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漢陰縣治考——社溪
userphoto

2022.11.08 陜西

關注

漢陰縣退休教師陳世奎

【摘要】漢陰縣治共識:漢陰縣源于唐肅宗至德二年由安康縣改名;宋因之;宋初,漢水大溢,漂沒邑署;紹興二年,遷治新店,以舊縣為鎮(zhèn)。非共識:唐至宋初漢陰縣治位置無定;漂沒邑署,近八十年縣治在何處;漂沒邑署,遷新店,即從何處遷新店。

【關鍵詞】漢陰,縣治,漢水,社溪,石泉咀,米家莊,新店

一、題解

1.漢陰縣:源于唐肅宗至德二年二月,即公元757年。之前為安康縣,縣治另有考證。本文單尋漢陰縣縣治所在。

2.縣治:即縣政府所在地。為何稱縣治而不叫縣城呢?有時有縣政府也有縣城,二者兼具;有時有縣政府但無縣城??h政府所在地統(tǒng)稱縣治最為合理。

3.漢水:唐宋漢陰縣境內漢水長短不一,自池河口到木梓河段漢水為常規(guī),有時包括池河口至洋縣界及木梓河到紫陽洞河,正如金州刺史姜公輔奏:本州先廢石泉縣以地并入漢陰,山谷重阻一千余里,來往輸納,民不為便,請復舊所。詔許之。漢水在縣東百步,王水口在縣西八十里?!苯駶h陰縣境內漢水:逕漢陽、漩渦兩鎮(zhèn)流長21公里。

4.社溪:宋代古地名(有行香院),明代劃歸石泉(有西寺),亦名石泉咀。唐宋漢陰縣治所在地,有漢陰《后紀歲月碑》在此。

5.米家莊:古地名,漩渦鎮(zhèn)田堰村方家牌樓附近。后改名江上。附近有地名后瓜園。

6.新店:古地名,為驛站。1132年為漢陰縣治。處龍崗山下,月水環(huán)繞,西北有觀音河,形成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東南西三面有月川沃田。其北,到舊子午道通長安:經麥子溝、茨蓬嶺、龍埡子、柳林子、三道河、黃土崗、火神廟、青樹子、雙河口、斑竹園,越椿樹莊接舊子午道。其東,沿月川通金州府,經云門鋪、澗池鋪、蒲溪鋪、雙乳鋪、梅子鋪,恒口、五里、達金州。其西,至池河接舊子午道,經娘娘廟、平梁鋪、高梁鋪,到直城(前池),上子午舊道。右行,至長安;左行,至安陽、安康、漢陰縣治,沿龍王溝上,至山頂大埡子,下山至天鵝抱蛋,金馬下鞍,入楊子明溝,到幺鋪子,沿峽谷出口即敖口,左轉經敖頭,歷“依山傍道、水陸險奏”,敖頭沿江十里,達到冉家壩安陽安康縣治,過江即舊漢陰縣治。其南,通1132年舊漢陰縣治,南過月河,經財神廟、鐵夾樹溝、核桃樹坪、九道拐、正溝埡、香樟坪、堰坪、漩渦、青龍店;另有卞家溝路上鳳凰山,鐵瓦殿下,至大漲河茶店子,幺店子,吳家壩,到達青銅店漢陰縣治(北宋晚期捷徑)。另有,經高粱鋪,火燒庵,上鳳凰山,山頂大槽窩平行十里,到指路碑,下鳳凰山,到五根樹,麥子坪店,至林家堡子,沿渭子溪至三官殿,三官殿沿渭子溪達漢水邊,到青銅店,1132年舊漢陰縣治;三官殿右行山路,至石罐埡,上梁埡子,到財神廟,沿山梁下行,到達冉家壩安陽、安康縣治,過漢江即漢陰縣治。

