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細讀《南宋古跡考》時,發(fā)現(xiàn)有證據(jù)證明“清湖”在北宋的時候還存在,到南宋的時候就漸漸變窄,一般叫做“清湖河”了。《南宋古跡考》說:“宣和末,(□□□)居清湖中。時東西兩岸,居民稀少?!?/p>
(3)丁山湖
余杭區(qū)的塘棲鎮(zhèn),古代屬于仁和縣,明清時期是杭州水路的北大門。那里有許多的河塘聚集在一塊,就像杭州從前的古蕩一樣。其實那也是古代湖泊的遺跡,那里的一些村落地名,也常常是古湖歷史的反映。我很早以前曾經(jīng)從塘棲鎮(zhèn)出發(fā),在那些如同迷宮一般的河塘中尋路,一直走到超山。那種感受,和現(xiàn)在到所謂“西溪濕地”去玩的印象,完全是一樣的。
據(jù)郁達夫《超山的梅花》、鐘毓龍《說杭州》,塘棲的那成片的河塘,原來就是南宋志書上所說的“丁山湖”的遺跡。在江南地區(qū),一個大湖泊,如果任其自然,它最后就會變成許許多多的小池塘小河港,最后小湖小塘也完全消失。“丁山湖”的一部分,就最后變成一條“丁山河”,與西湖的下湖到南宋的時候變成“下湖河”,“清湖”變成“清湖河”是一個道理。
杭州到塘棲的運河,一路上本來要經(jīng)過不少的湖泊。
《西湖游覽志余》卷21記載:杭州城北大運河,一名“新運河”,一名“上塘河”?!吧咸梁印蓖ㄍR平湖,是唐宋時期的主運河。“新運河”,就是1359年張士誠據(jù)有浙西時所開新河道,經(jīng)過塘棲。此河古也有之,名“下塘河”,只是比較狹窄,南宋時曾經(jīng)整理過一次。張士誠時,自五林港至北新橋,到江漲橋,將原來一至三丈的小河,開成闊二十余丈的大河。明朝正統(tǒng)七年,官方又大力修筑新運河堤岸,自北新橋到崇德縣界,筑堤岸一萬二千余丈,橋七十二座,名仍叫“下塘”。當時,杭城與塘棲之間的河道,途中還經(jīng)過不少的古老湖泊,有“三里漾”、“十二里漾”等,風波唐突,常有“盜賊”出沒。
(4)西湖的下湖
西湖古代有上下兩湖,現(xiàn)在的西湖是上湖。上湖水下泄就流到下湖,下湖的位置在西湖北邊,地勢比上湖低很多?!洞居优R安志》卷10:“下湖在錢塘門外,其源出于上湖。”今昭慶寺后,松木場一帶唐代時都在下湖內(nèi)。
現(xiàn)在留下西溪濕地地勢比錢塘門要低好幾米,一遇特大暴雨,那里的馬路就會成河。所以我疑古代的下湖很大,古蕩、今天的所謂“西溪濕地”(古代也是湖)都與之相通。據(jù)《吳越備史》,五代吳越國王錢镠回故鄉(xiāng)臨安,并不走今天我們熟悉的留下路,而是翻龍井越山嶺而行,可見五代時,今留下一帶旱路不好走。
北宋時,元佑五年蘇軾奏狀中說“下湖數(shù)十里”(見《西湖游覽志》卷一)。據(jù)《淳佑臨安志》記載,隱居西湖孤山的林逋先生曾經(jīng)寫過有關(guān)下湖的詩篇,題為“上湖閑泛艤舟石函因過下湖小墅”,詩云:“平湖望不及,云氣遠依依。”可見下湖的大小很不一般。
南宋時,杭州人口空前繁密,下湖的面積縮小了很多,部分漸漸成為河港交叉那樣的地貌,尤其是近城的部分。據(jù)《夢粱錄》,那時就有條河名為“下湖河”了。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松木場河還在,附近地區(qū)還有不少的池塘,例如后來的什么什么飯店賓館,當年都是種著茭白之類的池塘。
(5)臨平湖
臨平湖又稱“東湖”?!跋潞彪m然在西湖歷史掌故中有點地位,但畢竟是地方性質(zhì)的古跡,“臨平湖”就不一樣了,“臨平湖”在中國歷史和文學史上都是一個有文化的國人不可不知的古跡。《三國志·吳志》上有關(guān)于它的故事:“臨平湖自漢末草穢擁塞,今更除平。故老相傳云: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云云。唐宋以來,關(guān)于臨平湖的詩歌名篇很多很多。例如,唐朝海鹽人顧況的《臨平湖》:“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節(jié)。船影入荷香,莫沖蓮柄折?!彼未?,蘇軾、楊萬里等也都有詩篇,最膾炙人口的是道潛的《過臨平》:“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保ǖ罎摚跐撊?,蘇軾詩友。)
