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在臺北出差一周,吃得很歡。今天先寫牛肉面吧。噯確實挺好吃的,下次再去臺北,放下行李一定先出門來一碗。
一共四家,急性子可以先拉到最后去看結(jié)論。
林東芳牛肉面上過康熙,名氣甚響。到臺北第一頓飯是和幾位愛吃的朋友吃掉了一整桌臺菜(臺菜也是挺有意思的,這次吃了三家最出名的,下篇寫),他們都讓我去試試。
可是題圖這張照片,卻來自離林東芳只有50米的一家小店。我第一次去找林東芳時,恰逢周日店休,漫無目的地沿街走了幾步,忽然聞到一陣很純正的燉牛肉香,又看到幾位本地市民說著臺語就進去了,便尾隨而入。
這間阿三汕頭牛肉面,店堂是這樣的:
叫了小份的牛肉面,是這樣的:
牛肉做得甚好,鹵牛肉的口味,咬勁適中又頗有肉香:
第一次看到這杯子牛油,才知道方便面里的料包在模仿什么。在牛肉面上來之前,我就好奇嘗了下,原來是加上高湯、香料與辣椒熬過的牛油:
半勺下去,一碗皆香。
面湯自然是高湯,理論上應該是牛雜、牛骨一類加上香料熬出的,面條用了家常粗面,煮得倒挺合我口味——面條略硬而有咬勁,帶著很好的面香:
「名店隔壁的小店」原來水準頗佳,也令我對接下來的牛肉面冒險記充滿期待。
第二天晚上去了林東芳牛肉面,老遠就看到排長隊:
一邊排隊,一邊就沉浸在燉牛肉的香味里。這是燉牛雜做高湯的大鍋:
這是咕嘟咕嘟煮著的牛筋:
林東芳的風格也如之前吃過的小店,牛肉片,粗面條。不過他們標明自己用的是澳洲牛肉,價格也略漲些。
牛肉的確比阿三用的本地牛肉貴,體現(xiàn)在面湯的口味極佳,桌上的牛油也要比阿三的香上許多。不過也有人會覺得澳洲牛肉的「牛味」沒有本地牛肉足。
另外呢就是那天晚上我們吃的面條,煮得比較爛,口感更接近日本小餐飲里的烏冬面,不知道是否有意為之。
我去的第三家牛肉面館,叫史記牛肉面,是一位臺北吃友推薦的,她的推薦一向也合我口味。
不過這次她特別說,這是個人偏愛。
在去史記的路上,我遇上了一位中年外省司機,他在眷村(軍人眷屬村)長大,父母是四川人。他說史記是偏「本省」(也即臺灣本地人)口味的,「牛肉做法就不一樣,而且他們本省人吃面條喜歡細面,我們吃著不夠香」。
果然史記的紅燒牛肉面是另一種風格:
桌上不見牛油,直接面湯調(diào)好了端上來,細面條,牛肉是入口酥軟的牛腩肉,燉得不錯:
在史記吃了一小碗面,又去了一公里之外的洪師父牛肉面,他們的賣點是一直拿臺灣牛肉面比賽各種單項冠軍的。
還是紅燒牛肉面:
比較神奇的是添了幾片薄薄的牛小排肉,口感類似日本壽喜鍋里用的那種:
主要牛肉則是牛腱心肉:
其實永康牛肉面也相當出名,只是這次沒趕上去,只能留待下次了。
說說結(jié)論好了
這四家牛肉面雖然分為風格鮮明的兩派,但味道都在水準之上,估計永康也不會差。所以,如果你正好離得不遠,大可進門去吃。
林東芳似乎是惟一一家標明用澳洲牛肉的,桌上那杯牛油確實熬得美。
史記的面湯口味醇和,我吃的那碗紅燒牛肉面做得確實沒什么好挑剔的,也難怪我那位愛吃的朋友喜歡。
洪師父的面湯也清淡而香,不過我個人對那幾片牛小排不是特別有感覺。如果和史記比,我選史記??烧f到底,如果沒吃其它的,這一家肯定也比上海北京市面上的要好。
最有趣的是「名店隔壁的小店」阿三牛肉面,風格和林東芳一樣,面湯和牛油里的香料分量下得更足,口味更重。如果要說牛肉原味,比起林東芳確有不如??墒窍麓稳ィ液孟脒M門去點一盤鹵牛肉吃,他們的香料用得甚好,配上本地牛肉的咬勁和「牛味」,別處不太見得到。
以上四碗面都是小份,阿三索價最平,約26元人民幣,林東芳約34元,史記44元,洪師父40元。阿三和林東芳都是蒼蠅館子狀,史記環(huán)境最佳,是一家有一點設計感的面館子,洪師父是連鎖店風格。
噯,寫完好想念臺北的牛肉面。
地址電話啥的別問我,大眾點評和Google Map上都會有,到臺北機場就找柜臺買當?shù)?G卡,之后拿著手機完全不用問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