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央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段時長六分鐘的影像介紹,鹽與火腿的完美結(jié)合,云南諾鄧火腿一時變得街知巷聞。
諾鄧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城以北的深山里,四周盡是延綿起伏的紅砂巖。諾鄧村是滇西北地區(qū)年代最久遠的村落,村民都是白族人。
諾鄧,是白族語譯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云南第一部史志「蠻書」中記載的地名,現(xiàn)在大都消失了,歷經(jīng)千年,只有“諾鄧”一直從未更改。
諾鄧,曾經(jīng)因鹽興的村寨,一口鹽井給這個村子帶來了千年的富貴榮華。從唐朝開始,諾鄧村的采鹽業(yè)就聲名在外,一度躍升滇西最負盛名的鹽業(yè)中心。
鹽業(yè)可以帶來高昂的稅收,朝廷干脆直接派官員前來管理。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這里設立中央直屬單位五井鹽課提舉司,可以說那時的諾鄧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個經(jīng)濟特區(qū),那時的諾鄧可產(chǎn)優(yōu)質(zhì)鹽百萬斤。
解放后,海鹽大規(guī)模開發(fā),諾鄧的鹽業(yè)一落千丈,后來便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諾鄧,因鹽而興,因鹽衰。這里曾森林茂密,后來因伐木煮鹽,山頭都被砍一干二凈,變成光山禿嶺。
村北有四條石板路蜿蜒伸向遠處的群山,古時東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騰沖,西接六庫片馬,北連茶馬古道通蘭坪、麗江、西藏,馬幫經(jīng)過翻山越嶺后,就是通過這幾條石板路來到諾鄧。
馬幫已遠去,痕跡猶在。諾鄧人家家戶戶都養(yǎng)馬,從這些馬匹的身上依稀可見當年馬幫的影子,叮叮當當?shù)拟徛暎W著鹽、米、火腿的馬匹,牽著馬匹的百姓,云集諾鄧,熱鬧至極。
曾經(jīng),鹽業(yè)給安居在陡坡上的諾鄧人帶來了一片繁華,歲月的遺跡刻在了山民的日常建筑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顆印…高墻、石壁、木雕…當年繁華歷歷在目。
歲月的輝煌的諾鄧,如今是沉靜的。和很多古村落的景點不一樣,諾鄧除了改作旅游客棧的大院落之外,其余的老房子依舊居住著自家的主人,過自家的生活。
當年這里的人們?nèi)绾伟l(fā)現(xiàn)鹽、開鑿鹽井、興建鹽井、如何制鹽的場面,已經(jīng)找不到可以訴說的老鹽工。
和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一樣,村子里的年輕人早已出去外面打工,只剩下了在樹下乘涼的老人,巷子里來回玩耍的孩童,目睹客來客走。那一段關于鹽的輝煌歲月,已經(jīng)深埋時光深處。
如今,帶著鹽的魂魄華麗歸來的諾鄧火腿,「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一夜走紅?!爸Z鄧火腿”成為村子里賣得最火的商品。
一條火腿,十斤鹽巴,三年封存。所謂的“千年出一腿”,一條火腿凝聚的不僅是時間,還有那做火腿人的心血,過去,諾鄧火腿只是當?shù)厝俗约弘缰乒┳约胰耸秤?,不對外賣。
每年的冬至到大寒,是腌制火腿的最佳時期,這時腌制出來的火腿最好吃的。立冬過后,村民便開始殺豬,把豬腿晾上一天一夜之后,打滑表面,用錐子擠出肉里的血水,然后開始腌制,一條火腿在他們眼中不亞于一件藝術品。
僅存的古木群掩映著文廟和道觀,只是文革期間或被搗毀,或被占用,已經(jīng)沒有了當年的華麗。
鹽業(yè)衰落了,村莊寂靜了,教育荒廢了,只有寺廟道觀還在守衛(wèi)著人們的祈望,孤獨而渺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