唐宋人所以對臨平湖印象那么深刻,是因為當年它處在交通要道上,蘇州到杭州的運河經(jīng)過這里。張士誠開武林港至江漲橋的新運河后,自長安經(jīng)臨平到杭州的舊河道就不再是主運河。明代,經(jīng)過塘棲至杭州的大運河成主航道,臨平湖也就漸漸淤塞,慢慢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我每次去臨平,想起那個臨平山下曾經(jīng)有過輝煌歷史的臨平湖,現(xiàn)在連影子都無從尋覓了,不免發(fā)思古之幽情,頗有些惆悵之意,呵呵。
(6)古蕩
請見《古蕩夢煙》、《〈水滸傳〉第94、95回的杭州地名解讀》。
(7)西溪古湖——南漳湖
北宋詩人郭祥正詩云:“西溪在湖外,一派濯殘陽。”可見現(xiàn)在的所謂“西溪濕地”,宋代時還是一個大湖。西邊的閑林鎮(zhèn),古稱閑林埠,埠者,碼頭也,正是古代水路交通發(fā)達之處。
林紓1899年《游西溪記》云“渦水一名南漳湖,葦蕩也”。鐘毓龍《說杭州》云,“西溪東北”,地名“河渚”,有古“南漳湖”遺存,周圍二十余里?!墩f杭州》所記古南漳湖的近代地貌,與今天的“西溪濕地”十分一致:“今每一地,則兩水夾之,數(shù)蕩環(huán)之。湖之遺跡于此可證。交蘆庵、秋雪庵,皆其中著名之地?!绷硗猓瑩?jù)林紓《游西溪記》所記,19世紀末“南漳湖”還存有部分,只是面積已經(jīng)比較小,變成個蘆葦蕩了。
西湖的下湖、古蕩、西溪古湖南漳湖等,它們在城西一條線上,古代都相通,可以想象,在更古的時代,它們說不定是一個湖,一個特大的湖。
(8)阼湖
阼湖,南宋《夢粱錄》稱“御息湖”,南朝《錢塘記》叫“詔息湖”?!墩f杭州》以為大約在今半山南?!端?jīng)注》云:“浙江北合詔息湖,湖本名阼湖,因秦始皇帝巡狩所憩,故有詔息之名也?!薄端?jīng)注》還說:“浙江又東合臨平湖。”可見南北朝時期,臨平湖、阼湖等都還與錢塘江相通。
……
這許多杭州古代的湖泊,都只有到古書里去尋找了。西湖所以還能幸存到現(xiàn)在,是因為從五代吳越以來,人們常常在疏浚治理,這與古代一城居民的飲用水依賴于此湖有關(guān),也與游樂風景的需要有關(guān)。否則,西湖也早與其它湖泊一樣,從地球上消失了。于此也可見,有人說西湖已經(jīng)存在了萬年以上,實在是難以令人相信。
————————————————
注:
此外,杭州還有華家池、白蕩海,現(xiàn)在都已是小池塘,不足道了。白蕩海到清代時,面積還相當大。歷史上有過所謂“湖墅八景”,其一即“白蕩煙村”,涵蓋打索橋以東到今莫干山路,北至觀音橋的廣大區(qū)域?!逗s志》有詩云:“花開白蕩暑全消,滿落荷風指面飄,貪看煙村生晚景,意到已過采蓮橋?!鄙鲜兰o80年代面積雖然已經(jīng)小了很多,但還有一片迷人的荷塘。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復存在,填了造房子,變成了新商品房小區(qū),其中存了個象征性的小池塘。華家池曾經(jīng)是農(nóng)業(yè)大學,還有點風景。據(jù)報道,現(xiàn)在它也在向商品發(fā)展,哈哈,——它的典故,可以參見本博《華家池的滄桑》。
關(guān)于杭州歷史上的古湖,前面有過不少文章,本文是前面類似文章的補充綜合,——說的只是古代錢塘、仁和兩縣消失了古湖。余杭區(qū)的南湖等、蕭山區(qū)的湘湖等如今都沒有消失,前面已有文章說過,不重復了。
《西湖游覽志》卷14說白洋池只有“周三里”,細究發(fā)現(xiàn)也是抄錄南宋人之一說,考之于整體史料,似乎不大靠譜?!洿藗洳?。
同是南宋人,有的說白洋池數(shù)十里,有的說三里,差距之大,不可思議,這就是考證所以難的原因。所以,有些“磚家”判斷問題,開口大言,某古人、某古書說了,云云,仿佛就不容置疑,其實古人古書經(jīng)常有錯誤,沒有更多的證據(jù),但憑孤證,常常不宜下死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