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翻海浪
成都自從有了都江堰,就一直是天府之國,雖然經過魏晉南北朝的騷亂,但是一旦進入唐代,成都就迅速恢復,有了“揚一益二”的美譽。
隋唐:揚一益二,三教大昌
隋唐時期,四川相對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宗教也達到鼎盛,有揚一益二之說。隋文帝派他的兒子楊秀做蜀王,在成都大興土木,重筑規(guī)模比秦代太城還大的少城,在將軍衙門一帶取土,形成了一個大塘,唐朝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著名風景區(qū)摩訶池。
成都平原的農業(yè)得到了大發(fā)展。手工業(yè)、商業(yè)也十分發(fā)達,人口密布,商賈云集,市貿繁榮。舊唐書記載:“蜀為西南之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聚出其中”。安史之亂,玄宗逃蜀,亦因“歲首稔民安,儲供無缺”,成都因此升為“南京”。黃巢攻陷潼關,愛玩的唐僖宗逃奔興元,因“儲待不豐”,遂到成都,“蜀中府庫充實,與京師無異,賞賜不乏,士卒欣悅”。
唐末時,成都為當時設府的十個城市之一,成都府的稱謂也從此開始。875年,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鑒于成都面臨南詔的威脅,召集民工在外圍修筑了一道長25里磚城,稱為羅城。城上修有房屋,城門外修了磁城。他還將郫江從北門繞過城東,在城南與錦江匯合,現(xiàn)在叫府河。此后,南詔不敢再犯。
韓愈:“自古詩人皆入蜀”。成都的繁華使大詩人們流連忘返,留下足跡的同時,也留下華麗的詩篇。據大數據,唐朝的近200位詩人為成都寫了近1000首詩歌。
初唐四杰先后入川,或為宦游,或為美景所吸引。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風煙望五津”指的是岷江上的五個渡口,在《入蜀紀行》里,王勃感慨,“悠游之天府,宇宙之絕觀”,“山川之感召多矣”。岑參、劉禹錫、李商隱等先后到訪過成都,但最知名的還是詩壇雙峰:李白與杜甫。
李白幼年在江油讀書,十五歲開始習武練劍,曾跟隨著名道士東嚴子學習道家學說并修煉,入山隱居數年。在成都游歷期間,登散花樓,觀司馬相如琴臺,瞻仰揚雄故居。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入蜀,他寫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p>
杜甫一家因生活困苦不堪到了成都,借住在浣花溪邊的一座廟里。在四川做刺史的故友高適知道后,從彭州寫詩問候杜甫,還送了些錢糧過來。在朋友和鄰居的資助下,杜甫修起了“草堂”。
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
寓居成都的日子,可以說是杜甫一生中的美好時光,雖談不上富貴,但閑適而安逸。他與舊友高適、嚴武有不少往來,與鄰居也相處融洽。
鄰居們時常邀請杜甫做客,送給他一些自家土產:“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有時他到鄰居家串門,看見“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天氣好心情也好,“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有時還會乘船去武侯祠游覽憑吊:“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有時則在浣花溪邊觀賞風景、洗藥、釣魚。嚴武去世后,沒有了經濟來源的杜甫便攜家人乘船東去,離開成都。
