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歷史教學,在教學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在這個年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能踴躍回答教師的體溫,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shù),尖子生相對較少。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作為教師,我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并經(jīng)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jīng)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xiàn)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 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但也容易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把課堂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會”,讓他們了解歷史,喜歡歷史。
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在期末考時我任教的班級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無論成績的高低,都體現(xiàn)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xù)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于經(jīng)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今學期我擔任歷史教學,由于教學經(jīng)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 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 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shù),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 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 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 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了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xiàn)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xù)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于經(jīng)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白駒過隙,時光匆匆,轉眼一學期的工作要結束了,這一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5班的歷史課,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有太多的話想說.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總結,克服不足,總結經(jīng)驗教訓,爭取在新一年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個人方面
(1)寫好教學一體案
按教學大綱要求和學校新課堂的規(guī)定,與同學科教師共同備好每一課,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認真設計好課的類型,課堂拓展及課堂練習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課都做到?。⒂袀涠鴣恚幦√锰镁剩n后及時反思,找出每節(jié)課的改進措施,爭取使課堂更加完善.
(2)嚴慈有度
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xiàn)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于學生目前的得失,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3)因材施教 注意分層教學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學生們易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yōu)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不同的課型,針對學生的差異,預設好不同的學習目標,杜絕"一刀切".同時又采取讓同學教,小組互幫互助的方法,讓先進學生帶動后進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互助,他們的學習情況有了明顯的進步。"進步就是優(yōu)秀?。⒔處煹呢熑尾粌H在于教授學生知識,更在于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4)讓興趣長駐學生心田
我認為,七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段,歷史教材內外有很多有趣的事實典故,既情趣盎然,又意義深刻.利用教材中的動腦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深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讓學生學的容易,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5)虛心學習 充實自我
自學校推行新課堂以來,恒陽中學的的教師隊伍都以學為榮,求變求新.利用周二,周五學習日,我們記讀書筆記,寫教學隨筆和讀后感,開office,在爭做一流教師的隊伍中,我們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不斷提升."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詮釋著這份責任與光榮!
二.學生方面
本學期同學們剛剛接觸歷史課,通過有意培養(yǎng),同學們學歷史的興趣很高,只是不少同學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這些都有待以后進一步改進!
三.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點撥,精練習,精鞏固,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上做到課課清.
2.對后進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新學期里能有更大進步!
