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斜初澈,浮云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余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杜甫
━
文/朱偉 插圖/王文哲
夕月是祭月的儀式,《國語。周語》:“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背瞻萑沼跂|門外,夕月拜月于西門外?!督紡R歌詞》中的夕月樂章有“夜典涼秋,陰明湛夕。斯旨,有牲斯碩。穆穆其暉,穰穰是積。斯旨,有牲斯碩。”“涼風(fēng)起將夕,夜景湛虛明”,”湛天宇之蒼蒼,流孤月之熒熒“,這個”湛“是澄清?!苯鸩履律车淘隆?,穆穆是寧靜;”自天降康,豐年穰穰“,”降福穰穰,降福簡簡“,穰穰是豐熟貌。但朝日、夕月時間分別是春分與秋分,晝夜平分之時。所以,唐之前,中秋賞月不過是文人的詩意倡導(dǎo)。
到唐朝,中秋賞月詩才多起來。其中最有名杜甫的中秋詩:“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這首詩中的“折大刀”典自漢樂府中的“藁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這是一首思婦詩,藁砧是鍘草工具,后人對這首樂府的解讀,“大刀頭”是指鍘刀上的環(huán),問夫何時還;“破鏡飛上天“指月半缺當(dāng)還;杜甫的”折大刀“就在此基礎(chǔ)上指刀環(huán)思歸。”轉(zhuǎn)蓬離本根,飄搖雖長風(fēng)”,轉(zhuǎn)蓬是指離根而到處漂泊之人無處歸家,霜雪羽毛就都有了悲愴感。傅咸的《擬天問》:“月中何有?玉兔搗藥”。最后的“秋毫”,李群玉轉(zhuǎn)用成“下射長鯨眼,遙分玉兔毫”,我也喜歡。
李白的“床前看月光(有版本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有版本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倍疾皇侵星镌姡跋嗥阱阍茲h”的邈是遠。邈不可慕,云漢風(fēng)多銀浪濺,乃天河。
其實我更喜歡他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薄皩飘?dāng)歌,人生幾何!”這是曹操名句。這首詩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句,是每讀都令人感懷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