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p>
這首《寒夜》描述了一種冬夜寒讀的場面,別有一番情趣。
寂靜的夜晚,倒一杯香茶,捧一本好書,坐在窗前的搖椅上,把心和時間都空出來,在世界上思接千載,與古今對話;在空間上視通萬里,與萬物暢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讀的越多,人活的越通透。
小時候,讀書是“灌”。父母耳提面命,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貪婪”地從書本學習知識和技能,用知識的力量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為了到達未曾到過的地方,看未曾看過的風景。這時候,人生的高度是用書本的厚度墊出來的。
不讀書,拿什么和別人拼!由于記憶力有限,讀過的文字大部分都會忘掉。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有人鼓吹“讀書無用論”。但不要忘記,我們從小到大吃過很多東西,大部分也記不清吃了什么,但那些東西已經(jīng)成為我們骨肉的一部分,讀書,亦如此。
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道:“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nèi)允菨撛诘?。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p>
后來,讀書是“品”。不用被逼著學習和看書,在讀書的選擇上,賦予了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品自己鐘意的書籍。在棱羅的《瓦爾登湖》中,看到了物質(zhì)的極簡與精神的富足;從《平凡的世界》里,看到每個平凡的人都在奮斗,實現(xiàn)不凡的人生;《少年維特之煩惱》和《簡·愛》里,告訴我什么是讓人驚慌失措的愛情,什么是讓人為之一顫的心動;還有余華的《活著》告訴我,生命的意義在于體驗,體驗朝曦暮霞,體驗春雨秋霜,體驗人生百態(tài)。
每讀一本書都仿佛是去拜訪一位高人,不必拘泥于時間早晚,不必在乎是否攪擾主人,打開書就是與作者做一次心靈的溝通。或許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書籍可以;肢體表達不了的情緒,文字可以。
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我們,使我們出言有尺,做事有余,說話有德,嬉鬧有度。
相遇時不需要吹口哨,而是覺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熱戀時可以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愛而不得的時候可以用“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來表達;失戀時,可以不必說“藍瘦香菇”,而是“多情自古空余恨”……
現(xiàn)在,讀書是“悟”。不再刻意選擇喜好的類型來讀,不再刻意抽時間花精力來讀,也不再拘泥于紙質(zhì)書本來讀。享受閱讀的舒適感,領(lǐng)悟心靈凈化的快慰,感受不斷自我修復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生活中遇到艱難險阻,想想“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當職場失意之時,想想大文豪蘇東坡從朝廷新秀到偏遠小吏,依然樂觀豁達,留下的詩篇千百年來熠熠生輝;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追名逐利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樂會給人注入一道清醒劑,明白生于平淡、知足常樂;當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時,鄭板橋的《墨竹圖題詩》中“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讓人明白什么是大局意識,什么是心計天下……
我很喜歡一段話:“讀書,讓我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讓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
書籍啟迪了智慧,指引我們學會思考。在不斷地閱讀中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贖,心懷善念,感悟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