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悟其人
懶悟(1900?-1969),法師名曉悟,后易懶悟,晚年又號莽張僧。安徽畫壇八老之一,其一生事跡,眾說紛紜。現(xiàn)引用安慶市迎江寺《懶悟法師碑銘》,以作參考:
“禪師俗姓李,河南潢川人。幼秉異慧,自愿出家。初披緇于潢川遠峰庵,繼就學廈門閩南佛學院,求深造。后游杭州西湖,遍參江南大德,并開始學畫,師素愛山水,由滬溯江而上,擬周游西南諸勝跡。1931年(辛未)過安慶,為迎江寺住持心堅法師所挽,寄寓大士閣,遂定居焉??箲?zhàn)軍興,師避亂舒城紫蓬山,依寄塵法師。旋應月海法師邀,由舒城去立煌。勝利后,師隨安徽佛教會來合肥,住錫明教寺。1946年,太虛法師講經(jīng)焦山,師前往參學。1947年夏季回安慶,掌懷寧佛教會兼任太平寺住持,后返迎江寺。全國解放,復移居合肥明教寺,并應政府邀去緬甸等國參觀訪問,未果行?!拔母铩弊儊y,師被逐居油坊巷月潭庵,供養(yǎng)時缺,而神情怡然。1969年(乙酉)4月23日圓寂。1981年(辛酉)5月移骨塔于九華山天臺山下?!?/p>
懶悟和尚客皖數(shù)十春秋,畫名享譽江淮。其“懶”,蓋因潛心書畫,不修邊幅,不拘俗節(jié),懶洗澡,懶換衣,人稱“懶和尚”。他也不介意,索性把法號曉悟改為懶悟了。
懶悟以懶名世,生活簡樸,不修儀表,不拘佛法清規(guī),嗜好雪茄,時亦小酌。
據(jù)記載,懶悟1925年考入中日佛教研究機關學習。1926年東渡日本求學,一年后歸國,住杭州靈隱寺。1927年秋,經(jīng)太虛法師介紹,考入閩南佛學院。
同年10月,懶悟參加該校學生會,同學友一道,提出廢除僧衣,改穿普通裝,辦學校,辦醫(yī)院,解除僧人的苦難等主張,遭到校方的壓制。學生會成立執(zhí)行委員會,懶悟任委員,領導學生堅持罷課兩月之久。由于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1928年初學生陸續(xù)離校,懶悟又回到靈隱寺去了。
懶悟法師既深究佛學,又擅長繪畫。1931年自日本歸國后卓錫于杭州靈隱寺,演教四方。他與林鳳眠、潘天壽有師門之誼,和名畫家白蕉、唐云關系不錯。他青年時代基本上是在風光明媚的西子湖畔度過的。杭州是個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地方,也許受環(huán)境影響,他學畫便始于此。初畫粉蝶,后改習山水,山水自清“四王”入手,然后漸涉宋元,降而明清,獨鐘于佛門畫家石濤、石、漸江諸家,自稱“二石而后”。晚年潛心皈依于漸江開創(chuàng)的新安畫派,成為當代繼承新安派者汪采白、黃賓虹后一人。
1947年冬,藏家吳信友得陳昔凡一未完畫稿,左下角鈐有“陳衍庶字錫蕃”白文印,于是上門相求懶悟。懶悟見只畫了下半部的殘稿,興奮異常,當即按勾稿補畫,使之終成完璧。唐大笠先生評價,“陳昔凡、懶悟合璧山水軸,氣韻生動,筆精墨妙,無論勾、皴、點、染,俱合法度,可謂深得石谷三昧?!?br> 可以這樣說,懶悟法師是繼新安畫派最近的一脈香火。唐大笠先生認為,懶悟法師是繼黃賓虹、汪采白后薪火傳人。確為卓見!
