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條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實破,水漬,炙干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日撸游逦蹲?、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一、學思
1、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2、一般說,四逆散證沒有四逆,即沒有四肢厥冷。這是胡希恕師說的。康平本中,“四逆”是旁注,由此看出胡希恕師不是一般地厲害。
3、四逆散治療的是陽性病,不是陰性病。
4、胡希恕師言:“凡是大柴胡湯證,但是不嘔,也不可下的,你就用它沒錯的”。意思是沒有嘔、沒有大便硬的大柴胡湯證,都可用此方。這個方劑不治嘔、不治大便硬。
5、成無己言:“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傳到太陰,手足自溫;至少陰則邪熱漸深,故四肢逆而不溫也;及至厥陰,則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
二、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這個不是少陰病,根本就是個少陽病,這是由于氣的閉塞,而發(fā)生“四逆”。
就是在心下的部位閉塞。
這個柴胡是祛胸脅苦滿的,胸脅苦滿再加上心下閉塞,阻礙人的氣血,也會現(xiàn)“四逆”的,但是很少。
那么這個方劑,它祛熱,因為它是以柴胡為主的,它治少陽,不治寒,不應該擱在三陰篇里頭,擱在少陰篇里頭還是不行的。
那么這個主要是古人就這個外觀呀,看到了四肢厥逆的這種情形,也有時腹中痛,也有時下利的情形,認為這種腹痛、下利是少陰病轉屬太陰了。
古人是這種看法,其實不是的,它這個下利是個熱利,不是寒利。
四逆散這個方子,我常用。
大柴胡湯治心下急、郁郁微煩嘛,這個方子也有心下急、郁郁微煩,但是不嘔,所以沒有半夏、生姜;不可下,也沒有大黃,其它都像大柴胡湯證。
凡是大柴胡湯證,但是不嘔,也不可下的,你就用它沒錯的。
這個方劑呀很少有四逆的,不過因為有枳實的關系,這個氣閉塞厲害的時候,或者有,但是不一定有,所以四逆在臨床上很少見,雖然名為四逆散,但四逆很少見。(學思:四逆散治療的幾乎沒有“四逆”)
那么由于氣不得下行,上逆于肺,有時候也“咳”,凡是柴胡劑大概都治咳,柴胡劑這個藥呀是疏理胸膈這一帶的,枳實是個疏氣的藥。
或者“悸”,悸是指心下悸。
“或小便不利”,因為枳實、厚樸,這類藥能消脹,也有祛水、祛濕的作用,那么要“小便不利”呢,行氣也能利水。
或者“腹中痛”,這個方子里有芍藥甘草湯、枳實芍藥湯二個合起來,枳實芍藥湯是行氣緩腹痛的,這個在《金匱要略》里頭有。
腹?jié)M、腹痛,芍藥甘草湯、枳實芍藥散全治的,再就是婦女產(chǎn)后“腹中痛”,一般要是沒有瘀血,大概都是用枳實芍藥散就好的,除了行氣,它也止痛,所以它這個藥也治“腹中痛”,根本上就是治“腹中痛”,不用加味。
“或泄利下重者”,有這個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湯就治下利呀,除了芍藥、甘草這二味藥,如果再有熱,柴胡能清熱,所以這個也是治熱利的。
熱利、心下閉塞而有下利的,這個方子也能治,所以這個方子有治下利的機會。
雖然它是一個或者見證,但是我們都把它當成主證看是可以的,假設說病人有柴胡證,同時有這些問題,尤其有這個“腹中痛”,或者有“下利”的這種情況,可以用這個四逆散。
這個跟我在一起看病的人都知道,我們治肝病有大便不好的,我常用四逆散,用四逆散合用當歸芍藥散,肝區(qū)痛的厲害的,加郁金、香附,我在臨床上常這么用。
從哪來的呢,就是根據(jù)這條的下利、腹痛,所以我們在慢性病里頭,就是治肝炎呀,我們不能不用柴胡,因為它疏理肝嘛,但是它要是“下利”,你用柴胡桂姜湯就不行,柴胡桂姜湯它是治大便干,你用這個倒是很好的,就是這個方子合用當歸芍藥散加減,肝功能不好的,你可以加丹參、人參。
總而言之,你用這個方子,你得熟,你到時候合用或是化裁,心里就明白一些,它不嘔嘛,你就不要擱半夏,要嘔,就是大柴胡湯把大黃去了就行了,那我也常用過,它底下這些,這些加減更要不得。
三、李冠杰講康平本傷寒論
少陰病、(旁注)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回逆散主之、
“少陰病,(這兒有個旁注: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回逆散主之”。
這個地方跟大家說,這個地方跟四逆湯一樣,所有的《康平本》里邊,四逆湯都用“回”字,回逆湯。
這個地方是四逆散,四逆散在《宋本》里是四逆散,在《康平本》里是回逆散,但是這個“回”跟四逆湯里面你要品味,它有一定的差別。
咱們后面會給大家再進一步討論。
那么這個條文在《康平本》里面,為頂格排版的條文。
下面,我們解讀一下:
因為這個方證,四逆散方證,它不是陰性表證。
所以說這個條文里面的“少陰病”,只能理解成什么呀?
