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并不迫切地需要通過資格認證或TOEIC考試的讀者來配,恐怕會對自己應該學些什么感到迷惘吧。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是選擇那些能夠很快運用到工作中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學習。對于普通人來說,學習的動機千差萬別,但最為基本的則是,“學習能維持自己生存的知識與技能,并反復練習”。因此,那些能夠很快應用于實踐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最易堅持下去的。
比如,對于在公司營業(yè)部工作的人來說,自然要多學習營銷技能。既然公司在客觀上提供了進行相關練習的機會,那為何不去書店找尋并通覽這方面的書籍,并把其中一兩本的內(nèi)容應用于實踐之中呢?
若想最先掌握最新的營銷方法,必須學習英語
對于學習營銷方法來說,英語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作為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核心國家美國,在這一領域的理論與實踐要領先其他國家5?10年。故此,只顧通讀日本所出版的營銷專著,是永遠無法位居人前的,應盡可能地涉獵英文著作或者至少是這些著作的日譯本。
我并非親美主義者,但美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核心,較之其他國家更易吸引優(yōu)秀的人才,產(chǎn)生卓越的思想?yún)s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出自美國的先進管理理論不勝枚舉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日本軟銀公司的孫正義先生雖然也以獨創(chuàng)的“時間機器經(jīng)營理論”聞名于世,但準確地說,孫先生只不過是將在美國獲得成功的模式照搬到了日本。所以,能夠最先接觸到先進國家流行理論的人,在本國獲得成功的時間一定要早于其他人。
通常情況下,在美國流行的東西在一兩年后就會被介紹到日本,而若是具有閱讀原文書能力的話,你領先別人的程度就不止一兩年了,這一點已完全能夠成為我們認真學習英語的理由。
經(jīng)常帶著問題工作,學習的方向自然會明確
為了培養(yǎng)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的動機,我們有必要經(jīng)常帶著問題去工作?!爱斠惶旌蜕凶惨惶扃姟笔降墓ぷ鳡顟B(tài),是永遠無法激發(fā)出學習激情的。
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時常想到使用現(xiàn)在的工作方法為何總是無法提高工作實績,應予以怎樣的改進,并通過什么途徑予以改進,就會自然而然地向自己的上司或是同事進行請教了。而一旦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也無法為自己提供滿意的答案,就會順其自然地開始思考應主動學習哪方面的知識。
雖然公司的培訓也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本職工作的學習機會,比如營銷基礎技巧及企劃書的寫作等,但所學習的知識與技巧卻是極其有限的。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我們有必要時刻考慮如何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并帶著問題多逛書店,找尋合適的書籍閱讀,這樣必將有所斬獲。
假如始終無法進入上述狀態(tài),那就說明個人的危機意識還不夠,而當人無法認識到自身問題的時候,又何談問題的解決?
相關的書籍是必讀的
對于產(chǎn)品開發(fā)者來說,若是想要弄清技術革新的本質(zhì)以及怎樣開發(fā)適銷對路的產(chǎn)品,克里斯滕森所著的三本書《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技術革新的解決之道》《明天屬于什么人》等就是必讀書目。
而對于從事金融工作,想要培養(yǎng)有關金融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來說,至少應讀讀《富爸爸,窮爸爸》(羅伯特?清崎著)。而對于想要在工作中進行創(chuàng)新的人來說,《誰動了我的奶酪?》(約翰?斯賓塞著)則是最基本的啟蒙讀物。
此外,工作若是與產(chǎn)品制造領域相關,我建議閱讀《目標:簡單而有效的常識管理》(艾利?高德拉特著)。
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著)、《原因與結(jié)果法則》(詹姆斯?埃倫著)等書,對于從事任何工作的人來說都應反復閱讀。
關于讀書,最重要的還是要帶著相關的問題去閱讀,其次則是要積極地將在書中學到的東西嘗試應用到工作之中。
對于圖書的訂購來說,最為便利的方法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書名,而若是不掌握有關書名的關鍵詞的話,就必須借助實體書店的分類書架了。所以,還是請各位讀者盡量養(yǎng)成有空多去大型書店逛逛的習慣。
強迫自己去學校學習,會發(fā)現(xiàn)另一片天地
對于那些具有較明確的學習目標,想要獲得更廣泛的知識,而又不知從何學起的人來說,面向在職者的研究生院和函授班是最為合適的。
現(xiàn)在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搜索,會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函授班,過去那種教授范圍狹窄、教材不是的情況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函授學習模式往往擺脫不了“難以持久”這一缺陷。這就需要學習者通過在家人面前立下“軍令狀”或是利用公司“考試通不過,學費自付”等強制性措施進行自我約束。若是這些措施仍無法產(chǎn)生效果,就有必要強迫自己去學校學習了。
筆者是用36?38歲這段時間取得碩士學位的。我攻讀的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金融MBA專業(yè),學生的平均年齡是34歲,下至二十幾歲的毛頭小伙上到五十多歲的白發(fā)老人,同在一個課堂學習,大家其樂融融。這令我感到學習真是從何時開始都不晚。
令我下決心去攻讀碩士學位的實際上是個非常偶然的機會。長久以來,我都一直想要攻讀碩士學位,但卻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難以如愿。直到35歲的時候,我因作為主持人而獲得了參加金融知識講座的機會。那個講座很有意思,在講座結(jié)束后,我向身為主講人的早稻田大學的廣田老師詢問,想要進一步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去哪里比較好。他回答說,“早稻田大學金融研究專業(yè)歡迎你”。而此時距當年研究生考試報名的截止日期只有一周的時間了,雖然我深知時間極其緊迫,但我還是拜托公司的領導出具了單位推薦書(學費當然是自己承擔),并趕到本科畢業(yè)的大學辦理了成績證明,總算“搭上這班車”。
雖然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會有緊張感,但如果不是抓住了那次機會,我現(xiàn)在又怎么會有機會攻讀博士,并與廣田老師開展共同研究呢?
