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wèi)靈公》
眾所周知,孔子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倔強(qiáng)脾氣,但那是不得已。實際上,孔子也是向往無為而治境界的。
在孔子心目中,最接近無為而治的古代君王是舜,因為舜只是“恭己正南面而已”,即在王的位置上神色莊重、正襟危坐,其他就什么事情也不必做。
孔子指出了這個現(xiàn)象,但并沒有解釋為什么只有舜能夠無為而治。
對此,后人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舜帝“任官得其人”,即知人善任,任命了一批合適的大臣;一種是說舜處于堯禹兩位賢王之間,位置最好。說堯之所以不能無為,是因為他的前任不是圣人,基礎(chǔ)不好;禹之所以不能無為,是因為接班人不是圣人,有后顧之憂。
后人的解釋,是否符合孔子本意,不好說;但的確合乎邏輯,言之有理。
認(rèn)真說起來,其實,決非舜真的無為。而是因為,舜自有他的英明之處:能遵循堯的禪讓制度。不然,跟禹似的,到了晚年,動起私心,讓自己的兒子接班。從此,操心的事必然層出不窮,沒法無為而治了!
孔子的感慨,我們既可以理解為是在贊美舜的品德,也可以理解為是在贊美具有樸素民主精神、任人唯賢的禪讓制。
孔子的話,實在是有預(yù)見性的??纯串?dāng)今世界,通過武裝斗爭或軍事政變登上元首寶座后,把國當(dāng)成家,肥水不流別家田,實行世襲制的,要么勞心一輩子,要么不得好死,要么危在旦夕,前程堪憂??偠灾疾豢赡苁菬o為而治的圣王。而那些實行民主選舉制度的國家,“德藝雙馨”的總統(tǒng),是可以像舜帝一樣,無為而治,流芳百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