  漢陰縣漢陽鎮(zhèn)冉家壩—古安陽、安康縣城

  社溪(石泉咀)—唐宋漢陰縣城

  漢陰縣漢陽坪,上邊為社溪(石泉咀),本為一體


二、漢陰首治——社溪即石泉咀

1.漢陰首治,即漢陰縣第一個縣政府所在地。

2.共識的社溪

漢陰縣首治為社溪,《明萬歷戊午年漢陰縣志》所載,來自于石泉縣的一塊碑文,社溪為漢陰縣首治,早已成為共識。

社溪,宋代漢陰縣地名。但是,還存在問題:一是社溪在哪里?不明確;二是社溪為石泉咀,疑惑,漢陰縣治怎么會設置在石泉縣境內?本文以淺見寡聞解疑,拋磚引玉;誠望博學者指正,解史迷霧。

3.《后紀歲月碑》與漢陰縣治

《后紀歲月碑》出自《明萬歷戊午年漢陰縣志.官師志》,《興安府志》引用,《康熙漢陰縣志》、《嘉慶漢陰廳志》轉載。全文照錄如后。

“宋甄,由士自歷下司冦[1]移宰[2]漢陰,皇四年夏六四日抵邑署[3]。翼遂蒞亊[4],至,漢水大溢[5],登以避[6],十日浪踰屋棟[7],寅卯間[8],邑署漂毀殆盡[9]。水既退,所存屋廳事爾[10],然皆欹傾[11],不復支。顧遺址[12],悉為泥涂[13],莫能再基構[14]。乃請于府[15],而遷邑于尉之東方興筑[16]。以郡攝西城[17],是年十一月[18],遂以西城令[19],故漢陰署不及畢工[20],后權掌補葺猶未完[21]。至和元年冬,劉是邑宰[22],再請于府[23],而城工始完,明年春[24],因筆于社行香院石記之[25]?!逗蠹o歲月碑》在石泉西寺[26],因掘地得之[27],乃知漢陰治之所在(在石泉咀),而甄、劉皆有功于,錄之以傳朽?!?/span>

【注釋】

[1]《三齊記》云:'歷下城,南對歷山,城在山下,故名歷下城也。'西漢置歷城縣。司寇,古代法官.

