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帷幕的拉開,高考作文題目在第一時間映入了大家的眼簾。在眾多題目當中,一組小漫畫成功吸引了優(yōu)媽的注意,這簡直就是中國教育的真實寫照啊。
從漫畫中可以看出,家長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數,但態(tài)度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學習成績起點很高的孩子,只要有了一點點退步,仍受到了家長的懲罰;而成績起點較低的孩子,只要有了進步,就能受到家長的獎賞。
其實,家長的這種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中國教育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問題,也反映了家長對孩子進步和退步的態(tài)度。優(yōu)媽對這篇作文很有感觸,想說一說我的想法,也歡迎各位家長給優(yōu)媽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只為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 ◆ ◆
分數不代表一切,真正的考場從來不在學校
這里有兩份名單,看看你認識多少?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曹雪芹、胡雪巖、李漁、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呢?優(yōu)媽自認才疏學淺,所以我對第二份名單上的人物比較熟悉。其實,仔細研究后發(fā)現,第一份名單上的全是清朝科舉狀元;而第二份名單上的全是當時的落第秀才。
可見,一兩場考試成績并不能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真正的考場從來不在學校。家長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但其實,縱觀現在社會上數一數二的大人物,有很多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大多是中游位置。但他們小時候的人際關系很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壓力小,生活更輕松,所以思想上更有創(chuàng)意。
臺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曾經向家長們分享過:““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么努力,輕松點進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里面。”結合現實社會的情況,這話聽起來也不無道理。
在中國父母的眼里,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上大學。他們并沒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為孩子的一生打基礎的事兒,光以為把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就算是成功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家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卻忽視了在分數之外,還有許多無法考查的東西,比成績更重要!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 ◆ ◆
先教孩子學做人
學校里或許看重的是成績,但校門外可沒有成績之分,出了校門,一切都要被打亂重整?;蛟S剛進入社會時,孩子還能憑借學歷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是過幾年你就會發(fā)現,之后的工作更多的是看經驗。
孩子長大了主要是看做人做事,我們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但總不會脫離社會這個大集體。孩子總要服務于他人,造福于社會。只見知識不見人、分數第一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只有讓孩子先學會做人,有了人格,孩子才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才懂得奮斗拼搏的意義。
一個孩子,如果學會了勤勞勇敢、善良有愛、自強不息、堅韌不拔、誠實守信、認真努力,那么即便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只是暫時的,即便他畢業(yè)時成績平平,將來也可能大有作為。畢竟,品德是可以彌補才華的不足的。
◆ ◆ ◆
孩子的個性和深度比成績重要
這個社會已經夠膚淺、夠急躁了,別讓孩子的教育也隨波逐流。我們需要讓孩子慢一些成長,慢一些才能更好地看清沿途的風景。別拿孩子和別人比,孩子就是他自己,別人的成果業(yè)績不應該成為你給孩子的壓力。
當暴風雨來臨或生死攸關之際,你就會發(fā)現,成績那些有形的東西在孩子的生活里根本起不了作用,孩子平時積累的經驗和技能,才有可能幫助他脫離困境。
要想孩子有深度,最好給他找一個有深度的人作為榜樣,而這個人就是父母!你需要多陪伴孩子,通過言傳身教,發(fā)掘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這樣也就全面發(fā)展了孩子的個性。
◆ ◆ ◆
“沒有殺死你的,只能使你變得更強壯”
記得在電視節(jié)目《最強大腦》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一位12歲的中國男孩與一位12歲的意大利男孩展開競爭,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記住102位新郎新娘的排列順序,然后用人偶復位。
先進行挑戰(zhàn)的是意大利男孩,當他報出自己的排列后,結果完全正確。而這時,站在一旁觀戰(zhàn)的中國男孩卻哭了起來,主持人問孩子為什么哭,他懊惱地哭喊道:“我記對了,可是擺錯了!”
他一度哭得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讓看的人很揪心。在家長和現場嘉賓的百般勸慰下,他終于鼓起勇氣,帶著哭腔報出自己的排序,結果卻是——完全正確!甚至因為用時較短,他成為最終勝者。
而看到中國選手失聲痛哭時,那位意大利男孩也隨之落淚,當主持人問他原因時,意大利男孩答道:“我很擔心他,很想給他一個擁抱。”原來,他是因為同情中國男孩才哭的!
兩個孩子都是真情流露,作為觀眾的我卻不由感慨:中國孩子的壓力太大了,輸不起啊。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是一味的求勝欲和只能贏不能輸的心態(tài),而是去接受挫折原諒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敗是人生的常態(tài)。
點擊文末右下角“寫留言”,寫下您想說的話吧,讓我們一起分享教子心得,共同進步吧!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