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初中初一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教案下載
新課標人教版歷史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案(全冊)
金博志網址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1—4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5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第 1 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3)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總結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并從中總結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2)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板書設計: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
二、北京人:時間:70---20萬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發(fā)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fā)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課過程]
教學內容
教法、學法
導入新課:
1、 我國最早的人類
元謀人 距今170萬年 中國最早的人類
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民間故事,詢問學生:誰能講一講民間故事女媧造人的傳說,以此導入??蓡枌W生:西方人類起源的傳說。
展示多媒體圖片:閱讀教材第一段,同學們得到了哪些歷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證據(jù)?
鼓動學生爭先回答,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是集體回答還是單人回答。
簡單介紹考古的一些知識,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學內容
教法、學法
2、 北京人
發(fā)現(xiàn)時間:1929年
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萬年
體貌特征:手腳分工明顯、殘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狀況:群居生活
生產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3、 山頂洞人:
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fā)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三個遠古居民的代表。
鞏固練習:(見課件)
作業(yè):(見課件)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思考題:讀課文找一找北京人發(fā)現(xiàn)的時間、地點、生存年代、體貌特征。
學生共同回答時間、地點、年代,分組討論根據(jù)頭部復原圖得出的體貌特征。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圖和閱讀要求:北京人過怎樣的生活?為什么?要求學生分組討論。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時間順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順序。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問:讀第5頁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多媒體展示: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讀第5頁最后一段,找出山頂洞人的生存年代和體貌特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圖和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圖,比較兩種居民的差別。
讀第6頁第一、二段,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生活復原圖及其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分析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問題:動腦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頂洞人人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海蚶殼說明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以此為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在展示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共同回答。
多媒體展示:設計的練習題,可以采取分組搶答的形式。
多媒體展示,鼓勵學生自己動手。
第 2 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xiàn)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fā)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xiàn)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tài)。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徒,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tài)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xiàn)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lián)系如何:原始農業(yè)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系,原始農業(yè)與漁獵的關系,原始農業(yè)與飼養(yǎng)業(yè)、手工制陶和紡織的關系,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系,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系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后,啟發(fā)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xiàn)象?
(四)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么?(根據(jù)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圖片,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五)推薦作業(yè)
1、制作與本課農耕經濟有關的自由閱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說、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
3、農業(yè):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
3、農業(yè):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距今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后期,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第 3 課    華夏之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閱讀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歸納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方法:采用講述、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么說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列舉大量的遠古傳說,展現(xiàn)黃帝對對中華文明的杰出貢獻,揭示黃帝是人文初祖。
[教學資源]  結合本課主題自制幻燈片若干張教學掛圖等。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我們向來有炎黃子孫的稱謂,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哪些人嗎?我們?yōu)槭裁捶Q他為人文之祖?
讓學生在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教師導入時提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出示問題:
1、涿鹿之戰(zhàn)是怎么回事?
2、華夏祖是怎樣形成的?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簡要的總結。教師出示孫中山的一段話要求學生齊聲朗讀,并有其中內容過渡到下一目
認識黃帝像,對黃帝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閱讀教材中的小字內容小組
討論涿鹿之戰(zhàn)的雙方、過程及其結果;在此基礎上思考華夏祖的形成。
二、黃帝----人文初祖
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提出設問:后人為什么稱黃帝是‘人文初祖’ ?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談,要求各組推選代表回答。
各個小組根據(jù)《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及其課本中的文字內容,小組相互合作
三、堯、舜、禹的禪讓
出示問題:你能說說堯、舜、禹的故事嗎?除了課本上的外你還知道哪些?
你能根據(jù)課本內容說說禪讓的含義嗎?
教師設問:談一談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教師簡要總結說明
各個小組推選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學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講述,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舉出實例說明(德才兼?zhèn)洌陨碜鲃t,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課堂小結: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點出只因為炎黃對中華文明的演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稱他為 人文之祖。
課堂檢測: 課外延伸: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課外作業(yè):從你得到的尋找歷史的途徑中選擇一個最有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
讓學生自我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及其所得看書整理筆記。
1、 P16頁的練一練
2、 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的時間(   )名稱( )思考回答
記錄在預習本上要求:課后通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精心篩選、整理,記憶,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
板書設計:
堯舜禹
炎黃戰(zhàn)蚩尤                       華夏族形成
禪讓制
黃帝的貢獻                         人文初祖
夏朝
禹時
第 4 課 活動課 尋找歷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古代歷史任務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jù);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多媒體資料
[授課過程]
介紹老師去旅游暑假,我們有的同學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會為游客精心設計旅游線路。如果老師外出旅游,你們能否設計一條最佳的旅游線路呢?那么,請你們開始行動吧!