3.多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用歷史史實教育學生,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吃苦,勤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
4.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學生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和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于我心,我無悔于我的事業(yè)。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本學期,根據(jù)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以教改為契機。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同行請教,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扎實地做好了教育教學工作。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總結經(jīng)驗教訓,以促使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遵守紀律,團結同志,熱心幫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確,態(tài)度端正,鉆研業(yè)務,勤奮刻苦;班主任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為人師表,有奉獻精神。
二、教學方面
1、備課 :教學中,備課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做了以下幾點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2、上課 :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歷史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課后及時反思,找出不足。
3、輔導 :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復習,及時查缺補漏。
4、作業(yè) :布置好家庭作業(yè),作業(yè)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根據(jù)減負的要求,我布置適量作業(yè),作業(yè)總是經(jīng)過精心地挑選,適當?shù)亓粢恍┯欣趯W生能力發(fā)展的、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并及時進行了批改,記錄在案。
5、評價。注重科學性,靈活性和實踐性。搞好單元測試和當堂測試??疾鞂W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反饋評價結果。及時做好了查漏補缺工作。本學期每講完一個單元都對學生進行了檢測。特別是總復習階段,強化了模擬訓練,并及時做好了成績分析。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6、開展課外活動。本學期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實際情況開展了如下活動: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知識競賽;設計歷史知識示意圖。每次活動教師都認真組織安排。收效明顯。
7、德育滲透
本學期通過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學生思想品德。 1.進行了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通過對歷史文化、經(jīng)濟等成就講授,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 2.教會學生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分析歷史人物。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評價能力同時,學會運用辯證法。 3.進行了維護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教育。歸納明清前期國家發(fā)展,使學生認識到這不僅是政府政策作用,而且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結果,使學生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重塑祖國統(tǒng)一的觀念。 4.進行優(yōu)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向歷史無數(shù)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能工巧匠學習,培養(yǎng)高尚品德和情操。學生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點。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本學期教學除了向學生教了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對他們進行了愛國主義、維護祖國統(tǒng)一、增進民族團結、優(yōu)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1、課前準備充分。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為了能講好歷史課,在備課前,我先把教材及資料的相關內容仔細的看,篩選出與本節(jié)課知識點比較貼近又能結合實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精心的將這些知識點系統(tǒng)組織起來教學。備課時,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備學生的同時,又備教法,認真鉆研教材教法,及時調整,為課堂教學服務。
2、課堂教學多樣。采用多種多樣的教法從教,如分析法、討論法,自學、閱讀、課件教學等方式,使學生有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難點,抓基礎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按質按量地完成了本學期22課基礎知識的教學,做到重大歷史事件講清,重要歷史人物評析,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掌握了從隋朝到明清的重要經(jīng)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內容。
3、作業(yè)批改細致。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使學生做作業(yè)能鞏固所學,架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正確引導、耐心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取得他們的信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小組配合默契。利用班級四人一組,確定小組長負責,進行預習檢查、作業(yè)檢查、訂正檢查、課課清等活動,效果好。