[2]調動到別縣任縣令。這里指由歷下縣司法官升職為漢陰縣令。

[3]指1052年;抵,到達;邑署:即縣政府。邑泛指一般城鎮(zhèn),大曰都,小曰邑;署,辦理公務的機關。

[4]翼,第二天。蒞,光臨、來到。指第二天親自到現場干事。

[5]大漲,超過了過去大水位置。

[6]山,指今石泉咀大橋頭,過去為山梁。

[7]踰,越過;屋棟,屋梁。

[8]寅時,早上3-5點;卯時,5-7點。寅卯即4至6點。

[9]縣政府房屋被大水漂走將要完了。

[10]門與屋基、廳堂墻存在。

[11]傾斜歪倒。

[12]顧,察看;遺址,水毀后所存的屋基。

[13]泥涂,淤泥覆蓋。

[14]無法在舊屋基上重新修建。

[15]乃,于是,向金州府報告并申請。

[16]尉廳,水毀的縣政府;東方,到漩渦鎮(zhèn)方向;興筑,重新修建。

[17]因金州府調令,任命為西城縣令。

[18]指1052年11月。

[19]緣于金州府令,于是到西城上任西城令。

[20]畢,全。原來的漢陰縣政府新建未全部完工。

[21]權,暫且。指臨時主持工作。補葺,補修。

[22]1054年冬,劉先生為漢陰縣令。

[23]又向金州府申報請求。

[24]即1055年春天。

[25]因(于是)筆(寫下)于(在)社溪行香院石(刻石)記之(記載事情經過)。

[26]石泉西寺即宋行香院。

[27]因掘地得之:因挖地而挖出這塊碑。1055年春立碑,本為地面樹立,經南宋及元朝,最終在埋于地下而挖出,證明宋行香院早已垮塌,埋碑于地下。

《后紀歲月碑》白話文試讀

宋代人甄,因為考中士,先任山東歷城縣司法官,任滿,又從歷下調到漢陰縣任縣令,宋仁宗皇四年(1052)夏六四日到達漢陰縣城石泉咀公署。到任第二天就開始開展工作,處理公事。到六月九,漢水大漲,洪水滔滔,政府人員及百姓都上縣署后面山梁上來躲避水災。六月初十大浪洶涌,越過房屋,早上四至六點期間,縣城及政府房屋隨大浪漂浮,水能漂走的東西全部漂走了。等到已經消退,所剩下的房屋只有門與土墻及廳堂還在罷了,然而都已經傾斜而歪歪倒倒,不能再立起來支撐房屋。環(huán)顧房屋遺址,全部都被淤泥覆蓋,不能在原有屋基上新建房屋。于是向金州府報告申請,經勘查選址,必須向今縣城的方遷移縣城政府,重新修建縣城及政府設施。正在建設過程中,這時調令來了,任命甄履為西城縣令,這年(1052)十一月,甄縣令于是到西城縣上任,原來的漢陰縣縣政府還沒有修建完工。接著,臨時主持漢陰縣政府工作的人,雖然繼續(xù)補修但還是沒有完工。到第三年至和元(1054)冬,劉先生調來當漢陰縣令,又向金州府申請按照原計劃修完縣政府。又建設了一段時間而縣政府才修建完工。第二年(1055年)春天,于是寫下這段歷史過程,刻于石碑,樹立在原縣城的行香。這塊《后紀歲月碑》在后來的泉縣西寺,因為挖地而挖到它,才知道漢陰縣舊縣城在社溪行香院(石泉咀),后改名西寺。因當時特殊困難時期,甄縣令與劉縣令都對漢陰縣做出了巨大貢獻,將兩位縣令一同錄入明代《漢陰縣志》,讓他們所做的事與名字永遠傳下去,永遠記住而不消失。

《后紀歲月碑》告訴后來人:其碑位置即舊漢陰縣治。“于社溪行香院石記之”,“泉西寺,因掘地得之,知漢陰治之所在”。

但是,政區(qū)改變了,地名也變化了。宋代的漢陰社溪,變?yōu)槊鞔氖?;宋代漢陰縣城的行香院,變成石泉縣的西寺。

三、社溪行香院與石泉的西寺

社溪行香院是如何變?yōu)槭魉碌??需要根據史料來分析論證,口說無憑。

《明萬歷戊午年漢陰縣志》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根據,其記載的明代漢陰人口變化,能夠見證漢陽坪與漩渦鎮(zhèn)的人口狀況。

(一)漢陰漢水流域的荒蕪

1.《明萬歷戊午年漢陰縣志》摘錄

其一,南路圖說:“鳳凰山石家山、尖山子乃深谷茂林,盜賊出沒之地。又漩渦去青銅店十里,青銅殿去丫角漩十里,丫角漩去漢陽坪十里,居民雜處星散,皆系漢江渡口茶徒勾結大伙,經行往來,率為民害。且鄰西鄉(xiāng),盜賊叢發(fā),時誘我沿江之民,為其向導,甚而急欲求渡,執(zhí)縛嚇要舡只,陷平民于法網。捕快蹝捉,聞風潛跡,出沒靡定。又馬家營至漢王城九條溝二十余里,半系漢陰土著,實為紫陽地方,居民散落,聲援不及,所以,藕牙參差,糧多逋負,其頗有資本之家,合伙駕舟,東過興旬(興安旬陽)等處,直抵鄖襄,貿賣生涯,足為府仰之需??傊?,漢江渡口不可謂無害,而營利亦有藉矣。”

其二,明代鋪舍:“低梁鋪、高粱鋪、石峪鋪、云門鋪、澗池鋪、蒲溪鋪、雙乳鋪?!?/span>

其三,萬歷十年戶口:

舊戶二百二十六,口一千三百三十二(明代漢陰縣起于洪武三年1370年,舊戶指元末明初戶口)。后增戶一千五百八十,口七千二百。

弘治五年戶一千六百二十二,口九千七百四十五。1492年

十五年戶一千八百二十五,口一萬二百六十。1502年

正德七年戶一千二百二十九,口七千七百六十九。1512年

嘉靖二十一年戶八百二十二,口六千九十九。1542年

萬歷四十六年戶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1618年

上述史料可以看到,元末明初及明末,漢陽鎮(zhèn)到漩渦鎮(zhèn):

其一,明末期1618年戶數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人。元末明初戶數二百二十六戶,人口一千三百三十二人。明末人口數是元末明初的2.68倍。漢水流域荒無人煙。