懶悟的畫
賀澤海先生是懶悟和尚在明教寺時收的徒弟,他回憶懶和尚自敘其繪畫門徑時說:“初學畫,可從四王中任選一家,先立其規(guī)矩,然后漸宋元取法乎上,后降至明清,師漸江、石濤、石溪諸先賢。最后參酌真山真水,自相映發(fā),此一周期十年足矣,可得小成?!?br> 懶悟的畫以山水見長,橫卷為善,作品大都描繪大江南北和九華山一帶的真山實水,深受行家的好評。他繪畫重視筆墨效果,曾在一幅畫的題跋中指出:“昔人作畫最忌板結二字,板者腕弱筆癡,物狀平扁,不能渾圓也;結者欲行不行,當散不散,不能流暢也。然皆為不澈用筆,故有此病。”
賀澤海先生在《禪意入畫,挺立塵表》回憶恩師道:“法師一貫主張以書法入畫,諄告我曰:古人曾言,書皆回腕藏鋒,能以筆留住,不得直率流滑,書法如是,畫法亦如是?!?br> 懶悟的畫與其人一樣,極富個性,獨標一格。他的荒寒枯瘦的焦墨山水,在現(xiàn)代畫壇獨樹一幟。“和尚筆畫和尚畫”,作品既充滿清雅的山林逸氣,又包含濃烈的沉郁精神。他純用渴筆焦墨,有金石之拙趣,勾勒皴擦,剛中見柔,枯而能潤。有人說,中國畫尤其是疏淡曠遠的山水畫富有禪機,可稱禪意畫。懶悟的畫正是這種畫,純凈得不染塵囂氣,觀之如服一服清涼劑,令人有悅目清心、超凡脫俗之感,或許這就是懶悟的成功之處。
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
1952年,林散之到合肥來參加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與懶悟和尚相識。懶和尚看了林散之的山水畫說:“要死了!怎么可以畫得這么好!”林老當然也不甘示弱,問他:“你也畫得不弱?。 彼麄儌z像兩個高手過招,各自被掌風震退了一步,心里明白對方功力。當時結為莫逆之交。懶和尚逢人即宣揚林散之的詩、書、畫、道德、文章皆為上品。林老也逢人就說和尚畫得好,夸之不足,還為他賦詩云:“云樹年年別,交游淡更成。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好紙何妨舊,頹毫更有情。平生任予略,墨里悟空明。”
“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是林散之老人詩評懶悟書畫的佛性與文心。懶悟在生活上懶,在藝術上卻十分勤奮刻若,幾十年如一日,作畫不輟。學者陳雪塵也曾詩評“紉寒云作友,聽雨枕經(jīng)眠”,深刻地揭示了懶悟的禪意與野逸。有了佛性、禪意、文心與野逸,懶悟的畫,不同凡響,自可體會。
“文革”災降,天下大亂,方外的懶悟亦未能幸免,其所藏古代名畫及文房四寶被毀殆盡,然內心痛楚,無以名狀,積郁成疾,于1969年4月寂寞地離開了人世。正如后來詩人劉夜烽有詩悼之“傲骨方心種禍胎,月潭圓寂事堪哀。人心到此能無愧,死后方知大雅才?!?br> 懶悟也是在死后,方漸漸被人所認識,他是新安畫派最后一個傳奇性的繼承者。1983年5月,在社會各界關心與鼎力協(xié)助下,市工人文化宮展出法師一百多件作品。與此同時,漸江法師暨黃山畫派的名作展,在省博物館展出,一前一后兩代高僧的筆墨在肥展出,引起了很大轟動。一外地美術評論家在看了漸江等畫作之后, 再看當?shù)禺嫾易髌罚?甚為掃興。他再去合肥工人文化宮觀看“懶悟畫展”,情緒激動, 謂懶悟法師:此公乃二石(石濤、石溪) 而后第一人!
感謝大家的支持
「版權聲明」 版權來自網(wǎng)絡,轉載需說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