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0-14 10:20 作者: 來源:山水旅游黃頁
點擊:69
建國前,復(fù)州漢族的婚姻習(xí)俗,基本上是按照古代“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之法做的。訂婚和結(jié)婚的過程是這樣的,男方老人看好誰家的姑娘,不管大小,就請媒人到女方家里去提親(即納采),了解姑娘的名字和她的生年月日(即問名),女方同意聯(lián)姻,就要提出聘禮,男方同意后,就選擇良辰吉日(即納吉),男方的父親或叔父等親人,在媒人的陪同下,帶著約一尺長五寸高的紅色龍匣,內(nèi)裝用紅紙寫的男方名字和生年月日,還帶部分訂親禮品(如耳環(huán)、衣服等)到女方家里去。吃完午飯后,女方家里的長輩婦女,就領(lǐng)著訂婚的姑娘出來拜見未來的公爹或叔父。姑娘在沒成親之前拜見公爹時不叫爹,要稱大爺或大叔,先問好后點煙再上茶。男方要給姑娘點煙錢。姑娘若是個嬰兒,女方也要把她抱出來給男方看,男方同樣給點煙錢。女方也要給未來的女婿捎去兜子、帽子和衣服等,還要捎點錢做回贈,把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裝入龍匣讓男方帶走。這個行動就是古禮的“納征”,俗稱“下訂親禮”?;橐鲇喭缀?,如男女不管發(fā)生什么問題,只要不死就不能毀約退婚。
結(jié)婚以前,應(yīng)許給女方的各種彩禮必須送到。民國年間,女方要的彩禮大部分都是布疋、棉花、衣服、首飾和現(xiàn)金等,彩禮多少都是根據(jù)男方家庭經(jīng)濟(jì)條件來定的。
結(jié)婚日期確定后,男方的父兄等親人在媒人的陪同下,再次用紅色龍匣裝著結(jié)婚日期的紅帖子趕著大車?yán)酌婧途迫獾任锲匪偷脚郊依锶?,以備娶親時好用。結(jié)婚日期得到女方同意后,姑娘還要出來拜見婆家的來人,問好點煙敬茶,這個舉動,古禮稱為”請期”,俗稱為“送日子”。
男方請人擇好結(jié)婚良辰吉日后,就往外撒請?zhí)?請廚師、娶親婆、娶親客、鼓樂班、娶親車輛、租賃喜嬌(轎架子和轎衣)以及擺宴時需要的餐具等。
結(jié)婚的前三天,男方家里就做豆腐準(zhǔn)備宴席用品。第二天,邀請的廚師就來殺豬過油(豬頭不吃留著酬謝媒人)這天稱為“殺豬日子”。午后雇用的鼓樂班來了,站在街門口先吹三聲長號,向主人表示祝賀。然后就到街門外現(xiàn)搭的鼓樂棚里去奏樂。晚間廚師和客人就向鼓樂班點吹有吉祥意義的曲牌,或點唱“坐腔戲”(不化妝不走場),吹或唱每段廚師都要喊出賞錢數(shù)目,鼓樂班還要喊出謝字。廚師喊出的錢數(shù)都由結(jié)婚家主人付款,客人點吹點唱的節(jié)目都由他們給錢。賞錢是藝人們額外收入,非常希望點奏節(jié)目。
結(jié)婚的頭一天,稱為“走轎日子”。這天的上午,在正間屋里掛起宗譜,擺桌子擺供器和供品,新郎戴禮帽左邊插朵紅絨花,身穿長袍馬褂還要十字披紅,在愉快的管弦樂聲中祭祖,上香叩頭后,娶親客(今稱安相)手拖紅氈帶領(lǐng)新郎和鼓樂班,吹吹打打到族人和親鄰家里拜客(請親鄰參加婚禮),午間設(shè)宴招待來友和幫忙人員。
這天午后布置洞房。從前農(nóng)民住宅很少吊天棚,到了民國年間,才有結(jié)婚時吊天棚糊墻壁的人家,在洞房炕的兩則墻壁上,分別貼上“麒麟送子”、“天仙送子”等喜畫。畫的兩邊貼上紅紙對聯(lián)“人間錦繡繞金屋,天上笙歌送玉麟”;“喜溢高堂播萱茂,慶鐘洞房琴瑟和”籌喜慶詞。第二天的上午,堂房、廂房、廚房、街門、鼓樂棚等建筑物上都要貼上紅對聯(lián)和橫批。