【找一找】 利用節(jié)假日,搜集自己家鄉(xiāng)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跡的有關資料,設計出XX地名勝古跡一日游的線路,帶著老師去旅游。
【講一講】 每組選出一名學生擔任導游,可一邊講解,一邊展示搜集的圖片、拍的照片、錄制的錄像或制作的網頁,讓老師及全體同學一起來了解家鄉(xiāng)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跡。
【議一議】 讓學生就如何保護好家鄉(xiāng)或居住地的名勝古跡展開討論,自由發(fā)言,提出合理建議。
【評一評】 由學生投票評選出家鄉(xiāng)一日游或X X地一日游 的最佳設計線路。最后,由教師來評議出最佳線路設計和最佳導游。
講 評 課
講評 第一單元 測試題
[教學目的]
1、  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2、 矯正錯誤,3、 查缺補漏,4、 鞏固提高;
5、  抓住共性問題進行點評,6、  從實際出發(fā),7、  培養(yǎng)能力。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講評課
[教學重點]中國古代人類主要生產生活、情況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2、  總評:本次測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  在作選擇題時,2)  個別學生審題不3)  清;
4)  在作填空題時,5)  有少數(shù)學生寫錯別字。
6)  有些學生在回答問答題時,7) 答案不8)  全。
采取補救措施:
1)  培養(yǎng)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
2)  加強對學生寫的訓練;
3)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點評:
分析試卷,按選擇、填空、問答的順序有重點的講解。
在選擇題中,重點講解第1、3、8 、11、15題
在填空題中重點講解第1、4、5題。
(其他詳見附頁---單元測試題)
4、  留出時間讓學生改錯、鞏固
5、  練習(使用微機)
1)元謀人發(fā)現(xiàn)的時間_____;地點:_____;地位:_____;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______。
2)、北京人發(fā)現(xiàn)的時間______;發(fā)現(xiàn)地點_____;河姆渡的原始農耕距今時間是______ ;生活位置:_____流域;
3)人文初祖是_____;___發(fā)明了文字。
6、作業(yè):整理試卷,鞏固所學內容。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5—11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興衰過程。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7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的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第 五 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 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故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fā)感想,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通過制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推翻其統(tǒng)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 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jù)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制作相關的手抄報、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總結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xiàn)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zhàn),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fā)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3、課堂小結:多媒體顯示歷史坐標圖,對本節(jié)課內容作一個概括總結。
4、開發(fā)思維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夏桀、商紂的殘暴統(tǒng)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tǒng)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xiàn)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5、自我測驗
利用選擇題和材料題兩種題型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作一個了解。所以,選擇題主要是基礎知識的再現(xiàn),材料題是一個知識拓展題。向學生提供了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處境,加深對討論問題的理解。這部分采用搶答的方式,使學生有興趣參與進來,主動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附:板書設計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5、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6、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zhàn),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4、 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后期,5、  政局混亂,6、   發(fā)生了國人暴動,7、 趕走了周厲王,8、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第 6 課   燦 爛 的 青 銅 文 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史實。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2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 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 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三 教法和學法:
1 啟發(fā)式教學結合網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四 教學手段:多媒體和網絡教學
五 教學設計
1 導入新課:出示一組三星堆文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基本概況。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yè)也很興盛,體會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 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yè)已相當發(fā)達的結論,這個時代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
4 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文化,全面了解青銅文化,認識是農業(yè),手工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文明。
5 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體現(xiàn)知識的整體性。
6 課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我國是世界文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橫相聯(lián)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xiàn)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第 7 課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晉楚爭霸與城濮大戰(zhàn),了解南方的吳越爭霸,掌握戰(zhàn)國的形成過程、名稱、方位及長平之戰(zhàn)的影響。
能力要求: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所體現(xiàn)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yè)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齊、晉稱霸。
本課的難點是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不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史走向統(tǒng)一趨勢的意思,要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我們生在山東,長在淄博,齊魯大地,物產豐盈,人杰地靈。誰能說說看,為什么稱山東稱為齊魯大地?齊國古都出現(xiàn)在哪一歷史時期?引出課題。
提問:東周從何時開始,它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為什么取名春秋戰(zhàn)國?(明確春秋戰(zhàn)國是兩個歷史時期)
一、春秋爭霸
(一)第一霸主齊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閱讀材料回答:
1、春秋時期為什么出現(xiàn)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xiàn)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yè)?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fā)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然后做一概括總結。
1. 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內政。(插入"  管仲與齊桓公圖",問:你知道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嗎?談談你對齊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義是什么?
過渡:齊桓公以后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shù)次聯(lián)合盟國在中原地區(qū)的對決,先后持續(xù)百余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二)、晉楚爭霸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說說看?(培養(yǎng)學生概述歷史事件,口頭表達的能力)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zhàn)役是什么?
3、為什么本處于劣勢的晉軍能取得勝利?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5、除了中原各國的爭霸,還有南方的哪些國家也加入了爭霸戰(zhàn)爭?
6、你聽說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嗎?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春秋時期的兩百多年間,諸候們打了四百多場大戰(zhàn)。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個諸候國銳減到二十幾個了。到戰(zhàn)國時期主要只有七雄,這
說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戰(zhàn)國形勢圖。此題有些難度,可對照地圖,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二、戰(zhàn)國七雄:
戰(zhàn)國時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戰(zhàn)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說出有什么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大?誰能指圖說說看?(如果學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不作講解
1、 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由家鄉(xiāng)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軍事家孫臏龐涓,學生了解桂陵、馬陵之戰(zhàn)。
2、 請大家想一想,身處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3、 如果你是當時的預言家,請你預測戰(zhàn)國時期的走向(或歷史發(fā)展趨勢)是什么?哪國最有能力主宰歷史?
4、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zhàn)中秦取勝的原因是?
三、課堂小節(jié):出示歷史歌謠,小節(jié)本課。
春秋諸侯齊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晉楚爭霸在中原,此時舊制如碎瓦。
戰(zhàn)國七雄并立打,桂棱馬棱留史話。長平戰(zhàn)后秦無敵,秦掃六合統(tǒng)天下
四、課堂練習(見幻燈片)
附:板書設計
一、春秋爭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4、在公元前7世紀中期,葵丘會盟,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yè)達到頂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5、城濮大戰(zhàn):公元前7世紀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zhàn),晉勝,楚敗。
二、戰(zhàn)國七雄:
1、戰(zhàn)國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2、韓、趙、魏三分晉國,后來田氏建立齊國。
3、列舉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結合圖位置:最北是燕國;最南是楚國;最東是齊國;最西是秦國)
4、這個時期的戰(zhàn)役有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
5、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fā)生了長平之戰(zhàn),趙國戰(zhàn)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
第 8 課  大變革的時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的基礎上,分析商鞅變法的成敗,以掌握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的創(chuàng)新過程的探究式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培養(yǎng)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本課難點:封建社會的形成。
[教法學法]分組導學,學生自學探究。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春秋、戰(zhàn)國相關多媒體、形式圖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書籍、報刊、網站等,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以便能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資料作出評價、指導。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也是一個大變革時代,讓我們了解當時的改革是怎樣推動社會進步的.
二、 展現(xiàn)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通過學生角色[奴隸、統(tǒng)治者、新興地主]扮演,展現(xiàn)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生產積極性不高。
2.奴隸主大量開墾私田,改變剝削方式,成為新興地主。
3.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面臨危機。[公田不治諸侯爭霸]
三、討論問題:假如你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怎樣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通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要變法改革。
四、指出當時各國都進行了變法,提問最徹底的變法在哪國?引出秦國商鞅變法。
二組同學介紹商鞅。[以多種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績是變法.,那么變法的具體情況怎樣?
