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抗日戰(zhàn)爭結束,1949年蔣介石宣布潰逃臺灣,至此是國內的混戰(zhàn)結束。
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役圓滿勝利,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爭,在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之下走向了輝煌與勝利。
但是一天軍校都沒上過的毛主席是如何讓自己的軍事水平遠超于各位優(yōu)秀將領的呢?
專業(yè)不對口的革命領導人
毛主席其實畢業(yè)于師范類學校,與他后來所從事的革命道路,從本質上說是專業(yè)不對口的,但是就在毛主席進入湖南師范之前,其實他有過當兵的經歷。
那時的毛主席意氣風發(fā)十幾歲的少年模樣,當他得知溥儀登基之時,非常地納悶,為什么要讓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成為全中國的領袖,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加上辛亥革命在那之后不久便爆發(fā)了,意氣風發(fā)的毛主席決定加入革命的隊伍中去,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士兵,保家衛(wèi)國。
戎馬一生的毛主席認為自己能夠在不斷地學習過程當中成為一名捍衛(wèi)祖國尊嚴的好兒郎,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一身軍裝帶給他的不是榮耀,而是恥辱。
當他穿著身上的軍裝來到鬧市街頭,他看到的不是百姓們崇拜的目光,也不是向他投來肯定的眼神,而是眼神當中流露出可怕和畏懼的神情,毛主席十分疑惑,上前詢問:”你們?yōu)樯抖歼@么怕我,我也不會吃人呀?”
老百姓顫顫巍巍地回答道,穿軍裝的指揮壓榨百姓,在我們眼里,穿軍裝的人都一個樣。
毛主席聽到這句話之后,心中大為震撼,原來在百姓心里,那些戎馬一生的人并不能帶給他們安全感,反而是讓他們感覺恐慌。
為了能夠改變這一切,他決定退去這一身戎裝,重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然而輾轉多地的毛主席始終不知道自己該干些什么,他嘗試過報考警校,嘗試過報考肥皂學校,嘗試過許多不一樣的體驗,但是直到他在湖南師范學院遇到了他的人生導師楊昌濟。
他的老師是一位具有先進思潮的優(yōu)秀教書先生,留學歸來之后受到國外先進思想的影響,因此他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樣,共同肩負起救國圖存的使命,畢竟僅平他之力是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于是他希望能夠從自己的學生當中尋找這樣的苗子,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相互吸引,毛主席的一番話讓楊昌濟看到了新中國的希望。
就在所有人聽到毛主席說自己曾經嘗試過干許多職業(yè)以及去過許多奇奇怪怪的學堂時,楊昌濟卻對眼前這個少年充滿了好奇,尤其當他說到自己曾經在肥皂學校學習過時,更是好奇無比。
毛主席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表示自己只是聽說外國人覺得我們臟,所以我才會去肥皂學校學習,想要制造出能夠讓國人變得干凈的肥皂。
楊昌濟看得出來眼前的少年是一個可造之才,于是在教書之余,還會向毛主席分享許多有用的書籍,以及讓他去接觸一些新思潮,新思想。
并且在毛主席畢業(yè)之后將他引薦給了北京的李大釗同志。
李大釗同志作為我國早期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而且是作為最早一批接觸到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優(yōu)秀人才,將他所了解到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精神向毛主席進行了介紹。
此時的毛主席仿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標與方向一般,他希望能夠用這代表著社會主義的全新理念以及精神將中國大地煥然一新。
有了理論基礎,必須付諸實踐才能夠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性。
于是在1921年,由陳獨秀等人共同創(chuàng)建了我國的共產黨組織,而毛主席也在那之后加入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盡管專業(yè)不對口,但是毛主席博覽群書,而在后期的抗戰(zhàn)過程當中更是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從實踐當中走出來的將領
其實早在毛澤東與李大釗接觸之前,他曾經非常糾結,畢竟身邊的同學在畢業(yè)之后紛紛選擇出國留學這一條道路,其實他也希望能夠到國外長長見識,只不過自己導師的一番話讓他醍醐灌頂。
楊昌濟對毛主席說到國外的知識其實和國內都大差不差,加之你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掌握國外的語言,到國外也沒有辦法行萬里路,與其這樣還不如在國內繼續(xù)摸索,而且有許多已經從國外回來的優(yōu)秀人才,你也可以從他們那兒進行學習。
此時的毛主席突然明白,與其到國外去學習那些所謂的先進知識,還不如先將國內的基本國情了解清楚。
只有真正意義上地掌握國內的情況,才有可能根據(jù)國內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去走出一條適合我們的革命道路。
在那之后不久,毛主席便深入到農民群眾當中,率領農民群眾進行各種各樣的群眾運動,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便是秋收起義。
早在1926年毛主席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的時候,兩人就一拍即合,打算改變舊中國的面貌,開創(chuàng)新中國的格局。
只不過當時的周恩來向毛主席詢問一件事情,沒有軍隊我們應當如何打仗?沒有專業(yè)的人才,我們又應當如何應對?