才女薛濤也是蜀中風景。八歲那年,她父親薛鄖在梧桐樹下忽有所悟,“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薛濤隨口續(xù)上,“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可惜一語成讖,薛鄖不久病逝,16歲那年,失去依靠的薛濤成了一名營妓,憑“容姿麗、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能掃眉涂粉”,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所賞識。
一次酒宴中,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筆援筆而就,色藝雙絕的薛濤聲名鵲起,很快成了節(jié)度使身邊的紅人。被譽為再世諸葛的韋皋讓她參與案牘工作,而薛濤寫起公文富于文采,細致認真。一天韋皋突發(fā)奇想,擬奏請?zhí)频伦谑谘秊椤靶伞保蚺f制未能成功。
后來薛濤脫去了樂籍,一度被小她11歲的“色藝雙絕”的元稹所吸引。前后3個月,兩個人流連在錦江岸,蜀山邊。但幸福隨著元稹赴洛陽任職戛然而止。雖然薛濤為元稹寫了很多情詩,制作了桃紅色的“薛濤箋”,但元稹終究辜負了她。失望的她在《春望詞》說:“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從此,她脫下紅裙,換上道袍,直到去世。
隋唐時代,成都的宗教也大為發(fā)展,佛教、道教、景教都盛極一時。景教屬于基督教的一支,傳入中國后建的寺廟叫“大秦寺”?!妒穸脊适隆酚涊d,成都西門建成的大秦寺極為富麗堂皇,“共門樓十間,皆以珍珠碧貫為之鏈”。景教衰敗后,大多改成佛教寺廟。
佛教寺院以大圣慈寺規(guī)模最大,時譽“震旦第一叢林”,寺內有近百個庭院,樓、閣、殿、塔、廳、堂、房、廊共八千多間。
玄宗和僖宗入蜀時,大量名畫家一起到了成都,大多住進大慈寺,寺廟墻壁上的各種佛、神、經變等畫像一千多幅,被蘇軾贊嘆為“皆一時絕藝”,“精妙冠世”。宋代李之純在《大圣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大慈寺的面積約為當時成都的十三分之一,寺院之間“商賈列次,市肆雜呈,四時之間則有蠶市、扇市、藥市、夜市……等”麋集于斯,亦是工藝作品展示的地方,對活躍經濟,改變生活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如文殊院(當時叫信相院)、昭覺寺等都是大型寺院,小的寺廟就更多了,除大慈寺外,大多在唐武宗滅佛時被毀。
道教的青羊宮也不落人后。據說青羊宮始建于周,揚雄《蜀王本紀》記載,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后,“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此后,青羊宮便成為老子傳道的圣地。
唐僖宗進蜀避難,住在青羊宮內。一天,有人忽見紅光如球入地,挖掘獲得一塊玉磚,上刻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災”。僖宗認為這象征著天降吉祥,是太上老君的恩典?;亻L安后,他下詔賜錢二百萬建設殿堂,建成后的青羊宮規(guī)模宏大,氣象宏偉,名字從“觀”為“宮”。《西川青羊宮碑記》載:“岡阜崔嵬,樓臺顯敞,齊東溟圓嶠之殿;抗西極化人之宮,牽劍閣之靈威,盡歸行在;簇峨眉之秀氣,半入都城。煙粘碧壇,風行清磬。”這樣一來,青羊宮便成為西南最有影響的道教圣地之一。
川西第一觀青羊宮
大司馬強力推薦
成都當時的音樂與戲劇同樣很興盛。杜甫到成都后直抒,“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韋皋又引入南詔的音樂,和本地的“蜀國弦”互相影響,又產生新的內容。至于流行歌曲則有蜀聲高亢急促的說法。
音樂人才有理論家段安節(jié),制琴名手雷威,演唱的人就更多了,薛濤是最著名的一個。當時已經有公開的戲劇演出,據說南詔曾在成都俘虜了兩名男演員,猴戲、木偶戲等都大行其是。