有近似于少陰病的某些癥狀反應,或者是這個方證可能由少陰病發(fā)展而來,就只能這么來理解。
這個旁注“四逆”,四逆當然指的四肢逆冷了,它在《康平本》是一個旁注內(nèi)容。
旁注內(nèi)容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這個條文的正文,它的述癥全部是后面的或然證。
雖然說在某些醫(yī)案里面,這個方證有出現(xiàn)四肢冷的記錄,但是從整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這個癥狀在這個方證當中出現(xiàn)的幾率很低。
而且呢,這個“四逆”啊,在我們現(xiàn)有的臨床癥狀整體統(tǒng)計沒有,個別的醫(yī)案里面有四肢冷的這種情況。
但是這個方子呢,它還有一個特點,臨床當中單獨用這個方子的,非常少。
所以說這兒還有別的因素存在,有可能。
如果這個方證當中有四肢冷這一類的癥狀的話,實際上這也是半表半里證的一個癥狀反應。
你看小柴胡湯證當中,有時候就可能會出現(xiàn)四肢冷,就是說四肢發(fā)涼這一類的,但是同樣,出現(xiàn)的頻率也不是特別高。
這個半表半里證啊,屬于淺表性疾病和里證之間的這么一種疾病狀態(tài),所以說它的癥狀反應相對地說比較復雜一些。
這個旁注內(nèi)容,可以理解成對本條文述癥的一個補充,但是要把它理解成補充的話,也不能把它當主證來看。可以把它前面加上一個“或”字,擠在正文里面也沒有什么不可,也是一個或然證。(學思:李冠杰師這個說法好)
所以說這個條文壓根就沒有論述一個穩(wěn)定的癥狀。
為什么呀?
不僅僅有他的用意,而且,我們看到《康平本》以后,對方后加減,也能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正位作用,到后邊我們還會詳細說。
說到這兒,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四逆散,在《宋本》里邊叫四逆散,那么在《康平本》里邊它叫回逆散。
既然是這個四逆的,也就是說四肢厥冷的這種癥狀,在這個方劑里出現(xiàn)的頻率這么低,而且這一個癥狀還是后人加的一個旁注,不是原著里面內(nèi)容。
那么這個方劑為什么在《宋本》里頭叫四逆了,《康平本》為什么把它叫做“回逆散”呢?
值得大家品味。
那么,這個時候再去想想這個“回”字,這個“回”跟四逆湯里邊那個回逆湯,那個“回”,它恐怕“回”的對象不一樣。
那個“回”真有,就是說因為那個方劑常常會表現(xiàn)為四肢厥冷,所以說,叫它這個“回逆”,那是指的它有恢復四肢厥冷的這個功能。
這么理解比較切合實際,當然你要是說把那個“逆”,把它理解成人體發(fā)病趨勢的一個,就是說比較重的一個逆證,那樣有點勉強了。
但是這個“四逆散’,你完全可以這么理解,也就是說你要把它理解成“回逆散”的話,它回什么呀?
它“回”什么“逆”呀?
出現(xiàn)四肢厥冷的機會特別少,它回這個逆,如果說不是四肢厥冷的話,那是什么?
你看,它的一大堆的或然證。
為什么這么多或然證啊?
就因為它的癥狀不穩(wěn)定。
那么這不是人體發(fā)生了錯亂,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可以把它稱作逆轉,有這方面的意味。
當然說我們現(xiàn)在,至于方劑叫什么名字,本身不是說特別重要。
但是我們學到這兒啊,有這樣的感覺,參考《康平本》有這樣的感覺,不過感覺也還是有點勉強。
這個呢,跟方劑的應用和治療沒有什么關系,那么就是說我們?nèi)ンw悟一下。
這個四逆散方,在柴胡劑里邊,雖然它是一個比較小的方劑,用藥也比較簡單。
但是從藥物組成看呢,它適用的病理當中,既包括了半表半里的虛熱證,也有血虛證,也有氣實證吧,氣證,也有氣證,或者說氣逆也行。
而且呢,這個方證,它既有芍藥甘草湯(它里頭包括芍藥甘草湯),又包括了枳實芍藥散,還有近乎于半個大柴胡湯。
所以說這個方證的適應證,反而是半表半里證當中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的一個方證。
恐怕也正因為這個,這個條文的論述呢,它沒有論述所謂的主證,而全是或然證。
“其人或咳”,就咳嗽了。這是半表半里證的一個常見的癥狀,在柴胡證當中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
“或悸”,這個“悸”指的是心悸而言。
為什么?