討論:假如你是商鞅,你會采取什么措施?
學生討論,制定變法措施。
用多媒體展示商鞅變法內容。
1、背景---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奴隸主將新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這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課本把它歸納成為三條。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討論問題:秦孝
附:板書設計
一、農業(yè)的進步:
1、春秋時期,鐵器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上開始使用。
2、牛耕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國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生產力的發(fā)展。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 土地私有;獎勵耕戰(zhàn);建立縣制。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 9 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zhàn)國的24節(jié)氣;知道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鐘。
2、 過程與能力:通過分析史料和搜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通過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本課難點是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相關多媒體、春秋戰(zhàn)國古代文字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說出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教學過程]
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于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 (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fā)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結: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了解)。可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著簡明、快捷的方向發(fā)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lián)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并寫好漢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fā)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著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fā)展起來。]
二、 向學生展示網上的資料)
(1)什么叫歷法?
(2)夏朝的歷法的發(fā)明、商朝歷法的特點、戰(zhàn)國24節(jié)氣  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歷法和24節(jié)氣,并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xù)搜集24節(jié)氣的諺語。
三、 扁鵲
⑴名醫(y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⑵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 屈原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迪。
(說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敘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為追求理想頑強奮斗的精神。)
五、 戰(zhàn)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六、整合知識: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七、總結認識:(總結出今天的收獲,并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
1、 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樣繼續(xù)去了解呢?
2、 對于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xiàn)出來嗎?
3、 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書設計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歷法產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戰(zhàn)國時測出24節(jié)氣。
5、名醫(y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6、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為楚辭。
7、戰(zhàn)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第 十 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 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后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zhàn)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圣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導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 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說)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說?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 教育:
(指導學生閱讀53頁第二自然節(jié))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學習態(tài)度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復習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
3)、 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么書?(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
后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老子插圖及說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它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準備的表格來總結。)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對一切戰(zhàn)爭,主張輕徭薄賦,實行仁政
道家
莊子
主張無為而治
法家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孫武
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
(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說對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統(tǒng)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
是什么?
四、作業(yè):  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說。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 溫故知新
C:學習的態(tài)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zhàn)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zhàn)爭,提出春秋無義戰(zhàn),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zhàn)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chuàng)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七、道家在戰(zhàn)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第 11 課  活動課 二 編寫歷史小故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
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jù);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多媒體課件、各種歷史相關資料、光盤
[授課過程]活動:成語故事表演
【找一找】
1.從課文或參考書中找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列出目錄。
2.選出你們最喜歡的一則成語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
(1)寫故事稿。
(2)飾演故事中A、B、C……角。
(3)盡量想辦法準備一些輔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服裝等,請參考課文插圖)。
2.各小組代表在全班擂臺賽上演講各自準備的成語故事。
【議一議】
1.談談你參與活動的感想。
2.從你飾演的人物的立場、角度談談對所演講的歷史故事的看法。
3.這則故事變?yōu)槌烧Z,流傳至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
【評一評】 各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勵為主,讓所有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   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12—20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
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封建社會中重要的秦漢時期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11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復習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秦漢時期相關多媒體、資料
第12課   秦王掃六合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秦滅六國及其意義;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養(yǎng):
能夠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態(tài)度]
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教學難點]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概念的理解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秦漢時期相關多媒體、資料
[教學設計]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百家爭鳴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么
二、導入:出示長城圖片與電影《英雄》片段讓學生觀看,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引發(fā)思考。
三、講授新課:
提問:
1、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自己反被殺害,也沒有阻止秦國攻取燕國。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
2、為什么由秦國完成了統(tǒng)一?
3、秦王是怎樣完成統(tǒng)一的?
4、秦統(tǒng)一是好事還是壞事?你對荊軻刺秦王有沒有新的認識?
口訣記憶:公元前221,秦滅六國有大功。都城設在咸陽城,中華民族得安寧。
討論:秦朝如何鞏固它的統(tǒng)一的?(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聯(lián)想:通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生可以                                        進行小組討論。
教學探究:師生討論如何評價秦始皇?(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討論,                                         注意學生的知識面,不要過深)
自由空間: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參考答案:
贏政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A贏政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
一切大權。B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時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たh制度為后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統(tǒng)一后,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tǒng)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的文字,后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三、思想: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有關醫(yī)學、占卜、種植的書,其它一律燒毀,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全部活埋,這就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
四、修筑長城和開發(fā)邊疆:
1)秦朝統(tǒng)一后,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36---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以上是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板書設計:
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陽。
二、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筑長城和開發(fā)邊疆
第 13 課  伐無道,誅暴秦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xiàn),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過程和方法
本課使用談話法,師生互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培養(yǎng)分析問題,概括問題能力,巧妙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意義。
本課難點是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
[教法和學法]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課時] 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秦漢時期相關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1、  導入根據(jù)課本中的歌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導入新課
2、  教學過程
一、秦朝滅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殘酷 秦朝刑法非常殘酷,刑罰的種類繁多。
3、秦二世 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殘暴,他統(tǒng)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窮苦農民,被征發(fā)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xiāng),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秦法誤期者要被處斬,陳勝吳廣號召起義,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在陳建立政權。
三、陳勝派主力軍向咸陽進攻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后,率軍繞過滎陽,突入關中,直逼咸陽。
四、農民起義推翻秦朝陳勝,吳廣起義以后,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xù)戰(zhàn)斗,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與此同時,劉邦率軍直逼咸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3、練一練 最后推翻秦朝是(    )
A陳勝、吳廣起義B項羽領導的農民軍C劉邦領導的農民軍
4、活動與探究    查找成語故事:
這課書的內容涉及的成語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課本、成語詞典和課外讀物),看誰找到的多。 指鹿為馬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破釜沉舟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5、小結
通過學習秦朝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的滅亡,使學生了解了秦朝滅亡的原因,并學會了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人物,也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6、布置作業(yè)   秦朝滅亡的原因?