5、檢查有序進行。每節(jié)課上新課前,對上節(jié)課相關內容進行聽寫檢測、提問,然后批改打分,予以及時訂正鞏固所學。期末復習主要是通過歸納概要聽寫檢測來督促學生。
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認識到少部分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憑興趣去學,精細不夠,有被逼的感覺,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有待于進一步培養(yǎng)興趣,有待于以后的努力。
本學期,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F(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tǒng),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小學的知識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后改進。
初一歷史學科全市統(tǒng)考在2008年元月22日下午進行,考試以閉卷方式進行,在市教育局派出巡視員,各校按要求安排監(jiān)考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元月25日下午,市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各校歷史教師進行了統(tǒng)一評卷,28日完成全部評卷工作?,F(xiàn)將2007~2008學年上期初一歷史學科評卷質量分析如下:
一、總體質量情況
1、評卷抽樣基本情況
永安市2007~2008學年初一學籍數(shù)為4392人,考生數(shù)為4185人,是學籍數(shù)的92.7%;與考數(shù)為4154,與考率為99.3%。以30名考生為一個單位,考卷共計為149個單元。抽樣其中8個單元做為質檢基本情況統(tǒng)計:最高分為99分,最低分為6分;其中一個單位最高平均分為78分,一個單元平均最低為54分,8個單位的平均卷面為63.5分,及格率為60%;優(yōu)秀率為27%。經(jīng)統(tǒng)分全部完成后,全市初一歷史平均分為63.22,及格率為61.3%,優(yōu)秀率為27.7%。按中考等級制劃定,A級率為16%,B級率為27.4%,C級率為16%,D級率為41%。與抽樣的比例基本相符,抽樣檢查較為真實可靠。
2、基本情況分析
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與省雙高普九的要求和2005年以來3年中考歷史學科各項指標比較,顯現(xiàn)出較大差距,僅合格率一項距省雙高普九要求差距近20個百分點,優(yōu)秀率差距為3個百分點;而與前三年中考A級等級率更是相差高達30個百分點。它一定程度真實反映出歷史學科在初一新的學科中學生正處在磨合期的狀況,也折射出初一歷史教學在相當學校中力量相對薄弱的狀況。具體從評卷上看,僅得10分以下的學生數(shù)為51個,占考生比例的1.2%,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低分群。
二、試卷分析和評卷存在的差異性
1、試卷卷面分析
①2007~2008學年上期初一歷史期末試卷基本涵蓋了七年級上冊的知識點,重點突出,題目語言簡潔直白,沒有語言障礙,例如綜合題的第28題以秦始皇、漢武帝兩幅畫像做題設問,一目了然。
其次,設題巧妙,運用文物,增強了學科特征,培養(yǎng)學生認識歷史的方法。例如選擇題的2、8、18題和綜合題的27題。
再次,試卷注重學生運用知識,開發(fā)能力的評價,例如材料題第25題的設置和綜合題28題的第三問等等,這類題分值總為14分,較大程度體現(xiàn)了新課改革的要求和目標。
②試卷也存在的一些可以探討的問題。
上述對試卷的肯定,但又出現(xiàn)了個別題目考生較難掌握,學生失分比比較嚴重甚至不得分的情況,這與試卷的要求有一定的關系,當然也存在著個別題有不夠嚴謹?shù)膯栴}。
例1:選擇題第5小題,題目是“后人寫詩稱贊李冰說,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獲此殊榮的主要原因是他……”其答案正確的一項顯然是“修筑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試題設置四個選項時,出現(xiàn)了兩個不完整概念,一是A選項:“興修水利,使關中地區(qū)成為沃野”這里學生有個知識盲點,即“關中”這一地理概念學生不懂,導致學生直接以“興修水利”一詞中獵取選擇信息;二是B選項“修都江堰,消除了水患”把都江堰的關鍵功能“灌溉”給人為除去,致使學生對該選項游疑。抽樣9個單元試卷中,答錯人數(shù)為30人,占1/9的比例。
例2:改錯題的提示中“每小題有兩錯……”這一概念模糊,指向不明,兩錯是句子錯誤?還是兩個知識概念錯誤?學生無法準確把握,這造成了第21題多種答法。21題題目為“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由于提示不明,學生在答卷中出現(xiàn)多種答法,根據(jù)評卷題組組長統(tǒng)計,將兩個句子整體判錯的占答題人數(shù)的20%,雖然這里反映了部分學生答題方式上不正確,但題目本身也為這種失誤,制造了客觀上的因素,同時答案本身出現(xiàn)的多種正確答法,增加了評卷難度。
例3:綜合題第28題有二處存在問題
一是兩幅圖示沒有標明圖1、圖2的字樣,而設問為“他們分別是誰”學生的答案,如果是“漢武帝和秦始皇”按標準答案是不給分,顯然導致不得分是出題不嚴謹造成的。
二是第3設問中“有人說秦始皇的功勞比漢武帝大,有人認為漢武帝的功勞比秦始皇大,你的看法怎樣?說明理由”從題面上看,出題教師意在培養(yǎng)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用史實導史論的能力,與課標要求緊密聯(lián)系。但是,題目語言有悖歷史的科學認識。歷史人物在特殊歷史條件下,推動歷史的進步,形成對歷史時期的貢獻,非此即彼,是不能用大、小這樣幼稚的概念來劃分的。題目語言似乎意在貼近七年級學生年齡的接受能力,卻誤導了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科學認識,造成失分嚴重。其中在抽樣卷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回答問題的“人物功勞怎么比大小?誰在歷史上做出貢獻,誰就有功勞,就應該肯定誰,怎么能比呢?”筆者認為,這位學生的歷史認識是正確的,遺憾的是沒能用史實加以佐證(當然,一個七年級的學生能有此類認識,難得可貴)由于沒按標準答卷回答,沒有得分,這實際上并不能真正體現(xiàn)該題的本意。
例4、判分標準和題面要求有不適應處,如25題的第一個設問“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題面設2分,而要求學生回答的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這樣一個答案,只點明了孔子的身份,而題面要求的“地位”呢,這也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一是不少學生針對題面2分的設置,只回答“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由于不完整而失分,這類學生占抽樣卷的60%。二是按題面要求“孔子地位”,學生回答“他的思想成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因標準沒有而不得分。
這樣的失分和不得分現(xiàn)象顯然和出題設的分值和導向有直接關系。
