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為政》中記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在《為政》中的記載,介紹了各個年齡段人的發(fā)展,而這篇文章所要分析的,便是五十歲這個年齡段。
在古代的時候,五十歲已經(jīng)可以稱為老人了,而在現(xiàn)代人類壽命總體更長的情況之下,五十歲應(yīng)該是中年的尾巴。
而在《為政》中寫道:“五十而知天命”,對這句話沒有深入了解的話,可能會覺得“知天命”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情
,
充滿了什么樣的色彩,然而這是人們的理解有誤導(dǎo)致的,
實際上“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指的是,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能夠分辨出一些事情是否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然而,在《易經(jīng)》中卻給出了忠告:人如果到了50歲的話,那么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盡量遠離。
這是為什么呢?
一、《易經(jīng)》中蘊含大道理,為何是五十歲有其特殊性
古籍《易經(jīng)》成書至今,已經(jīng)有了超過3000年的歷史了,這本充滿了智慧的書籍,也被稱之為是''萬經(jīng)之首''。
可以說,它不僅是一本用來占卜的書,同時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xué)著作。在《易經(jīng)》中雖然是講述了世間萬物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但是其中卻潛藏了萬物變化以及未來事態(tài)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人們的一言一行也都與這部經(jīng)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在書中揭示了不同的人生階段都適用的大智慧。
而前文也提到了,人在五十歲的時候,應(yīng)該盡量避免與兩種親戚來往,先不討論是哪兩種親戚,先說為何是五十歲呢?
人到五十,便進入了一個分水嶺,在古代的時候可以說五十便踏入了老年的階段,而此時的人可以告別了青年時期物質(zhì)上的貧瘠,不僅有著自己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地位以及事業(yè),同時還有家庭的支撐與交心的朋友,頗有一種夫復(fù)何求的感覺。
但是,卻已經(jīng)不再是敢打敢拼的年輕人了,而是一個有著諸多牽掛,諸多顧及的人,因此此時的人們需要更加重視的去面對親戚關(guān)系,而這就要求我們要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
二、那么,兩種不要來往的親戚,是哪兩種呢?
第一種:借錢不還的親戚
在成長的過程中,人們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對“金錢”二字愈加的重視,年輕的時候想著有足夠生活的錢財便已經(jīng)知足了,多出來的時間不如用來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好友。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大,人們并不是變得愛財了,而是正確的認識到了金錢的重要之處,平安喜樂的日子不需要太多的金錢,但是人生中難免我們會有經(jīng)濟上的緊張,一旦遇到了變故,金錢就突然又變得非常的重要,因此這可能關(guān)乎摯愛之人的生命。
而在危急時刻,便需要來自親朋好友的幫助,而若是身處此境的親戚向自己借錢,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是不會拒絕的。
所謂“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的道理,即便是孩童也都了然于胸,但是卻有一些大人卻將借錢不還當(dāng)成了本事。
當(dāng)你追討欠款時,這種親戚往往會為了不還錢而拿關(guān)系來說事,他們沒有用親戚的感情對待他人,卻妄圖從親戚那里靠感情說事,這樣說起來確實是可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這么厚臉皮。特別是人到五十歲時,對于臉面也是非常的看中,因此做不出為了追討欠款而大吵大鬧的作態(tài),而如此卻討不會欠款,可謂是兩頭不是人。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每個人也都非常的不容易,若非大富大貴之輩,又如何能夠經(jīng)得起這種親戚的折騰,并且擁有的錢財也都是靠著自己的雙手,通過辛苦的付出勞動而換來的,而卻被親戚用幾句話便套走,這未免太蠻不講理。
其實親戚之間偶爾周轉(zhuǎn)不開,需要借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不管是誰,在借錢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如數(shù)、如期奉還,這樣我們在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也都會愿意再進行幫助。
而人到了五十,就盼著少一些糾紛,多一些清靜。但是有的親戚卻仗著這層關(guān)系,總是有借無還,借錢本是出于好意,但最后卻是弄出了不少的糾紛。
因此,要是生活中,有這種借錢不還的親戚,就不要再來往了。否則就是給自己真麻煩,并且吃虧的還是自己,艱辛掙來的錢還要白白地打了水漂。
第二種:瞧不起人的親戚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如何發(fā)展,社會中總是會存在有嫌貧愛富的現(xiàn)象,總有那么一些人瞧不起那些比自己落魄的人,即便那些人是自己的親戚。
親戚的關(guān)系,是上天賜予的一種特殊的血緣關(guān)系,因此在我們的認知之中,親戚之間應(yīng)該被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聯(lián)系起來,應(yīng)該是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但是在現(xiàn)實中的結(jié)果卻往往令人感到詫異。
在社會中有富人就必然有窮人,而人若是沒能發(fā)揮長處賺到錢的話,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些晚了,而這個時候就可能會遭到一些親戚的冷眼。
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一些親戚總會認為自己賺的錢多便高人一等,即便是對自己的長輩也態(tài)度不好,甚至有的還會在言語中,刻意的嘲笑他人。
而人到了五十歲月的時候,對于這種看不起人的親戚,也就不要再來往了。自己已不是適合打拼的年齡,與這樣的親戚來往并不能感受到身為親戚還是的感情,有的不過是徒添煩惱而已。
在生活中,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賺到錢,但是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骨氣,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互相的,若是連身為親戚的人都這般作態(tài),那么就不要在委屈自己去維護這段不值得的關(guān)系了。
小結(jié)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若是把這句話用在親戚身上的時候,那么難免會讓人感到有些不太恰當(dāng),畢竟親戚也是自己人,將其形容為小人聽起來有一些沒有人情味。
然而,其實親戚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上天所賜予的一種難得的緣分,但是我們也都清楚,并不是每一個親戚都是通情達理,并能夠在彼此危難的時候互幫互助的,總是會有一些親戚讓覺得招架不住,就像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兩種親戚一樣。
但是,在面對這些親戚的時候,只要做到不要太過于深入的來往就好了,盡量不要做到了反目成仇的程度,畢竟身為親戚還是要留有情面在的。同時,對于一些善于胡攪蠻纏的人,讓其撕破臉皮露出真面目來,可能還會更進一步的煩人,因此對于這兩種親戚也只能巧妙的應(yīng)對了。
說到這里,相信各位也了解了人到五十的時候,對于以上的兩種親戚,也就不要來往了。否則就是在給自己徒增煩惱,就像一句話所說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有些人雖為親戚但就是注定無法來往。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告誡,早懂就能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dǎo)著我們的學(xué)會如何生活,是能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的。
當(dāng)然,除此之外還是有許多性格怪癖的親戚存在的,但是這兩種卻是最為典型的??偠灾?,在面對親戚關(guān)系時,要練就一雙明辨是非的眼睛,要做到心里有數(shù),不要因為對方是自己的親戚,就算對方是流氓無賴也是非不分。
最后,還是希望各位讀者對于自己親戚還是要多一分耐心的,畢竟這也是上天賜予的緣分不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