第 14 課  大統(tǒng)一的漢朝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漢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漢武帝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2、導入新課:漢朝是誰建立的?漢代作皇帝時間最長的是誰?
3、講授新課:
一、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2、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在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漢朝出現(xiàn)過第一個盛世局面。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1、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tǒng)一鑄造發(fā)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xiàn)了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
3、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fā)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
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xiàn)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tǒng)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tǒng)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三、東漢的統(tǒng)治
1、公元9年王莽奪權,西漢滅亡;
2、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都:洛陽。經過劉秀改革,使社會安定,經濟狀況好轉,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的統(tǒng)治稱為光武中興。
四、材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這一主張是誰提出的?是什么學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
2)這一主張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40----
3)該朝代的統(tǒng)治者是誰?接受這一主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為了鞏固中央集權。
4)實行這一方針的具體措施是什么?
答: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播放多媒體資料,并展開討論: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誰?從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啟示?。
6、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一、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2、文景之治: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漢朝出現(xiàn)過第一個盛世局面。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1、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tǒng)鑄五銖錢,實現(xiàn)了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
3、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fā)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
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xiàn)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tǒng)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tǒng)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三、東漢的統(tǒng)治
1、公元9年王莽奪權,西漢滅亡;
2、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都:洛陽。
第 15 課  兩漢經濟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兩漢時期經濟發(fā)展為我國兩漢盛世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使學生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有一個初步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教學中用談話法,師生互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培養(yǎng)分析
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 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兩漢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期,
這和兩漢四百年的政治統(tǒng)一、文化積累是分不開的。
[重點和難點]
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是本課的重點子目。
如何正確分析認識兩漢時期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漢武帝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教師可以導入框中的歌謠導入新課。
2.講述農耕技術的改進時,可分為三個方面講解:
一、農業(yè)成就:
1、漢武帝和東漢明帝時,兩次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
二、絲織業(yè):漢朝絲織品已使用提花機。
三冶鐵:杜詩發(fā)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對于這些,學生由于接觸太少,不易理解,教師可借助于計算機、
錄像片、投影儀、掛圖或模型進行講解,增強直觀性,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力。
3、經濟措施:1、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tǒng)一鑄造發(fā)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xiàn)了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2、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稱為東西二京,商業(yè)區(qū)叫市。
關于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重點介紹漢武帝時將地方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關于兩漢商業(yè)的繁榮情況,可將重點放在介紹長安、洛陽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規(guī)模、布局、商業(yè)活動等方面。可結合本課的活動與探究進行講解。
4.講完全課,教師可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三者間的關系,讓學生動手制作圖表展示。對兩漢經濟繁榮原因的分析。對于程度較好班級,可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回答,對于程度較差的班級,教師應提示、啟發(fā),引導其回答,最后進行小結。
5、作業(yè):課后習題
附:板書設計
一、農業(yè)成就:
1、漢武帝和東漢明帝時,兩次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
二、絲織業(yè):漢朝使用提花機。
三冶鐵:杜詩發(fā)明水排,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四、經濟措施:
1、漢武帝將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鑄五銖錢,實現(xiàn)了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
2、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稱為東西二京,商業(yè)區(qū)叫市。
第 16 課  秦漢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匈奴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有一個初步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師生互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培養(yǎng)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重點和難點]
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漢與匈奴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教師可以導入框中的歌謠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領稱為單于
2、秦末漢初,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
二、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紀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漢元帝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東漢時,匈奴分為南北兩部,東漢明帝派竇固、竇憲攻擊匈奴,取得勝利。
3、小結:列舉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1)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
3)公元前1世紀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
4)漢元帝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5)東漢明帝時,派竇固、竇憲攻擊匈奴,取得勝利。
4、練習:多媒體課件
5、作業(yè):舉例說明兩漢與匈奴的關系。
附:板書設計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領稱為單于
2、秦末漢初,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
二、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紀,漢元帝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
四、東漢明帝派竇固、竇憲攻擊匈奴,取得勝利。
五、列舉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第 17 課  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兩漢經營西域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3、講授新課:
一、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 、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第 18 課   "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紙的發(fā)明和改進、華佗和張仲景的成就,
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紙的發(fā)明對人類文明史做出哪些貢獻?"
培養(yǎng)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秦漢時期文化的繁榮昌盛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四)教材重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1)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
(2)地動儀
2、難點:涉及到科技名詞和物理學原理,而初一學生沒有學習物理,對于利用物體慣性來對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難以理解,因此是本課的難點。
3、解決辦法
(1) 這一課的重點問題學生比較熟悉,可學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識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形成完整的概念。
(2) 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幻燈、掛圖等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內容。
(3) 地動儀的構造原理和一些專門的科技名詞,以教師講述為主,但必須做到概念準確。
(4) 用歸納法,讓學生多做、多讀、多講,最后在教師的幫助下,概括秦漢時期的科技成就。
二、 課時安排:1課時
三、 教具準備:多媒體、紙、竹簡
四、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一起讀本課的引言,然后教師概述)我們已經學過的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方面的情況,這個時期,國家統(tǒng)一,經濟繁榮,正是文化大發(fā)展的有利條件。從18、19課,我們都來學習秦漢時期的文化。
2講授新課
(提問)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什么?
(板書)(一)、紙的發(fā)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1、 從竹簡到紙的發(fā)明
前面我們講過甲骨文。后來人們又把文字寫在竹木簡、帛上。帛是絲織品,比竹木簡輕得多,可又太貴了。使學生了解紙的發(fā)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接著出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紙是怎樣發(fā)明的?2)紙的出現(xiàn)對人類有哪些貢獻?。
(板書)2蔡倫改進造紙術
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后來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接著又讓學生思考第2個思考題:造紙術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請同學們回答后教師歸納): 造紙術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板書)(二)、《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時期,總結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數(shù)學成就。有很多數(shù)學成就在當時世界上是先進的。并且傳到了十幾個國家被當作教科書。
(板書)(三)、地動儀
請同學們思考:在發(fā)生地震時,我們怎樣才能感知?
