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著名的詩仙,
用盡人間煙火,寫出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之作;
杜甫,著名的詩圣,
用不食人間煙火的筆觸,寫出真正的人間煙火;
公元744年,他們相遇了。
在一場打獵的社交活動上。
那一年,李白43歲,杜甫32歲。
李白雖受唐玄宗有所疏遠,已是名滿全國的大文豪;
杜甫雖已過而立,仍是默默無聞的地方小編;
一個仕途在走下坡路,一個還沒走上仕途;
從此,兩文人惺惺相惜
杜甫對李白一見鐘情,而李白把杜甫當作另一個寫送別詩的對像。
歷史的軌道,從此把兩人拉出了不同的軌跡;
說起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似乎爭論了一千多年到現(xiàn)在也沒個定論。
論起他們的詩,我估計更多人會喜歡李白;
今天,我們來談境界和胸懷。
李白的詩,《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不僅數(shù)量多,也代表了詩的最高成就。
杜甫的詩,《望岳》《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也代表了杜甫的最高成就。
以詞而論,我以為李白技高半籌。
比如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樣氣勢磅礴的詩詞;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樣情意綿綿的溫柔小詩。
而杜甫的代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雖然也是氣勢萬千,但相比也是差一點點氣概。
唐玄宗為什么疏離李白?
但李白寫詩,重在表達朋與友之心情,比如數(shù)量占有其三的送別詩,以大量的言辭在描述你和我,你如何,我如何,我應該如何,你應該如何,也就止于此;
而杜甫寫詩,重在表達他和他們、我和他們的心情,所謂的他們,則包括百姓、軍隊、國家等,胸懷更高一層。
早年的唐玄宗,還是把家國放第一位的,一個只談詩書的李白,在他心中并沒有多重要。
境界,把李杜的差距放大了
如果最能代表李白境界的一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么最能代表杜甫成就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之間的意境差距就不是一丁二點了。
兩人的稱號就已經(jīng)說明一切了,“圣”者,至上,“仙”者,幻也。
如果說李白是逍遙游,杜甫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個崇道,一個尚儒,兼濟天下之心一目了然;
但是,歷史不會給杜甫機會
因為真正的詩人,學不會圓滑世故去疏通官場;
于是,行路難是李白最終結局,只能發(fā)出“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而杜甫,臨死之前,還寫下“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這樣的名句。
我在想,如果李杜二人,都生活在北宋年間,會不會更有前途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