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當走到低谷時,是在泥淖里苦苦掙扎、是調頭折返還是另辟蹊徑?這時任何做出的調整就是改變。目前,中國的農業(yè)發(fā)展之路也處在這樣一個改變點上,在傳統(tǒng)種植的三大作物水稻、小麥和玉米價格普遍滑落后,很多人依然選擇了堅持,利潤點的降低還不至于賠錢,提高產量是彌補價格下滑的良藥。這恐怕是堅守者自我安慰說法罷了,想改變就得轉變,而轉變又存在不可預測的風險,中國的農民經不起折騰,特別是種地大戶,一年的投入可能就是所有的積蓄,甚至用的還有別人的積蓄,他們賠不起,更傷不起,因此選擇穩(wěn)妥也無可厚非。
一、保守的思想影響轉型
之所以保守無外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一日三餐頓頓飽腹就行了,讓我冒風險搞轉型,沒門。二是想突破而不敢突破,看前面霧霾遮天找不到方向感,對失敗的恐懼更加穩(wěn)固了農戶的保守心態(tài)。
保守心態(tài)對中國農業(yè)有害無益,具體表現(xiàn)在:1、刺激不了百花齊放的農業(yè)大繁榮,每個人都各自為戰(zhàn),每個人都抱著穩(wěn)妥的思想,束縛在身上的條條框框太多,突破不了就只能原地踏步;2、中國農業(yè)不缺乏弄潮兒,只是失足在海水里的勇士比較多而已,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更加讓人不敢轉變。3、跟風種植的惡習,人的心態(tài)就是這樣,大家都不賺錢,我能多賺點就有面子,見一部分人賺錢了,我也得模仿著去賺錢,好家伙,跟風種植能將堅挺的價格拉下馬你信不信,比如去年的大蔥,價格的低迷讓種植戶損失慘重,結果今年種植的少了,價格又重新堅挺了,那些跟風的人搖頭嘆息,后悔的要命,還有辣椒種植,前年某些地區(qū)每畝純收益高達8000元以上,結果去年大家一窩蜂地種植辣椒,結果呢,銷售的辣椒都不夠雇工人費用,干脆直接爛在了地里。
二、盲目種植影響轉型
中國不缺少土豪,也不缺少兜里有錢不知道投向何方的土豪,有些人是自己對農業(yè)有信心,有些人是從別人身上看到了信心,頓覺租地搞農業(yè)種植得是多大一塊肥肉呀,想想都讓人覺得心癢。筆者身邊就有兩個典型的案例:
1、許老板財大氣粗,中藥材經營發(fā)家,手里有了錢后,感覺種植中藥材效益比經營中藥材更賺錢,他當時講,我一畝地不說賺太多,就純賺兩千元,一千畝地什么概念,二百萬呀,純利潤,輕松到手。說干就干屬于生意人的性格,在朋友的幫助下,五百元每畝承包了一千畝地,種植了四五個大宗中藥材品種。
想象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他只預料到收益,卻沒想到管理的繁瑣,種植面積的增加,請來的工人干活就馬虎了,蘿卜快了不洗泥,反正是論面積干活,管它三七二十一隨便搞定。當他發(fā)現(xiàn)其中弊端時,立即決定按天計算工資,慢工出細活嘛,結果工人們開始磨佯工,整天熬時間,終于把老板熬得心痛,于是就把管理企業(yè)那套拿來應用,又是包干到人,又是獎勵優(yōu)先,又是規(guī)范流程,又是簽訂責任書,問題就出在這個責任書上,那些工人都是附近村莊的農民,一聽干活還有風險,這事兒不能干,第二天干脆就不來了。
還有除草環(huán)節(jié),由于很多中藥材不能使用除草劑,工人拔草不是連根拔,他們只掐掉地表的植株,他們講這樣做的好處是過幾天草發(fā)出來后依然有活干。那年,由于缺乏管理經驗以及市場行情的波動,他不但每畝沒賺兩千元,反而賠進去兩千元還不止。
2、丁老板從事農資經營和農業(yè)技術推廣近二十年,忽然感覺租地搞種植比經驗農資掙錢快,況且國家對種田大戶還有補貼,多好的事情呢!自己做生意攢下不少積蓄,加上渾身農業(yè)技術的保障,我當個種地大戶還不是綽綽有余嗎,第一年流轉了近千畝土地種植小麥大豆和玉米,由于氣候干旱導致大豆絕收以及灌溉所帶來的費用提升,賠了一部分也沒超過承受范圍。