成都的夜生活也很豐富。盧照齡《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記載了當時盛況。大街上“點燈張樂,晝夜喧闐”,青羊宮的道燈,昭覺寺的佛燈,大慈寺的水燈,加上民眾的獅燈、龍燈、車燈等等,更是絢麗多姿。
至于花市,最早是與蠶市、藥市一起,古蜀就有了,屬于農業(yè)相關的集市。秦漢時,藥市與蠶市分開,至唐代,花市單獨出現(xiàn)了,漸漸就形成了花會。肖遘在《成都》的詩中寫道:“月曉已聞花市合,平江偏見竹筏多”。
農歷2月15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道教要舉辦廟會,而傳說中百花仙子的生日也在這天,要舉辦盛大“花朝”。到花市賞花的人到青羊宮中拜祭老子,進香祈福,而到青羊宮參加法事的善男信女也游覽花市,“廟會”與“花會”逐漸合一,為成都每年春天的盛會。
隋唐五代時期,成都的經濟作物“蜀麻”以質量冠絕全國。中唐開始,丘陵地區(qū)的龍泉驛也大量種茶,大規(guī)模經營并轉賣漢地及藏羌等少數民族地區(qū)。
蜀錦也風光依舊,前蜀滅亡時,庫存的絲織品多達五十萬匹。蜀錦之外還有蜀羅,這是一種輕軟的絲織品,唐中宗的安樂公主出嫁時,成都上供一條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若發(fā)絲,鳥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見之”,可稱極品。有記載吐谷渾和柔然商人到成都進行絲綢貿易,而西域胡商因長期經營蜀地絲綢而在成都形成聚居地。
絲麻之外,造紙業(yè)也發(fā)達,黃白麻紙是唐官方用紙,其中“廣都紙”很出名,流行于官府民間,前后蜀出產的“霞光箋”和“十樣蠻箋”都名聲顯著,為士大夫所追捧。釀酒業(yè)也發(fā)達起來,除了普通白酒和燒酒,“生春酒”還被列為貢品。陶瓷業(yè)雖然以青瓷為主,但出現(xiàn)了秘色青瓷,又有經過高溫也不脫色的綠釉,黃色及褐色的瓷器也開始出現(xiàn),釉下彩的技術日漸成熟,為青花瓷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五代:花間筵宴,蓉城初現(xiàn)
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滅亡唐朝,史稱“后梁”。在成都的王建遂自立為帝,史稱“前蜀”。六十歲才當上皇帝的王建一生戎馬,急于立太子。他寵愛的妃子徐氏深交朝臣,鼓動群臣上表稱自己的兒子王宗衍“才器英武,實堪社稷之托”,遂達到目的。但王建一次見到王宗衍參與斗雞、擊球,嘆息說:“我百戰(zhàn)而立此基業(yè),此輩難道能守之乎”!
王宗衍即位時年僅十七,改名叫王衍,將大事委托宦官。太后、權臣們公開按官職高低賣官鬻爵。王衍喜歡以“灌口二郎神”的衣著到各地巡游,每次歷時數月,沿途彩旗飄飄,鼓樂齊鳴。
后唐通過外交假意與前蜀修好,王衍信以為真,將軍隊從邊防撤回。這一次,王衍率數萬軍隊北上游玩,一路上吟詩唱和,興致勃勃。當走到利州,王衍才相信后唐軍隊打進來了,于是倉促迎敵,被打得大敗而逃。王衍回成都后,身綁荊棘投降,出川后即被滿門抄斬,前蜀遂亡。
后唐大將郭崇韜受到李存勖的猜忌,被遣使處死,蜀中大亂。西川節(jié)度使孟知祥急馳入蜀穩(wěn)定人心。恰巧洛陽兵變,李存勖被殺,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孟知祥于是抓緊時間整頓軍備,處死了后唐的監(jiān)軍使,又拒絕向朝廷送禮錢的要求,又與東川節(jié)度使董璋聯(lián)合對抗后唐,取得勝利后,順手消滅了董璋,得到了東川。