2、評卷的差異:
上述卷面存在的不足,給評卷教師帶來諸多的問題。
1、如例2所指出,學生將兩個分句完整互調,改動錯誤的知識概念,評卷教師只能按標準給一半的分數(shù),這就有失公允。
2、能力題的能力導向不夠具體,評卷教師難以做到判定得分的公正,如例3所涉及的問題。
3、學生按題面要求回答問題,但沒設分值,評卷教師無法給分,如例4。
三、今后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學生學習基本功的訓練:①錯別字和不規(guī)范書法:學生回答問題中 大量存在錯誤字和看不清文字,例如“離騷”的“騷”字,不少生寫成“蛋”、“蠶”字等,有的學生干脆隨手亂寫,讓教師去判定。我市不少學校的語文科教師專門讓學生每天一張貼的鋼筆練習,這很值得推廣,同時教師的板書應當規(guī)范,避免給學生寫字以復面影響。
②正確的記憶導向和歷史學科常識方法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用學科常識準確的回答問題。
③準確表述的訓練,它涉及到學科間的滲透,是老師在平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中,必須注重的問題。
2、教材引導時對教材資源的整合。這要求教師備課要綜合,全面,有效地對教材提供的導言,大字、小字、圖示、注釋、問題等所有資源進行整合,讓學生準確完整吸收資源的信息,避免學習的疏漏,養(yǎng)成認真閱讀,理解的習慣。如選擇題第14題,題目為“關于昭君憶出塞的表述,哪一項是錯誤的”題目語言直白,沒有障礙,重點在指出“錯誤”,而大部分學生習慣定性選擇正確答案,造成70%的學生選錯答題。
再如第6題,選擇成語,四個選項的成語都出自教材,但在抽樣120份卷中,選錯的達1/3,說明學生對教材的知識信息并未完整接受。
考試方法和考試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考試是知識能力的評價,不能因為新課改重過程而輕視這樣的評價。因此,考法考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從初一抓起很有 必要,也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體現(xiàn)。
以上分析,是本人在本次評卷過程的一些認識和反思,并與其它評卷題組教師達成了某些共識,如有不妥,歡迎批評指正。
附:歷史抽考成績統(tǒng)計表
本次考試3個班的各項指標差距不大,整體上比較平均。下面主要根據(jù)考試成績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總結。
一、教學方面:
結合現(xiàn)在的自然分才教學理念,每節(jié)課采用指導自學書進行教學。從學情中反映學生們整體上歷史知識面貧乏,所以每節(jié)課根據(jù)學情精心備課,力爭使分才教學落到實處。指導自學書的使用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但因時間關系,往往有些環(huán)節(jié)課堂又進行不完的情況,特別是自主建網(w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需學生具備一定的歸結綜合能力,由于學生這方面能力有限,課堂進行難度很大。其次,指導自學生的使用與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兩者的兼顧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二、學情方面:
優(yōu)點:多數(shù)學生基本適應歷史這門新學科的學習,課堂上能夠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多數(shù)學生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隨堂練習和偶爾布置的家庭作業(yè)。
不足:本次試題內容整體難度不大,多數(shù)考查內容在考前的復習范疇之內,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掌握得很不好。主要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太差。其次,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也是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三、努力方向:
1、 根據(jù)學情,精心備課,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2、 對跟蹤問題及時反饋、鞏固及落實。
3、 平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分析歸結問題。
4、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
2009--2010學年度上學期期末統(tǒng)一考試工作已經(jīng)圓滿結束,為了更好地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重新完善和調整下學期的工作思路,使全縣歷史教學不斷取得新進展,現(xiàn)對本次考試情況進行全面審視和總結。
一、命題的指導思想
1、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體現(xiàn)全新的教學評價觀。
2、完全依據(jù)歷史學科課程標準要求的授課進度,按照新課程標準命題,緊扣教材,著重考查“雙基”教學,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命題原則
1、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
2、堅持基礎性、全面性、開放性、導向性。
3、結合初中生的學習實際,由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組成,試題注重從多角度去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情況。試題難度比例保持在難、中、易比例為1:2:7。命題的具體情況見下列命題考試雙向細目表:
附表一:
2009——2010學年度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 末考試命題雙向細目表
考試內容
題型和題號
考試水平
預估難度
章(單元)
主要知識點
單項選擇題
歷史診斷題
列舉題
識圖題
材料解析題
問答題
識記
理解
運用
易
中
難
分值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原始居民
1
√
√
2分
第二課
原始的農
耕生活
2
√
√
2分
第三課
華夏之祖
3
√
√
2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4
26
√
√
√
2分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5
√
√
2分
第六課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6
√
√
2分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7
√
√
2分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8
√
√
2分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9
27
√
√
4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0
