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澍曾評為:“有明書家林立,莫不千紙一同,惟祝京兆書變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見京兆書百數(shù),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span>祝允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書法成就,除了自身的勤學(xué)苦練之外,還得益于其外公徐有貞及他的岳父李應(yīng)楨,此兩人都是名重一時的書壇大家。
祝允明行書《在山記》欣賞 而書畫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則是祝允明早期的行書《在山記》,此乃是其30多歲時所作。此時期的作品或流暢,或端謹(jǐn),然皆用筆精致,點(diǎn)畫秀潤,結(jié)體穩(wěn)健,氣息淵雅,頗得趙書之神髓,而非同一般習(xí)趙者流于圓熟姿媚。
釋文:在山記。號琴者曰在山。進(jìn)善琴者希之爾。鐘子之謂伯牙氏曰。
巍巍然若太山。時牙志果在高山也。夫本吾神明所趨。高而有山。山而后有指。指而。
釋文:后有弦。弦而后有音。音而后有耳。耳而后有吾之音與弦與指與神明焉。以有山于
其間。將山從志乎。將志從山乎。將山與志皆必從于弦乎。將虛乎實(shí)乎。當(dāng)其時。
釋文:必有宮角征商羽半宮半征之調(diào)。必有散引操曲之章。必有疏急修促起止之度。左之于徽。右之于絲。固不以類吾之思。其諸有者。則將有之乎。將無之乎。
釋文:有則此實(shí)矣。孰從而出是山。無則不知何為必伺乎手鳴而后識也。期牙之談妙今古。吾妄(脫一字)其可疑者在此。雖然。吾札之論列國風(fēng)。尼父之見文王。皆爾矣。理必有不。
釋文:可破者。吾其未臻故云爾。意者其說蘊(yùn)諸周易乎。蓋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其妙矣乎。吾未能以窺焉。張文瑞能琴。因問號。號以在山。所謂進(jìn)牙而希之。
且列是端。俾文瑞他日進(jìn)焉。則舉其所得以解我。弘治乙卯重九。郷貢進(jìn)士蘇臺祝允明記。
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 《行草歸田賦》
祝允明 草書云江記
祝允明 草書《滕王閣序并詩》(上)
祝允明 草書《滕王閣序并詩》(下)
祝允明書法手卷(上)
祝允明書法手卷(下)
唐寅
生于明成化六年(一四七○),卒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中年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取其齋室為學(xué)圃堂、夢墨亭,吳縣人。
唐伯虎書法作品欣賞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壁(也作璧),征明是他的字,后來又改字征仲,祖籍衡山,自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云館。
文征明書法作品欣賞
徐禎卿(1479-1511)
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zhèn),后遷居吳縣。明代文學(xué)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之一。
徐禎卿書法作品欣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