后唐只得先后封孟知祥為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蜀王。934年,后唐明宗病死,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史稱后蜀。半年后,孟知祥病故,幼子孟昶繼位。其時,大臣多為其父故人,驕橫不法且視幼帝如無物。孟昶經過激烈斗爭,鏟除舊臣開始親政。
后蜀沒有奪取中原的雄心,政局相對安定。后晉晉昌節(jié)度使趙匡贊及后漢關中的大將李守貞、趙思綰叛亂都曾請求歸降,但因后蜀反應遲鈍而挫敗。965年,北宋大軍僅用六十六天時間就兵臨成都,孟昶率眾投降。
相對安定的生活,讓成都產生了溫庭鈞、韋莊為首的花間詞派,對后世的詞人皆有或多或少的影響。韋莊作為前蜀宰相,帶著朝圣的精神尋找到了“柱砥猶存”的杜甫草堂,便以“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仰慕之情,這也是重修草堂的第一人。
花間派的碩果
后蜀皇帝孟昶則對芙蓉花別有偏愛,命百姓在成都遍植芙蓉樹,每到花開時節(jié),市內“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有蓉城的雅稱。
北宋滅蜀后,進入成都的軍隊曾大肆屠殺搶掠,而且剝削加劇的現(xiàn)狀及日進綱之類的徭役激起了四川人的多次起義,花了很多時間才穩(wěn)定下來。
兩宋:文豪西至,茶道東傳
宋朝因政治中心東移,成都因管轄距離過遠,且地處邊疆,給予成都知府“便宜行事”的特權,“奉詔條之外,事有大可革者,奏后始行;其有從權而合議者,先行后奏”。四川科舉考試采取由地方州府主持類似禮部的省試,用特殊待遇籠絡當地讀書人。南宋更是以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成都知府來坐鎮(zhèn),權力空前。
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時,為成都街巷整修街道。《砌街記》說:“以丈計者三千三百有六十,用甓一百余萬,為錢二千萬羸”。這次修通街道,“費出于官,而不以及民”。整修的街道達到了十四條。效果很好,“雨不乘橇,騎不旋濘。徐行疾趨,俱從坦夷”。百姓的口碑也好,“周道如砥”。
成都府路的人口數都占了川峽四路的40%到50%,成為當時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且與江南并列為全國最富裕的地區(qū)。成都茶業(yè)、紡織業(yè)、印刷業(yè)、造紙業(yè)、農業(yè)、手工業(yè)均名列前茅,商業(yè)的發(fā)達使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xiàn)在成都。
宋代的成都人游樂之風盛行。蘇軾《次韻劉景文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詩自注:“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謂之遨頭,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最早,宋太宗時的知府張詠順從民意,組織參與游宴,“自萬里橋以錦繡器皿結彩舫十數只,與郡僚屬官分乘之,妓樂數船,歌吹前導,命曰游江……抵寶歷寺橋,出宴于寺內”。
游玩之中,既有單純的玩,也有農業(yè)交易。仁宗時,宋祁更首倡官員三個月的春假制度,除值班人員外,所有人都可以外出游玩三個月,但一不準擾民,二必須用自己的俸祿。
宋祁本是愛玩之人,他趁著每逢蠶市、踏青節(jié)百姓全城出動時機,觀察特產與風景,并和群眾打成一片。宋祁著有《益部方物略記》,是第一部詳細介紹益州地區(qū)的各種奇妙特產和烹飪技巧的書籍。
成都的清水河上,曾有一座叫蘇坡的石拱橋。當年蘇軾趕考就在河邊的客棧住下,溫習一下功課之余,也出門觀賞風景,寫詩作賦。待他進京趕考中了榜眼后,想起清水河附近百姓沒有橋的不便,就自己出資修建了這座三墩四洞的青石拱橋。人們把這座橋叫做“蘇坡橋”。蘇軾曾住過的客棧,就在橋旁,后來被改做亭子,稱之為“東坡亭”,是老成都十大風景之一。
