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湯液經(jīng)法十二神方》
(一)四正方
東方卯其氣散。其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合75度。應(yīng)于春。其神勾芒。其獸青龍。
小青龍湯治一身盡疼痛,無汗而喘。
麻黃100克桂枝60克杏仁70枚甘草60克
大青龍湯治傷寒發(fā)汗已。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其人干嘔發(fā)熱而咳?;蚩?,或利,或噎,或小便利,少腹?jié)M而喘頭痛者。
麻黃100克桂枝100克五味子125克干姜100克半夏125克細辛60克甘草60克芍藥30克。
西方酉其氣收。其宿奎婁胃昴畢嘴參。合80度。應(yīng)于秋。其神蓐收。其獸白虎。
小白虎湯治傷寒發(fā)熱汗自出,口渴??谏喔稍镉嬎?。
石膏500克知母60克甘草60克粳米300克
大白虎湯治傷寒表解后。虛弱少氣自汗出,氣逆欲吐,凡病虛弱自汗。少氣而咳,口舌干渴者。
石膏500克麥門冬500克甘草60克粳米250克竹葉30克半夏250克人參60克生姜60克。
北方子其氣滲。其宿斗牛女虛危室壁。合98度。應(yīng)于冬。其神玄冥。其獸玄武。
小玄武湯治短氣小便不利,此積飲也。其人腹動悸。目眩身重。
茯苓125克桂心100克白術(shù)100克甘草60克
大玄武湯病者脈微身倦,腹痛,小便不利,四肢重痛疼。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
茯苓125克桂心100克白術(shù)60克附子1枚炮干姜60克芍藥60克甘草60克大棗12枚
南方午其氣滋。其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凡120度。應(yīng)于夏。其神祝融。其獸朱雀。
小朱鳥湯治精血虛少,脈微細,其人煩熱不得臥,或吐血下血者。
黃連60克黃芩30克梔子20枚阿膠10克
大朱鳥湯治吐衄下血,煩熱不安,或腹中痛方。
伏龍肝250克黃芩30克阿膠10克芍藥60克梔子12枚干姜60克生地60克甘草60克
右東北西南四正方。
(二)八維方
東北寅其氣溫。日出之方也。男生于寅。故日生門。寅動也。
小陽旦湯治陽虛者能熱不能寒。虛寒心痛。
桂心60克生姜60克大棗12枚飴250克
大陽旦湯虛勞里急,諸不足。氣力乏少,腹中冷痛,自汗而煩。
桂心60克大棗12枚生姜100克芍藥100克黃芪100克人參100克甘草100克飴500克
西南申其氣清。月之所出。女子生于申。陰氣始啟。魄戶也。申呻也。
小陰旦湯治陰虛者。能冬不能夏,發(fā)熱而利,腹中疼,腸中熱則便黃糜。
黃芩100克苦酒甘草各60克大棗12枚
大陰旦湯治積熱在內(nèi)。胸滿腹痛,時寒熱如瘧,作嘔不欲食方。
黃芩l00克芍藥甘草各60克大棗12枚柴胡100克
半夏250克生姜60克苦酒250克
東南辰其氣宣。帝之闕也。以朝百神。天之門也。辰振也。一名天阿。
小天阿湯治心下堅。胸中滿,咽中帖如有炙臠,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生姜150克粳米500克厚樸100克茯苓60克
大天阿湯治前證素或小便不利,舌上苔自如粉露,。咽中干澀而喜嘔,胸脅堅滿,背上楚楚者方。
生姜150克半夏250克厚樸100克茯苓60克橘皮60克蘇葉60克枳實60克甘草60克
西北戌其氣重。地之戶也。陽氣下潛。光明隱。夜已深。戌息也。
小紫宮湯治心中動悸,驚悸不安,精神恍惚方。
桂枝100克甘草60克龍骨燒60克牡蠣60克
大紫宮湯療宿驚失志。忽忽喜忘。悲傷不樂。陽氣不起方。
