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教育還沒有涉及到3歲以前的孩子。時至今日,胎教都已經成為很多年輕夫婦“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由了!
在這個把教育作為家庭最主要任務的時代,有些人依然會質疑:3歲以前的孩子不應該是在游戲中度過嗎?為什么還要接受教育?其實這句話的確說的沒錯,3歲之前的孩子主要任務就是游戲,而不是去背誦多少首唐詩宋詞和學習加減乘除法。那既然這樣,現在非常流行的早教中心主要就是針對3歲以下的孩子,為什么還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呢?
嚴格來講,早教中心的課堂是通過游戲幫助孩子發(fā)展的。如果一個早教中心的教學內容以背誦和機械地學習算術能力為主,那么這個早教中心就是不合格的。之所以早教中心把產品說成是課程,去早教中心是上課,而不是說去早教中心玩游戲,可能是為了保持它的儀式感吧!我們說去早教中心上課總比說我去早教中心玩來得更規(guī)范和更有目的性一些吧!
如果3歲以前不教孩子背誦唐詩宋詞,不教孩子學習復雜的算術,那么3歲之前的孩子應該學習和發(fā)展什么東西呢?
早在上個世紀初,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就已經研究了早期兒童的發(fā)展內容。根據蒙特梭利的理論和實踐總結出來的觀點,以下內容在孩子3歲之前是非常重要的:
專注力是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的時間長短,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一個孩子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3歲之前培養(yǎng)出來的良好的專注力將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這其中包括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時期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們經??吹接行W生在中小學時期學習成績非常好,可一到大學完全失去自我。為什么?因為他們在中小學時期是在家長和老師的重壓和指導之下學習的,而當他們到了大學,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他們繼續(xù)學習的奢侈品。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呢?首先,家長要避免一個誤區(qū),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孩子的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我們發(fā)現很多家里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其實80-90%都是壓箱底的。選擇玩具應該遵循符合孩子發(fā)展水平的原則,一般只需要一兩種就好了。如果玩具太多,會過多的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發(fā)展。同樣,如果玩具不符合孩子的發(fā)展水平,過于簡單孩子沒有興趣玩耍,過于困難孩子玩起來會有挫敗感,也會失去興趣。其次,孩子自主的探索和游戲時,家長盡量不要干擾,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良好環(huán)境。最后,現在的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對孩子非常有吸引力,但是也非常有害。對于看電視能看一整天的孩子,我們不能說是孩子的專注力很好。所以,盡量避免孩子迷戀電子產品。
秩序感也是3歲之前孩子要培養(yǎng)的很重要的一個品質。一個秩序感良好的孩子知道在什么樣的時間、什么地點該做什么事情和不能做什么事情。不僅如此,秩序感還包括孩子知道什么東西應該在什么地方,秩序感良好的孩子知道在哪里拿的東西用完應該放回哪里。一般而言,很少有孩子在家里保持穩(wěn)定的作息時間,這一方面其實是很需要早教來彌補的。
對于3歲之前在家里度過的孩子,家長應該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感。比如,給孩子制定相對穩(wěn)定的作息時間: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早餐、幾點戶外活動、幾點休息、幾點午餐、幾點睡覺等等。一般沒有特殊情況盡量不要打破作息規(guī)律。
同時,為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規(guī)則。孩子的書籍、玩具、物品等應該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使用之后應該歸為。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一些固定的物品和習慣,盡量不要在沒有經過孩子同意的情況下隨便動孩子的物品。
眾所周知,中國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這與3歲之前中國家庭教育的方式不無關系。中國是為數不多的爺爺奶奶照顧孫子孫女體量非常大的國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習慣,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一種特有社會現象。
獨立性指孩子能夠自主完成事情的能力,它包括行為上的獨立性和思想上的獨立性。一個獨立性良好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完成,而不是他人替代。不僅如此,一個獨立性好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不是簡單的請他人來代替他做困難的事,而是請求協(xié)助,他應該知道完成困難的事的主體是他自己,他人的協(xié)助只是一個幫助和促進的作用,絕非代替。
