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遺體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內(nèi)。先生曾囑:辭世后愿“歸葬紫金山”,1926年6月1日,國民政府在鐘山第二峰茅山南麓開工修建陵墓,1929年春完工。4月23日,國民政府派何應(yīng)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5月26日,孫中山先生靈柩扶入靈車,由北平南移。28日,靈柩抵達(dá)南京。停靈公祭至31日。6月1日,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園舉行奉安大典,靈柩由其夫人宋慶齡和兒子孫科及黨政要人護(hù)入墓室。
宋慶齡專程回國參加孫中山奉安儀式
孫中山靈柩由碧云寺向前門外車站啟運(yùn),軍樂隊、護(hù)靈團(tuán)騎兵、護(hù)靈步兵皆臂戴黑紗,沿途送殯群眾達(dá)三十萬人。在城外用車運(yùn)靈,到西直門靈柩放在繡花大棺罩和縱橫交錯的抬杠之間,近百名身穿綠色號農(nóng)的杠夫,在梆子聲中輪班換抬。殯儀隊伍經(jīng)西直門、新街口、西四、西單向前門緩緩而行。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遺體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內(nèi)。先生曾囑:辭世后愿“歸葬紫金山”,1926年6月1日,國民政府在鐘山第二峰茅山南麓開工修建陵墓,1929年春完工。4月23日,國民政府派何應(yīng)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5月26日,孫中山先生靈柩扶入靈車,由北平南移。28日,靈柩抵達(dá)南京。停靈公祭至31日。6月1日,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園舉行奉安大典,靈柩由其夫人宋慶齡和兒子孫科及黨政要人護(hù)入墓室。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遺體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內(nèi)。先生曾囑:辭世后愿“歸葬紫金山”,1926年6月1日,國民政府在鐘山第二峰茅山南麓開工修建陵墓,1929年春完工。4月23日,國民政府派何應(yīng)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5月26日,孫中山先生靈柩扶入靈車,由北平南移。28日,靈柩抵達(dá)南京。停靈公祭至31日。
運(yùn)送靈柩的列車是從國外購進(jìn)的藍(lán)鋼車,由漢口車廠重新履行,裝飾一新。地上鋪著繡有國民黨青天白日黨徽的厚絨毯。靈車內(nèi)光線柔和,莊嚴(yán)美觀,車的兩頭裝有銅制欄桿,光亮奪目。
1929年5月26日下午5時正,前面鐵甲車開道,后面的鐵甲車護(hù)衛(wèi)的靈車緩緩駛離北平車站。天安門廣場鳴炮101響,向這一代偉人告別。
靈車28日晨3時30分抵安徽的蚌埠。27日離開南京到蚌埠迎梓的蔣介石、宋美齡和宋子文、唐生智等已恭候在站臺上。
車停定,蔣介石、宋美齡、唐生智當(dāng)即登上靈車,在宋慶齡、孫科以及迎梓專員林森等的陪同下到孫中山靈前行禮致敬。
5月28日上午1時,靈車抵達(dá)浦口。上午10時根據(jù)“總理奉安委員會”命令,南京獅子山炮臺鳴禮炮101響,一時炮聲隆隆,山岳震撼,南京軍民用隆隆的禮炮迎接孫中山靈梓到來。靈車停定,即在江邊舉行了祭奠,蒼山含黛,江流嗚咽。江邊的哀樂與萬里長江奔騰東去的濤聲和成一曲扣人心弦的動人哀歌。接著靈梓由杠夫32人奉移停在江邊的威勝號軍艦。
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胡漢民、吳稚暉、蔡元培、于佑任、戴季陶等均身著藍(lán)袍黑褂、白帽黑履,隨靈車左右執(zhí)紼。蔣介石在靈車最前面一旁執(zhí)紼,穿著白綢長衫,顯得格外令人注目。
1929年5月29日至31日國民黨中央黨部大禮堂一連舉行了3天的公祭。
31日下午2時30分,孫夫人主持家祭儀式。
家祭畢即舉行了封棺儀式。孫夫人率領(lǐng)孫科、蔣介石、胡漢民、孔祥熙到孫中山靈前,先將靈柩上的玻璃蓋移開,接著孫、蔣、胡、孔等親手拂拭靈柩周圍。
6月1日凌晨2時左右,平時還在沉睡中的南京城,這時已車水馬龍,萬家燈火。送殯人員和前往觀禮的市民紛紛向國民黨中央黨部和中山路擁去。 鐘鳴四下,參加奉安典禮的隊伍開始整隊。
6月1日凌晨5時舉行移靈禮。霎時,司令兵吹起了啟行號,肅立道上的隊伍立刻開拔,向中山陵進(jìn)發(fā)。一路上,送殯隊伍高唱著由羅家倫填詞的奉安歌:“大道兮填填,哀歌兮極天,肅奉安兮國父……”歌聲此起彼落,揪人心腸,50萬群眾在路帝靜默致哀。莊嚴(yán)肅穆,盛況空前。
10時,隊伍抵達(dá)陵門。12時正,靈柩徐徐放入墓穴,一時炮聲隆隆,獅子炮臺鳴炮101響,向這一代偉人致敬、告別,同時全國各地車輛暫停,行人肅立,工作中斷,全體國民均就地起立默哀三分鐘致敬。
中山陵兩旁送靈群眾的壯觀場景
來源:中華網(wǎ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