31(1)
33
√
√
14分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11、12
30
√
√
6分
第十二課
大一統(tǒng)的漢朝
13
√
√
2分
第十三課
兩漢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zhàn)
14、15
28
√
√
√
6分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34
√
√
12分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6
32(1)(2)
√
6分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17
32(3)
35
√
12分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18
29
31(2、3)
√
√
√
8分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19、20
21
31(4)
8分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22
2分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二)
23、24
25
6分
一、對試題的總體評價
1、試題題型分為五大題型:精挑細選、明察秋毫、牽線搭橋、學以致用、綜合考察,總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從考查的知識內容看,嚴格依據(jù)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知識點進行命題,立足課本,突出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學科的重點主干知識。
3、從考查的能力要求看,試卷側重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4、試題體現(xiàn)了課改的精神,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加強考試內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設計了開放性試題與參考答案。
5、試題的設計短小精練,文字表達簡潔,圖文并茂,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二、各部分試題分析及學生答題情況
1、第一部分精挑細選即單選選擇題。這部分包含20小題共40分,分值比重最大??疾榈闹R比較全面,基本涵蓋了第1課至13課的內容,重點、難點比較突出。試題形式靈活,出現(xiàn)了四幅圖片,它們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現(xiàn)象。這部分題目整體比較簡單,但學生的答題情況不理想,大部分同學錯了5題以上。
2、第二部分明察秋毫即判斷題。這部分包含10小題共20分。題目也相對容易,只要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知識點并仔細審題,得分并不難。但學生的得分率也不高,并且很多學生都是盲目的猜正誤。建議今后這部分的題型改為“辨析正誤,并根據(jù)題意加以改正”。
3、第三部分牽線搭橋。這部分包含兩小題共10分??疾斓膬热莘謩e是諸子百家的主張、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爭霸及陳勝吳廣起義、楚漢戰(zhàn)爭等相關歷史事件。對于諸子百家的相關主張這道題,雖然課堂反復提及,學生的得分率還是比較低。可能是農村的學生文化知識基礎差,對于抽象的文化術語無法理解,容易混淆。此外,這道題的連線相關性高,只要一條搭錯,必定會導致其它線也連錯。
4、第四部分學以致用,8分。這道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比較情景化。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于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張的掌握情況,而且可以考察學生對試題的分析理解能力。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就在這題鬧了笑話。這道題的不足之處在于考察的知識點與第31題重復。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也如此,一般第31題被扣分的學生,這道題也會被扣相應分數(shù)。
5、第五部分綜合考察,兩小題,共22分。第一小題10分,考察的是有關孔子的知識,學生的答題情況整體不錯。第二小題12分,考察的是商鞅變法,難度不是很大,但學生的得分情況不理想,特別是最后一小題,基本“全軍覆沒”。雖然這一小題是開放試題,但很多學生聯(lián)想到環(huán)保、農民開墾種糧食等等。
三、存在問題及今后的教學建議
通過這次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他們對學習不重視,厭學情緒嚴重,甚至出現(xiàn)連選擇題,判斷題都不做的現(xiàn)象,上課不聽課,講話做小動作。
2.學科能力有待提高,書寫不夠規(guī)范。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很多不應該錯的容易的試題都很可惜的丟掉分數(shù)。
今后的教學建議:
1、精心上好每一歷史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督促學生按時完成每課相應的配套練習,并及時評講。
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我校2009年秋季七年級歷史期末考試取得了突出成績。以七(三)為例,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shù) 得分率90%以上 得分率80%以上 得分率60%以上 得分率40%以下 人均得分率
54人 18人 36人 46人 4人 85.4
33% 67% 89% 7% 85.4%
(一)考的好的試題如下:
選擇題:優(yōu)秀率達到70%以上;
材料解析題:優(yōu)秀率85%以上,滿分人數(shù)28人。
簡答題:關于都江堰的問題,滿分25人。
(二)考的差的試題如下:
選擇題4、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12、“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15、漢武帝為了鞏固國家統(tǒng)一采取的措施。
簡答題中:孔子學說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
二、取得成績的做法:
(一)精心設計重在激發(fā)興趣新課導入,
每一次課前我都精心設計導入語。在七年級歷史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新聞導入、詩文導入、疑問導入等,一開課就激發(fā)興趣。如:在學習秦始皇的有關知識時,我先給大家朗誦這樣一段古詩詞:“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比缓筇釂枺骸按蠹抑涝~中提到的‘秦皇漢武’指誰嗎?能不能介紹下你了解的秦皇?”詩詞的導入,既讓學生很佩服老師的學識,又能很好地引出本課的教學。在《伐無道,誅暴秦》一文用對聯(lián):“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然后提問:“大家知道這兩幅對聯(lián)說的是哪兩個歷史人物嗎?他們是什么時代的人?從聯(lián)中人物的事跡中,大家可以學習他們的什么精神?”學生都自覺地拿筆抄下這幅對聯(lián),并投入激烈的討論,這讓我很感動。教師下功夫了,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注重講通講透