因為在臨床應用當中,這個方子有治療像冠心病之類的疾病的機會。
而且臨床體悟啊,這個方證當中的心悸,多是由于心臟部位狀態(tài)不良,或者說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小便不利”,那么在這個方證當中出現(xiàn)的頻率還比較高,實際臨床統(tǒng)計出現(xiàn)頻率還比較高。因為這個方劑當中,沒有專門治療體液代謝不良的藥物。所以說呢,這兒的“小便不利”,應該是在這個方劑的適應證的這種病理狀態(tài)下,對人體泌尿系統(tǒng)產(chǎn)生了影響所造成的。
“或腹痛”,這個“腹痛”可以視為這個方證的一個主要的癥狀反應。
但是呢,為什么沒把它放到就是說,像少陰病,“腹痛”,或者一大堆的或然證。
為什么沒那么論述呢?
這個“腹痛”表現(xiàn)得非常復雜。
這個四逆散證的“腹痛”啊,你看我在臨床治療當中,有的人,這比較多的,表現(xiàn)為胃疼,就是單純的胃疼,有的人呢表現(xiàn)為少腹痛,有的人呢還會表現(xiàn)胸脅痛,還有的,就是表現(xiàn)為這個腹直肌的緊張、痙攣,痙攣痛,甚至還有的人表現(xiàn)為,就是說腹部的竄痛,一會兒這兒痛,一會兒又到別的地方痛了,痛無定處。
這種癥狀的這種現(xiàn)象,就反映了這個方證本身就比較復雜,有這樣的特點。
“或泄利下重”,那么在這個四逆散證當中,實際出現(xiàn)的機會也不很多,這個癥狀。
但是呢,確實有治療這一類癥狀的紀錄。
如果說在這個方證當中出現(xiàn)下利的話,那么這種下利也是一種熱利,因為這個方劑總體偏于寒。
那么這個方子啊,在臨床當中是一個常用的方子。
關于這個方劑的應用,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學過胡老講課的內(nèi)容,胡老關于四逆散有一個非常精辟的論述。
他說什么?
他說凡大柴胡湯證不可下者,多適用于本方,說得非常得簡,也非常得要緊。
這一點大家你去體悟,臨床當中你去體悟。
就是你四診的過程當中,你辨來辨去,你發(fā)現(xiàn)他似乎是一個大柴胡湯證,但是呢,他沒有大便不通,他沒有那么重的里實,這種情況下,用這個方劑的機會就比較多了。
甚至我自己在臨床當中體悟,這一類的病人,他有時候腹診,他還表現(xiàn)為這個大柴胡湯證,就是說心下按之滿痛,好像四逆散也有這類的癥狀反應,你按胃的地方,他或者說有點里邊有點滿的感覺,或者說按的時候有點疼啊。
四逆散的病理:
半表半里的虛熱證里實證合并血虛證合并氣實證。
下邊呢,我們看看這個方子。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實破水漬炙干 柴胡 芍藥
右四味、各等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折、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莖、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四逆散由四味藥組成: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
這四味藥呢,是各等份的,然后把它做散服。
這個方劑呢,我們剛才基本上等于說已經(jīng)討論了,這個方子雖然小,但是里邊包括了芍藥甘草湯、枳實芍藥散。
所以說呢,這個方劑的適應證呢,它是一個較為寬泛的癥狀反應群,從臨床統(tǒng)計資料看,也能清楚得反映出來。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
這個方劑在臨床當中,被應用的機會很多,統(tǒng)計到的醫(yī)案也非常多。
但是呢,就是因為多方面的因素了啊,因為這個方證本身具有一個比較復雜多變性,再加上在方后注解之后又有一個加減,多少年來啊,中醫(yī)界都受這些加減的誤導。
而且呢,中醫(yī)里邊呢,還歷來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有相當一部分中醫(yī)呢,就遵循了一條,就是說,臨床當中隨證加減。他就是以這種理論啊,就學這種理論出身。他臨床當中就是用隨證加減,他也習慣于那樣,用那種方式來治病。
療效不好,有時候常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療效不好。