蘇軾20歲與蘇轍同游大慈寺,與僧人惟簡的關系甚密。惟簡俗姓蘇,也是眉山人,被東坡認作宗門兄長。他們以各種方式的交往約40余年,可以說蘇軾在佛法上的提高與惟簡密不可分。惟簡大師去世后,蘇軾作《寶月大師塔銘》紀念,“大師寶月,古字簡名。出趙郡蘇,東坡之兄。自少潔齋,老而彌剛。領袖萬僧,名聞四方”。
蘇軾曾經買得唐明皇所建的藏經龕門四板,上面有吳道子的畫,其陽為菩薩,陰為天王,獻給老父蘇洵,堪稱至寶。蘇洵去世歸葬眉山,蘇軾辦完喪事,專程到大慈寺拜望惟簡,在大師勸說下蘇軾將四菩薩像捐出。惟簡許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畫不可奪”,并耗錢百萬造閣珍藏,繪蘇洵像于其上,名為“四菩薩閣”,蘇軾助錢二十分之一。
與蘇軾淵源匪淺的大慈寺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而能豁達度世,與他對佛道兩家的信仰及修行分不開。對妻子和成都的感情深厚。當客居錢塘的蘇軾見到妻弟王緘時,離他妻子去世正好“十載”,他寫下《臨江仙》:“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xiāng)”。
1172年,陸游被任為成都府小官,因為是閑職,他可以悠然的造訪當地的風景名勝,感受風俗文化,萌發(fā)“終焉于斯”的念頭。1175年,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舉陸游為錦城參議,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主和派攻擊陸游“不拘禮法”、“燕飲頹放”,因而被免職。陸游就在杜甫草堂旁的浣花溪畔開辟菜園耕讀度日,自號“放翁”。陸游入蜀因為太閑,于是放浪形骸,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飲酒游玩上,寫成都行,“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青絲金絡白雪駒,日斜馳遣迎名姝。燕脂褪盡見玉膚,綠鬟半脫嬌不梳......”又有:“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亦有“我游西川醉千場,萬花成圍柳著行”、“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等等。后來,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于是出川任職。
自唐朝以來,禪宗大盛,而四川更是出了馬祖道一、德山宣鑒、圭峰宗密等影響當時及后世的大宗師。至宋朝,圓悟克勤禪師橫空出世,薈萃各宗禪法,成為一代承上啟下的中興之祖。
他家世代以儒學為業(yè)。一日,克勤偶游妙寂寺,見到佛書,讀了又讀,有悵然若失之感,告訴同伴:“我過去是出家人吧”。后來皈依佛門學經,但一次瀕臨死亡的重病讓他認識到,文字并不能使其證道。于是,投真覺勝禪師處。一天,勝禪師手臂出血,指著告訴克勤:“此曹溪一滴也”。他一聽有?。骸暗拦倘缡呛酢??
他出蜀先后禮謁了玉泉皓、黃龍心、東林總等禪門高僧,最后投五祖法演座下。因博通經教,克勤有很重的豪辯習氣。為消除他的惡習,凡克勤自認為的成就,法演統(tǒng)統(tǒng)不予承認。
一次,克勤入室請益,幾句后就與老師爭辯起來。法演道:“可以敵生死乎?他日涅盤堂孤燈獨照時(指死亡來臨時)自驗看”!克勤忿然而去,不久便染上傷寒,用盡平日所學都不得力。法演重新見到他,即令入住侍者寮。半月之后,有人禮謁,他旁聽而悟道,向老師報告所得,“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法演一聽,知他已徹悟,說:“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