午宴后,新郎在四位娶親客和媒人的陪同下,帶領(lǐng)四輛大馬車或牛車到女方家里去娶親,就是古禮說的“親迎”。娶親車輛行進(jìn)次序是,第一輛車是拉娶親客的車,車廂上插著四面彩旗,綁著兩盞寫有雙喜字的紅燈籠,車?yán)镞€有兩面大銅鑼,走村穿屯時都鳴鑼開道。從四位娶親客和車上綁燈來看,有可能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夜間搶親帶打手的習(xí)俗。第二輛車是鼓樂班的專用車,車上也插彩旗綁紅燈籠,走過村屯時都奏樂。娶親客和鼓樂班的車上都搭帶卷檐的葦席棚子,在卷檐上還分別貼有“百輛將之”、“鐘鼓樂之”等醒目大紅字。第三輛車是新郎坐的轎車,就是在大車上放個轎架子圍上轎衣,上邊四面出檐,圍著帶穗頭的圍簾,轎門上掛個簾子,轎衣繡有龍鳳花鳥等圖案,還縫上小鏡片,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非常美觀。車上除坐新郎外,還坐位娶親客為新郎保鏢作伴。第四輛車,是拉新娘的喜嬌車,車?yán)镒鴤€娶親婆,到女方家里去迎接新娘。娶親婆都由村中子女齊全德高望眾的老年人來擔(dān)當(dāng)。
娶親隊伍來到女方家,新郎在娶親客的陪同下參拜岳父岳母后,女方家就安置娶親隊伍住宿,設(shè)宴招待親友客人。
晚宴后,女家請來的廚師和親友,開始向鼓樂班點吹節(jié)目或唱“坐腔戲”給賞錢。這時村里的群眾大部分都來聽吹聽唱過文化娛樂生活。這個活動直到晚間12點才能停止。
第二天的早晨,女方首先給新郎送來上轎餃子等食品,大部分都被娶親客取樂搶吃了。飯后,車夫?qū)⑾厕I停放在女家的院子里,新娘梳洗打扮后,身穿紅色褲褂,腳穿紅鞋紅襪,挽戴紅花,耳掛銀墜、手戴鐲子,頭頂蒙臉紅。新娘的舅父或哥哥等來人,用棉被將新娘包起來抱到轎上去,由娶親婆在轎里照顧。女方家這天要派一位送親婆,四個送親客,其中要有一人給新娘押轎門,坐在新娘的喜車上,其余三人分別坐在送親車的車板上(送親客和娶親客都是保鏢的)。車中央坐的是送親婆,車的后邊拉的是賠送新娘的被褥、枕頭、衣服、帽盒、梳頭匣子、洗臉盆、煤油燈等日常生活用品。到了民國年間,興起陪送大鏡子,瓷筒(稱毛筒好毛氈子)、罩花、坐鏡、茶壺、茶碗、門簾子等,這些東西都用人挑不能車?yán)?,挑東西的人稱為挑擔(dān)的。
新娘上轎以后,新郎在鼓樂中辭別岳父母,帶領(lǐng)娶親車輛回家。娶親車來到村頭時,新郎的轎車先回家去。這時新郎的父親拿個木頭墩子放在新娘的炕上,一邊滾動一邊說:“轱轆轱轆墩子,來年好抱孫子”。同時新娘的嫂子和大姑姐等親人,就往被褥下面放紅棗、栗子、花生等,希望早立子還要花花生,不但生男還要養(yǎng)女。
新娘喜轎來到村頭時,請族內(nèi)年高不德的老年人,拿個綁有紅巾的竹篩子扣在喜轎頂上,稱為“扣篩子”。傳說這是周公和挑花女結(jié)婚時的避邪做法。新娘喜轎停在新郎家的街門口,
院里擺上供桌,桌上擺供器和供品,桌前放張葦席,然后用子(即囤糧用的折子),從堂屋口一直鋪到喜轎前,讓新娘進(jìn)屋時腳不踩土。
送親車夫要在新娘下轎前到洞房去,給新娘釘門簾子,還必須用秤坨釘釘子。為什么要這樣做意義不明。車夫掛上門簾后,新郎家立即給車夫賞錢。同時還給挑嫁妝的人賞錢。