歷史課課時少,只有課標上規(guī)定的兩節(jié)課,不像語數(shù)外有很多的自習,基本上是兩倍以上的課時。但為了節(jié)約講授時間,只是對照課標在課本上劃記號,然后讓學生留下大量的時間來機械背誦,決不可能有好效果。因為學生不理解的記憶,一是記不牢,二是不會用。在每一課時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的地方,就要講通講透。如:漢武帝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采用的政治措施,削弱封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就要引導學生討論,漢初實行的實際上等同于西周的分封制,但這種制度會出現(xiàn)什么不好的后果?(可以梁王的故事為例)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這種措施對加強中央集權在什么好處?(在黑板上畫簡圖說明)。這種合作探究才能加深學生印象。
(三)練習設計精心選擇,注意廣度深度
無論課堂練習還是課后作業(yè),都要精心選擇,要注意對本課重點知識的落實鞏固,練習的涵蓋面要廣,要有深度,不能僅限于識記層面,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七年級的練習以課堂作業(yè)為主,但練習得注意選擇,一是教師要認真思考哪些題有必要做,哪些可以不做。哪些由學生獨立完成,哪些要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二是答案要撕掉,不能為檢查而做作業(yè),讓學生抄襲;三是多增加綜合性的比較辨析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四)勤于動腦動手,形成知識體系。
教師總是有找不完的資料,改不完的作業(yè),備不完的課,有時還要完成一些檔案資料。學生也苦惱,背不完的知識點,做不完的練習,考不完的試,但提不起來成績。這樣忙,有時可能是機械性的勞動多,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少。做為一個教師,要把學生的負擔轉化為教師的負擔,要厚積薄發(fā):
歷史知識點也碎也雜,一節(jié)課就涉及很多內容,有些內容還很難理解。復習時,我都依據(jù)課標、教材,把重點的知識梳理出來,形成知識體系。這一知識體系包括復習綱要、反饋練習、單元檢測。分章節(jié)總結印發(fā)給學生。并精選一些練習,不單純依靠教研室發(fā)的單元檢測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來的復習綱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也可以作為資料保存,以后修改起來很方便。
(五)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愿學樂學
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于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要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必要的關懷、勉勵、尊重和理解。對于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有句老話:“哄死人不填命”,要多勸勉,少批評。
三、今后的改進措施:
⑴多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特別是對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⑵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請教,也多同學生交流,了解自己的教學實績。
⑶復習備考時, 要注意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體系。
⑷注意每一節(jié)課的反思和總結,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⑸練習設計要有深度、有廣度,涵蓋面要寬,要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
總之,教學工作是個又勞心還勞力的活兒,要把工作做成“在創(chuàng)新中有點趣味和成就感的活兒來”才有意義和成效,才不會那么煩。
一、基本情況
(一)試題結構及特點:
(1)本試卷具一定的創(chuàng)新,如:題型上的多樣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題。
(2)試卷能夠較好的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 出題方式符合了現(xiàn)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lián)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fā)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3)本試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材料解析題部分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有話說,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區(qū)分度,改變過去照搬的習慣,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4)試題設計整體較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33%),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二)試卷情況:
平均分
得分率
選擇題
20.8
69.3%
31題
7.9
79%
32題
7.4
74%
33題
9.3
93%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此次考試的結果讓人較為擔憂,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不夠牢靠,這與我們的學生素質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但同時也反映出歷史教學的負擔仍然較重。雖然歷史是開卷考試,但在七年級時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覺的去記憶書本上重要知識點的習慣。這對于今后的歷史學習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在考后的閱卷工作中,老師們反映此次試題較期中考試題來說各方面都更加合理和細致,基本沒有難題和偏題。(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我們也讓學生參與分析,發(fā)表意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主要有以下特征:貼近生活、打破傳統(tǒng)出題方式,語言活潑輕松而不死板,如選擇題第2題、第4題、第8題、第15題、第17題、第21題;有充足的發(fā)揮空間,可以自由發(fā)揮的,如第31題第5小題)
