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靈醫(yī)案:胸背痛
性別:女
年齡:51
主訴:新冠后,含胸的時候前胸帶著后背痛,后背挺直才能緩解。
觸診:第四胸椎附近疼痛,觸診發(fā)現背部厥陰俞有明顯下陷感,右曲澤有壓痛。
診斷:新冠后遺癥。
處方:厥陰俞(雙)+右曲澤。
療效:針刺得氣,留針過程中,患者手足有不自覺抽動,似循經感傳現象。留針15分鐘后起針,立已。
分析:
《素問·咳論》“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
《針灸大成·五臟募穴》“東垣曰∶天外風寒之邪,乘中而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臟俞,是人之受天外風邪。亦有二說。中于陽則流于經,此病始于外寒,終歸外熱,收治風寒之邪,治其各臟之俞” ;
《靈樞·刺節(jié)真邪》“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虛實,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復取而下之”。查得厥陰俞異常,依法當治其背俞及合穴。
二、呂細醫(yī)案:咳喘
女,74歲,新冠后一個月,遺留乏力、咳嗽、氣喘。喘憋處位于天突上方咽喉處。平素腰痛,新冠以來,腰痛轉移至右脅下連背處疼痛,右肩臂疼痛。燒心反酸、太陽穴脹痛、心口窩畏風寒。
治療:知病在腎經、沖脈,仰臥為之自上而下排刺任脈、腎經,不必守穴,但中其經。排刺后觸診膻中處冒寒風明顯,加臍下氣海穴,隨氣海提插而膻中冒寒隨之同步,咽喉憋堵氣喘逐漸好轉2/3,留針30分鐘后起針,俯臥自上而下排刺督脈及巨陽,不必守穴,但中其經,至陽處冒寒明顯,熱感向上到達兩肘,向下到雙腳,留針30分鐘,咳嗽次數減少,程度減輕。
第二日:
仰臥位排刺任脈、腎經,剩余1/3咽喉喘憋感隨排刺逐漸消除。燒心反酸加雙天樞;雙太陽穴脹痛,加印堂、雙上關,雙頭角冒寒,留針30分鐘,頭脹痛消除。俯臥位排刺督脈、巨陽、右脅下連背處,當脾俞、胃俞處,四穴持續(xù)冒寒明顯。留針30分鐘后,坐位取雙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令平時自行揉掐大腿段胃經。當日下午外出遛彎,未咳嗽。
分析:
《素問·咳論》“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可知此為脾咳,故又取脾胃俞處四痏,冒寒明顯;
《靈樞·根結》“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故曰: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 。調陰與陽,取之任督;
《靈樞·九針十二原》“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后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此正氣虛而寒邪實,寒客于表,留而不去,當以毫針淺刺皮毛,使寒邪自去,不可深刺。
(注: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具體治療請遵醫(yī)囑)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