東漢科學家張衡又發(fā)明了地動儀。
(板書)(四)、華佗和張仲景
首先向學生點出:中國醫(yī)藥學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獨具特色,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中國有很多著名醫(yī)學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響最大的是張仲景和華佗。
華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藥劑,五禽戲
醫(yī)圣張仲景(東漢)著有《傷寒雜病論》,在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
五、課堂小結
秦漢時國家的統(tǒng)一、經濟的繁榮,使得這一時期創(chuàng)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成為可能,這是秦漢人民留給后人的一筆珍貴遺產,也是我國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
六、課堂練習見課件制作。
附:板書設計
一、造紙術: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fā)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
二、《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的一部數(shù)學著作。
三、醫(yī)學成就:
1、華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藥劑,五禽戲
2、 醫(yī)圣張仲景(東漢)著有《傷寒雜病論》,在書中全面
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
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的議器
第 19 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㈡
一、學習目標:
㈠內容標準:說出史記的作者和體例。
㈡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夠知道《史記》的作者、體裁和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借助實例,分析佛教、道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司馬遷與《史記》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治史態(tài)度和嚴謹治學的品格。
二、要點分析:
1、重點:佛教的傳入、司馬遷和《史記》
2、難點:宗教的本質及其復雜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教法:問題導學法;學法:識圖學習法、討論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學手段:
《佛教傳入路線圖》等圖片資料、多媒體演示文稿、專題網站學習。
五、教學過程:
㈠問題引入:你聽說過佛陀入夢和白馬馱經的故事嗎?讓我們在故事的交流中走進那段歷史吧,由此引入教學。
㈡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是秦漢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內容。在宗教知識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傳入:
⑴佛教傳入中國:
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創(chuàng)立的。佛教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
⑵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識讀插圖《白馬寺》:
學習方式:問題識圖與閱讀。通過多媒體展示交流相關的圖片、圖畫和視頻資料;演出課本劇,等等。使學生了解:漢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經求佛是佛教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事件。白馬寺被譽為中國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傳的基本思想:
討論:佛教為什么能夠進入思想相對封閉的中國?本質是什么?
借助具體事例,對佛教的思想進行討論分析,形成認識:佛教宣揚忍耐順從的消極的人生觀,在當時對于維護社會秩序比較有利,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愿望。因此,封建統(tǒng)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極度的社會苦難,使廣大
民眾方面看不到解脫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謂來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對于廣大民眾也產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質是麻痹廣大民眾的精神鴉片。
⑶佛教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影響:(作分層學習)
A級:知道佛教的傳播,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B級:舉出一兩個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說明佛教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
2、道教的興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黃老學說和巫術,興起于東漢時期唯一植根于中國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馬遷和《史記》:
1、補償教學:教師進行史書體例解說,幫助學生了解紀傳體與編年體、通史與斷代史的含義。
2、活動學習: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司馬遷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關書籍中有關《史記》的材料。
3、討論交流:⑴司馬遷撰寫《史記》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的治學和治史態(tài)度?⑵《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為什么?!其重要價值的在哪里?
學生分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形成初步認識;每一小組派出代表發(fā)言,其余同學補充,進行觀點交流,形成共同認識:
4、觀點認識:
⑴我們應該學習司馬遷實事求是的治史態(tài)度和嚴謹治學的品格。
⑵《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結論: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與史學著作。
四、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
1、學生解說:介紹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情況。說明它的發(fā)現(xiàn)轟動了全
國,引起了世界的矚目,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學生自己交流世界
七大奇跡的資料。)
2、資料展示:展示秦始皇陵兵馬俑,使學生感受到地下軍陣的壯觀,并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㈢鞏固小節(jié):
對教材中的動腦筋問題:劉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戰(zhàn)亂的故事,引導學生通過歷史時間作辨析:
劉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戰(zhàn)亂:約在秦末農民起義時,
(前209年——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現(xiàn):最早應在張騫通西域后
(約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個世紀,是電視劇編導
人員弄錯了。
㈣學習檢測:
⒈選擇:佛教和道教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點是
A.其宣傳的內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認為忍受苦難就能進入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張修身養(yǎng)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揚放棄欲望就可以擺脫生死輪回
⒉名言賞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是誰的名言?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怎樣?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們應向他學習什么?
⒊請你解說:西安秦兵馬俑博物館請作一日解說員,請你把自己設計的解說詞寫出。
六、參考資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天地http://www.pep.com.cn/lishi/index
附:板書設計
一、佛教的傳入:
1、佛教發(fā)源于古印度,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
2、東漢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經,并在洛陽建成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
二、道教的出現(xiàn):道教源于中國,在東漢時興起。
三、王充《論衡》: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說,世界上根本沒有鬼神存在。
四、司馬遷與《史記》:
《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
創(chuàng)立了紀傳體的體例;
第 20 課  活動課  秦始皇功過的辯論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jù);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活動目的]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過很多事情,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小品、討論的形式,進一步認識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秦始皇相關多媒體、各種相關資料
[授課過程]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詩稱贊秦始皇: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云,諸侯盡西來。面對迎面而來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
一、找一找和議一議
首先,我們要把全班同學按你們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組和暴君組兩大組,各大組再分成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小組,分頭搜集材料。政治家組的同學,要想盡辦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 以論證他是個杰出政治家;暴君組的同學則要尋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論證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們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組內互相交流,并把它們—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們在討論課上使用。再推薦膽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學作為組的討論代表。
二、說一說
你準備好了嗎?你想在同學們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嗎?來吧,參與我們的討論課,來。
(1)營造環(huán)境氣氛:請書法好的同學在黑板寫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還是暴君,教室四周貼幾張同學們親手畫的秦始皇漫畫像,桌椅擺成兩大組面對面坐的形式,討論代表席擺上政治家暴君字樣。
(2)討論課:選舉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討論。大家討論時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鐘發(fā)言時間, 同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補充時間不超過一分鐘。
(3)最后有請老師或同學為討論課做歸納總結,為同學們指明客觀認識歷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表揚敢于創(chuàng)新,能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觀點的論點的同學。
三、寫一寫 (課堂小結)
通過對秦始皇的討論,你學到什么?你能正確認識自己嗎?
