鮮為人知的收藏之一”。何況,這個由四千件精品構成的藝術收藏的形成時間不過是短短的三十年。更讓人驚異的是,水準如此之高的收藏是一個自我培養(yǎng)的收藏家在基本沒有穩(wěn)定的藝術顧問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熱情、眼光和金錢,溫索普無一不備。
溫索普出身名門,他的家族可能算得上新英格蘭一帶最正宗的“藍血”家族之一了。溫索普家族的歷史幾乎與北美殖民史同步,他的九世祖老約翰·溫索普(JohnWinthrop)是馬薩諸塞灣最早的殖民地總督,而他的八世祖小約翰·溫索普則是康涅狄格殖民地的首任總督。溫索普家族世居麻省雷諾(Lenox),溫索普的夏季莊園就在他的祖先世代居住的土地上,這里也曾經是他的藝術收藏的一個重要貯存地點。他在世的時候,大部分夏季都是在麻省度過的。溫索普的另一半時間在紐約度過;他可能更能認同自己的“紐約客”身份。溫索普居住在非富即貴的曼哈頓上東城。在位于東81街的公寓的大門上,他精心裝飾了他的家徽。出生時含著的“金湯匙”成了溫索普收藏的最堅強的經濟后盾。與家族威望和財富相比,另一個“藍血”淵源可能對溫索普收藏有更直接的影響:溫索普對藝術收藏的功用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哈佛大學的教育,他也以獨特的方式回饋了哈佛大學。溫索普在哈佛大學主修法律,修習法律之前曾經以地理和藝術史為專業(yè)。這是這位收藏家唯一有據可查的和收藏相關的訓練。他在處置收藏時的想法和做法,無疑都是哈佛大學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遺留的痕跡。如果只從職業(yè)訓練上考慮,溫索普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哈佛大學教育的失敗了。溫索普性格孤僻而內向,并不擅長與人相處,因此律師并不是他的理想職業(yè)。1889年自哈佛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后,溫索普僅僅執(zhí)業(yè)數(shù)年,由于生意慘淡,意興闌珊,1896年他便永久退休了,他的余生完全用于自己的藝術收藏、老家雷諾縣的地方圖書館和紐約的慈善事業(yè)上了。紐約從此少了一位平庸的律師,但是多了一位杰出的收藏家。
就個人生活而言,溫索普的一輩子可能都不那么快樂,甚至他可能被視為這個“藍血”家族的恥辱。作為一個老式藍血家族的家長,他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專制主義者;而精英大學教育更強化了這個傾向。他一貫深居簡出,與外部世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即使是被外界認為和他關系密切的人也自感和他存在隔膜。他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但是人們卻猜不透他的真實想法。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自己的家庭——妻子和兩個女兒,但是家庭卻給予他始料不及的打擊。1892年,他和一位來自約克的姑娘結婚。八年后,他的妻子返回娘家,再也沒有回來——據猜測,她因為長期精神抑郁而自殺。當時,他的兩個女兒艾米麗和凱特分別是七歲和一歲。按照當時流行的說法,食肉被視為種種痛苦感產生的根源,于是他斷然變成素食主義者。從此,他與兩個女兒相依為命,對女兒也更加關懷備至,以至干涉過多。在雷諾莊園里,當他的兩個女兒成年之后,他馬上讓人在自己的住宅周圍加高籬笆,以免閑雜人等窺視;甚至,他買下莊園周圍的小樹林,更大程度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然而,他的兩個女兒最終做出了讓他引以為奇恥大辱的事情,1924年,在溫索普自雷諾返回紐約公寓的一個晚上,他的兩個女兒雙雙私奔,艾米麗和他的司機,而凱特則是和莊園里的電工。溫索普的汽車被拋棄在離莊園不遠的地方。這個事件在紐約社交圈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也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頭條。其實,兩個姑娘走得并不遠,而且結局也并不妙,私奔男女很快就勞燕分飛了,但是,溫索普深感受到傷害,一輩子也沒有原諒這兩個私奔的女兒。
晚年孤獨的溫索普將所有心思都投入到藝術收藏之中。他的專制主義風格也尾隨而至。對于紐約的收藏家群體來說,溫索普是個隱者。在很多情況下,他不借助任何藝術收藏顧問的專業(yè)知識,也不太與其他收藏家有什么往來,因此,熟悉溫索普收藏的人屈指可數(shù)。在十九世紀藝術品的收藏上,可能先后有幾位藝術商人得到信任,為溫索普收購和交易藝術品。但是在東方藝術上,溫索普似乎從未假手于人。對于溫索普而言,藝術品的最大價值是“美感”,而不是歷史、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而對于美感的判斷,溫索普指出,“美存在于任何國家的任何時代;關鍵是是否有訓練有素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它”。準確地說,溫索普的眼光有些非主流,這導致他收集了一批很有異域風格的作品。其中最顯著的例子是安格爾的著名的《土耳其嬪妃和奴仆》和《浴女》。在這兩幅著名畫作中,安格爾借助他從未親身經歷過的的奧斯曼土耳其的生活,成功地為他一以貫之的對女性肉體的癡迷添加了異域情調和迷幻色彩。