二、存在問題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
2、部分學生對于圖片的識讀能力不強,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點明相關重要知識點。
3、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如“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一題學生有不少是將商鞅變法的內容作為答案。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4、第32題改錯題,部分學生答得比較好,多數(shù)能講出理由。但部分學生回答時考慮不夠周全,口語化嚴重。此題出現(xiàn)少部分學生無作答情況。此題整體得分率較低。
5、第33題填空題,得分率較高,但第5小題答案設計需再斟酌。
三、改進措施
1、應加強審題的訓練。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要強化學生組織答案的條理性和規(guī)范性。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引導學生對教材的重視,避免材料解析題出現(xiàn)口語化過于嚴重的現(xiàn)象。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平時要求學生要細以看題,不要因為粗心造成漏題沒答。
4、根據(jù)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教學中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盡量用課本來組織語言。加強對學生答題技能技巧的訓練,強調課本知識的應用,注重題目設問的多樣性。
2009-2010學年上期七年級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60分鐘,卷面總分為100分,開卷。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兩大部分2、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jù)本。命題依據(jù)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范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谀壳俺踔袑W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試卷沒出現(xiàn)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參加人數(shù)共有267人,其中及格人數(shù)187人,及格率為70%,年級平均分為66.6分,最高分96分,最低分20分。達到優(yōu)秀的有66人,優(yōu)秀率為24%。
從每個大題來看,每一大題選擇題最高分滿分,最低分6分,大部分同學的分數(shù)集中在20至30分。第二大題26題表現(xiàn)在錯別字比較多而導致失分,如龜甲獸骨,竹木簡等,27題數(shù)學不會審題,沒有按要求把知識系統(tǒng)歸納,28題也是如此,學生不知道啥是圖示法,也未能顯示三國相對的地理位置29、30題得分相對較高。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yōu)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jù)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jù)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jù)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很普遍。
(3)時間、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
(4)審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8題圖示法的設置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四、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根據(jù)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07春季學期期末考試工作已經(jīng)結束,為了總結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吸取教訓,有利于今后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本人針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了抽樣分析,卷取樣于本校七年級,共計60人。 一、試卷評價
1.總體評價:
2007年春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質量檢測題由來賓市教研室統(tǒng)一命題,重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此份試卷的命題不符合新教材的題型,有些脫離了新教材范圍,有些題是舊教材的試題,還有一些難題。
2.題型及特點:全卷分五大題,滿分100分??荚嚂r間為90分鐘。試題難易情況:從總體來看,7:2:1,試題難易適中。
第一大題單項選擇題共25個小題,共計50分。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重在對學生歷史分析能力、比較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剖析歷史現(xiàn)象和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總結和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對歷史知識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第二至第五大題,共計50分。試題涉及填空題、列舉題、材料解析題、問答題,這些題包括綜合歸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歷史事件題等。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理解等能力,要求學生對知識要熟練掌握、要有較強的分析、比較和概括知識的能力,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3.考試內容:今年七年級試卷主要考查了有關中國古代史(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三部分)的主體內容,從而了解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況。
二、學生答題情況及失分原因分析:
七年級整體得分情況統(tǒng)計表
參考人數(shù)
總分
平均分
及格率
優(yōu)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419人
27279
65.11
65.87%