圓悟克勤長期在成都昭覺寺駐錫傳授禪法,門下最著名的有大慧宗杲和虎丘紹隆,皆為一代宗師,通過傳承,深刻的影響了日本禪宗及茶道。
日本茶道之祖圓悟克勤
據說,圓悟克勤書寫的“茶禪一味”,被日本禪僧榮西帶回日本,后經過一休宗純、村田珠光等禪師的發(fā)揚光大,漸漸發(fā)展成日本茶道。圓悟克勤→虎丘紹隆→應庵曇華→密庵咸杰→松源崇岳→運庵普巖→虛堂智愚→南浦昭明→宗峰妙超→徹翁義亨→言外宗忠→華叟宗曇→一休宗純→村田珠光的法脈,既是日本傳承禪宗的路徑,也是日本茶道發(fā)展的源流。
克勤的著作《碧巖錄》、《圓悟心要》被列入日本的大正藏,《茶禪一味》被日本茶道界奉為至寶。據說,每年都有日韓的僧人和信徒前來朝拜圓悟克勤墓。
元明清:屢遭大難,歷劫重生
宋末,蒙古攻陷成都,曾經進行十分慘烈的屠城。元朝滅宋后,在成都設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四川省首次出現(xiàn)在歷史上,但成都的元氣一直沒有恢復,以致于元末明玉珍割據四川時,竟然要以重慶為都。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封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兩次命大將李文忠和藍玉以土筑城,后來都指揮使趙清用磚石重修城墻。1644年,張獻忠攻陷成都后稱帝,史稱“大西”,成都稱“西京”,蜀王府成為張獻忠的皇宮。沒幾年,清軍共進成都與大西軍激戰(zhàn),全城因此焚毀于戰(zhàn)火之中,曾經繁華似錦的名都會就此斷絕人煙,幾乎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為此,清朝多年在川北的保寧(今閬中)設府辦公。從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進入四川(俗稱湖廣填四川),經濟開始回升,成都也隨之逐漸恢復生氣。
經過康熙、乾隆年間的兩次重建和擴建,一座新的成都又屹立在兩江環(huán)抱的舊城址之上,省會又遷回成都。今天四川的人文特征、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居民性格的形成,還有“川菜”、“川酒”、“川戲”等,都與這次移民運動有關。
1714年,年羹堯重建成都大城。1718年,又在大城西南另建小城,只讓八旗兵丁及其家眷居住,稱為滿城,亦稱少城,周圍五道城門,四座城樓,城內有胡同三十三條,現(xiàn)在還存有小北街、東門街、東城根街、小南街等當時少城內的街道。
民國誕生后,只準滿族居住的少城引起了大眾的不滿,1913年拆除了少城,將胡同改為了街、巷,1918年為紀念四川靖國之役的勝利,又在少城東城基礎上建“靖國路”,就是現(xiàn)在的東城根街。
從元滅宋,到明滅大夏,至清滅大西、南明,成都多次在改朝換代之時,因戰(zhàn)爭和屠殺而人口大減,雖然多次有國家層面的人口遷入政策,但工商業(yè)的繁榮程度明顯弱于宋朝乃至以前,百業(yè)再也無法和江南地區(qū)相提并論,輝煌的蜀學因學術精英的死亡或逃散也黯淡了不少,而遷入的人口基本為貧民,家學底子較差,且文化的興盛比工商業(yè)更難,往往需要幾代人甚至更多時間。
傳說中的張獻忠七殺碑
位于廣漢市雒城公園
20世紀40年代,成都新南門出土了一塊元代八思巴文的碑。經專家翻譯,元朝皇帝對佛教徒和尚,基督教徒也里可溫,道教徒先生,伊斯蘭教徒達失蠻等不同宗教一律保護,使成都的宗教與文化具備了多元性。
1334年,蒙古人吉當普出任四川肅政廉訪司事,他聽說都江堰年年修年年毀的情況,認為應花大力氣維修。他召見灌州判官張弘做試驗,結果“堰成,水暴漲而堰不動”。而后召開各級官員、軍隊、鄉(xiāng)紳等參加座談會“各陳利害,咸以為便”。
開工儀式在二王廟舉行,官員們在李冰父子的塑像前行禮上香,抽簽占卜得到吉兆,這是在征得李冰的同意。工程分段進行,吉當普認為內外二江的分水魚嘴在河中頂沖激流,最容易破壞,為了堅作魚嘴,他用了16000斤鐵澆鑄成一只巨大的鐵龜作魚嘴,并在魚嘴前埋鐵樁,以減輕損壞。