以至于實際臨床應用當中啊,真正單獨使用四逆散治病的這種醫(yī)案非常少。
或者是合方的,或者是加味的,非常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
咱這有個數(shù)據(jù)啊,四逆散證臨床統(tǒng)計的資料呢,一共是414個醫(yī)案。
那么,用藥當中有加味的251味。
就說統(tǒng)計到的414例當中,他們加過的藥味重復的,就說都重到一塊兒,就說不重復的計算一下有251味。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664味次。
可見這個加減之嚴重。
你看我現(xiàn)在在臨床當中啊,近期就有好幾個病人,就是用單純的四逆散,就用這一個方子。
有幾個是年齡比較小的,偏小的,大概有十五六歲的,有二十來歲左右的,像胃疼,就說胃疼,胃疼為主,而且疼得挺嚴重。
也有四五十歲的人,表現(xiàn)為胃不好的。
當然我在用的時候,比較多的還是跟別的方劑在一塊兒合方。
你像跟當歸芍藥散在一塊兒合方,跟桂枝茯苓丸一塊兒合方。
那么今天還有一個,其中有四逆散,然后呢,還有茯苓飲,四逆散跟茯苓飲合在一塊兒。
因為那人啊,他有這方面的癥狀,你按他這個肚子里頭比較滿,但是他還時不時的會出現(xiàn)一些,他又有水證,而且呢明顯的他還有胃功能不好的那種證候。
然后呢我就給他這個,但現(xiàn)在呢,還不知道療效怎么樣。
剛才咱們說的這個加減里邊,我們從一個癥狀來看,在這400多個醫(yī)案當中,有 103例是什么呀?是便秘。
這個便秘,也就說便秘出現(xiàn)的幾率就很高了。
但是這個啊,我想咱們學經(jīng)方的人一說你就清楚,這個四逆散如果說出現(xiàn)便秘的話,大家看什么問題啊?實際上這相當一部分本身就是大柴胡湯證,他就是大柴胡湯證。
但是呢那個醫(yī)者啊,大概用大柴胡湯不太熟,就用四逆散,對四逆散掌握得比較熟,他就用四逆散加上了一些通便的藥,等于說取代大柴胡湯了。要如果真正是大柴胡湯證的話,用這種方式治,大家能想象到,自然療效就會打折扣,不一定治不好,但是可能會吃比較長時間的藥。
還有這個方劑后邊的加減。
在這個方證當中啊,出現(xiàn)加減很容易說明問題,它能說明問題,它跟別的不一樣。
別的呢,你得去做多方面的分析。
這個地方啊,有一個點可以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這個方后加減就是后人加的。
那么為什么呀?
你看啊,這個條文正文的述癥當中,都是或然證。按著這個方后加減的這個邏輯啊,凡是或然證就必須要進行加減。
于是這就出現(xiàn)一個什么?
就出現(xiàn)了另一個邏輯上的問題。
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
既然這個條文當中全是或然證,那么這個方劑就沒有主證的基礎了。
這方劑治什么的?
你有了或然證就得加減,那么這個方劑治什么呀?
你在什么基礎上進行加減哪?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
這就充分證明了這個方后加減這些東西啊,這都不可取。
下面呢,是四逆散方證。
就是說四逆散在臨床當中出現(xiàn)的癥狀反應。
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就是腹痛,依次呢是食欲不振(這個食欲不振我跟大家說一下,我在臨床當中碰到過有那么一兩個病例啊,他食欲很好,吃了飯以后時間不長就胃疼,胃疼得受不了。但是他到吃飯時候還愿意吃。這說明什么呀?就用單純的四逆散治好他,吃其他的什么方劑也沒用。這說明什么?這說明這個方證啊,它反映出來的癥狀啊,常常不太穩(wěn)定,不具有穩(wěn)定性。所以你看這個條文里邊,都把它列到或然證里邊,沒有一個是固定癥狀)、惡心嘔吐、往來寒熱、胸脅滿、便秘、腹脹、小便不利、咳嗽氣短、頭暈、頭痛、噯氣、自汗、乳房痛、口渴、面色青暗、心悸、神昏抽搐、黃疸。
舌質(zhì):紅舌、淡舌、淡胖舌、邊有齒痕的舌、邊有瘀點的舌。
舌苔:白苔、黃苔,主要就這么兩項。這個白苔里邊你看包括,薄白苔、白厚苔、白滑苔、白膩苔啊,但是呢基本上都是出現(xiàn)白象。
脈象:弦脈、數(shù)脈、細脈、沉脈。
有應用四逆散機會的現(xiàn)代病非常多。
我在這兒啊,這是四個方面的資料,這一方面的數(shù)據(jù)呢,我都是用四個方面的資料,把它湊在一塊兒。
那么,這個病達到了多少?