請你拿起筆來,參照下表,把你對自己生理、心理、社會和理想等方面最
感興趣的話題,以我是……為題,寫一篇小文章,向同學介紹自己,好嗎?
第 四 單 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21—27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
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三國與民族大融合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 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復習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第 21 課  三國鼎立 教案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
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
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zhàn)、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于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yè)。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xiàn)在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兩大戰(zhàn)役中。
這兩大戰(zhàn)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zhàn)役的年代。(官渡之戰(zhàn)在200年,赤壁之戰(zhàn)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zhàn),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后者以多敗于少,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說說官渡之戰(zhàn)。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后由學生發(fā)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lián)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zhàn)中居于優(yōu)勢的曹操,弱點在哪里?赤壁之戰(zhàn)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后由學生發(fā)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qū)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并展開討論。
最后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于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凰€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tǒng)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tǒng),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臺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一、官渡之戰(zhàn)   200年   袁紹與曹操
二、赤壁之戰(zhàn)   208年   孫權劉備聯(lián)軍與曹操
三、三國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
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yè)
第 22 課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fā)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shù)民族的內遷、東晉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zhàn)、南朝的簡單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qū)經濟開發(fā)的狀況。
[重點和難點]
淝水之戰(zhàn)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還是本課的難點。
[教 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學 法]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淝水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
2導入新課:
回顧上課的內容,想一想:三國鼎立局面能否長久?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3講授新課: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既然三國不能長久,那是怎樣結束的?(學生讀書思考并回答)
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想一想: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引出少數(shù)民族內遷)
分析:民族內遷的意義。(課外延伸)
二:淝水之戰(zhàn)
用成語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戰(zhàn)。
學生讀書回答:這場戰(zhàn)役的交戰(zhàn)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后的結果
如何?戰(zhàn)后南北雙方狀況如何?引出東晉、南朝的建立。
動腦筋: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tǒng)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根據(jù)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qū)經濟更發(fā)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fā)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出示材料(材料一:見課本提示框。材料二,見課本P129。)
動腦筋:《宋書》里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引出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有利條件(地理條件、政治條件)和江南經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
4、全課小結:指導動手學生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yè)設置:想一想,江南地區(q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fā)?
6、活動與探究:淝水之戰(zhàn)同在此以前歷史上的哪幾次戰(zhàn)爭相似?這些戰(zhàn)爭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是否有借鑒意義?為什么?
附:板書設計
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都:建康
二、從420年到589年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原因:A:北方人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許多良田
第 23 課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層層設問啟發(fā)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對重難點的學習。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動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從而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歷史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
難點: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學方法]  討論-引導-活動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北魏孝文帝改革相關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公元420年開始,我國南方經歷了哪幾個朝代?都城在哪?歷史上總稱什么?
2.導入新課
北魏統(tǒng)治北方時期,民族融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這節(jié)課就要解答這些問題。
3、探討新課: 提問:淝水之戰(zhàn)以后,北方處于什么狀態(tài)?
設問:結束北方混亂局面的是哪一政權呢?(學生答)正是鮮卑拓跋部建立起來的北魏政權。
一、你知道嗎,北方是怎樣統(tǒng)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閱讀課文,分組解決以下問題,并且每個學習小組還可以圍繞主題提出你們更感興趣的問題來共同探討解決?(時間五分鐘)
鮮卑族是如何興起的?北魏政權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樣統(tǒng)一北方的?是在何時?結合課文的圖文資料談一談這種變化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沖擊。
二、北魏政權為什么要遷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們會同意遷都嗎?假如不同意,動動腦筋想一想孝文帝會用什么理由來說服的大臣?北魏政權遷都洛陽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談一談哪里都發(fā)生了那些巨大的變化?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規(guī)定,官吏按季度領取俸祿,嚴禁貪污;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遷都洛陽,并要求鮮卑人采用漢姓、學說漢話、改穿漢服,提倡同漢族通婚。
意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shù)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們回頭看一看,在我國56個民族中,還有沒有鮮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為什么鮮卑族不見了?對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啟示和感慨?
4、學習小節(jié):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在黃河流域出現(xiàn)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孝文帝順應這一趨勢,在其統(tǒng)治區(qū)域內進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過程,進一步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
5、課后作業(yè)
1、  北魏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 [   ]
A.羯 B.鮮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出現(xiàn)過哪幾次統(tǒng)一局面?