其二,明代漢陰南山漢陽、漩渦無鋪舍,因盜賊猖獗,人煙稀少。

其三,明代末期,盜賊猖獗,漢江流域無法生存??芍瑵h江流域更無法生存。

2.無人居住的行香院

由明代《漢陰縣志》可知,漢陰漢水流域,在元末、明末荒涼無人。

在漢陽、漩渦鎮(zhèn)詢問百姓家庭,沒有一個家庭源于明代,全部為清代移民??梢姡髂h陽、漩渦鎮(zhèn)基本無人居住。

以此推知元代,明末漢陰縣狀況遠遠優(yōu)于元代,因為明初全縣只有1332人,可見元代漢陽、漩渦漢水流域更加荒蕪,無人居住。政府遠離此地,無能為力保護居民。居民人少,更無法自保,只能選擇逃離。人去樓空,荒草萋萋,就如杜甫所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pan>

(二)行香院垮塌

沒有三年不漏的瓦屋。古代廟宇祠堂多為土木結構,宋代已經蓋瓦。瓦房每年需要檢查,叫檢房子。三年不住不檢,就會漏雨。一旦漏雨,木梁與椽子慢慢腐爛,垮塌。就是:三年無人住,房屋自己腐。

當元代漢陰的漢水流域荒無人煙之時,行香院自然無人居住,荒草萋萋。三年無人居住,房屋慢慢就垮塌了?!逗蠹o歲月碑》本來樹立于地面,只有行香院垮塌才會埋于地下,埋于地下就隱藏了,深藏不露,就消失了。

宋代社溪漢陰縣城的行香院,經歷元代戰(zhàn)亂垮塌而消失,但地基不會消失。

(三)《后紀歲月碑》復出西寺

“《后紀歲月碑》,在石泉西寺,因掘地得之”,這是碑的復出。

當《后紀歲月碑》復出時,出現了幾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在石泉縣西寺,不再是漢陰縣社溪行香院。

政區(qū)改變了,由漢陰地變?yōu)槭?;由漢陰的社溪行香院變?yōu)槭奈魉隆?/p>

第二個變化,由樹立在地面的碑變?yōu)榈叵轮?/p>

本來是樹立在地面的碑,記載漢陰縣城歷史變遷的碑,供后人了解歷史的碑,也是甄、劉二縣令的德政碑,其結果變?yōu)槁癫卦诘叵?,隱藏歷史的碑。

第三個變化,挖出來的碑。這證明,明代這里有人居住,有人耕作,挖土種地,搞建筑,這里恢復了人氣。

整個過程,就是:荒無人煙,行香院久無人住,垮塌,埋沒石碑;人來了,有人耕種,挖出石碑。

四、漢陰社溪行香院到石泉縣的西寺

“《后紀歲月碑》,在石泉西寺,因掘地得之。”挖出此碑,就在石泉縣地界。

1.宋代社溪為漢陰縣治

先在《太平寰宇記》中找答案。

“漢陰縣,(金州)西一百一十里。舊十二鄉(xiāng),今六鄉(xiāng)。本漢安陽縣,屬漢中郡。有安陽故城,在今縣西二十四里,即今敖口東十里,漢江之北故城是也。晉太康元年更名安康縣。《太康地記》及《太康志》、臧榮緒《晉書.地理志》并屬魏興郡。宇文周始從舊縣移于今所。唐至德二年改安康為漢陰。梁門山,在今縣東八十里。即月川水之源也。鳳凰山,《周地圖記》謂:'鳳凰山為龍子山,疊嶂十二層。'按《道書》云:'鳳凰山十二層,上有仙人藥園。'直水,源出永興軍乾祐縣弱嶺姜子關,經縣理西,又南注于漢,北流當終南山子午谷路是也。漢水,在縣南二里,東流。

《寰宇記》漢陰縣直水,“源出永興軍干祐縣弱嶺姜子關,經縣理西,又南注于漢,北流當終南山子午谷路是也。”

唐代《元和郡縣卷二十三》記載:“子午舊道在今金州安康縣界,梁將軍王神念,以舊子午道緣山避水,橋梁百數,多有毀壞,乃別開干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弊游缗f道即長安通池河,通西城及安陽(安康)縣城冉家壩之道路。