茯苓桂心各30克麥門冬60克牡蠣燒甘草炙各100克半夏30克生姜120克龍骨60克
南東巳
其氣泄。陽氣已極。陰精下降。大雨時行。巳已也。
小滕蛇湯治身熱汗出,氣盛腹?jié)M大便不利者。
大黃120克厚樸2B0克枳實5枚.芒硝150克
大滕蛇湯發(fā)熱10日,脈浮而數(shù),不大便,飲食如故。
厚樸250克甘草100克大黃100克大棗12枚枳實5枚桂枝60克生姜150克芒硝150克
北東丑其氣滑。陰極轉(zhuǎn)陽之位也。為帝之池廁也。轉(zhuǎn)水飲。除積穢。丑紐也。
小成池湯治小便不利,渴而胃反者。
生姜100克茯苓250克桂枝60克甘草60克
大咸池湯治水氣漬人胃,頭眩運,冒冒然,心中悸,時嘔吐,或頭面一身浮腫,此名氣水。
茯苓250克桂心60克生姜100克甘草炙60克澤瀉125克白術(shù)60克豬苓60克小麥500克
南西未
其氣澀。固水谷之氣也。未味也。五谷成熟之時也。
小神后湯治下利完谷者。
赤石脂250克干姜60克白術(shù)60克粳米250克
大神后湯治完谷不化,腹?jié)M消瘦。四肢冷者方。
赤石脂250克干姜100克白術(shù)60克粳米250克禹196 l十一師秘受糧石100克附子炮1枚人參60克大棗12枚
北西亥其氣補。勾陳帝后之宮室也。亥閣也。深閉密藏地也。
小勾陳湯治吐利虛痞,喜唾方。
人參干姜炙甘草各100克大棗30枚。
大勾陳湯治下利嘔吐,心下痞滿,腹中雷鳴痛方。
人參炙甘草生姜各100克半夏半升黃連黃芩各60克大棗1z枚干姜60克
上十二小湯為正局。十二大湯為變局。正局者邪氣多實,變局者邪氣多虛。共為廿四方,用藥42味。
又藥對者十二。麻黃對石膏,桂枝對黃芩,黃連對附子,知母對茯苓,術(shù)對大棗,人參對枳實,生姜對半夏,竹葉對細辛。
上《湯液經(jīng)法十二神方》。
附:張師《論傷寒論》
是書理事兼?zhèn)?,體用并舉。為醫(yī)者不諳此書,則終身無由矣。觀乎近年出土文物,《五十二病方》與《內(nèi)經(jīng)》十三方,皆組劑簡陋,僅為醫(yī)方之基礎(chǔ)爾。及乎沙流、威武文物醫(yī)簡,載方法度已擴,然與《傷寒論》相比,亦瓦礫與金丹也?!秱摗贩?,精湛有序,深奧入微,變?nèi)绫P珠,準如繩墨,斯真至人之作也。萬世之下,少能駕其上者,鸞鳳之儀,美元與待。
三、張師《五神方》
1.東方木帝,其神勾芒,其主蠶,其方通治諸痙?。禾炻?、防風、天蟲各等分,共為細末,每以黃酒送10克。主治:破傷風,產(chǎn)后風,小兒臍風,痙咳,頓嗽,喘,腰臀疼痛,閃腰,癲癇,腦痙攣。
2.南方火帝,其神祝融,其主撲燈蛾(廑蟲之雄也),其方通治諸瘀?。?/p>
大黃、干漆各30克、磨蟲10個,以酒煮半日,搗為丸,如桐子大,每服3丸。
主治:諸血傷骨、內(nèi)痛,產(chǎn)后瘀血諸癥,中風后遺癥,一切諸癆、內(nèi)有干血,經(jīng)痛,經(jīng)閉,產(chǎn)后不見月經(jīng)。
3.中央黃帝,其神黃龍,其主土龍,其方通治諸痹:
蒼術(shù)、地龍(土炒)、川烏各等分,共為細末,蜜丸如彈子,每服2丸,黃酒送下。
主治:臂痛,腿痛,關(guān)節(jié)痛等。
4.西方金帝,其神蓐收,其主蜂,其方通治諸癆(結(jié)核)內(nèi)癰:
浮黃蠟30克、明礬30克(研)、雄黃10克(研),將蠟熔化,入礬、雄黃拌勻為丸,綠豆大,每服60~70丸,開水送下,若服后嘔者,嚼食大蔥1棵即不嘔。日3服。3日后,日1服。朱砂為衣更效,外科圣藥哉。又作陀僧丸,即上方加陀僧。作膏外敷,可治肝炎。
5.北方水帝,其神玄冥,其主蛙,其方治一切水;
蟾蜍1只,砂仁15克,將砂仁塞入蛙腹,泥裹共焙。去泥,加五苓散30克,共為細末。黃酒送服。
四、張師《江湖秘傳二十八宿藥》