六、活動與探究
閱讀教材中的自由閱讀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相互影響的現(xiàn)象還有哪些?寫一份微型歷史專題報告。
附:板書設計
一、北方的統(tǒng)一和融合
1、  北魏建立 2、統(tǒng)一北方 3、融合的概況
二、遷都洛陽:
1、遷都的原因2、遷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歷史背景2、主要措施3、歷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第 24 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說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數(shù)學.地理.農學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本課始終貫穿學生的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以誘思教學為主線。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刻苦鉆研是成功的秘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祖沖之和圓周率是本課的重點。圓周率及推算涉及復雜的數(shù)學概念和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法和學法] 教法采用講述法與誘思法相結合。學法:合作探究討論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祖沖之和圓周率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  導入:教師可生動介紹引言中關于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和太陽系中有一顆小行星均以祖沖之命名的令中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板書課題)
2、講授新課:
一、 祖沖之與圓周率
教師安排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以小組為單位概括歸納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并找出他在數(shù)學方面的最主要成就。教師重點講解祖沖之在數(shù)學方面特別是在推算圓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shù)點以后七位數(shù)字,領先世界近一千年。結合教材,讓學生思考討論祖沖之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什么。
二、 酈道元和《水經注》
教師在講述時應具體說明:大約在漢魏的時候,我國出現(xiàn)一部以全國水道為綱的地理著作《水經》。酈道元撰寫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這部巨著對后世有廣泛的影響。它不僅受到后世地理學家的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學家、文學家所重視。
三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教師先簡介賈思勰的生平事跡,再讓學生閱讀課文,概括《齊民要術》的內容及評價。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齊民要術》是一部承上啟下的農學著作?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正文與小字進行回答。
3、小結:提出兩個問題1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幾位杰出的科學家?他們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并制成如下表格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沖之
南朝
著名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
《綴術》
在數(shù)學、天文學、機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shù)點之后七位數(shù)字,較國外早近千年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
著名農學家
《齊民要術》
總結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生產經驗,提倡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編成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完整農業(yè)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酈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學家
《水經注》
寫出綜合性地理學專著。以水道系統(tǒng)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qū)的山川城鎮(zhèn),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
4、作業(yè):課后思考題
附:板書設計
一、祖沖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精確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第七位數(shù)字,比歐洲早1000多年,著有《綴術》。
二、地理學:酈道元著有《水經注》
三、農學: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第 25 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主要有: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綜合能力。
2、過程與方法:注重探究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石窟藝術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其成就值得中華民族自豪,從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
[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難點是書法、繪畫藝術。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祖沖之和圓周率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蕩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們的思想中來,藝術家用他們的所長反映著那段歷史、記錄著那段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魏晉南北朝的藝術成就。
2、講授新課
(板書)一、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
王羲之,是東晉時最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我國歷史上書法藝壇的巨星,后世稱為書圣。人們贊美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書法代表作有《蘭亭序》?!短m亭序》人稱天下第一行書。
自古書畫不分家,魏晉南北時期書法藝術百花爭艷,繪畫藝術上也是俊才輩出,最著名的當推東晉的顧愷之。至今留傳下來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圖》三件。
顧愷之的作品在繪畫技巧上主要是運用流暢綿長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線條如春蠶吐絲,人物栩栩如生,布局嚴密。
(板書)二、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
(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后回答)
①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②    佛教的盛行表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
佛教自西漢末年開始由古印度傳入我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長期戰(zhàn)亂和各族統(tǒng)治者的殘暴而使許多人尋求精神寄托。
范縝,我國古代偉大的唯物論思想家。508年,范縝寫出《神滅論》,范縝《神滅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學生看書回答)
《神滅論》的主要觀點是:人的精神和肉體是互相結合著的。有了肉體,才有精神;肉體死亡了,精神也隨之消失?!渡駵缯摗吩谖覈糯枷胧飞嫌兄匾牡匚弧J菍氋F的文化遺產。
(板書)三、輝煌的石窟藝術
石窟藝術包含石雕、壁畫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隨佛教傳入我國。南北朝時最著名的是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是中國和印度佛教藝術的融合,是中外藝術結合的結晶,是舉世矚目的藝術寶庫,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
四、小結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文化藝術的大發(fā)展時期,成就輝煌。這些文化成就在我國文化藝術發(fā)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組織學生討論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護專家,你打算如何使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永葆藝術魅力。
六作業(yè):課后習題
附:板書設計
一、思想:范縝著有《神滅論》
二、書法藝術:
書圣王羲之《蘭亭序》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三、繪畫藝術:東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9、 石窟藝術-10、      -11、     山西大同12、     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第 26 課 活動課 巧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
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
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巧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2、導入新課:學習歷史,在有了歷史地圖,就會幫助你,生動而直觀的學習歷史,會有幫助的。
3、講授新課:
一、怎樣看歷史地圖:
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先要會看歷史地圖。歷史地圖和現(xiàn)代地圖大致一致。歷史地圖的方向,也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歷史上的地名、山脈等名稱,有不少與今天不同,我們看歷史地圖,就要弄清古今地名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所以,歷史地圖的下面都有古今地名對照。
(出示多媒體課件《赤壁之戰(zhàn)》地圖冊)組織學生練習,有感性認識
二、在地圖上再現(xiàn)歷史
利用地圖學習歷史,就要在地圖上再現(xiàn)歷史。怎樣再現(xiàn)歷史?這要結合具體的史實來談。如,要了解歷史上的一次戰(zhàn)役,就要在歷史地圖上找出這次戰(zhàn)役的地點,還要找出交戰(zhàn)雙方原來的所在地區(qū),雙方交戰(zhàn)路線,在結合課本上講到的戰(zhàn)役背景戰(zhàn)役時間和具體的交戰(zhàn)情況,就不難再現(xiàn)這次戰(zhàn)役的原貌,并容易理解雙方勝負的原因。
(出示《三國鼎立》圖,結合具體戰(zhàn)役具體分析)
三地名的變化:
各個時期的歷史地圖上的地名時常變化,不理解這一點,仍然會迷路。如今天的南京,在三國時,稱建業(yè);東晉時,稱健康。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并展開討論:舉例說明同一地名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了變化。
6、作業(yè):課后習題
第 27 課  活動課五 復習方法和技能訓練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
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
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歷史的復習方法和技能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zhàn)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2、導入新課:
設計方案一:制作時間軸
你可能知道公元1949年發(fā)生的事情,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但是你知道歷史上有沒有公元前1949年?公元前1949年和公元1949年有什么區(qū)別?
3、講授新課
【做一做】
1.請你在一張紙上,畫一條長長的直線段,在線的最左端,寫上公元前3000年,在線的最右端,寫上公元3000年,然后,在線的中間點右側標上:公元元年。做好了嗎?現(xiàn)在,你已經做成了一條時間軸了。你這下知道公元前和公元的區(qū)別了吧?
2.你能不能在你的時間軸上,按照時間順序,把以下時間標示出來呢?
公元前2200年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 8年       公元 220年    公元 2200年
【講一講】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哪一年?你能在時間軸上找到它的位置嗎?這一年,是屬于哪一個世紀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問你,公元前2001年,屬于哪一個世紀?你會回答嗎?
【想一想】
1.在你的時間軸上畫出你的媽媽和設想中的你的孫子出生的日期,講一講他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你孫子的學校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嗎?你有沒有什么證據(jù)可以證實你的預測?
2.公元前21世紀和公元21世紀的中國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用盡可能多的證據(jù)來證明你的觀點,然后,大膽地和你的同學分享你的看法。
3.推舉同學擔任評判組長,評一評誰的發(fā)言更精彩。
【找一找】
我們今天使用的公元紀年方法來自于西方,公元元年,傳說是西方的上帝——耶穌誕生的時間。那么中國古代的人們是用什么方法來紀年的呢?你可以問問你的父母,或者自己查一查資料,看看你可以找到我國古代哪幾種紀年的方法。越多越好喔!
