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的焦慮來自年幼時讀過的一篇文章,在一本略微破舊的《燕山夜話》中,我看到那篇文章,題目叫《生命的三分之一》,大概意思是說一天有24個小時,人們要睡8個小時,生命的三分之一就在夢鄉(xiāng)中度過,這是生命中最大的浪費,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應(yīng)該在夜里讀書。那時候我剛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識,看課外書,學下象棋,讀了這文章,忽然認識到,每晚睡八九個小時外加午睡,生命的一小半就浪費掉了。那時候人們普遍睡得早,晚上八點,收音機里是“各地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播節(jié)目”,半小時節(jié)目過后,人們就關(guān)門閉戶洗洗睡了。那時我并沒有什么“夜讀”的經(jīng)歷,只有如死亡一般沉重的睡意,夜里極安靜,鬧春的貓是最大的噪音,也沒有光亮,家家戶戶都黑洞洞的。我肯定做過夢,夢里偶爾會有杜甫的詩句飄過,我爹要求我把“三吏三別”全背下來,我只能背下《石壕吏》,盼著夜里能把剩下的篇章背會。應(yīng)該有不少人設(shè)想過“睡學”——睡著覺,躺著就把外語學會了。
最近我在“萬古”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為《夜?!?,該文作者Kenneth Miller,孩提時學法語,年輕時在墨西哥學西班牙語,他有一個機會去意大利,幻想著睡夢中聽聽錄音,就把意大利語學會了。文章說,百余年來,科學家都認為,睡中學習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的,但最近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睡覺興許真地能用來吸收知識。如今世界這么亂,信息這么多,白天腦子忙不過來,夜晚大腦處于“離線”狀態(tài),要是睡覺時,我們的大腦也“在線”,那會怎么樣?
據(jù)說,早在1930年代,就有發(fā)明家弄過一臺“夜晚提升機”,那臺機器每晚放在床邊,對你輕聲細語,“你散發(fā)著愛的光芒”,“你床上很棒”等等,聽它嘮這么一夜,第二天早上你會自信地精神百倍地醒來。這個不靠譜的發(fā)明被歸為“偽科學”一類。有一種猜想,說人們快速眼動睡眠時,在整理白天接觸到的信息。而另一種說法是,在深度睡眠時,記憶才會在腦中“重播”。科學家把人當成小白鼠來做試驗,1996年,日本有一個試驗,志愿者入睡后,會聽到一個低沉的聲音,并伴以輕微電擊,待他們醒來時,給他們播放同樣的聲音,志愿者會心跳加快、腦電波異常,像又承受一次電擊。2007年,德國一所大學進行試驗,志愿者觀看電腦屏幕上的圖案,繼而鼻子中聞到玫瑰花香,而后分為兩組,一組睡覺時再給供應(yīng)點兒玫瑰花香,另一組不給花香,結(jié)果證明,夜晚聞到花香的那一組,對電腦屏幕上的圖案有更深的記憶。隨后,美國一大學也做試驗,志愿者學習彈琴,睡覺時分為兩組,其中一組,他們白天所學的曲子在夜晚回放,另一組安靜入睡,結(jié)果表明,那些夜里有音樂相伴的人,第二天再彈琴時,所犯的錯誤比之另一組更少。這些試驗似乎都證明,睡眠能幫助我們復習學過的東西。而近些年,科學家開始在小白鼠身上做試驗,看能不能在睡眠中教會他們一些新東西。
這篇《夜?!方榻B了一系列科學試驗,而作者的擔心是,如果我們能控制自己的睡眠,把睡眠用來自我提升,那我們失去的是什么呢?在這個混亂而忙碌的世界中,良好的睡眠是最可靠的安慰,我們真地需要把這生命的三分之一用來讀書嗎?
有一個笑話,說小明第一天上學,放學回家后,媽媽問他:“小明,今天在學校過得怎么樣?”小明回答說:“還不錯,就是學的不夠多,明天還得去?!边@個笑話的笑點在于,小明還不知道,他要學的東西非常之多,明天要去,此后千百個明天還要去。從讀到《生命的三分之一》,到讀到《夜?!?,三十多年過去了,我養(yǎng)成了夜讀的習慣,不過,讀的時間越來越短,拿起一本書看幾頁就昏沉沉要睡去。有許多夜晚非常焦慮,為白天的工作焦慮,為睡不好覺焦慮,不為什么事就平白無故的焦慮。從夜晚的陽臺望出去,街上燈火通明,遠處的高樓上,霓虹燈和大屏幕閃爍,深夜的電視里有本地的娛樂節(jié)目和英國的足球賽,手機里有專供夜宵的app,我們可以向夜晚借用很多時間,不睡覺似乎象征著“不老”和“不死”。
弗吉尼亞大學一位歷史學家寫了一本書叫《白晝將盡:舊時代的夜晚》,書中說,電燈發(fā)明之前,人們夜晚的睡眠通常分為兩段,黃昏過后幾小時就睡覺,夜半時分會醒來,他們點燃煤氣燈,吃點兒東西,或者讀書寫作,倦意來襲,再次上床睡覺。據(jù)說,作者做了十六年的研究,搜集了大量資料,來證明以往的人們一夜可以享受兩次睡眠。但我非常懷疑這個睡覺模式的普遍性,如果人們能享受一場完整的十小時的睡眠,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其間要清醒一段。
有數(shù)據(jù)說,20世紀初,美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是10個小時,上一代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是8小時,今天的美國成年人,平均只睡6.5個小時。我不知道咱們這里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但我隱隱覺得,在一種極為普遍的認知里,睡得少,精神抖擻,是成功者的標志,彼得大帝、拿破侖只睡三五個小時,喬布斯夜里會冥想,那是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時刻。一方面,工作侵占生活,生活侵占睡覺,我們渴望睡覺;另一方面,夜晚樂趣多多,沒有夜晚的獨處,幾等于喪失自我,我們不想睡覺。在這個想睡和不想睡的纏斗中,我們又晚睡了一個小時。美國學者喬納森·克拉里著有一本《24/7》,這個符號是一部分人的工作模式,克拉里說,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這讓我們得以從欲望的泥沼中解脫出來。這是紛繁思緒中的一次豁免,一次釋放?!鞍滋煳覀償z入的東西會在睡覺時代謝掉,睡眠還可以排泄把人淹沒的負面情緒:焦慮、恐懼、懷疑、覬覦、朝不保夕的憂慮或一夜暴富的妄想?!彼f,睡覺是對抗全球化資本主義的革命行動。
周五晚上,我八點半到家,吃了飯,買了一張十點二十的電影票,去看007。一點到家,回工作郵件。一點四十五,上床睡覺。我不想在睡夢中學習或提升自我,只希望能睡到七點四十五,其間六個小時沒有夢,沒有記憶重播,似乎能從現(xiàn)實世界中逃離。
(本文原標題:《夜里想了千般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