去年他又增加了一千多畝種植面積,他說他不玩經濟作物,就小麥玉米大豆,一畝地凈掙四百元,我這兩千多畝地每年就能收入百余萬,他美美的做著夢,兩千多畝土地的管理就像家里突然多了幾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任你手忙腳亂也得忙中出錯,依然是天旱,大豆依然絕收,灌溉措施跟不上,玉米也減產,兩年下來,他賠進去多少錢不清楚,反正他家三套房產已經沒有一套是他的了,據聽說今年就種了幾百畝想穩(wěn)住腳步,結果連化肥錢都籌不到,經銷商更不敢賒欠給他。
這樣的案例只是中國農業(yè)進程的一個縮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既給后來者敲了警鐘,又讓后來者望而卻步,其中細節(jié)需要總結和完善,從而在農業(yè)進展中少走彎路。
三、市場和政策是影響未來農業(yè)種植的兩架馬車,失衡狀態(tài)下影響轉型。
市場決定農產品效益,而市場并不是個穩(wěn)定的家伙,他可以造就一批蒜你狠、姜你軍,也可以讓你飽含熱淚往溝里倒辣椒,扔瓜果。其實中國的種植戶對高利益的追求并不是第一位的,他們看重的是市場的穩(wěn)定性,每年都有穩(wěn)定的收入,雖然辛苦些,但生活更穩(wěn)定些,搞種植也不再整天提心吊膽。
而市場的穩(wěn)定和種植結構的合理化,不是靠那一個人或哪個合作社團體就能影響得了的,這要靠政府抽出更多的精力去調研去引導,這種想法目前可能很不現(xiàn)實,但當國內的工業(yè)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瓶頸的時候,在尋求工業(yè)突破的同時肯定精力會往農業(yè)這塊傾斜的,畢竟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吃飯問題永遠都擺在第一位。
四、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和機械化的全面應用,找不到平衡點影響轉型。
不得不說社會發(fā)展了,消費的提高勢必會刺激工資的提高,不管今后的經濟如何發(fā)展,人力勞動報酬想回到十年前已是不可能,就拿服務種地大戶的工人工資,雖然有些地區(qū)還40元/8小時,但很多地方已經上升至80元/8小時,有的地方甚至突破了100元,而且大部分還是婦女和老人,青壯年勞動力都不愿意伺候土地了,都市的燈紅酒綠吸引著他們外出的腳步。而婦女和老年人在勞動過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這兩年聽說過不少年齡稍大些的勞動力在勞作中出現(xiàn)各種身體問題,而摘辣椒、煙葉采收、中藥材管理等很多經濟作物的種植管理還無法借助機器的力量,種植這些作物勢必要考慮人工成本以及潛在的風險性。
雖然當前農業(yè)機械更新比較快,發(fā)展也快,但零散的種植結構影響了大型機械的應用,無法集中管理就不能把成本降下來,比如玉米收割機,除去東北地區(qū),在很多地方都是在村東收幾塊,再到村西收幾塊,這無疑大大的影響了勞動效率。
目前,國家也在刻意引導農民由大田種植往經濟作物種植轉型,只是目前中國農業(yè)所存在的一些弊端或者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影響了轉型的進度,在保證主糧基本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如何讓農民在經濟作物種植上更多的受益,這條路瞅著就在眼前,走起來卻依然漫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