4.小結:利用多媒體。
5.作業(yè):課后練習
測驗單元----四
[測試目的]
1、抓住共性問題進行測驗,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能力。
2、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矯正錯誤,查缺補漏,鞏固提高;
[教學方法]自測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測驗課
[教具]單元測試---四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發(fā)放試題
3、     開始測試
4、     收試卷
5、     閱卷
6、     分析、總結
期 中 復 習-----材料題
[復習目的]
全面復習本學期重點內容,系統(tǒng)掌握基礎知識,熟練地掌握重要的材料題,及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
1、材料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2、材料:一副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事竟成,臥薪嘗膽,三千鐵甲可吞吳
3、材料春秋以來,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一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比較徹底的。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課型]復習課
[課時]1課時
[教具]投影儀及膠片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出示教學目標,并板書課題(出示投影)
3、布置任務,講授重點內容
4、學生鞏固掌握
5、練習(出示投影)
1)、材料:一副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事竟成,臥薪嘗膽,三千鐵甲可吞吳
1)這副對聯(lián)說的是古代哪兩位歷史人物的故事?答:是項羽和越王勾踐的故事。
2)他們分別是什么歷史時期的人物?答:項羽是秦朝,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的人。
3)舉出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成語故事4個。
4)從他們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可貴品質?答:勇敢、堅強、有毅力、意志堅強、有志氣。
2)、材料: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xiàn)了誰的主張?是什么意思?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
答體現(xiàn)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xiàn)了他辯證看問題的思想。
2)這種思想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有用。它使人認識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可以變化的。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敗,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如:在解放戰(zhàn)爭中,裝備人數(shù)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
8、練習:(使用多媒體課件練習部分)
作業(yè):鞏固所講內容
講 評 課
講評第三單元測試題
[教學目的]
1、抓住共性問題進行點評,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能力。
2、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矯正錯誤,查缺補漏,鞏固提高;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講評課
[教學重點] 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舉例說明兩漢與匈奴的關系
[教具]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總評:本次測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     在作選擇題時,個別學生審題不清;
2)     在作填空題時,有少數(shù)學生寫錯別字。
3)     有些學生在回答問答題時,答案不全。
采取補救措施:
1)     養(yǎng)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
2)     強對學生寫的訓練;
3)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點評:
分析試卷,按選擇、填空、問答的順序有重點的講解。
在選擇題中,重點講解第1、3、7 、8、10題
在材料題中重點講解第1題。
(其他詳見附頁---單元測試題)
4、時間讓學生改錯、鞏固
5、練習(使用微機)
1)、從______年到______年,秦王______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______,都:______。
2)、秦朝統(tǒng)一后,派將軍______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______,東到______的長城。
3)、秦朝疆域:東至______,西到______,北至______,南到______。
6、作業(yè):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的措施。
測驗單元----  二
[測試目的]
1、抓住共性問題進行測驗,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能力。
2、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矯正錯誤,查缺補漏,鞏固提高;
[教學方法]自測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測驗課
[教具]單元測試---二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發(fā)放試題
3、開始測試
4、收試卷
5、閱卷
6、分析、總結
講 評 課
講評第二單元測試題
[教學目的]
1、抓住共性問題進行點評,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能力。
2、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矯正錯誤,查缺補漏,鞏固提高;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講評課
[教學重點] 商鞅變法、春秋戰(zhàn)國文化
[教具]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總評:本次測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     在作選擇題時,個別學生審題不清;
2)     在作填空題時,有少數(shù)學生寫錯別字。
3)     有些學生在回答問答題時,答案不全。
采取補救措施:
1)     養(yǎng)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
2)     強對學生寫的訓練;
3)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點評:
分析試卷,按選擇、填空、問答的順序有重點的講解。
在選擇題中,重點講解第1、2、5 、7題
在問答題中重點講解第2題。
(其他詳見附頁---單元測試題)
4、時間讓學生改錯、鞏固
5、練習(使用微機)
1)東周分為______和______兩個時期。春秋從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國______瓦解時期;戰(zhàn)國從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國______形成時期。
2)著名的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
3)列舉戰(zhàn)國七雄:______(結合圖位置:最北是______;最南是______;最東是______;最西是______)9、這個時期的戰(zhàn)役有______、______。
4)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______,著有《______》;主要思想是______;具有______的思想。
5)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______,他編訂了《______》
6)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______,主張____________
7)法家代表人是戰(zhàn)國的______,主張A;B。著作是《______》
8)兵家創(chuàng)始人是春秋時期的______著有《______》,還提出了______
6、作業(yè):
舉出實例加以說明諸子百家中的學說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現(xiàn)代社會吸收、利用?。
期 末 復 習-----問答題
[復習目的]
全面復習本學期重點內容,系統(tǒng)掌握基礎知識,熟練地掌握重要的問答題,及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
1、商鞅變法的背景、時間、變法的內容、變法意義。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3、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4、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措施
5、簡述匈奴與秦、西漢、東漢的關系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課型]復習課
[課時]1課時
[教具]投影儀及膠片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出示教學目標,并板書課題(出示投影)
3、布置任務,講授重點內容
4、學生鞏固掌握
5、練習(出示投影)
1)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贏政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A贏政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
一切大權。B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時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たh制度為后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統(tǒng)一后,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tǒng)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的文字,后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三、思想: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有關醫(yī)學、占卜、種植的書,其它一律燒毀,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全部活埋,這就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
四、修筑長城和開發(fā)邊疆:
1)秦朝統(tǒng)一后,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以上是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
5世紀末,北魏統(tǒng)治者實行改革:
A: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B: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C: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
D:鼓勵鮮卑貴族同漢族貴族聯(lián)姻;
E: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F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提倡尊老的風氣。
8、練習:(使用多媒體課件練習部分)
9、作業(yè):1)鞏固所講內容
2)談一談,秦朝在我國歷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家鄉(xiāng)》六年級上半學期教案
小學教師備課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案
人教版第五冊語文教案 11-20課 表格式
無生上課模板(教師參考)
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