溫索普的中國藝術收藏以銅器和玉器為主體,也是這兩個類別在西方最好的收藏之一。與同時代其他的中國藝術收藏家不同的是,溫索普沒有認識到中國繪畫的獨特審美情趣,對于中國藝術的歷史價值也興趣寡然,因此,他沒有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涉獵東方繪畫,而是以一個“美”的愛好者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中國銅器和玉器之美。他對中國特有的金屬和玉石藝術的興趣很可能是沿著對雕塑的審美情趣發(fā)展而來的,如果將他的中國收藏和朝鮮佛像收藏、瑪雅雕刻和面具收藏結合在一起,也許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溫索普收藏在地域和主題上的一步步擴展。如果在中國銅器收藏上,溫索普不過是步人后塵的話,在玉器收藏上,他幾乎算得上是最幸運的開拓者了。西方認識中國的銅器和玉器深受著名的古董商人盧芹齋的影響。自從1912年受托為巴黎賽努奇美術館(MuséeCernuschi)組織中國玉器收藏起,盧芹齋一直執(zhí)著地向西方的中國藝術收藏者推介中國古玉。不過,直到1930年之后,溫索普的名字才出現(xiàn)在盧芹齋的客戶名單上。而且,機會對他青眼有加:可能由于受到1927年入藏芝加哥田野博物館(FieldMuseum of Chicago)的保爾中國玉器收藏(William Bahrcollection)的影響,溫索普向盧芹齋表達了收藏中國古玉的愿望。機會其實在第二年就出現(xiàn)了,不過溫索普直到1930年才看到這篇稀世珍寶。1928年,洛陽城外邙山腳下一個叫金村的村落里,村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組由八座以上的大墓組成的東周時代王室墓地,由于戰(zhàn)亂原因,當?shù)卮迕窈凸哦坛晒Φ靥颖芰苏母深A,在這里盜掘了整整六年。這些大墓在被發(fā)現(xiàn)時保存完好,出土器物令人嘆為觀止,但是不幸的是,除了極少數(shù)幾件之外,金村器物在短短幾年內就流向了國際市場,至今還收藏在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的多個收藏之中。經過盧芹齋的斡旋,溫索普獲得了絕大部分金村玉器。溫索普收藏的中國銅器除了零星發(fā)布之外,尚未經過集中的研究和發(fā)表,所以我們至今也不能一睹這個收藏的全貌。但是,幾乎算得上是海外收藏的中國玉器中最精彩的溫索普中國玉器收藏得到了一位極富盛譽的學者的研究,也算得上是件幸事了。梅原末治、韓思復(HowardHansford)等人先后研習過溫索普的玉器收藏,不過哈佛大學執(zhí)意邀請首任洛克菲勒講座教授、中國藝術史大師羅越(MaxLoehr)全面整理和發(fā)表這個收藏。羅越以“安陽的五種風格”學說在當代西方的中國藝術史的研究中占據了開山始祖的地位,哈佛大學希望他再作馮婦之勇,以溫索普的中國玉器收藏為基礎,創(chuàng)立國玉器研究的典范。1975年,《溫索普收藏的中國古玉》最終出版,溫索普收藏中的630件中國古玉悉數(shù)公之于眾。
溫索普的溫和專制主義風格一直延續(xù)到對藝術收藏的管理上。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先后離開了他,他也應該從來沒有考慮過由他的家庭長期擁有他的藝術收藏。有更多的證據顯示,即使在他的兩個女兒私奔之前,他已經有了如何處置他的收藏的想法。對于他的藝術收藏,溫索普始終強調兩點,首先,它應該幫助人們認識深藏在藝術品背后的永恒的美感。其次,藝術收藏的實用目的是用于教育“年輕一代”。這個“年輕一代”并非泛指。對于“社會大眾”,他始終興趣寡然,而只是熱衷于培養(yǎng)精英教育中的“年輕一代”。因此,雖然他在紐約上東城的公寓距大都會博物館只有一箭之遙,但是他從來沒有為公眾展覽借展過任何藏品。曾經有不明就里的人向他提出借展要求,被溫索普抓住機會,痛快淋漓地挪揄了一番,大談他的收藏只服務于精英教育的理念。也只有在這個思維下,我們才能理解他和哈佛大學校董會的一紙合約后的良苦用心,他并不是一個執(zhí)著的守財奴,而是認為借出藏品供大眾觀賞有礙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年輕人。溫索普收藏確實改變了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在接受溫索普收藏之后形成了“周日講座”傳統(tǒng),由研習溫索普收藏的研究生主持,數(shù)十年來沒有間斷過。從這一點上看,哈佛大學對他的教育一點兒也沒有失敗。
專制主義者難免哀愁。即使像溫文爾雅的溫索普,也逃不出這個宿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