達到了103種病,非常多。
在這兒呢,我們就不一一地跟大家說了。
我就撿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啊。
急慢性胃炎、腸炎、闌尾炎、膽囊炎、肝炎、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粘連、膽道蛔蟲、膽石癥、肝硬化、淺表性胃炎、胃竇炎、膽汁返流性胃炎,等等的就是說消化系統(tǒng)的這么一些。
還有神經(jīng)官能癥、腦萎縮、神經(jīng)性頭痛、癲癇、肋間神經(jīng)痛,這就是跟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的一些疾病。
那么跟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關的呢,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心房纖顫、原發(fā)性心肌炎、冠心病、早搏、心絞痛這一類的。
呼吸系統(tǒng)的呢,像支氣管肺炎、支氣管哮喘、氣胸、肺結核。
這說到肺結核了啊,我的一個患者可能跟大家說過幾次了,也是我的一個老病號了啊。
這段時間他不怎么吃藥了,就好了。他二十多年的肺結核。
記得有一次呢,他來我這兒就診,那天呢正好是中午,咱們復興中醫(yī)網(wǎng)站里邊,比較算是元老級的了啊,那個影子(學思:這應該是一個人名),他從濟南來我這兒,中午呢我們一塊兒吃飯,吃完飯以后呢在我這兒聊天。
誒,那個病人呢來了。來了以后呢,后來我就簡單地一問,問他以后呢,我就給了他,當時呢,因為也沒過細地問,我也沒想給他開多天的藥,就給了他三天的,就是四逆散。
他呢,每次來除了感冒以外就是咳嗽得厲害了。這幾天咳嗽又厲害了,他就來。
他以前的時候啊,一直在吃小柴胡湯合上小陷胸湯,吃得比較多。
他后來出過一次實證,用的是其中包括四逆散,還有厚樸三物湯,還有一個什么方劑來的。
這次又來了,來了以后,我聽他這么一說,我感覺他就應該是一個偏于四逆散證,我就給他四逆散,給他三天的。
結果呢,后來他一直再沒有回來,后來碰見他,我說這次藥吃得怎么樣?
他說:吃了,吃完了就好了,吃下去就管用了。
那就是單純的用四逆散,他就是個肺結核。
婦科里邊:
盆腔炎、更年期綜合癥,經(jīng)期緊張綜合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多、痛經(jīng)、乳房脹痛、乳房炎、子宮脫垂這一類的。
那么,在婦科病里面,這個方劑應用的機會很多。
你像好多,比如說痛經(jīng),如果說她沒有明顯的虛寒證的話,常常就是當歸芍藥散證。
那么當歸芍藥散證,如果說有氣證這一方面,或者說又有柴胡證這方面的問題的話,四逆散合上當歸芍藥散的機會就很多。
而且四逆散合上當歸芍藥散以后,甚至有時候有一些合上桂枝伏苓丸。
比一些常見的,時方里邊常見的治療這一類的病的那種藥,比如消遙丸之類的,比它們療效要好。
當然不能這么用,要對證,一定要在臨床當中對證,不要去套什么婦科病或者是哪一類,用哪一類合方比較好,這樣就會形成一種定向的,千萬不要把自己用藥的這種方式給定住。
就是說你在臨床當中,現(xiàn)什么樣的方證,你就用什么方子,而不要有框框。
那么泌尿系統(tǒng)呢:
尿路結石、腎盂腎炎、腎周圍炎、慢性腎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睪丸炎、副丸炎這一類的,包括陽萎,這個呢,胡老提過,其他醫(yī)案也有。
那么胡老的經(jīng)驗是加龍骨牡蠣。
這個呢,我也用過,有效果。
有一些像外傷一類的,還有用這個方子的機會,但像這個,估計大部分都是有加點別的藥味的那種情況。
比如像急性腰扭傷、胸脅腹壁挫傷這一類的病。
還有五官科的:
中耳炎、結膜下出血、結膜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等。包括鼻竇炎、萎縮性鼻炎、三叉神經(jīng)痛。
就是說涵蓋的病譜的范圍就很寬泛。
這里邊也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因為在臨床當中這個加減的幅度太大,所以說這些東西,我們僅作參考,不是說這么多病都用一個四逆散就能治了。
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資料上說了一些中醫(yī)的證,或者是中醫(yī)的病,比較有特點,雖然沒有代表性,但是比較有特點。
可以啟發(fā)我們在臨床當中,能夠拓寬應用四逆散的思路。
你像筋結、臭汗、指尖灼熱,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個癥狀。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凡是這些特殊的,有特點的癥狀,常??梢宰鳛橛媚承┓阶拥囊粋€可靠的依據(jù)。
還有像胸悶、欠伸、乳溢鮮血、乳汁冰冷癥(你看這個也是比較奇特的)、噎食、夜哭、牙痛、口香癥(口香癥也是一個比較不太常見)、痹癥、不食癥、不孕癥、秋燥、鼓脹、小兒發(fā)熱肢厥(發(fā)熱反倒是肢體發(fā)冷)、小兒脫肛、疳積。
四、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四逆者,四肢不溫也。
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
傳到太陰,手足自溫;
