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黃帝陵
羅永蛟
從我接到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就有一個強烈的愿望,等到參加工作領得工資后,一定要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陵前燒一炷香??梢换?span lang="EN-US">22年過去了,直至上月這個愿望才得以實現(xiàn)。
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金色的陽光,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令人胸懷舒暢。我們一行五人在文老師的陪同下,乘車從古都西安出發(fā),沿著通往延安的柏油路,向黃陵縣城北的橋山而去。一路上,我們的興致和話題,自然還是“黃帝陵”。坐在我旁邊的小伙子覃振軍問:“黃帝為什么要葬在橋山?是不是那里的山水很美?”我們的“導游”文老師說:“不錯,除了橋山古柏參天,水流映黛以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黃帝活了118歲,有一天,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到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臣民們都舍不得這位統(tǒng)一華夏、開發(fā)疆域、興辦農(nóng)業(yè)的圣明人皇離去,有的牽住黃帝的衣角,有的拉住寶劍,有的拽住靴子,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人們把從黃帝身上拉下來的衣物、寶劍、靴子等埋在橋山上,起冢為陵。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看到的黃帝陵祭亭和基冢之間的一石碑上刻有‘橋山龍馭’四個大字包含的神話故事……”,文老師講得娓娓動聽。不知不覺地我們來到了橋山。啊!這不就是我當年參加高考時在那歷史復習資料中劃過紅線的地方嗎?這不就是我向往已久的橋山嗎?這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安寢之地嗎?我們跳出車門,從山下步行上山,一路上我那索尼數(shù)碼攝像機一直在不停地搜索、捕捉。臨近山頂時,首先映人我們眼簾的是路旁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文老師告訴我們:“據(jù)說,古代凡來黃帝陵祭祀者,均在此下馬,步行前往祭亭”。
文老師是陜西省咸陽師院中文系主講民間文學的年輕副教授,是我在復旦大學作家班進修時的校友,她對陜西的歷史研究頗深。她這一說,我們?yōu)橹惑@,不約而同地整理衣裝領帶,然后才往前走。約行數(shù)十步,便到達山頂。黃帝的陵冢就在山頂平臺的中央,面向南方。陵前有一座祭亭,紅柱綠瓦,四角飛檐,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郭沫若l958年題的“黃帝陵”三個金色大字。陵高3.6米,周長48米,四周砌有一米多高的花墻。
前來拜謁黃帝陵的人很多,無數(shù)桿導游團旗在不停地搖晃,解說的喇叭聲一浪高過一浪。
當眼前的一切都進入我的攝影機后,為盡一個炎黃子孫的一點心意。我也從腰包里掏出錢來,擠到買蠟燭的人群中去買了六支蠟燭一一點燃,朝黃帝陵深深地鞠了三個躬。同行的光壽、秀月、鳳萍、振軍等也在后面跟著鞠躬行禮。是?。∮姓l不熱愛自己的祖先呢?
幾位臺胞站在陵臺右側(cè)排隊等待敲擊那古老的大銅鐘,我也急忙跟了上去。陵臺前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敲六十六響能保平安”。不管靈驗與否,我跟著就敲。咚……咚……響聲越來越大。
逗留了半天,我們圍繞陵冢轉(zhuǎn)了一圈后,同行的人頻頻回首依依不舍地走了,我還雙手合十,面對黃帝陵慢慢跪了下去。我心中此時此刻的理念,正如詩人雁翼在《黃帝陵》中所寫的那樣:
“我雙腿跪下,雙手按地
并不是致哀
僅僅是為著接通五千年血脈
讓祖先的血和我的血共流
灌溉
愛”
本文發(fā)表于《河池日報》“文藝副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