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剛到達(dá)黃州時,該州的知州是陳軾,陳軾不久歸鄉(xiāng),接替他職務(wù)之人是徐大受,大受字君猷,他在任黃州知州時對蘇軾頗為照顧。按照朝廷的規(guī)定,是被監(jiān)視居住的貶職官員,但徐君猷卻時常與他交往,有時還會帶著食物到雪堂去雅聚。蘇軾在其人生的第一大低谷能夠得到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照,其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徐君猷在黃州知府任上任職時間達(dá)三年之久,在此期間只要有節(jié)日,他都會請?zhí)K軾跟一幫朋友在一起雅聚。比如蘇軾的這首《少年游》,其小題即是“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游過。
遺愛湖
此詞中的麹塵波乃是指淡黃色的長江水,因為酒母中含有麹菌,色微黃,可見他們是坐在長江邊雅聚。當(dāng)時天氣甚佳,眾人喝得酩酊大醉。在詞的結(jié)尾處,蘇軾不忘夸贊徐知州的政簡刑輕,所以他才愿意陪著知州喝酒。
某年趕上重陽節(jié),蘇軾為徐君猷填了一闋《南鄉(xiāng)子》: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yuǎn)洲。酒力漸消風(fēng)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jié)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水中之亭
蘇軾在詞題中寫“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其明確稱是在涵輝樓上雅聚,但是蘇軾在《與王定國書》之十二中又說該詞作于棲霞樓:“重九登棲霞樓,望君凄然,歌《千秋歲》,滿坐識與不識,皆懷君。遂作一詞云。”
此時已至寒秋,霜降后的長江不再波濤洶涌,因為是枯水季,遠(yuǎn)處的洲渚顯露了出來,江風(fēng)很大,但卻未能吹掉蘇軾的帽子。“破帽多情卻戀頭”一句乃是用《晉書·孟嘉傳》之典。庚亮去世后,征西大將軍桓溫繼任江州刺史,他看孟嘉待人謙遜正直,故將他任命為參軍。那年的九月九桓溫帶著手下的文武官員游覽龍山,登高賞菊,并在山上設(shè)宴。在場的官員都身著戎裝。突然一陣風(fēng)來,吹掉了孟嘉的帽子,然他本人卻未察覺。
三蘇亭
桓溫不讓手下聲張,他想觀察孟嘉有何舉動,但孟渾然不覺,依然談笑風(fēng)聲,過了許久,孟嘉離席上廁所,桓溫讓人把帽子撿起來,放在孟嘉的座位上。又讓咨議參軍孫盛寫了張紙條奚落孟嘉落帽而不知。在那時,這是有失體面之事。孟嘉返回座位,拿起帽子戴好,發(fā)現(xiàn)了帽子下的紙條,他看后并不以為意,而是拿起筆來不假思索地寫了篇辯護文,此文寫得文采飛揚,桓溫讓在座官員傳開,眾人無不擊節(jié)贊嘆。
自此之后,孟嘉落帽成了重陽節(jié)常用之典。例如唐元稹寫過“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李白也有“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詩句。
但是蘇軾在此卻以自嘲的口吻來化用此典故,他說同樣是登高飲酒,但嗖嗖的冷風(fēng)卻沒有把他的破帽子吹掉,其言外之意,乃是孟嘉在風(fēng)吹落帽時依然才思泉涌,然他的破帽子賴在頭上不掉下來,故他無法有孟嘉的才思。
簡介
然后世卻認(rèn)為蘇軾的這一句實乃更佳,比如清張宗橚的《詞林紀(jì)事》引《三山老人語錄》:“從來九月用落帽事,東坡獨云:'破帽多情卻戀頭’,語為奇特?!标愅㈧淘凇对~則》中則稱:“翻用落帽事,極疏狂之趣?!鼻迳螂H飛在《草堂詩余正集》卷二中說:“自來九日多落帽,東坡不落帽,醒目。”
孟嘉落帽成為名典,蘇軾卻能翻出新意,于是后世紛紛贊賞蘇軾的不落帽,其實他也寫過落帽詞,比如他在元豐五年(1082)的重陽節(jié)填了一首《醉蓬萊》: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fā)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yīng)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xì)看重嗅。搖落霜風(fēng),有手栽雙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平靜如鏡
蘇軾說他被貶到黃州已三年,這三年來他“歲歲登高,年年落帽”,可見真正的大家并不會因一個掌故而自我約束,他可以任意用典,毫無違和感地用在各種作品中。這首《醉蓬萊》的后幾句仍然在歌頌徐君猷,蘇軾在小題中點明了作該詞的原因:“余謫居黃州,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于棲霞樓。今年公將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詞?!?/p>
徐君猷在黃州任職三年,任滿后他向朝廷請求調(diào)往湖南任職,他將要離開黃州時,與眾屬下重陽聚會。蘇軾聽說他要離開黃州,對他如此照顧的領(lǐng)導(dǎo)要走了,這讓蘇軾頗為悵然。蘇軾在此詞的結(jié)尾說徐知州離去后,他在黃州與當(dāng)?shù)匕傩绽^續(xù)享用州長遺留下來的德政,他用了遺愛二字。
夕陽