至少陰則邪熱漸深,故四肢逆而不溫也;
及至厥陰,則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
四逆散以散傳陰之熱也。
【方解】
《內(nèi)經(jīng)》曰∶熱淫于內(nèi),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枳實、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熱;芍藥之酸,以收陰氣;柴胡之苦,以發(fā)表熱。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肺寒氣逆則咳。五味子之酸,收逆氣;干姜之辛,散肺寒。并主下痢者,肺與大腸為表里,上咳下痢,治則頗同。
悸者,加桂枝五分。悸者,氣虛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動也。桂,猶圭也。引導陽氣,若熱以使。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滲泄。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里虛遇邪則痛,加附子以補虛。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泄利下重者”,下焦氣滯也,加薤白以泄氣滯。
五、清·吳謙《醫(yī)宗金鑒》
凡少陰四逆,雖屬陰盛不能外溫,然亦有陽為陰郁,不得宣達而令四肢逆冷者,故有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泄利下重諸證也。
今但四逆而無諸寒熱證,是既無可溫之寒,又無可下之熱,惟宜疏暢其陽,故用四逆散主之。
李中梓曰:按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如陰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療此證,雖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以逆冷,故以柴胡涼表,芍藥清中,此本肝膽之劑,而少陰用之者,為水木同源也。以枳實利七沖之門,以甘草和三焦之氣,氣機宣通,而四逆可痊矣。
程知曰:蓋傷寒以陽為主,四逆有陰進之象,下之則陽益虧陷而不出。
故經(jīng)謂諸熱邪傳經(jīng)至于手足逆冷最難辨認,謂為寒深于里,則無脈微欲絕之象;謂為熱深于里,則無煩渴之證。
蓋只是熱邪入結于里,而陽氣不得順行于四肢也。
此證當用和解,不當用寒下,故經(jīng)中用劑之輕少者,無如此方,則其輕緩解散之義可見矣。
程應旄曰:初得之四逆,固非熱證,亦非深寒,咳悸而或小便不利,既似乎水蓄,腹痛泄利,又似乎寒凝,其中更兼下重一證,得毌氣滯在趺陽,而經(jīng)絡失宣通也耶!
汪琥曰:四逆散,乃陽邪傳變而入陰經(jīng),是解傳經(jīng)之邪,非治陰寒也。凡陽熱之極,六脈細弱,語言輕微,神色懶靜,手足清溫,有似陰證,而大便結小便數(shù),齒燥舌苔,其熱已伏于內(nèi),必發(fā)熱也。若用熱藥,則內(nèi)熱愈熾;用涼藥,則熱被寒束而不得散。法惟宜和表解肌,疏通氣血,而里熱自除,此仲景四逆散所由設也。
【方解】
方名四逆散,與四逆湯均治手足逆冷,但四逆湯治陰邪寒厥,此則治陽邪熱厥。
熱厥者,三陽傳厥陰合病也。
太陽厥陰,麻黃升麻湯、甘草干姜湯證也;
陽明厥陰,白虎湯、大承氣湯證也。
此則少陽厥陰,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陽,臣芍藥以瀉肝之陰,佐甘草以緩肝之氣,使枳實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陽之陽,內(nèi)走厥陰之陰,則肝膽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
“或咳”或下利者,邪飲上下為病,加五味子、干姜,溫中以散飲也。
“或悸”者,飲停侮心,加桂枝通陽以益心也。
“或小便不利”者,飲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導飲也。
“或腹中痛”者,寒凝于里,加附子溫中以定痛也。
“或瀉利下重者”,寒熱郁結,加薤白開結以疏寒熱也。
【集解】
方有執(zhí)曰:人之四肢,溫和為順,故以不溫和為逆,但不溫和而未至于厥冷,則熱猶未深入也,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實以瀉之,芍藥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
六、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達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屬于陰。
此則“泄利下重”,是陽邪下陷入陰中。
陽內(nèi)而陰反外,以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也。
可知以手足厥冷為熱厥、四肢厥寒為寒厥者,亦鑿矣。
(學思:手足冷為熱厥,四肢冷為寒厥)
條中無主證,而皆是或然證,四逆下必有闕文。(學思:柯琴厲害)
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則本方乃有綱目。