20.76%
97
19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生人均成績良好,試題難易程度適中。但是學生兩極分化情況嚴重,有一小部分學生的成績是十幾到二十幾分的。
抽樣題得分情況統(tǒng)計表
題號
單選題1--25
填空題
列舉題
材料解析題
問答題
26--30
31--33
34--35
36--38
滿分(人數(shù))
3
11
10
3
1
滿分率
5%
18.3%
16.7%
5%
1.6%
零分率
無
1.6%
1.6%
3.3%
1.6%
最高分
50
10
10
10
20
最低分
20
0
0
0
0
從上表內容看,學生成績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但是,表現(xiàn)非常出色的學生不多,從人均分上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另外,每題的得分極不平衡。
1.選擇題。本大題為單項選擇,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學生答題情況見下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98.3%
95%
98.3%
95%
98.3%
100%
96.7%
88.3%
100%
96.7%
98.3%
95%
81.7%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81.7%
95%
90%
90%
91.7%
86.7%
96.7%
90%
88.3%
86.7%
90%
96.7
本題最高得分為50分,最低得分為20分,出錯最多的是第13和14小題,題目是:13.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4.歐洲出現(xiàn)活字版比畢升的發(fā)明晚(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800年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現(xiàn)在省級單位源于哪個朝代和四大發(fā)明之一與歐洲的發(fā)明相差的時間,命題跨度范圍小,針對性很強,應該說是一道容易題,但是學生的得分率只是81.7%,出現(xiàn)了與其他試題相差甚遠的情況。查其出錯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復習時不注意識記,另一方面仍然是對基礎知識把握的不夠牢固。其次出錯較多的是第19、23小題,得分率都為86.7%。出錯原因大都是對有關歷史事件的地點、歷史時間這些基礎性的知識沒有掌握好。尤其是學生不能將歷史和當今社會生活實事有機的結合起來。
本題學生得分比較高的是第6 題和第9題,得分率為100%,其次是第1、3、5題,得分率為98.3%,第7題、第10題和第20題得分率為96.7%。
2.填空題:本部分5小題,每空1分,共10分。從抽樣試卷統(tǒng)計結果得出:第26題學生答題情況最為理想,得分率為98.3%,由此可見學生對歷史人物武則天和有關她的歷史事件的基本掌握。其次是第28題,得分率在93.3%,答得最糟的是:第27小題的第二個空和29小題的第一個空,超出教材范圍。成績最不理想要數(shù)第29題的第二個空,此題學生的得分率為75%,原題是:27題:“755年唐朝發(fā)生______之亂, ,收復了長安和洛陽.”教材根本沒有“唐朝在________兵的幫助下……”。“29題.____年,戚家軍在_______九戰(zhàn)九捷,基本掃除……”。
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材料的分析不透徹,不能抓住主要信息,再加上審題不清,使本來很簡單的答案復雜化,而且答不到點子上。
3.列舉題(有3小題,共10分):答得比較好的是第33題,列舉四大名著。其次是第32題。從抽樣結果來看,滿分的有10人。此題此題重在考查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了解,學生掌握得比較好。
4.材料解釋題(2小題,共10分):第34題的第一小問,學生普遍答得不好,滿分在5%,據(jù)以上材料說明北宋船隊在海洋中是怎樣確定航向的?此題問得怪,學生不理解“怎樣確定航向”要從材料里找內容來解答,都誤答以為是“用什么來確定航向”,都答成了“用指南針來確定航向”。第二小問,指南針的發(fā)明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學生答得不全面,只答用于航海事業(yè),應該還要答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等。由于學生對問題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所以才導致了嚴重的失分現(xiàn)象。
5.問答題(有3小題,共20分),學生答得比較好的是第37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響。難答對的是第36題:簡述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學生對此題不夠理解,丟分較嚴重,有相當多的學生答“什么是貞觀之治”,沒答“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參考答案與教材正文的敘述出入太大,而課文的敘述條理不夠清楚,比較“散”, 學生不容易理解、記不住,難得此題高分。嚴重丟分的是第38題:清朝前期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加強邊疆地區(qū)采取了哪些措施?此題是一道綜合題,要把教材18、19兩課的內容結合起來,有很多學生答不出來,空白,有些學生雖然答了,但只有一個學生回答全面,得此題滿分,因此滿分率是1.6%。
四、教學建議:
1.進一步抓好雙基,繼續(xù)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能力培養(yǎng),這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前提,只有雙基打好了,做題才會應對自如。
2.重視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避免走彎路。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突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快樂的學習。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4. 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5.教師要強化自身素質。在全面掌握歷史知識體系的同時,豐富相關學科知識,要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實現(xiàn)其與歷史學科教學的聯(lián)系。
總之,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平等善待各類學生,抓好查漏補缺,學會科學的記憶歷史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響、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注意學習能力培養(yǎng),適當延伸、遷移,讓學生感知歷史、積累歷史。抓好單元內的綜合過關練習。注重克服負面積累,防止兩極分化,爭取不讓每位學生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