歷時五個月的工程完成后,都江堰連續(xù)正常使用40多年。今天,吉當普的塑像在離堆公園中,接受游客的敬意。
明朝成立后,很多喪心病狂的政策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一部分有儒學信仰的官員為消除弊政做出不懈努力。
出身成都地區(qū)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在明武宗死后,冊立嘉靖帝朱厚熜。在皇帝繼位之前的空窗期,楊廷和利用三十七日的時間進行了遣返邊兵、各地進獻的美女、供皇帝娛樂的番僧和樂人,釋放無罪的囚犯,減免農業(yè)稅,裁掉憑關系的官員等一系列措施。
楊廷和提前將德才兼?zhèn)涞娜藛T提拔起來,放在合適的位置,以推行新政。嘉靖初年“天下翕然稱治”,朝野上下都人心大快。但最終因大禮議之爭限制皇權失敗,告老還鄉(xiāng)。他兒子楊慎因率領眾大臣哭爭“大禮議”,也遭杖責貶往云南永不錄用。楊廷和爭取相權的失敗,讓明朝皇權的惡性發(fā)展難以扭轉,直到明亡。
新都區(qū)桂湖升庵祠
清代中葉,劉沅創(chuàng)立了槐軒學派,被推崇為“川西夫子”。他在選為貢生的第二年,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就在家鄉(xiāng)開私塾養(yǎng)家。46歲那年,他搬到成都淳化街開門授徒,門前有株百年大槐樹。他就給宅院取名槐軒,這就是槐軒學派名字的由來。
劉沅對學生來者不拒,報酬不計多寡,實在是一貧如洗沒錢也可以聽。除了教授經史子集,還教授大學實功(靜養(yǎng))。40余年的教學,他教授了弟子上千人,其中進士舉人上百人,明經貢士三百余人,成為川西最負盛名的私塾。教書之余,他著作有槐軒全書有經學、史學、理學計二十八種一百七十八卷。
其后,他的后人劉咸滎位列成都的五老七賢,劉咸炘被稱為天才學者,先后四川大學等校任教授,著有煌煌大著《推十書》系列書籍,被蒙文通、梁漱溟等學者盛贊,可惜36歲早逝。
成都自秦朝后歸屬中原,古蜀人因多次起兵抗爭而被殺戮,后秦朝從中原各地遷入大量人口,其中秦人“移秦民萬家實之”,而著名富豪卓王孫家的祖先等也從山東被遷移過來,真正的古蜀人剩下的應該不多。
三國時,戰(zhàn)亂導致益州人口銳減。兩晉隋唐前后蜀期間,北方的文化人、有農工商技術的人和流民大量流入四川,使當時的成都文化經濟大為提升。
兩宋時期,除了最初的三十年四川動亂起義不斷,人口減少之外,金軍占領中原,引發(fā)大量北方人口進入四川,加上自身人口的持續(xù)恢復,到南宋紹興三十二年,暴增至約1153萬人,經濟文化也達到頂峰。
蒙古軍攻打川渝,慘烈的屠殺使成都乃至四川人口大減。明朝滅亡大夏時,也使成都乃至四川人口大減。清朝滅亡大西時,雙方更使成都的人煙滅絕。今天四川地區(qū)的人可以基本確認是為原來的外地移民。
從成都興衰的曲線,可以看出一個地區(qū)乃至國家的興盛與發(fā)展,與人口的數量及素質無法分開。
成都人自古都有包容、開放、進取、創(chuàng)新等特質。從古蜀文化可以看出,已經挖掘出的這么多輝煌璀璨的青銅器、金器和玉器等等,不是一個坐井觀天的族群就能干出來的,而是從外引進、消化后,與自身的審美及技術相結合出來的工藝品。
成都人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向外探索有成,買賣商品早在漢朝就形成了規(guī)模。誰說蜀人只是貪圖享樂,不愿吃苦耐勞,不信你也走一走“蜀身毒道”,賣出特產后,將印度、阿富汗的貨物買回來。
成都的標志——熊貓翻墻
至于說蜀人懦弱,應該是指男人對待老婆吧,耙耳朵是這邊的特點。君可見,歷史上成都平原多少次人口的劇烈洗牌,或是反抗暴政,或是抵御外辱。抗日戰(zhàn)爭有多少四川人為了保家衛(wèi)國而戰(zhàn)死沙場。那不是懦弱,而是沒到那個份上。
愿天佑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