或咳、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龍證;
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證;
或咳、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證。
種種是水氣為患,不發(fā)汗利水者,“泄利下重”故也。
“泄利下重”,又不用白頭翁湯者,四逆故也。
此少陰樞機無主,故多或然之證。
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熱邪,隨癥加味以治或然證。
此少陰氣分之下劑也,所謂厥應下之者,此方是矣。
此仿大柴胡之下法也。
以少陰為陰樞,故去黃芩之苦寒、姜夏之辛散,加甘草以易大棗,良有深意。
然服方寸匕,恐不濟事。
少陽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
少陽腹中痛者加芍藥,此加附子,其法雖有陰陽之別,恐非泄利下重者宜加也。
薤白性滑,能泄下焦陰陽氣滯,然辛溫太甚,葷氣逼人,頓用三升,而入散三匕,只聞薤氣而不知藥味矣。
且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致疑于叔和編集之誤耳。
七、清·黃元御《傷寒懸解》
寒水侮土,四肢厥逆,其人或肺逆而為咳,或木郁而為悸,或土濕木遏而小便不利,或寒氣凝滯而腹中痛,或清氣沉陷而泄利下重者,是皆土郁而木賊也。
宜四逆散,甘草、枳實,培土而瀉滯,柴胡、芍藥,疏木而清風也。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五味、干姜,斂肺而止咳,升陷而止利,緣干姜溫中,則陷者自升,逆者自降也。
“悸者”,加桂枝五分。土濕木郁,則為悸動,桂枝疏木而達郁也。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茯苓利水。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水寒木郁,賊傷脾土,則腹中痛,附子暖水而溫寒,榮木而舒肝。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入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薤白散滯而升陷也。
八、清·曹穎甫《傷寒發(fā)微》
少陰病手足厥逆,原屬水寒血敗之證,故有惡寒、蜷臥、腹痛、下利諸兼證。
若四逆而不見惡寒、蜷臥、腹痛、下利,其不為水寒血敗,要無可疑,故不宜四逆湯之辛溫,而宜四逆散之疏泄。
所以然者,“陽氣不達四肢”同,所以不達于四肢者異也。
胃為生血之源,而主四肢。
水寒血腐,故血中溫度不達于四肢,而手足厥逆。
濕痰與食滯交阻中脘,故血中溫度不達于四肢,而手足亦見厥逆。
但觀四逆散方治,惟用甘草則與四逆湯同,余則用枳實以去濕痰宿食之互阻,用柴胡以解外,用芍藥以通瘀,但使內(nèi)無停阻之氣,外無不達之血熱,而手足自和矣,此四逆散所以為導滯和營之正方也。
惟兼咳者加五味、干姜,與治痰飲用苓甘五味姜辛同。
“小便不利”加茯苓,與用五苓散同。
惟下利而悸,則加桂枝,所以通心陽也。
“腹中痛”加熟附子一枚,所以溫里陽也。
肺與大腸為表里,肺氣阻塞于上,則大腸壅滯于下而見“泄利下重”,譬猶置中通之管于水盂,以一指捺其上,則滴水不出,去其指則水自泄矣。
“泄利下重”,于四逆散中重用薤白,與胸痹用栝蔞薤白湯同意,皆所以通陽而達肺氣。肺氣開于上,則大腸通于下,若誤認為寒濕下利而用四逆湯,誤認濕熱下利而用白頭翁湯,誤認為宿食而用承氣湯,則“下重”益不可治矣。
九、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這一條是論述陽郁致厥的四逆散證的證治。
少陰病四逆用陰陽來分,不外乎寒厥和熱厥。
寒厥一般是屬虛證的,熱厥一般是屬實證的。
前者由于陰盛陽虛,如四逆湯證、通脈四逆湯證、白通湯證;
后者由于陽氣太盛,陽氣阻遏,多伴有陽熱的證候,如口渴、心煩、脹滿、大便不利、小便赤黃等證候。
寒厥就用四逆輩,用四逆湯、附子劑。
熱厥有清法,有下法,清法宜白虎湯,下法宜承氣湯。
少陰是陽氣的根本,四肢為諸陽之本,通于天氣,是反映陽氣的一個最靈敏的、最直接的部位。
少陰的陽氣必須要達于四肢,這是它的生理特點,其病理反映也是在四肢。
這一條的“少陰病,四逆”,也是四肢厥逆。這種四肢厥逆既沒有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等寒的特點,也沒有煩渴、大便秘結、腹?jié)M疼痛等熱的特點,既無可溫之寒,又無可下之熱。
這是一種什么厥?
少陰的陽氣,在某種情況之下,就導致它不能夠達于四肢,它既非是很熱,也不是由于陽虛的寒,而是屬于一些氣血的壅遏、抑制,導致陽氣不能達于四肢,出現(xiàn)四肢厥逆。
因此,把它叫寒厥不行,因為它陽氣不虛;
把它叫熱厥也不行,因為它沒有熱象,即使有點熱象,也只不過是陽氣郁遏而不能達于四肢。
對于這種四肢厥逆,既不能用四逆湯之溫藥,也不能用白虎湯、承氣湯之涼藥和瀉下藥,那怎么辦?
只能疏達陽氣,使陽氣能夠達于四肢,就用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中,柴胡、芍藥、甘草、枳實,都不是入少陰的藥,要說它們是入肝經(jīng)的藥倒是挺合適的。
為何用一些疏理肝胃的藥就能治少陰的陽氣郁遏不達于四肢的厥逆?