喜轎來到門前后,娶親婆帶領(lǐng)兩婦女,端著臉盆和化妝用品,進(jìn)喜轎給新娘化妝。整容完了,新郎左腋夾著龍匣(訂婚時用的匣子),在四位娶親客的陪同下,到喜轎前迎接新娘下轎。新娘頭戴蒙臉紅,在娶親婆和送親婆的摻扶下,腳踏馬鞍子和斧頭走下轎車(意為平安幸福)。四位送親客,每兩人扯條紅氈(三尺見方的紅布)分走在新娘的前后,目的是擋住新娘的腳。因為從前婦女纏足,下轎后頭蒙蓋頭,參加婚禮的人,這時看不見新娘的面目,就要看她的腳的大小,小腳被稱贊,大腳被恥笑,因此用紅氈庶住不讓觀眾看以免議論。
新娘下轎后,扣在喜轎上的篩子就扔在洞房的屋頂去。
新郎新娘踏著子,在音樂聲中來到供桌前,面向正南上香叩頭,這個行動稱為拜天地。然后新郎新娘進(jìn)堂屋,送親客將新娘的蓋頭摘下扔到堂屋房頂上去。鼓樂班奏細(xì)樂并唱起“喜報三元”、“天官賜?!薄ⅰ疤旌优洹钡茸YR詞,得到主人的賞賜后,就到鼓樂棚里去奏樂。
新郎新娘進(jìn)洞房都坐在炕上,新娘要面向當(dāng)日喜神所在的方向,還要坐在用紅布包的斧頭上,稱為“坐?!?。接著娶親婆和送親婆各端一盅酒,并用紅線連起來,讓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俗稱“換盅”。酒后,新郎新娘就在嫂子的陪同下到正間屋里宗譜前焚香祭祖,拜見公婆和親屬。長輩人要給新娘行禮錢。
祭祖完了午宴開始,前來赴宴的親友都給錢,稱為“趕禮”。設(shè)宴是每桌四人,早年都喝黃米酒,后來改白酒。每桌都上八碟八碗,先上碟子后上碗,裝的都是蔬菜、豆腐、粉條、雞、魚、豬肉等。不管結(jié)婚人家的經(jīng)濟(jì)條件怎樣,上第四碗菜時必須是豬肉,這時新郎在娶親客的陪同下,先到廚房給廚師叩頭,然后到女方親人的桌前叩頭,最后到親友桌前叩頭,向大家表示謝意。到了1930年后逐漸改行鞠躬禮。
新娘進(jìn)屋拜見公婆和親屬后,就在炕上坐福不出來敬酒拜客。女方的來人,飯后向新郎的父母告辭,鼓樂班奏樂送到村頭,女方來人要給賞錢。鼓樂班送走客人和新娘家來人后,就完成了吹奏任務(wù),領(lǐng)取工資和賞錢就回家去了。
新郎送走大部客人后,就與新娘共進(jìn)午餐稱為“吃獨菜”。飯后,新娘在姑嫂的陪伴下給公婆及男方的舅父母、姑父母、姨父母,伯父母等老輩人點煙、撒枕頭(新娘在娘家親手繡的)。吸煙、接枕頭的老人都給新娘賞錢,大部分都超過枕頭成本的數(shù)倍錢,實際是種贊助行為,給新娘做為私房錢,將來生兒育女時好用。
晚飯后,新娘的嫂子或大姑姐,就給新郎新娘鋪炕放被,同時念喜歌“被邊搭被邊,養(yǎng)兒好做官”等詞,新郎進(jìn)入洞房后,新娘要用煙袋鍋把燈火扣滅,夫妻就寢,稱為“合房”。
民間以前,姑娘出嫁后的第二天,女方家里的姑舅、姨娘、嬸子、大娘、兄弟姐妹等親屬,都乘車到男方家里去探望,稱為“吃三日”。民國以后,為了減輕雙方的麻煩和經(jīng)濟(jì)負(fù)擔(dān),就改為當(dāng)天跟喜轎后邊去,稱為“當(dāng)日完”。
新娘出嫁后的第七天,要與新郎一同回娘家去,拜謝岳父母和女方的親屬,頭天去次日回,俗稱“贊酒”,到此結(jié)婚習(xí)俗全部結(jié)束。
從前女方在遠(yuǎn)處,娶親當(dāng)天走不回來的,女方就在結(jié)婚的頭一天午后,將新娘送到男方借用的住戶家里去,第二天上午新郎就像到岳父家一樣去娶親。
還有女方距離較近,新郎頭天不去,第二天早晨去娶親,這樣形式稱為“打當(dāng)日”。
到了1940年前后,在敵偽的統(tǒng)治下群眾生活越來越難,有的結(jié)婚時就不坐轎不請客了,女方把姑娘送到男方家里(有的男到女家去接),新郎和新娘參拜祖宗和父母以及部分親屬后,結(jié)婚儀式就結(jié)束了。這種結(jié)婚方式稱為“文明結(jié)婚”,逐漸被群眾所接受。
(注:上述婚姻習(xí)俗,是漢族一般人家的做法。)