《地形志》“安康有直水。今曰遲河,出長安縣腰竹嶺即子午谷巖嶺也?!?/span>

《三秦記》“正南谷名子午。顏師古曰,舊子午道在金州安康縣界?!?/span>

宋《續(xù)通典》“石泉縣,宋仍唐舊?!?/span>

民國二十一年《石泉縣志.卷一.古跡》:古漢陰縣:在石泉咀(同嘴),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漢水之南,城址湮沒無存。

唐宋時代,今石泉縣的喜河與池河都屬于安康、漢陰縣地,冉家壩與社溪屬于安陽安康、漢陰縣縣治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中心點。

“本漢安陽縣,屬漢中郡。有安陽故城,在今縣西二十四里,即今敖口東十里,漢江之北故城是也。晉太康元年更名安康縣。”安陽安康縣城與社溪隔漢江相對,孟浩然《登安陽城樓》即冉家壩,《后紀歲月碑》就樹立在冉家壩對面的漢陰縣城舊址社溪。

2.與冉家壩、社溪相鄰的幾個古地名

敖口:與“敖頭”在同一地,古地名,元代前,在漢陰縣境內。今陽子明溝口,喜河電站北壩基所占山包為敖頭。敖頭本為“磝頭”,到冉家壩十里,即“今敖口東十里,漢江之北故城是也”。

“直城”、“池河”、“蓮花渡”、“千渡”、“蛤蟆渡”、“方山關”、“漢陽潕口”、“彭溪”均在宋代漢陰縣境內,另有注解。

冉家壩、社溪到長安舊子午道古地名:“敖頭”、“幺鋪子”、“金馬下鞍”、“天鵝抱蛋”、“大埡子”、“龍王溝”、“直城(前池)?!?/span>

敖頭,古有敖頭戍,管控水陸通道。漢水上下船只,必經鰲頭;長安至安陽安康縣城冉家壩、到漢陰縣城社溪,必經敖頭。

3.漢陰縣地劃歸石泉

《后紀歲月碑》從地下挖出來時,已經在石泉縣的西寺。與《明史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地理三.河南陜西》記載一致:

“漢陰,州西少北。元末省。洪武三年復置。十年六月省入石泉縣,后復置,屬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漢中府。萬歷十一年還屬州。南有漢水。東北有直水,又有恒河,俱流入漢水。又西有方山關?!?/p>

“石泉,州西。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屬四川大寧州。五年二月來屬。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漢中府。萬歷十一年還屬州。南有十八盤山,有漢江。西有饒風河,東有遲河,俱入漢。又西有饒風嶺巡檢司,本治縣東遲河口,后遷下饒風鋪,更名?!?/p>

“洪武十六年漢陰縣省入石泉縣”時,漢陰縣面積可能就很小了,人也少了。

很有可能在明初復置漢陰與石泉縣時,重新劃分的地界,石泉縣第一次“東有池河”。

宋代石泉縣“仍唐舊”,沒有調整政區(qū),元代無縣,明代復置縣。

一是以古社溪為界,將喜河鎮(zhèn)劃歸石泉縣,于是社溪不再是漢陰縣的社溪,也不再是南宋的漢陽鎮(zhèn),而是石泉縣的石泉咀。

二是又以敖口(楊子明溝口)為界至馬嶺關池河口,鳳凰山南與池河全部劃歸石泉縣,其中包括漢陰縣的方山關、舊子午道。

結論: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二月,改安康縣為漢陰縣,縣治在社溪,延續(xù)至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六月,漢水漂沒邑署,至至和元年(1054)冬,東遷縣治于漩渦鎮(zhèn)古魏明郡舊址(方家牌樓附近)。

【參考資料】

1明萬歷戊午年漢陰縣志.中國國家圖書館

2.民國21年石泉縣志校注.石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87.8]

3.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2007.11]

4.中華書局標點本.魏書地形志

5.三秦記.國家圖書館網

6.宋史.國家圖書館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說說石泉縣的來歷
迷失在歷史紅塵中的石泉
我國名字中帶有“漢”的城市,除了武漢,你還知道誰?
興安府(安康)
這條自駕線才是稱霸油菜花的仙境,我想和你一起去,約嗎?
【文氏源流】陜西漢陰文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