關于這個方子是有爭議的,現(xiàn)在編的一些教材就把四逆散放在厥陰篇了,因為厥陰篇也有四肢厥逆,而四逆散又有疏肝的作用,厥陰是主肝的。
但是,將四逆散放在少陰也可以理解,古人說肝腎同體,乙癸同源,肝腎一個藏精、一個藏血,都屬于相火,所以疏通厥陰的肝氣,也就能夠疏通少陰的陽氣。
它們兩個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怎么樣就構成了四逆散證?
根據(jù)臨床觀察,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因素就是吃寒涼藥,把陽氣一下子給冰伏了。少陰的陽氣受到了挫折,它和寒藥傷陽是不同的。在外感熱病當中,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發(fā)燒了,清解吧,用點兒寒涼藥,吃了以后一下子手足厥逆了。
第二個因素在雜病中常見,由發(fā)怒引起的。這個病和肝也有關系?,F(xiàn)在有個方劑叫柴胡疏肝飲,就是以四逆散作基礎的。
精神受刺激了以后,手腳發(fā)背了,北京人叫手腳背了,什么叫背了,背者逆也,就手腳厥冷了。
怎么治?
這時候它就有個特點,氣達不到四肢,心胸就悶了,堵得慌。
氣一堵在心胸,心胸一悶,這個人就有點兒說話說不出來,嘴唇直哆嗦。
有一次,我就看見這樣一個病人,老太太,叫閨女氣得一下子背過氣去,說不出話來了,手腳冰涼,眼睛瞪得挺大,嘴唇直哆嗦。
四逆散治療這樣的病都是有效的。
在臨床上根據(jù)這個機制,凡是陽氣受到郁遏而四肢厥逆的,都可以用四逆散。
我談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病例。
在湖北潛江縣,有個姓全的病人,得了手足厥逆。
開始吃了很多附子之類的藥,都不管用。
后來,我一看他這個人的身材、年齡、目光,都不像一個虛證,就給他開了四逆散原方。
他吃了以后手足就溫了。
后來沒鞏固,又犯了。
這個手足厥逆的厥冷,大家還得有這樣一個體會,他手是真涼,摸著就像一塊冰。
另外,他手足一厥逆的時候,手就出汗,手出汗越多,手腳的厥冷就更重。
這一點在張仲景的條文里沒有。
我第二次給他看的時候,就在四逆散里加上桂枝、牡蠣兩味藥,桂枝合芍藥調(diào)和營衛(wèi),牡蠣潛陽、斂汗,吃了以后又見好。
沒鞏固,又犯了。
王冰說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治陽光。
手足出汗是傷陰、泄陰,所以光理氣通陽,不加上點兒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藥,這還不行。
后來,我就給他開了個六味地黃湯,和四逆散倒換著吃,才將這個病人治好。這說明四逆散證雖然不是熱厥,也不是寒厥,但是這個病傾向于熱厥的方面。
因為它不是陽氣虛,而是陽氣閉塞,氣有余便是火,它還是能化熱傷陰,所以治療這種四肢厥逆,在必要的時候要加上一點兒養(yǎng)陰的藥。
這是用四逆散時要注意的第一點。
第二點,是吃了四逆散以后有什么反應的問題。
有的人吃了第一付藥很難受,吃了第二付以后心里逐漸地就舒服了,這是一個反應。
我在臨床上看到那個姓全的病人吃了四逆散以后,覺得肚臍底下,丹田、氣海穴微微地動,他說這一動,就覺得渾身非常地好受,就在這時候,手腳就由涼變溫了。我體會動的地方要不是氣海就是關元。
丹田、氣海、關元都屬于少陰。
從這個反應我們再對證,為什么張仲景把四逆散放在少陰病里的意義就比較突出了。
根據(jù)這個機理,用四逆散治療因氣郁而致的男性陽痿,女性性冷淡,也很有效。
十、子恒注
患少陰病,出現(xiàn)四肢逆冷。
四肢為諸陽之本,四肢逆冷或是陽氣虧虛不能溫煦,或是陽氣不能通達所致。
如果是陽虛陰盛,四肢失于溫煦所致的四逆,必然伴有下利、腹痛、惡寒等虛寒癥狀。
以四逆散方測證,此四逆并非陽虛而致,而是因陽氣郁結不能通達四肢。腎中陽氣郁結,應責之于肝疏泄失職。
人體的津液運轉需要靠氣的推動,若陽氣郁結,水道必然不通,水飲內(nèi)停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多或然癥狀。
水上逆于肺則咳,加干姜、五味子溫化水飲;
水飲凌心則悸,加桂枝降逆止悸;
水道不通,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
水飲留于胃腸則腹痛,加附子以溫陽利水;
下利伴有里急后重,是氣機郁結所致,加薤白理氣通陽散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