總之,發(fā)現(xiàn)自己想學習的東西之后,就要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抓住哪怕是些微的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學習。
學歷與資格證書比知識更能體現(xiàn)個人的資質(zhì)
順帶提一下,有許多攻讀早稻田大學金融MBA專業(yè)的人在畢業(yè)后都實現(xiàn)了“出人頭地”的目標。關于這一點,我覺得與其說是所學的東西發(fā)揮了作用,不如說是大家為了報答各自的公司而在學成后抱著感恩的心情拼命工作的結(jié)果。正是因此,許多人成為了公司戰(zhàn)略發(fā)展部門的負責人,或是直接進入了最高管理層。
雖然這種職位的晉升與通常的“迷信學歷”在本質(zhì)上有著不同,但在形式上,學歷還是在升遷的過程中受到了重視。在這背后發(fā)揮作用的還是概率論,一般來講,畢業(yè)于一流大學的職員工作上手快、個人能力強的概率就較大。因此,學歷作為歸屬于種種特殊集團的象征,發(fā)揮著不同反響的作用。
故此,在白天工作后參加夜大MBA的學習,并持之以恒順利畢業(yè)的人,比起徒有技巧和干勁兒的人來說更易獲得晉升。
資格認證考試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與學歷有著相同的作用。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會認為獲得注冊會計師或注冊稅務師的人,能夠在如此困難的考試中勝出,一定會具有非同凡響的洞察力和努力不懈的精神——究其根本,還是概率在起作用??傊?,在社會上,學歷與資格證書比知識更能直觀地體現(xiàn)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
故而,雖說我不排除有人以取得各種資格證書為樂,但絕大多數(shù)參加資格認證考試的人關注的,卻是資格證書本身的稀缺性在個人晉升或跳槽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引起用人單位的青睞。光看簡歷的話,我們無法確認一個人是否真的勝任工作,但具有了某項資格,就在一定程度上為這一點提供了保障。
筆者就曾經(jīng)深受其益。在我從會計師事務所跳槽到銀行的過程中,對我進行考察的就是那個因在《朝日新聞》上發(fā)表《炒魷魚論》而出名的人事經(jīng)理梅森浩一先生。后來我聽說,之所以能夠通過考察,是因為梅森先生發(fā)現(xiàn)我具有當時還較為鮮見的IT工程師的資格。
我當時應聘的是熱門職位理財咨詢師,作為一個此前沒有任何金融方面工作經(jīng)驗的人能夠有幸被選中,我覺得要歸功于我所獲得的那些資格證書。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我才區(qū)別于周圍的人,并受到機遇的眷顧。
要努力通過最高等級的資格認證
對于想要參加某項資格認證考試的讀者,我想說的是,只有通過最高等級的資格認證,才能充分證明你的個人能力和所具備的基礎素質(zhì):
不管是英語能力測試還是簿記考試,取得二級、三級證書是尋常人都能夠辦到的,故此,想要真正發(fā)揮這一資格認證的作用,就一定要通過考試獲得一級證書。對于TOCIC考試來說,就是要超越900分這一大關。而對于IT工程師認證來說,則意味著要勇于挑戰(zhàn)系統(tǒng)咨詢師這種以低通過率聞名的考試。
若是只具有低級別資格證書的話,會讓人把你看做一個為考證而考證的人,而只有取得了最高級別的證書,才能讓人刮目相看。
除了獲取各種資格認證以外,對話也是一種能夠體現(xiàn)個人素質(zhì)的方式。企業(yè)人事單位的負責人通過對話,往往就能看出某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以及是否具備團隊精神等。
在學校形成的人脈關系會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
面向在職者的研究生院最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能夠與各個領域的人建立廣泛的橫向聯(lián)系,在自己遇到困難想要獲得他人的建議時,能夠很容易地找到建議的提供對象。在我攻讀早稻田大學金融MBA的時候,全年級有120多位同學,而他們又有各自的客戶和好友,這樣就編織成一個類似于“智庫”的網(wǎng)絡。即使在畢業(yè)之后,我們相互之間仍然保持著聯(lián)系,如同大學時的同班同學一樣。
這種人脈關系的形成當然不限于面向在職者的研究生院。即使是在更為松散和隨意的短期市場營銷培訓班中,也完全可以拓展你的交往范圍,進而從好友那里汲取各種知識與好點子。
這與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具有相似的道理。對于用戶來說,擁有盡可能大的查閱信息的權(quán)限,比擁有盡可能多的信息更為重要。
盡量選擇需要不斷學習的工作
我在前文已經(jīng)反復強調(diào)過,將學習成果應用于實踐和學習知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原則上,將學習成果應用于實踐的最佳形式就是工作了,因為工作是檢驗學習成果的絕佳途徑。
對于個人的學習來說,能夠獲得良好的工作機會,將有助于我們建立不斷學習下去的決心,進而通過學習,爭取更為優(yōu)良的工作機會,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故此,若是想要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盡量將自己置于一個能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并不斷被委以各種任務的工作環(huán)境之中。
實踐證明,在公司中從事與外人打交道工作的職員,其成長的速度要快于從事其他性質(zhì)工作的職員。這是因為,來自外部、具有各種不同性格與思維方式的人,總是在刺激著他不斷思考自身存在哪些不是,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學習。
內(nèi)容摘自《白骨精學習法:讓你的年收入持續(xù)增長》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