道士老金為說江湖流醫(yī)秘傳28宿藥,甚是有所謂,故整訂之,志之如下;
東方7宿為青龍,皆能發(fā)汗,麻黃為主。
角木蛟:麻黃
亢金龍、葛根
氐土貉:防風
房日兔:桂
心月狐:細辛
尾火虎:檉柳
箕水豹:浮萍
北方7宿為玄武,皆可利痰水,術(shù)為主。
斗木獬:術(shù)
牛金牛:車前子
女土幅:半夏
虛日鼠:茯苓
危月燕:防己
室火豬:豬苓
壁水俞:澤瀉
西方7宿為白虎,皆能清降,石膏為主。
奎木狼:石膏
婁金狗:栝蔞
胃土雉:代赭石
昴日雞:青葙子
畢月鳥:知母
觜火猴:硫磺
參水猿:滑石
南方7宿為朱鳥。皆能瀉下,葶藶子為主。
井木犴:葶藶子
鬼金羊:大黃
柳土獐:商陸
星日馬:決明子
張月鹿:敗醬
翼火蛇:菟絲苗
軫水蚓:燈草
五、張師《急病方》
序曰:夫人壽百歲,終身不罹疾病者鮮矣。然病有緩急之分,療存久暫之別。緩者委頓床枕,遷延時日,或遇明醫(yī),安詳處治,則其瘥也易。若夫急者,頓刻暴變,縱有醫(yī)者趨救,或地僻鄉(xiāng)窮,方藥難致,或醫(yī)少閱歷-對之扼腕措手,則瞬息淪于冥途矣。故古來賢哲,若張機、葛洪、陶隱居、孫真人輩,皆遺存急要之籍,其為心也溥矣。邇來德風漸泯,醫(yī)者售技以食,寡于學術(shù)。巫妄欺人,惟利是務(wù),雖院所林立而夭枉仍多,徒任諸天命爾。靜思斯事,甚愴肺腑,復應(yīng)親教弟子隆普、隆唏之請,授解之余,更揀古索今,集成此冊。方必實效,藥皆平常,證條清詳,同異攸分,以貽門人,惠我胞民也。沾沾堂主人張唯靜識。
1.急黃(急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
發(fā)則右上腹部疼痛,或腹脹或串痛,劇者攻右肩及背,或惡心、嘔吐、發(fā)熱,膽囊區(qū)壓痛、肌攣急。
硝石10克,金錢草15克,梔子24枚,桔梗、枳殼各10克,郁金15克,水煎服。
2.蛔咬心痛(膽道蛔蟲)
心下卒然痛,或嘔吐膽汁,陣痛后則爽然若常人,然久則復作,如是反復。
蔥白100克,臼中搗如泥,以麻油調(diào)和如糊狀,吞服之。
3.胃癰、小腸癰(胃與十二腸穿孔)
腹痛頗劇,病人不敢改變體位,初痛在上腹,漸波及全腹,腹拘急,如板狀,腸鳴音消失。200 l十一師秘曼
急與大陷胸湯(見《傷寒論》),1時后,復灌以白及末15克。
4.腸癰(急性闌尾炎)
初則上腹或臍周陣痛,漸劇,數(shù)小時乃至1天后移至右下腹呈持續(xù)性疼痛,于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三分之一點交界處,以手按而反跳痛云云。
以面粉碗許,水和搓如條狀,圈繞痛處一圈。次用大蒜2頭,打如泥,納至圈內(nèi)。約半時許,圈內(nèi)皮膚發(fā)紅,即去蒜。用芒硝60克、大黃60克,共為末,以醋和如泥狀,攤于圈內(nèi),不斷加醋、白酒調(diào)之。少時,痛止氣泄而愈矣。
5-關(guān)格、腸結(jié)(腸梗阻、嵌頓疝、腸粘連、腸套疊)
6·腸梗阻。腹中脹急而痛,腸鳴音低或消失,嘔吐氣閉。
干馬糞一枚,燒灰,黃酒送下,登時氣通而消。
又方:鹽兩大匙,熬令黃,童便500毫升,和合溫服,少頃吐下即愈。蓋物之理,上竅閉則下不通,若上啟則下利矣。勿論何種卒暴邪塞,胃腸急證,關(guān)格不通,此為救命要方,慎勿淺視,識者珍之。
7·嵌頓疝。病者素患疝,忽而下嵌不能收回,阻塞不通。
七星蜘蛛14枚熬焦,小茴香15克,共為細末,每服3克,溫水送下,日3服。
8·腸粘連。腹疼痛,嘔吐不能飲食,腹中氣沖皮起,如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
大建中湯神驗。(方見《傷寒雜病論》)