關(guān)于遺愛一詞,因是本自《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大夫子產(chǎn)有德政:“及子產(chǎn)死,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睂τ谶@句話,杜預(yù)在注中說:“子產(chǎn)見愛,有古人之遺風(fēng)?!笨梢娺z愛乃是對一位官員有政績的最高褒獎詞。
徐君猷這么有惠政,他要離任時,當(dāng)?shù)赜胁簧偃藶槠渑e辦宴會,當(dāng)時的安國寺繼連法師想給該寺竹林間的一個小亭起個名字,蘇軾不假思索地給此亭起名為遺愛亭,以此表達(dá)當(dāng)?shù)厝瞬煌焯刂?。這個名稱也被徐君猷欣然接受,他請巢谷為遺愛亭寫篇記,巢谷乃蘇軾二子的教師,他正是通過蘇軾結(jié)識了徐君猷??磥硖睾苄蕾p他的文采,但巢谷面露難色,可能是他對當(dāng)?shù)氐恼植涣私?,也有可能是他覺得自己的文采不夠,他回望蘇軾,蘇軾馬上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他大筆一揮寫出了這篇很有名氣的《遺愛亭記》:
何武所至,無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
夫君子循理而動,理窮而止,應(yīng)物而作,物去而復(fù),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東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為黃州,未嘗怒也,而民不犯,未嘗察也,而吏不欺,終日無事,嘯詠而已。
每歲之春,與眉陽子瞻游于安國寺,飲酒于竹間亭,擷亭下之茶,烹而飲之。
公既去郡,寺僧繼連請名。子瞻名之曰“遺愛”。
時谷自蜀來,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見公。公命谷記之。谷愚樸,羈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質(zhì)之于子瞻,以為之記。
遺愛湖賦
東坡在小題中點明是“代巢元修”,可見他是巢三的口吻來寫此記,蘇軾起首即用何武之典,《漢書·何武傳》載,何武少有文采,年幼時就能作詩,漢宣帝召見他時賜帛嘉獎,后來何武官至大司空。他在任上秉公執(zhí)法,曾經(jīng)查處過九江太守戴圣,戴圣乃是《小戴禮記》作者,其在當(dāng)世就很有名氣。其有不法行為,大多監(jiān)察官不予深究,而何武卻令其去職。
但是何武對大多數(shù)人很寬厚,本傳中稱:“武為人仁厚,好進(jìn)士,將稱人之善?!币灾劣凇捌渌右酂o赫赫名,去后常見思”。
《遺愛亭記》的第一句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接下來蘇軾講到大多數(shù)有修養(yǎng)之人都會遵循自然規(guī)模來行動,一切事物的規(guī)律都是循環(huán)往復(fù),故做事守規(guī)矩之人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徐君猷做黃州太守時,從不對百姓發(fā)威,但百姓卻很順從他,從不對下屬苛責(zé),但屬吏們也不會欺上瞞下,在他的治理下,黃州民風(fēng)甚佳。
東坡雕像
每年春天,徐州長都會與蘇軾等人一起游覽安國寺,他們在竹林間的小亭子內(nèi)飲酒,采摘亭下的茶葉,煮之而飲,而今徐州長要離開黃州了,安國寺僧人繼連希望給這個小亭子起名稱,蘇軾馬上想到了徐太守,于是將此亭命名為遺愛。接下來他簡述了巢三前來投奔,并且結(jié)識徐州長的過程。
讓蘇軾未曾想到的是,徐君猷離開黃州前往湖南赴任的途中去世了,他聞訊后很是傷感,《揮麈后錄》卷七稱:“徐君猷,陽翟人,韓康公婿也。知黃州日,東坡先生譴謫于郡,君猷周旋之不遺余力。其后君猷死于黃,東坡作祭文、挽詞甚哀。”
蘇東坡紀(jì)念館
當(dāng)年徐君猷努力替蘇軾周旋,以便讓他有更大的自由度,故突聞死訊當(dāng)然令蘇軾很哀傷,為此,他寫了篇《祭徐君猷文》:
故黃州太守、朝請徐公君猷之靈。惟公蚤厭綺紈,富以三冬之學(xué);晚分符竹,藹然兩郡之聲。家世名臣,始終循吏。追繼襄陽之耆舊,綽有建安之風(fēng)流。無鬼高談,常傾滿坐。有功陰德,何止一人。軾頃以蠢愚,自貽放逐。妻孥之所竊笑,親友幾于絕交。爭席滿前,無復(fù)十漿而五饋;中流獲濟,實賴一壺之千金,曾報德之未皇,已興哀于水訣。平生仿佛,尚陳中圣之觴:厚夜渺茫,徒掛初心之劍。拊棺一慟,嗚呼哀哉!
行走在竹林中
蘇軾說自己因故被貶,家中人都嘲笑他,親朋也少有與之交往者,但是徐君猷卻努力地回護他,祭文中的“一壺之千金”本自《鹖冠子·學(xué)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雖賤無常,時使物然?!?/p>
回廊式建筑
船到江心失控時,能夠得到一個救命的飄浮物,這才是真正的救人于危難之間。蘇軾說他還沒來得及報答太守之恩就已天人兩隔,這讓他哀傷不已。
燒地契
耕種于東坡
王明清所說的“甚哀”指的是挽詞,因為蘇軾作過一首《徐君猷挽詞》:
一舸南游遂不歸,清江赤壁照人悲。
請看行路無従涕,盡是當(dāng)年不忍欺。
雪后獨來栽柳處,竹間行復(fù)采茶時。
山城散盡樽前客,舊恨新愁只自知。
研究東坡的著作
真古書
徐君猷乘大船向南行前往湖南,一去而不歸,黃州人聞噩耗十分悲傷,這正說明了黃州人懷念君猷實行的惠政?!安蝗唐邸币徽Z本自《史記·滑稽列傳》:“子產(chǎn)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