毛主席聽到周恩來這樣的疑惑之后,只是哈哈大笑,回應道:“你還不知道吧,其實在我們的土地上最多的就是農民,農民常年飽受壓榨,他們就是最有利的革命者,只要對他們進行一些思想引導,他們便可以成為燃燒革命的熊熊火炬。”
周恩來在聽到毛主席的這一番見解之后,頗受震動,而在他眼中,原來自己曾經的滿腹經綸,如今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還是得向毛主席多多學習,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
眼看著毛主席有事沒事地就和農民打成一團,并且發(fā)動農民進行各種各樣的起義活動,就連出生黃埔軍校的蔣介石都有些瞧不起。
畢竟在蔣介石眼中,這和落草為寇沒有任何的差別,但是顯然蔣介石是沒有看出毛主席的高瞻遠矚。
在秋收起義之后,我黨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隨著革命隊伍的不斷壯大,共產國際社會也開始關注到我黨的軍事發(fā)展情況。
來自共產國際的支援
當時的蘇聯(lián)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率先采納了馬克思以及列寧主義所提出的布爾什維克理論,并且成功地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在戰(zhàn)斗當中總結出了一個城市包圍農村的革命戰(zhàn)略計劃。
蘇聯(lián)方面看到我國冉冉升起的社會主義有生力量,于是決定派出博古和李德同志來到我黨進行指揮支援,然而他們的指揮過于紙上談兵,對后來我黨的發(fā)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當時的毛主席看著我們在進行了五次反“圍剿”都失敗之后,迅速找到了李德同志以及博古同志,與他們進行深度交流,希望他們能夠采納自己的意見,不要再魯莽地去攻打城鎮(zhèn),而是選擇走入農民當中,以農村包圍城市去對抗蔣介石的圍剿。
毛澤東同志在會議上指出了博古和李德同志在戰(zhàn)略上可能存在失誤的情況,同時也提出了他的構想,希望能夠從農村地區(qū)駐扎,從后面包抄,而不是與國民黨軍隊硬碰硬。
然而面對這個一天軍校都沒有上過的共產黨李德和博古的反應出奇一致,請不要過來干預我們共產國際的幫助。
我們也是根據(jù)共產國際中央領導的指揮給你們提供建議的,我們千里迢迢來到中國,不是為了害你們。
除此之外,博古和李德甚至還多次在討論會當中將毛主席直接轟走,認為毛主席的戰(zhàn)略只不過是為了違背共產國際的意志所提出的。
在經歷了五次失敗的反“圍剿”之后,我黨終于意識到了博古和李德同志在指揮上出現(xiàn)的弊端,于是果斷地采取了毛主席所提出的戰(zhàn)略,從而成功地扭轉了戰(zhàn)局,在敵人后方建立起了革命根據(jù)地,保存了我們的有生力量。
遵義會議以及八七會議成功地奠定了毛主席對于中共接下來的領導,雖然毛主席從未上過一天軍校,但是他卻根植于農民,根植于戰(zhàn)場,他博覽群書,能夠提前預判敵人的預判。
因此他所做的每一個戰(zhàn)略總結都十分有意義,也能夠針對性地指出我國在戰(zhàn)敗時所出現(xiàn)失誤的原因。
毛主席的16字箴言
毛主席曾經提出過我們打仗就一定要團結農民工人等無產階級,利用群眾的力量去改變戰(zhàn)爭的格局,由于我們的武器落后,因此我們一定要謹遵16個字的指導方針?!皵尺M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p>
短短16個字就已經概括出了當時我們進行游擊戰(zhàn)的主要精髓,而從這16個字當中,我們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著名的游擊戰(zhàn)打法,比如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麻雀戰(zhàn),關門打狗等等形式,其實都離不開毛主席這16字的方針。
這16字方針當中明確指出了我軍目前存在的弱勢在于我們的武器裝備是非常落后的,在面對國民黨或者是日寇的先進裝備時,我們不能硬碰硬。
但是我們的優(yōu)勢在于我們有著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人民群眾是我們堅強的大后方,依靠群眾的力量,我們可以讓敵人措手不及。
在敵人猛烈進攻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成為敵人的槍靶子,因此我們需要適時地后退,如果敵人被我們打得退縮了,那么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乘勝追擊,如果敵人駐扎在營地,那么我們就實施干擾政策,如果敵人疲憊不堪了,那我們一定要抓緊時機將其一舉殲滅。
正是通過這16個字的指導方針,讓毛主席即便在一天軍校也沒有上過的情況下,依舊能夠領導各場戰(zhàn)斗的勝利進行,由于我國戰(zhàn)爭的特殊性,因此毛主席想要通過團結群眾去打敗日寇,打敗國民黨,就必須因地制宜。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具備一個優(yōu)秀領導人所應當具備的幾個必要素質。
首先毛主席雖然不是軍校出身,但是他博覽群書,擁有非常豐厚的知識底蘊,而且他來自農民,根植于農民,他知道廣大群眾的訴求是什么,能夠更好地激發(fā)群眾革命的斗志。
其次,毛主席知人善用,他并不會一意孤行,而是將解決辦法擺到臺面上,大家共同思考,共同頭腦風暴,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優(yōu)秀的將領,假如不能采納屬下的意見,那么他只會故步自封,甚至做出錯誤的決斷。
此外毛主席有著非常高的戰(zhàn)略眼光,他在部署戰(zhàn)斗的時候就已經成功地拿捏了敵人的心態(tài)。
并且會將一切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進行預估,并且拿出一套最合適的方案,能夠在減少人員傷亡的同時,讓我們取得最大的勝利。
最后毛主席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學習者,導致他在戰(zhàn)爭過程當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出全新的指導方法和理念。
《論持久戰(zhàn)》以及毛澤東思想的提出都是根植于各種戰(zhàn)爭的經驗總結,一個善于總結的將領才能夠更好地在戰(zhàn)爭當中找到自己的缺漏,從而很好地改變作戰(zhàn)方針。
對毛主席來說,他從來就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他會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同時他會不斷地利用身邊的軍事人才。
讓他們和自己一起共同努力去制定相應的作戰(zhàn)計劃,去因地制宜地提出有效的作戰(zhàn)方案。
因此即便一天軍校都沒有上過的,毛主席依舊能夠提出非常多的寶貴意見,以及帶領我們的群眾創(chuàng)建屬于我們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