9·腸套疊。腹中痛迫,或血便,或腸氣上逆,出響亮之哽聲,用腸梗阻方。
l0.左脅下痛(急性胰腺炎)
左上腹痛,逆攻腰背,劇者如刀割,時發(fā)休克。
川楝子、元胡、枳實各10克,水煎服。
11.真心痛(心絞痛)
左上胸當虛里處痛如刀割針刺,放射左肩胛,胸腔憋悶,劇者唇舌青紺色。
真槍藥10克,燒酒送下,立瘥。
12.腹脹痛(急性腹膜炎)
腹痛、脹,拒按或堅硬如板狀,或發(fā)熱。
桔實、桔梗、醋、白芍、萊菔子(打)、生姜各10克,水煎服。
13.臍風、產(chǎn)后風、金創(chuàng)痙(破傷風)
發(fā)則神志不清,牙關(guān)緊閉,苦笑面容,陣陣抽搐,角弓反張,甚則窒息而死。
荊芥穗、防風、丹皮、陳皮、甘草各10克,蜈蚣1條(焙、沖服),水煎,頓服必愈。若熱毒甚者。加連翹15克。
又方:羊矢7枚、杏仁7枚,俱炒焦黃,共為細末,熱黃酒送下,極效。
14.中喝(中暑)
頭昏痛,忽而暈仆。急移病者至涼爽之地,取大蒜數(shù)瓣,道中土一撮,合搗如泥,溫水攪勻,澄其清汁灌之,無不活者。切記,勿令飲冷水,否則熱氣內(nèi)遏,必致不救。
又方:用一半開水一半好醋攪勻,服下。謂“醒心湯”。往年村場小店使此法以救人,近日道德已微,無人識此事也。
附方
1.吐血者,帶皮大蒜,隨病者年齡,1歲1瓣,加白糖等量,放入鍋內(nèi),水煮。沸后,即用紙卷做喇叭筒狀,大口一端對鍋,小口一端對病者嘴,隨將蒜氣吸入,候蒜熟去皮,連湯和蒜吃完即愈。
2.冬日外出,受暴寒,冷凍僵仆,灌以冷白酒半杯,即急移病者于溫暖處,即活。萬不可近烈火烘烤,否則四肢皮肉爛脫,切記。
3.飲酒大醉者,加白糖少許亦可。
4.服鹵覓死者,血故。以鹽鹵1小盅和水灌之即醒。如嫌味苦,灌服燒酒l杯立解。此乃酒活血而鹵凝
5.服砒霜覓死者,以無名異10克,研末,溫水灌服即活。
6.服硫黃過度者,吃豆腐立解。
7.凡百飲食觸及不相宜者,如食淀粉胃痛,吃麥芽即解{如吃雞子心胃痛,食生蒜立解;如吃杏仁中毒,煮杏核皮水,飲之即解,此皆物理相制之妙,如是之屬,平日細心體識可也,
8.凡食某物過多,則難化而內(nèi)痛,覓原食物燒灰服之則解。
9.誤吞金屬物,如鈕扣、鐵釘、戒指、針等,覓韭菜100克,整葉煮熟,頓吞食之,翌日便時即將異物包裹而出。
l0.被蜂、蝎螫,以硇砂末,水敷之,痛腫立止旋消。
11.被毒蛇咬,以雄黃、五靈脂各3克,共為細末,水調(diào)抹上即愈。如出血不止,撒于藥即可。
12.煤氣中毒,昏不知人欲死,以白蘿卜打取汁,灌之即活。
13.火眼暴發(fā)腫痛、耳內(nèi)痛如刀錐、牙痛及偏正頭風,細辛、石膏(打)、大黃、芎勞各10克,用水2杯,煎取1杯,隨漱隨服,即時見效,隨睡片時即愈。連進兩劑佳。
14.外傷,止血止痛
金創(chuàng)散:生石灰60克,末之,拌入皂礬15克,置人1瓦瓶內(nèi),放潮地上數(shù)日,看瓶內(nèi)石灰變紅色,即轉(zhuǎn)放無風處干地,待干訖,藥即成,乃密封之,遇有傷者,血流不止,撒上立止。
15.骨折,接骨散
土嫵微炒30克,自然銅煅紅醋淬7次,甜瓜子仁30克,馬前子炒焦,刮去皮,乳香、沒藥各15克,麻黃15克,共末,每服3克,溫黃酒送服,少許,渾身骨節(jié)作響即效,不論傷在何部俱可。
16.燒、燙傷
寒水石、大黃、赤石脂、牡蠣、地榆各30克,冰片10克,共末,麻油調(diào)抹。有泡刺破,再抹藥。日久化膿.可撒干粉。無不止痛斂毒。
跋日。1985年初春,請師授述急病驗術(shù)。師再日講畢,復整理之,集腋一冊,日《急救方》,誠救卒之要妙,七尺之軀,不可不備者。弟子周連淼、趙俊欣九拜之,謹述緣起,以志上唯下靜恩師憫念蒼生悲情之至焉。1985年,釋迦牟尼佛陀成道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