我們再看看很多家庭,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都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非常周到,也保護得很細致。這個不讓碰,那個不讓摸,吃飯都是追著喂,穿衣脫衣只需要孩子伸手就可以了。然而,3歲之前的獨立性特別重要,因為這種能力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直持續(xù)下去。如果3歲之前孩子的獨立性沒有得到培養(yǎng),3歲之后想要一下子改過來幾乎不可能。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3歲之前的經歷都會進入潛意識。而潛意識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它會無時不刻的影響著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卻悄無聲息。
那么怎樣培養(yǎng)3歲之前的孩子的獨立性呢?家長首先要從觀念上做出改變:孩子應該多體驗。鼓勵孩子完成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孩子吃飯慢,飯后場面比較雜亂,那就慢慢培養(yǎng);孩子穿衣服鞋子慢、不協(xié)調,我們給他時間,終歸會做好的。有些時候,家長不要擔心孩子摔著了碰著了,只要沒有大礙,稍微的挫折是必須的。如果3歲之前不能很好地放手,3歲之后你會輕易放手嗎?孩子終歸是要去社會競爭的。
協(xié)調性是指孩子的身體活動能力。以前的孩子在讀書前都有大量的運動時間:跳繩、跳馬、跳皮筋、滾鐵環(huán)等等,想想都覺得好玩。而現在的孩子因為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加上大家都住進小區(qū),住進樓房,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變少了,運動量也大大減少了,這非常不利于孩子身體的發(fā)展。
其實協(xié)調性的培養(yǎng)很簡單,只要家長多帶孩子進行運動,一般都不會有問題,爸爸應該在這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如果孩子的運動量不夠,不僅身體得不到良好的發(fā)展,而且可能出現感統(tǒng)失調,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3歲之前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這個階段的環(huán)境很重要。孩子的思維方式受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在孩子3歲前為孩子提供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很多家長受規(guī)則的影響,對于孩子的行為束縛較大,而且比較喜歡追求完美。所以有時候孩子的一些做法和作品老是受到家長的貶低。其實,孩子在做東西比如手工的時候,不管結果怎么樣,對孩子來說他的思維都是得到了活動,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制定狹窄的規(guī)則,就會抹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寬松的活動氣氛,任由孩子自由發(fā)揮,多鼓勵孩子并發(fā)現孩子的亮點。
不少早教中心的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就很適合孩子。各種顏料和邊角料,在老師和孩子手中就能夠成為一個個精美的作品,而且形式不受拘束,孩子可以大膽創(chuàng)作,這才是利于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環(huán)境。
雖然最終很少有人走上音樂的職業(yè)道路,但是3歲之前的音樂熏陶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夠刺激大腦的發(fā)展,對孩子今后的音樂道路選擇也很有幫助。不過3歲之前不建議學習具體的樂器,因為3歲之前的孩子在意志力方面還沒有得到發(fā)展,如果這個階段進行過多的學習可能會導致孩子今后的學習興趣減退,音樂天才很有可能就會從此埋沒。而且3歲之前對于音樂主要是熏陶,并用游戲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感知能力、節(jié)奏感等等。待孩子再長大一點,如果他表現出對音樂方面的興趣,再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
前面已經講到,現在的孩子住進小區(qū),住進樓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的機會大大減少了,這是很不利于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的。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就是沒有辦法解決。難道就真沒有辦法解決嗎?
只要我們做有心的家長,這個問題還真能夠解決。首先,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耍,閱讀人際交往方面的繪本,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其次,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機會,多帶孩子到社區(qū)進行游戲,最好能夠結交一到兩個發(fā)小,穩(wěn)定玩伴關系并以此拓展;最后,要多帶孩子增長見識,激發(fā)孩子交往和探索的欲望,不做只待在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