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拓片)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xiàn)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nèi)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div style="height:15px;">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jù)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dá)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fā)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參考。
(李文輝:深圳-鵬城-版刻本)
局部鑒賞:解析
胡毋帖-(李文輝)
(十八)胡毋帖
【釋文】胡毋(wu)氏從妹平安。故在永興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諸理極差,頃比復(fù)勿勿。來示云與其婢,問來信,不得也。
【譯文】嫁給胡毋氏的堂妹一切安好。她原來住在永興,離這里(會稽)大約七十里地。我在目前的官職上,諸事極不順利,近來又非常忙碌、匆忙。(胡毋氏堂妹)來信說,有信交給其家婢女,但問此來信,并沒有得到。
宋代作品:鑒賞
(宋代的拓片)
現(xiàn)代作品:鑒賞
(李文輝:深圳-鵬城-版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