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人物:承劉備三請,受命于危難之際,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這些響當當?shù)氖论E只是他輝煌人生的小小點綴;“長蛇成八陣,渭水鼓雷波。地據(jù)三分少,公才十倍多??髁焊疙?,常嘆大風歌”是對他不朽一生的真實寫照。
這個人物就是大名鼎鼎,智計雙絕的蜀漢丞相——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我們會崇拜他的神機妙算,會感嘆他的蓋世才華,也會惋惜他的英雄遺恨。而談到諸葛亮的遺恨,大家想必都知道,諸葛亮五次北伐失敗,出師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徒留無限遺憾于人世間。那么,問題就來了,這個眾人皆知的諸葛亮病逝之地——五丈原,它究竟在哪個地方呢?
五丈原其地
秋風五丈原,英雄遺恨地。一提到五丈原,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它在哪個地方,而是它是諸葛亮的病逝之地。人家都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但對于五丈原來說,則是因為一個人,火了一座城。
這么多年來,因為諸葛丞相,無數(shù)的人來到此地,想要一睹這塊寶地的風采,看看這神機妙算的諸葛丞相究竟為何選了此處做為他抗擊魏軍的屯兵之所。而這個問題就要從五丈原的具體位置以及地勢說起了。
要問這五丈原究竟在何處,對于大家來說,早就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秘密了。因為它就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五丈原鎮(zhèn)。沒錯,就這么一個小小的偏僻的地方,偏偏就被諸葛丞相看上了,靠的就是就是它那堪稱一絕的地勢。
據(jù)《三國志·諸葛亮傳》:“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足……是以分兵屯田……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中,時年五十四。”
諸葛亮在春天來到了這八百里秦川西端——五丈原,見到這平原三面環(huán)水,東西兩側(cè)都是被河流沖出來的深溝,北部靠著渭水,又緊緊扼住斜道被邊出口,地勢險要,真真兒就如大詩人蘇軾所描寫的那樣:“南望斜口谷,三山如犬牙。西觀五丈原,郁屈如長蛇”。有這樣獨特的地形優(yōu)勢,這五丈原簡直是個屯兵據(jù)守的絕好地方。
聰明如諸葛亮,一眼就看出這是個寶地。于是,他當即決定在這里駐扎下來,分兵屯田,種植糧食,與魏國開始長期的對抗。這便是諸葛亮與五丈原的第一次邂逅,也是最后一次邂逅。
由于連日的操勞以及過于憂心戰(zhàn)爭局勢,春天才到達這里的諸葛亮,在秋風瑟瑟的一個夜晚,就因病與世長辭,后人在此處修建了諸葛廟來紀念諸葛丞相。從此,五丈原與諸葛丞相就緊緊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諸葛亮以五丈原而傳奇,五丈原因諸葛亮而聞名,人地輝映,在歷史上共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五丈原的歷史淵源遠遠不只限于諸葛丞相的事跡,就單從其名字來看,歷史氣息就已經(jīng)非常濃厚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據(jù)當?shù)厝嗣裰v述,五丈原名字來源有好幾種說法,各說法不一。
一說是那個暴君胡亥西游的時候,來到了這個地方,恰好就看見那個大旋風將這里的塵土旋卷至五丈高空,胡亥大驚,于是給此地取名為五丈秋風原;二說五丈原的樣子最初跟個葫蘆似的,其中最窄的地方只有五丈寬,所以就叫五丈原;三說五丈原的地形像是漢朝時候的五珠錢的五字模樣,于是當?shù)厝朔Q其為五狀原,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方言狀丈不分,后來的人傳著傳著不知怎么就變成了五丈原了。
諸葛丞相逝世于此,名字傳說也有好幾種,照這樣說來,五丈原倒真是個有很深歷史淵源的地方!
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或許對于諸葛丞相來說,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這個一眼相中的屯兵之地死去,因為他還沒有完成他一生的夙愿,沒有打敗曹魏,北伐中原,不可以、不能夠、又怎么能夠就這樣死去呢?
但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諸葛亮選了如此易守難攻的寶地,卻還是沒能夠成功。或許真的如他自己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天讓諸葛丞相不要贏。于是他失敗了,生病了;于是,五丈原就成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最后一個戰(zhàn)場;于是,諸葛丞相消逝在了人世間,徒留下滿腔的遺恨,徒留下滿衣襟的淚水。
時隔千年,當年智慧忠誠的諸葛孔明已經(jīng)停滯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過往。而五丈原這個古戰(zhàn)場,帶著英雄的遺恨,依舊靜靜地躺在那里,一如那個秋風瑟瑟的季節(jié)里,諸葛丞相病逝時的模樣,從未變過。
參考資料:諸葛亮是否真的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位于現(xiàn)在的什么位置——友仙說歷史
百科詞條“五丈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